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祕書長要什麼人才能當,選拔標準是怎樣的?

白話歷史君


聯合國秘書長是聯合國最高行政長官。雖然秘書長並沒有多少實權,但作為世界上最大國際機構的負責人,畢竟也是檯面上的人物,當然不能隨便拉個人濫竽充數。

(現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

按照最初標準,聯合國秘書長是有年齡限制的,就是在45到55歲之間,應通曉英語和法語。後來,秘書長的年齡有所放寬,比如現任秘書長古特雷斯,今年就已經70歲了。當然,年齡可以放寬,其它條件還是要嚴加限制的。後來,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作為秘書長,要求必須是在國際關係方面經驗廣泛,有較強的領導和管理能力,有運用多種語言溝通的能力,並且要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這些都應該具備。

為了體現公平原則,美國倡議,秘書長人選不得來常任理事國,應該從中小國家中選擇。這一原則一直被遵循下來。從聯合國建立以來,共產生了9位秘書長,他們分別是:來自挪威的特里格夫•賴依,瑞典的哈馬舍爾德,緬甸的吳丹,奧地利的瓦爾德海姆,秘魯的德奎利亞爾,埃及人加利,加納人科菲•安南,韓國的潘基文和現任秘書長葡萄牙人古特羅斯。沒錯吧,這些人全部來自影響力較弱的中小國家。所以,不僅秘書長不能來自5常,就連印度、德國、日本、巴西等大國的人員也不能擔任這一職務。

從9位秘書長的地域分佈來看,歐洲共有4位,亞洲2個,非洲2個,美洲1個,基本上做到了按大洲輪換的原則。

聯合國秘書長人選由相關國家推薦,報安理會審查後,最終人選在聯大鼓掌通過。因此,秘書長候選人必須得到安理會的認可,特別是5常,有一個國家反對而投否決票,他也當不上。這就要求秘書長要兼顧到各大國利益,不能傾向哪一方。比如,聯合國秘書長按規則都可以連任一屆,但埃及人加利因為沒按美國的指令去做,結果只幹了一屆,就被美國否決拿下,這也讓他成為唯一一位未能獲得連任的秘書長。

(聯合國前秘書長埃及人加利)

自加利以後,秘書長一般都很守規矩,不會越過安理會擅作主張。特別是對美國表現的更是畢恭畢敬。比如,美國帶頭欠聯合國會費已超過10億美元,秘書長古特雷斯既不敢催,更不敢要,只能表示要賣掉秘書長府邸維持聯合國的運轉。

可見,聯合國秘書長雖然名頭很大,但實際上就相當於各國指派的一位管家,只負責處理聯合國的日常事務,協調各國之間的關係,並沒有多少實際權力。有時,面對美國的霸道強權,還要忍氣吞聲。

聯合國秘書長雖然沒多少實權,但正式上任後,就要和自己的祖國保持嚴格的距離,以此來避嫌,證明自己是一心服務於全世界的。從這點上看,似乎還真不能拿聯合國秘書長不當回事。


高山流水116820061


關於聯合國秘書長,官方並沒有給出什麼具體的選拔標準,但咱們都知道,聯合國秘書長並不是什麼實權人物,他只是一個得到世界性認可的國際事務服務和調解人員,就是在國際間充當一個主持人的作用。他沒有決策權,更無法干涉到他國的內政,畢竟連工資都得的這些國家發,它只是全世界的僱員,而不是主人。所以他叫秘書長,而不是球長。

至於這個人員選拔的話,首先我們可以確定地一點是,絕對不會從五常裡面選。

眾所周知,聯合國有五大常任理事國,美、中、俄、英、法,簡稱五常。聯合國秘書長就是一根鍍金的“攪屎棍”,五常才影響國際局勢的關鍵因素,而聯合國秘書不管是出自哪一家,都會被認為偏袒。比如美國人當聯合國秘書長,大家肯定認為聯合國是美國說了算,於是為了避嫌。因此聯合國秘書長的人選絕對不能從五大常任理事國中選拔。

就算選也沒有,五常有一票否決權,五常出來的人想要得到五常的一致認可,基本沒可能。其實不要說五常了,就是像什麼日本、德國、印度這樣的世界性大國,獲選的機會都很小,因為其如果政治立場有傾向性,難免會影響國際形勢的正常發展。那些小國就不一樣了,有傾向性也無傷大雅。所以大家明白潘基文這個韓國人為何能坐上這個位置了吧。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再來看看具體的一個標準,以2016年聯合國秘書長候選人名單作為參考。

大選的人員名單如下: 一、伊戈爾·盧克希奇—黑山共和國 經濟學碩士、曾任國家財務部部長、國家總理、外交部長、精通四種語言。

二、伊琳娜·博科娃—保加利亞 國際關係學碩士、曾任外交部部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士,精通五種語言。

三、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葡萄牙(競選成功者) 高級技術學院畢業碩士學位、葡社會黨黨魁、曾任歐洲人口委員會主席、曾任國家總理、曾任國家議員。精通七種語言。

四、達尼洛·圖爾克斯—洛文尼亞 法律系碩士、外交家、政治家、前國家元首、前聯合國理事會成員、我國人大高級研究員(一帶一路計劃的參與者)。精通7門語言,包擴中文。

剩餘四位參選人的具體情況與上述四位參選人大致相同,所以不必一一列舉。

通過分析上述四位候選人的身份、學歷、經驗,我們可以順藤摸瓜,探索出聯合國秘書長的選拔標準。

第一看學歷,怎麼也得名牌大學畢業吧,再來個碩士學位。 專科、本科就不要湊熱鬧了……

而且專業要相關,比如法律、外交、國際關係或者經濟專業,總不能讓醫學碩士去當聯合國秘書長吧。又不是選美國總統,什麼人都可以參加。

第二看資歷,聯合國秘書長需要在中央政府機關擔任過重要職務,什麼外交部長啊、財務部長啊、國家總理啊…… 換言之,必須要有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的從政經歷才有資格競選聯合國秘書長,而且“從政經歷”的門檻相當高,最低也是部長級別起步。

當然,要外交部、財務部、立法部的部長才有效,後勤部就算了,這個就叫工作經驗。

第三看能力,聯合國秘書長肯定得會外語吧,而且是精通,不會個幾國語言得你都不好意思來競選。

第四看德行,這個聯合國秘書長必須要有著一定的威望,國際評價要高,要得到大多數國家得認可,人品不能有問題。要做到公平公正,為人類謀福利。至少不能有什麼心理、精神疾病吧?候選人必須經過一系列嚴格的心理、精神健康評估。

所以說即便特朗普不是美國人,他也當不了聯合國秘書長。


白話歷史君


首先,聯合國秘書長,被視為聯合國的象徵,所以,在選任聯合國秘書長時,必然要經過非常嚴格的標準,才能選任出最合適的人,來擔任聯合國秘書長一職;一般情況下,聯合國秘書長,不會出自5大常任理事國當中,也許是5常之間相互制約和妥協的結果;

聯合國目前已經有過10位秘書長,秘書長的選任標準有,大洲論選,小國優先,德高望重,大國認同等這幾個標準;

大洲論選

大洲論選的意思是,幾個大洲輪流選任聯合國任秘書長,也就是說,上一任秘書長是某個大洲人,在選任下一任秘書長的時候,就不考慮這個大洲的候選人了;目前,亞洲已產生過2位秘書長,歐洲產生過5位,非洲產生過2位,美洲產生過1位;

小國優先 德高望重

小國優先是指,在選任秘書長的時候,為了平衡各大國的利益,通常選擇小國候選人,因為國家小,相對來說牽扯的利益就少;德高望重是指,在選任秘書長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秘書長候選人的能力問題,秘書長必須要能 熟懂 聯合國6種官方語言,還要在所有會員國當中,擁有較高的威望;

最後挑選出來的候選人,還要通過5大常任理事國的一直認可,才能被安理會 提名到聯合國大會上投票 當選;另外,聯合國秘書長,還要有較高的各國協調能力,和較高的號召力,因為聯合國是一個國際性組織,聯合國所有的事務,都需要得到各個會員國執行,這就需要秘書長 去有效的協調與號召 。

個人拙見!歡迎評論區交流看法或補充 謝謝!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您的一個點贊! 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小柳聊聊兵


聯合國秘書長被看作是“世界總管”,同時也是聯合國的象徵,受到全世界的關注,聯合國秘書長的選拔也是各國博弈的結果。


聯合國至今已有9位秘書長,但是沒有一位來自於五大常任理事國,因為五大常任聯合國擁有一票否決權,本身權力已經非常大了,如果秘書長來自於五常,只會導致秘書長所在的國家對聯合國的影響力加強,但是會引起五常其他國家的反對。

美國和俄羅斯(蘇聯)長期保持對抗狀態,因為美國的綜合國力遠超俄羅斯,對世界的影響力更大,因此蘇聯(俄羅斯)使用一票否決權的次數最多,如果秘書長是美國人,俄羅斯只會更加反對聯合國的工作,最終導致聯合國的低效率。


聯合國秘書長的選舉原則

1、地區輪換:聯合國秘書長從各個洲選舉,目前一共9名秘書長,其中歐洲5人,亞洲2人,非洲2人,拉美1人。

2、大國一致:五大常任理事國擁有一票否決權,也可以合法擁有核武器,因此聯合國的根部宗旨是不能違背五常的利益,秘書長的選舉同樣如此,至少候選人不能受到五常的反對。

3、唯才是舉:聯合國秘書長必須要擁有很強的工作能力,可以平衡各方勢力,此外,聯合國秘書長必須掌握聯合國六種官方語言中至少一種。聯合國官方語言為英語、漢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


4、小國優先:為了平衡各方勢力,聯合國秘書長通常從小國選取,五常雖然擁有否決權,但是沒有提名的權力。

聯合國秘書長每十年各大洲輪換一次,而且可以連選連任,由於歷屆秘書長都是男性,因此一些成員國提議應該有女性秘書長,聯合國鼓勵各國提名女性候選人。

秘書長作為聯合國的象徵,維護弱勢群體和窮人的利益,在國際事務上,必須要保持公正、獨立、誠信的原則,制止各國爭端,化解國家間矛盾,但是由於聯合國的實力有限,既沒有軍隊也沒有經濟實體,因此在國際問題上聯合國的能否發揮作用,全看各國是否配合。


美國帶頭下80多個國家欠費,聯合國在8月和10月兩次面臨關門的危險,美國在10月末提供1.8億美元,保障了聯合國暫時擺脫危機,但是已經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的聯合國,對於國際爭端往往表現的有氣無力。


視野新觀


聯合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由主權國家成立的,促進國際上安全、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的一個國際組織。聯合國成立到今天,一直都在維護著世界上的和平。聯合國成立到現在,一共有過9任聯合秘書長,這九位秘書長分別來自於挪威、瑞典、緬甸、奧地利、秘魯、埃及、加納、韓國和葡萄牙。中國到現在為止,有過九個人擔任過聯合國副秘書長,但是卻沒有一位擔任過秘書長。不僅僅是中國,美國和俄羅斯這些國家也沒有人當過聯合國秘書長。這是因為秘書長選拔有一個要求,就是不能夠來自於大國。中國、美國、俄羅斯都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本來這五個國家的權利就已經非常大了,秘書長自然就不可能再從這幾個國家當中選拔了。聯合國秘書長應靠個人的傑出才能資格當選。美國參議員艾德賴·斯蒂芬森向國務卿愛德華·斯退丁紐斯建議,美國應主張由中小國家的國民擔任秘書長之職。這個意見後來被聯合國各會員國所接受,除了年齡一條外,其他都成為不成文的慣例。不過聯合國秘書長雖然是從小國裡面選,也必須是要在國際上擁有一定的影響力和才能,獲得五大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才可以。

聯合國憲章第九十七條規定:“秘書處置秘書長一人及本組織所需之辦事人員若干人。秘書長應由大會經安全理事會之推薦委派之。秘書長為本組織之行政首長。” 聯合國大會1946年1月24日通過的第11(I)號決議就秘書長的任命和待遇有了較詳細論述,主要內容有: 首先,秘書長一職應該由德高望重的人擔任。 其次,秘書長應得到足夠的待遇,聯合國提供官邸、傢俱等維持和修葺費用。 再次,秘書長的任期為五年,期滿後可以連任。

最後,有關秘書長人選的具體要求: 關於以後各屆秘書長的任期,由大會和安理會根據未來秘書長之經歷決定; 秘書長在退休後,任何會員國政府不得聘用其擔任政府職位,以免因為持有相關情報讓其他會員國不安。秘書長也應該拒絕接受這種性質的任命,確定首任秘書長任期為5年,期滿時可連任5年。根據《憲章》第18條和第27條的規定,秘書長應由安理會7個理事國之可決票(自1965年安理會理事國增加到15個後,可決票數也相應改為9票),包括全體常任理事國之同意票提名,經大會以到會及投票的會員國多數表決任命之,除非大會自行決定需要三分之二多數。

大會應以秘密會議方式討論(秘書長)提名與任命問題,安理會應儘可能向大會推薦一名候選人,以避免在會上就提名問題進行辯論;無論安理會或大會投票均應採用秘密投票。通常的規則是,秘書長候選人不得來自“五常”國家。聯合國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則,就是聯合國秘書長不僅要會說英語,還必須會說法語。此外,聯合國秘書長候選人還要擅長外交。選拔標準即(1)必須忠於按《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辦事;(2)具備很高的外交技能和領導管理能力;(3)具有在聯合國系統內工作的廣泛經驗;(4)具有很強的交際能力並善於與衝突(分歧)各方對話並取得信任的人。


山外山FJH


聯合國秘書長,是聯合國六大主要部門之一秘書處的負責人,也是這個組織的行政長官。


關於秘書長的選拔並沒有明確的要求與選拔標準,崗位職責是非常模糊的,聯合國秩序創立者之一的前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的設想是“世界秩序的協調者與主持人”,聯合國憲章第97條給出的答覆是“聯合國的行政首腦”,可見勝任這個崗位需要具備兩點因素,一個是有出色的協調與組織能力,另一個則是需要具備一定的聲望與德行。



在選拔秘書長的過程當中,負責選拔人才的不是人事部門,而是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的安全理事會,而且常任理事國有對秘書長人選提名的一票否決權,為了保持各大國之間的平衡,聯合國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秘書長人選需要從常任理事國之外的國家選出。


比如2016年的聯合國秘書長選舉,由於上兩屆的人選是非洲的安南和亞洲的潘基文,所以這次就把名額留給了歐洲和拉美。為此各國聯大提名了10個候選人,8個來自歐洲,1個來自大洋洲,1個來自拉美,最後闖入最終環節的有5個人,分別是來自新西蘭的克拉克、斯洛伐克的米斯拉羅夫、保加利亞的博科娃、塞爾維亞的耶雷米奇和葡萄牙的古特雷斯。


要論品格和資歷,這五個人旗鼓相當。

克拉克是前新西蘭總理,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幹了8年,被福布斯評為2016年最有權勢的女人。

米斯拉羅夫是斯洛伐克外長,在俄羅斯和美國都就讀過,擁有較為豐富的外交背景。

耶雷米奇曾任塞爾維亞外長,還在2013年成為聯大輪值主席。

博科娃則是前保加利亞外長,也在美俄長期就讀,當時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

古特雷斯是前葡萄牙總理,長期在聯合國難民署工作,還在歐洲理事會當過半年的流值主席。


由於有眾多優秀人才,可見這一屆的聯合國秘書長競爭非常激烈,但之所以最後古特雷斯能夠勝出,並非應為他更出眾,而是因為博科娃和耶雷米奇來自親俄國家被西方否決,米斯拉羅夫來自親歐國家被俄羅斯否決,由於古特雷斯在前幾輪的競選人氣很高,最終來自新西蘭的克拉克成為了陪襯。

可見作為聯合國秘書長,除了出眾的組織與協調能力,高尚的聲望與德行,還需要待在一箇中立國家,而且立場被成員國所廣泛接受才行。


馬克觀察


聯合國秘書長是聯合國最高行政長官,其選拔過程比較複雜,前聯合國副秘書長曾稱秘書長的任命過程如同走迷宮。


按照約定成俗的規定,秘書長人選每十年各大洲輪換一次,且五常不得參與秘書長競爭。

但這些規定並沒有寫進《聯合國憲章》,因而還是根據實際情況,由大國協商解決。

譬如聯合國成立以來,一共產生了10位秘書長,其中歐洲6名,亞洲2名,非洲2名,拉丁美洲最少僅1人,從數字看也說明了問題。

秘書長大概流程如下:在現任秘書長卸任前,聯合國會邀請193個會員國提名候選人。


候選人一般需要滿足兩個半條件:一、必須通曉聯合國官方六種語言中的其中一種,正常情況下英語、法語優先考慮。

二、在國際上有威望,有較強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還有半個是美的要求,因為美希望秘書長懂得“偏向”,最好是把“長”去掉,做些秘書工作。

各成員國提交了候選人之後,由安理會商討決定輪換決定到哪個洲。不過這也得各個洲組團闖關,一旦發生內耗,希望就比較渺茫。


確定了由哪個洲出任秘書長後,然後進入面試環節。第一輪接受五常面試,要陳述自己的競選主張,避免在大的方向上出現“差誤”。

而後再接受聯合國所有會員國的公開面試,最後通過投票表決,決定最終秘書長人選。

秘書長是個責任重大且非常考驗能力的職務,一方面要為弱國、弱勢群體仗義執言,另一方面要平衡大國的利益,這需要很高的智慧。

一旦出現“偏差”,很可能會導致組織運轉困難。比如聯合國近幾個月因美國等拖欠會費,資金就非常緊張,一度連僱員工資都出現了問題,由此可見,這家不是太好當。



花木童說史


首先聯合國秘書長不能是5大常任理事國的人,本身這5大常任理事國已經比較強大,每個國家都有一票否決權,如果再從這5個國家中選出聯合國秘書長,那麼必將讓這個組織變得勢力不均衡,所以聯合國秘書長不能是5大常任理事國的人,同時聯合國秘書長也不能被五大常任理事國反對。一般聯合國秘書長都來自於比較小的國家,現在已經換了9個聯合國秘書長,總體上來看歐洲5個,亞洲兩個,非洲有兩個,拉美國家一個,看上去還是比較均衡的。

聯合國秘書長必須有很強的外交能力,本身聯合國是不具備強大軍事實力的,聯合國的核心成員就是五大常任理事國,聯合國秘書長只是負責調停這5個國家之間對外關係,當然要能夠很有水平的平衡,5個國家的關係,這非常考驗聯合國秘書長的外交能力。同時聯合國秘書長必須掌握世界官方通用語言,這樣才能夠與各國實現良好的溝通。

我們可以看出聯合國秘書長大多來自一些比較小的國家,比如說現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上一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五大常任理事國是沒有提名的權利的,這樣做的目的是平衡大國與小國之間的關係。聯合國秘書長的任期是每10年輪換一次,所以完全是可以連任的,現在為止,這些聯合國秘書長都是維護弱勢群體的利益,哪個地方有國際災難,或者出現了重大的國際衝突,聯合國秘書長都要去這個地方調停。比如說前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就是一個比較好的調停者,而且還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現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比較被動,因為美國奉行優先策略,總是不交聯合國會費,導致聯合國要關門,所以古特雷斯提倡國際政治多元化,這與美國實行的美國優先完全是對立的。不過現在聯合國沒有錢,所以美國逼迫聯合國進行改革,因此這一屆聯合國秘書長特別的難當。同時聯合國秘書長還要有比較高的國際威望,不然沒有號召力也是不行的,因為聯合國秘書長來自小國,這些小國是沒有絕對的軍事權力的,所以聯合國秘書長必須靠聲望來解決問題,同時要有比較高的協調能力,要和五大常任理事國搞好關係,起到維護聯合國的目的。


四十五度歷史


各個國家派一個人出來,所有聯合國參與國投票選,五大常任有一票否決權。

選出來的就是聯合國秘書長,也就是各國在聯合國選的一個物業管家而已。


破曉修羅


聯合國秘書長由安全理事會提名推薦,常任理事國取得一致後才可當選,任期五年。但常任理事國人員不能當選聯合國秘書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