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蘇軍慘敗之謎


1941年蘇軍慘敗之謎

1941年夏,蘇德開戰初期,蘇軍被俘士兵(雙手抱頭者),與開往前線的納粹部隊逆向而行。

嚴秀老先生曾撰文談及發生在1941年的咄咄怪事:希特勒全面進攻蘇聯的前一週,蘇聯塔斯社正式發表聲明,稱德國決不會進攻蘇聯,且言之鑿鑿。

1941年6月14日,延安《解放日報》刊登的聲明(有刪節):

〔塔斯社莫斯科(六月)十三日電〕……英國及外國報紙開始盛傳下列謠言:“蘇德行將開戰”……謠言中堅稱……德國開始在蘇聯邊境集中軍隊,意在進攻蘇聯……謠言堅稱蘇聯方面開始加緊準備對德作戰,並集中軍隊於德國邊境……

塔斯社奉命發表聲明如下:第一,德國並未對蘇聯提出任何要求及建議締結任何新協定。鑑於此,蘇聯方面認為此種謂德國意圖撕毀條約,進攻蘇聯之謠言,全無根據。至於將德國分遣隊由巴爾幹調赴德國東部及東北部(現正調動中)與其他動機聯繫,對蘇德關係並無意義。

第三,蘇聯根據其和平政策,遵守並願遵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條文,故謠言所謂蘇聯準備進攻德國一節為偽造與挑撥。第四,紅軍後備軍之露營訓練,以及行將到來之演習,除意在訓練後備軍而外,別無其他目標,故認為紅軍此舉為仇視德國一節,其荒謬程度固無待言。

但現實扇了塔斯社一記響亮的耳光。塔斯社闢謠痛斥英美挑撥德蘇關係後的第8天,即1941年6月22日3時30分,德國對蘇軍陣地的猛烈炮轟和對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國的空中襲擊全面開始。

請看當時雙方的力量對比:德國用於進犯蘇聯的兵力為181個滿員師(每個師14000~16000人),合計550萬人;火炮47260門;坦克3710輛;飛機4950架。蘇軍應對進犯的5個邊境軍區的兵力為170個師(每個師均缺員,僅有5000~8000人),合計290萬人;火炮34700門;坦克1800輛;飛機1540架。

德軍兵力是蘇軍的1.8倍;火炮為蘇軍的1.25倍;坦克為蘇軍的1.5倍;飛機為蘇軍的3.2倍。

不僅如此,一方是磨刀霍霍,殺氣騰騰,志在必得;一方則是高枕無憂,毫無戒備,坐以待斃。

戰爭開始後的18天內,德軍往東推進了450~600公里,佔領了大片蘇聯領土,裡面有裝滿燃料、糧食、彈藥等物資的200個倉庫。蘇軍有28個師全軍覆沒,還有72個師損失了一半以上的官兵,損失慘重。

由於執行任何情況下均須堅守陣地的命令,開戰後僅半年,蘇軍被俘人數即達490萬,約佔整個戰爭期間被俘人數(540萬)的90%。

1941年6月22日,這個最可怕和最悲慘的日子,幾乎給每個蘇聯家庭都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並且留下許多無法解答的問題:

德國在半年的時間內陸續在蘇德邊境集結軍隊,為什麼斯大林對於偵察機關、軍隊和外交人民委員部的反覆警告不屑一顧,行若無事?既然集結在邊境的蘇聯軍隊在1941年6月22日凌晨對於防衛、進攻和撤退均毫無準備,那麼,他們原來是準備幹什麼的呢?

為什麼德國飛機屢屢侵犯邊界,在蘇聯上空飛行,卻不準將其擊落?實際上起了渙散軍心作用的塔斯社1941年6月13日的聲明為何要發表?同蘇聯簽訂了兩年互不侵犯條約的德國,為什麼要在1941年6月22日撕毀條約?

為什麼國防人民委員部的第一號軍事指示嚴令各部隊不得因受到挑撥對可能出現的攻擊予以還擊,無特殊命令不得擅自行動,而第二號指示則明令禁止蘇軍跨越國界?

為什麼在1941年6月22日凌晨,蘇聯邊防部隊沒有炮彈、子彈和燃料?此前為何不准他們佔領邊境沿線的前地和設防區?為什麼6月22日蘇聯政府守口如瓶,直到敵軍連續轟炸和發起進攻8小時後,蘇聯人民才得知戰爭爆發的消息?

為什麼最先宣佈這一消息的,不是斯大林?為什麼直至1941年7月3日,蘇聯人民才聽到他的講話?

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奧索金系1939年生人,曾任無線電研究所所長。戰爭爆發時,他還是個牙牙學語的幼童,其父尼古拉·奧索金曾在蘇德邊境服役,任重炮營營長,當時所在部隊駐紮在距邊境約30公里的夏季營地。

每當回憶起戰爭,尼古拉不知為何總是對戰爭初期避而不談。1955年兒子問起此事時,尼古拉說,怎麼會發生1941年6月22日那樣的事情,誰也搞不清楚,唉,怕是沒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了。不料當時16歲的兒子口出狂言:等我長大了一定得搞清楚。父親聽後唯有苦笑。

2007年10月,俄羅斯時代出版社推出《偉大衛國戰爭的重大秘密》一書,書的副題為“戰爭爆發的新假說”,一時洛陽紙貴。書的作者正是奧索金,這是他多年來持之以恆,潛心研究的成果。作者在書中援引大量檔案材料,試圖破解1941年6月22日這個不解之謎。


1941年蘇軍慘敗之謎

戰爭暴發初期,德軍使用的III,IV坦克。

那麼,他心目中的謎底究竟是什麼呢?作者提出瞭如下的假說:

希特勒明白德國單槍匹馬無法戰勝英國,便建議斯大林也參加登陸英倫三島的戰事。德國登陸作戰的兵力不足,蘇聯則擁有5個空降師、400架運輸機和大量貨輪,可輕而易舉地通過鐵路和運河將軍隊送到北海。

蘇德談判於1940年11月12日至14日在柏林舉行,從表面看似乎毫無結果,實際上蘇德高層已達成了秘密協定。斯大林的當務之急,就是在德國的幫助下,讓蘇軍途經波蘭和德國開赴北海之濱(同時德軍也應途經蘇聯開赴土耳其、伊朗和伊拉克),到達北海後他再決定進攻方向——或同德軍一起進軍倫敦,或同英軍一起進軍柏林。

斯大林認為這樣一來,蘇聯就可以在歐洲西部,而不是在本國邊境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因此,凡是對這場無需任何戰鬥即可挺進北海的絕妙戰役可能起破壞作用的一切,斯大林統統封殺。他曾嚴厲警告將軍們,凡對德軍稍有挑釁者,小心“腦袋搬家”。

然而,希特勒也明白斯大林可能從西邊對德國發動突然襲擊,於是德國也決定採取保護措施:蘇聯軍隊和軍事裝備均應通過鐵路、河流和運河轉移,不得攜帶彈藥(彈藥另行運送),軍事裝備須拆卸部分設備(如去掉火炮瞄準器,瞄準器隨後運送),不得加滿油料(僅灌上坦克或汽車上下鐵路站臺或駁船所需的油料)等。1941年6月20日,蘇聯軍隊就是這樣開始運往北海的。

與此同時,蘇方也按照同樣的條件開始將德軍運往中東。然而,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國空軍卻向乘坐火車在蘇聯領土上行進的德國部隊,以及蘇聯機場上停放的德國空軍飛機投放彈藥和油料。

因此,戰爭的第一天,蘇聯後方出現了不計其數的“德國空降兵”,天空中出現了塗有紅五星標記的德國飛機(根據協議帶有這種標記即可暢通無阻)。而開始轉移和準備轉移的蘇聯邊境部隊,在戰爭的第一天即失去了戰鬥能力——因為沒有彈藥和燃料。

這成了蘇聯紅軍1941年6月22日遭遇意外慘禍的主要原因。

在此次大運送行動的準備階段,蘇方採取了前所未有的保密措施,不僅限於信息方面(聞所未聞的綜合假情報),而且包括設備方面。

蘇聯的列車編組本應在蘇聯境內行進的,後改為在歐洲寬度的鐵軌上行進,以免轉載或者到邊界更換輪對。對德國的列車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儘管如此,英國首相丘吉爾還是獲悉了德蘇正密謀策劃針對英國的聯合行動,立即責成英國偵察機關將希特勒的黨內副手魯道夫·赫斯誘騙(也許甚至是綁架)到英國。

在赫斯的幫助下,丘吉爾說服希特勒相信斯大林正在準備襲擊德軍,並且同希特勒商定英德兩國於1941年6月22日凌晨聯手對蘇聯發動襲擊。然而真到那一天,丘吉爾又欺騙了希特勒,並且宣佈全力支持蘇聯。結果,1941年6月22日德國單槍匹馬地對俄作戰(違背了“鐵血宰相”俾斯麥“切勿同俄國作戰”的遺訓),而且是在兩條戰線上作戰(違背了一戰統帥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切勿在兩條戰線上作戰”的遺訓),這就意味著德國必敗無疑。

乍一看,德蘇進攻大英帝國之說似乎離奇古怪。然而,作者十分仔細地對大量文獻和回憶錄進行分析,他彷彿是在用馬賽克碎片恢復整個畫面。誠然,其中尚有不少模糊之處。俄國國防部衛國戰爭期間的全部文件均已解密,但外交部、偵察機關和蘇共中央政治局的文件尚未見世,1941年6月22日前的文件可能在相當長時間內處於保密狀態。

作者對於戰爭前夕斯大林和蘇聯軍隊的種種怪異行為,作出了合乎邏輯的解釋,同時也揭開了若干諱莫如深的歷史事件的神秘面紗。他在書中援引了足以證明他的結論的重要事實,現列舉幾則如下:

1941年4月13日,斯大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平生第一次親自前往車站送別外國客人——日本外長松岡。而且第一次擁抱外國客人。

最讓人驚奇的是,他一把摟住德國駐蘇大使舒倫堡伯爵的肩膀,說:“我們還得做朋友,您現在應該全力以赴!”還同德國駐蘇武官克列布斯緊緊握手,說道:“我和您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朋友。”

1941年5月5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宮招待會上向軍事院校畢業生髮表講話。講話中沒有提到敵人是誰,卻突然宣稱蘇聯將要進行的不是防衛性戰爭,而是進攻性戰爭,全國已經為此做好準備。

宴會進行中,他還打斷炮兵學院院長西夫科夫將軍提議為和平(“為愛好和平的政策”)乾杯的祝酒詞,提議“為戰爭”和“在戰爭中獲勝”乾杯。

1942年2月20~27日,在德軍佔領的姆岑斯克市舉行了蘇德兩國偵察機關最高代表的會晤,主題是立即簽訂和約(類似1918年的佈列斯特和約)。斯大林為蘇聯代表團團長。外交部第一副部長梅爾庫洛夫所起草的建議提綱第三條中赫然寫道:在部隊轉移之後,蘇聯武裝部隊將在1943年年底前準備同德國武裝力量開始針對英美兩國的聯合軍事行動。

1941年5月14日,希特勒在致斯大林的密信中說,準備從6月15日~20日開始將部隊從蘇聯邊境往西運送的工作,密信最後說:如遇我手下將軍之挑釁行為未能避免,務請保持克制,切勿採取反擊行動,務請通過您所知曉之聯繫渠道告我。只有如此,方可達致我與您明確商定之共同目標。

作者認為,斯大林之所以擔心挑釁、呼籲剋制及禁止在發生衝突時採取反擊行動,都是這封密信在起作用。斯大林不折不扣地履行了他對希特勒的承諾,於是1941年6月22日,戰局出現一邊倒的趨勢。

德軍的轟炸於凌晨4時開始,德國大使於3:30至4:45之間向莫洛托夫遞交宣戰備忘錄,戈培爾於6:30通過廣播向德國人民朗讀希特勒關於戰爭開始的文告,裡賓特洛甫於7:00召開記者招待會,並向全球轉播,蘇聯卻遲至中午12:15才向蘇聯人民宣佈德國入侵。

儘管蘇德聯手攻打英國一事屬於絕密,但從當時留下的文獻中仍可找到蛛絲馬跡。

例如1941年6月16日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在致航空工業部部長的便函中這樣寫道:為了充分供給國防人民委員部空降兵部隊,[19]41—42年必須提供如下數量的滑翔機:1941年:一、5座陸地滑翔機500架。二、11座陸地滑翔機1000架。三、11座水上滑翔機200架。四、20座陸地滑翔機300架。1941年共2000架。1942年……

從中可看出,蘇軍當時正在積極為通過巨大的水路障礙作準備。

平心而論,亞歷山大·奧索金這本書的確引起了很大轟動,他提出的假說也似乎證據充分,值得重視。

但畢竟年代久遠,當事人早已作古,有關檔案又未完全解密,無法提供蘇德聯手攻打英國之確鑿證據。因此,這一假說還不能完全讓人信服。儘管如此,作者畢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及大量的珍貴資料,讓讀者可以重新審視70年前那場不該發生的慘劇,並從中得出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