疫情結束後,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帶孩子逃離這“鋼筋水泥”


疫情結束後,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帶孩子逃離這“鋼筋水泥”

前幾天閒來無事,看了別人推薦的教育紀錄片《他鄉的童年》,裡面有一集是講日本幼兒教育,我之前對日本教育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對細節的完美追求,但令我意外的是,他們的自然教育也非常出色的。

疫情結束後,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帶孩子逃離這“鋼筋水泥”

片中採訪了兩所日本的“網紅”幼兒園,在第一所幼兒園裡,孩子們清晨上的第一節課就是光著腳丫子在戶外跑啊跳啊各種玩耍,讓大自然叫醒沉睡的身體,釋放體內的能量。

另一所幼兒園中,獨特的圓形設計將所有教室連接起來,中間是高低不平的草地,孩子們可以在草地上自由奔跑、玩水、爬樹;幼兒園門口種植著洋蔥等植物,還有各種昆蟲,以便孩子能觸摸到自然界的生物。

沒有物理上的親近自然,就不可能有心理上的平靜自然

法國思想家盧梭在他的教育學著作《愛彌兒》中闡述“自然主義教育”觀點:

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他們就成了一些早熟的果實,既長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就會造成一些年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

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旨在讓兒童自然本性的發展。我個人對他的“自然”有兩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遵從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則是讓兒童儘可能接近大自然。

就像日本“網紅”幼兒園一樣,因為只有走進大自然,兒童才能發展感官和體能,釋放他們的真本性。

疫情結束後,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帶孩子逃離這“鋼筋水泥”

環境心理學指出噪音汙染和空間擁擠都會造成人們心情的壓抑和不愉快。人類生於自然,最後也歸於自然,雖然我們大部分時間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裡,但我們內心無時無刻不向往著自然生活。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在心情低落時,選擇去人煙稀少的西藏、香格里拉,因為這些地方可以最大限度遠離城市的喧囂,讓心靈迴歸平靜。

90後“美食網紅”李子柒之所以深受國內外網民們的熱烈追捧,就是因為她原生態視頻傳達出了城市人內心對大自然的憧憬。

自然古樸的老宅子成了我們畢生追求中的“夢想別墅”,遠離城囂的低碳生活成了我們夢寐以求的“世外桃源”。

去山上採毛豆,去地裡挖紅薯,不需要任何言語,我們的靈魂便跟著她一起在這山林間“神遊”。

疫情結束後,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帶孩子逃離這“鋼筋水泥”

成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們需要大自然來喚醒原本的童真。記得大連的阿姨頭一次帶上小學的女兒回老家探親,小姑娘出生在城市裡,沒見過農村的水井,沒見過田裡的泥巴,沒見過無邊的油菜花。

她一邊穿著雨鞋在田裡踩泥巴,一邊驚奇跟告訴我:“小豬佩奇裡的故事不是童話,我真的可以學他們踩泥巴!”

帶孩子親近自然好處多多

明星孫儷跟其他娛樂圈的父母不一樣,只要一有時間便帶著孩子走進原生態、擁抱大自然,她在微博上發的親子活動基本都是在戶外。而另一些父母則寧可帶孩子去逛商場、遊樂園,也不願意帶孩子去戶外,他們認為孩子在這些地方待得住,而在戶外會很無聊。

社會心理學有一個效應叫“貝勃定律”:

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再施予同樣的刺激對ta來說變得微不足道,需要施加更大的刺激才能讓ta感覺到。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沉迷於手機、電視最後變得厭學,因為學習給不了他們更大的刺激。

同樣,商場和遊樂場都是人為佈置和設計的,目的是吸引特定人群的注意力,提高商家利潤。雖然這些地方給孩子們的感官刺激比起手機、電視還是弱一些,但比起自然界的正常刺激還是大得多,同樣會讓孩子對外界刺激的要求越來越高。

疫情結束後,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帶孩子逃離這“鋼筋水泥”

而戶外不一樣,沒有人為過度加工的絢爛來刺激孩子的感官,需要孩子主動觀察、主動思考、主動發現,就跟我們平時的學習一樣。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自然界的戶外活動有很多不可替代的好處:

(1)免費科普課

戶外有各種新奇的動物和植物,能讓孩子親眼見到、親手摸到,這種親身體驗的科普方式比起對著圖片讓孩子憑空想象要有用的多,再加上各種AR識別動物植物的手機軟件,父母即便不認識這些東西仍然可以教孩子。

(2)預防近視眼

電子產品的出現對孩子的視力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與其給孩子買護眼燈、不讓孩子玩手機,還不如一起去戶外走走,孩子被戶外各種新鮮事物吸引,自然會放下手機。孩子每天戶外活動一小時以上可以有效預防近視,反倒是在家帶時間長了會助長孩子玩手機的不良嗜好。

疫情結束後,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帶孩子逃離這“鋼筋水泥”

(3)增強社交能力

有次我帶著女兒在海邊玩沙子,拿著小鏟子和小桶子玩得正歡,幾個陌生的小朋友見狀後也湊過來一起玩,女兒就是在玩沙子中學會了基本社交禮儀:與別人分享、不破壞別人的勞動成果。

由於肺炎疫情的原因,現在的孩子們只能悶在家裡對著外面的世界嘆息,但即便沒有這次疫情,有些家長仍然不願意讓孩子出去戶外活動。

(1)孩子功課繁忙

現在的孩子真是忙,不是忙著學習就是忙著考試,好不容易有點空閒還得上興趣班培養綜合實力,前幾天同事還在跟我抱怨說:“不是自己狠心不讓孩子出去玩,而是孩子成績差,有玩的時間也得去上鋼琴課,萬一考試文化分不夠還可以靠藝術分來湊!”

(2)擔心孩子安全

尤其是小寶寶們,認知水平有限還喜歡到處跑,身邊有危險還全然不知。家長們擔心戶外的蚊子、地上的蟲子,蚊蟲叮咬很容易引起孩子各種皮膚過敏。

疫情結束後,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帶孩子逃離這“鋼筋水泥”

(3)家長自己懶

帶孩子一點不比工作輕鬆,家長們辛苦工作了一週,好不容易可以稍微休息下,如果還要帶孩子出去玩,旅途的疲憊以及作息的不規律無疑給家長“雪上加霜”。

即便有這麼多主客觀原因讓我們不願意邁出家門,但戶外活動的諸多好處還是需要父母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我們可以依靠科學合理的方法:

1、就近活動

我們所說的親近大自然,不是指一定要開車或者坐長途汽車去看遙遠的地方看自然風光,只要能曬到自然光、能靠近原生態動植物的地方我們都可以認為是戶外,週末就近逛個公園爬個山,半天時間足夠了,還剩半天可以在家休息調整。

2、提前計劃

家長總說孩子一到週末作息全亂了,愛睡懶覺愛玩遊戲就是不學習,一點不自律,其實是家長沒有把孩子的週末安排好,才會讓寶貴的兩天白白浪費掉。家長跟孩子一起做好週末計劃,什麼時間看書、什麼時間上興趣班、什麼時間去戶外玩。

孩子負責自己的學習,家長負責出去玩的攻略,各司其職,這樣孩子才有動力在不耽誤學習的情況下盡情玩耍。

疫情結束後,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帶孩子逃離這“鋼筋水泥”

3、做好防護

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在特定的季節挑選適合的地方開展戶外活動

。春季萬物復甦百花齊放,家長讓孩子穿上長衣長褲,必要時帶好口罩避免花粉過敏。炎熱的夏季,出門要帶好防曬霜、清涼油、驅蚊水、太陽傘、常用藥等各種物品以備不時之需,控制好戶外活動的時間。

兒童是精力旺盛的物種,他們比成年人更願意擁抱大自然。等疫情結束後,只要願意帶孩子走出這“鋼筋水泥”的樓房,你們一定會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