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不好當”

當前公務員之所以抱怨“不好當”,是因為各種禁令使他們不敢再收禮,不能再明目張膽地公款消費,過去走到哪都備感優越的公務員身份,現在走到哪都備感壓力。筆者認為,這種壓力是合理的。現在的“不好當”,恰恰說明過去太好當,各種禁令在公務員當中所產生的心理落差越大,說明過去的公款消費和灰色收入越多。

但這樣的“不好當”只是針對的是公務員隱性福利和權力揮霍,是在“廉”字上下了功夫。2013年中央出臺的各種規定,無不與“廉”字有關,是對公務員不當利益的限制,禁令所規範的公務員福利水平,與公務員過去相比確實存在天壤之別,但與普通老百姓相比,不過是正常福利的迴歸而已。因此,公務員因待遇大不如前而感嘆“不好當”,但在老百姓聽來,卻有幾分矯情與虛偽。

不僅如此,在“廉”字上做文章所導致的“不好當”,只不過是公務員“不好當”的第一步。因為政府職能轉變和機關作風建設,除了要求公務員保持廉潔,而且要有工作勤勉,並且要取得較好的業績。也就是說,“廉、勤、能、績”一樣都不能少。這些方面正是公務員績效考評要涉及的內容。

機關作風建設也不可能只是在“廉”字上做文章,否則,公務員能力素質不高,效率低下,辦不成什麼事,再怎麼廉潔也不行。廉潔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光有廉潔還遠遠不夠。因此可以預見,中央在唸好“廉”字決以後,還會在其他方面規範管理,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政府機關作風建設。今年的禁令都給了“廉”,說不定明年或後年的禁令,會一部分給“勤、能、績”等方面。

看來公務員當前的“不好當”只是第一步,真正“不好當”的日子還在後頭。假如連“保持廉潔”這一基本要求都感慨“不好當”,就很難經受得住其他方面的更高要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公務員不僅要廉潔,而且要勤勉和高效,不說不貪不佔混日子,就算動作慢了也不行,那時才算真正的“不好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