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華盛頓是世界最偉大的總統,美國因他而強大?

三爺點評


喬治.華盛頓(1732——1799),美國獨立戰爭的著名領導人,美利堅合眾國第一任總統。

1732年2月22日,華盛頓出生於今美國弗吉尼亞洲東部韋斯特摩蘭郡的一個大種植園主家庭。他的祖父,1657年從英國移居到弗吉尼亞。父親和哥哥先後去世後,20歲的華盛頓開始當家做主,管理家產——維農山莊。那有8千英畝土地,270名黑奴,還有一些白人契約奴。

後來,華盛頓在英軍中服役,當過上校副官,民兵總司令,還當選為弗吉尼亞議員。英國統治者實施政策,讓華盛頓喪失幾萬英畝土地,他投入了反英鬥爭和行列,最終採取武裝抵抗的手段。

1775年4月19日的來剋星屯的槍聲,揭開了北美殖民地獨立戰爭的序幕。各地民兵整編為大陸軍,華盛頓被委任總司令。

1776年3月,華盛頓率軍包圍波士頓,迫使英軍撤出。同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成為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這一天後來被定為美國的國慶日。

獨立戰爭勝利後,美國曾一度建立了邦聯制國家。當時國內政治動亂,邦聯政府無能為力。華盛頓的一些老部下紛紛慫恿他憑聲譽和權力出來稱帝,把美國建成專制帝國。華盛頓痛斥了這些謬論,堅持把美國建成一個民主的資產階級共和國。而後,美國製定美國憲法,規定美國為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I789年4月,華盛頓全票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而4年後又再次當選。

八年總統生活後,感到身心疲憊的華盛頓決定不再連任第三任總統。1799年12月14日,華盛頓因病逝世。

通過對華盛頓生平的簡要回顧,是不是可以歸納出華盛頓兩大歷史功績?

一,領導殖民地人民浴血奮戰,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被譽稱為‘’美國的國父‘’。

二,拒絕稱帝,建立了三權分立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為美國的穩定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華盛頓出於階級利益和本性,不主張廢除奴隸制,且對印第安人也採取了掠奪屠殺政策。

但總體來說,他仍不愧為一個傑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和政治家。


遠山344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品牌都是做給外行人看的,內行人買的是真正的產品。華盛頓作為一個總統品牌,外表很光鮮,實際上作為一個人即產品來說,也有很多缺點。

可能很多人認為華盛頓不戀權,是因為華盛頓能夠“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與之爭”,實際上華根本沒有這樣高尚。

華盛頓即使身為美國總統,也同時是一位奴隸主,其私人黑奴一度達到一百多名。為了當選總統,他甚至言行背離地一方面答應“擺脫黑奴制”,一方面仍舊大量使用奴隸。為了逃避法律制裁(其生活所在的賓夕法尼亞州規定,在該州居住超過六個月的黑奴,便可自動解除奴役獲得自由),他甚至每隔半年就將奴隸帶回南方莊園一次。更殘忍的是,因為自己牙不好,他還將黑人的好牙敲掉,安在自己口中。

也就是說,華實際上也不是省油的燈,甚至也是一個很自私的人。但華為什麼最後那樣“瀟灑”地交出總統權柄呢?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交出權力,國內民眾根本不會答應,為此很可能爆發二次戰爭。如此多番權衡利弊之後,他只能選擇次優。

從這個角度看,華只能說是個明白人。當然,與華盛頓同樣明白而不混吝的,是華的同僚及其普通民眾。如果民眾一糊塗一鄉愿,華盛頓很可能從明君轉成了暴君。事實上,黑格爾也說過:專制制度的維護者首先還不是暴君,而可能是群眾自己。如果群眾中愚民過半,這個國家的國君想不專制集權都難!

換句話說,外部社會之所以能夠給予華盛頓恰到好處的“有效壓力”,說明一個國家的文明進程,雖然跟個別英雄有直接關係,但關鍵還在於更多普通人的理性覺醒,與創造性建構!否則,橘生淮南為桔,生淮北則為枳,本來是早期歷史進步推動者,類似華盛頓這樣的英雄,很可能成為時進一步發展的障礙,成為歷史的罪人。


品牌視平線


1/喬治.華盛頓(1732一1799),英國北美弗吉尼亞殖民地大農場主。祖父一輩移民北美,佔有數萬英畝土地。華盛頓年輕時參加了英國北美殖民地民軍,官至民軍中校。曾夢想做1名英帝國正規軍軍官,始終未能入願。在與法國殖民軍爭奪印第安人土地的作戰中被俘虜,向法國殖民軍投降。後被釋放,返回弗尼吉亞繼續當農場主。華盛頓的農場規模做的很大,擁有270多名黑人奴隸,並僱用若干白人僱工。華盛頓在擔任民軍軍官期間因濫交染有梅毒,退伍後治癒但已不能生育,與1名富有的有2個孩子的寡婦結婚。

2/英國殖民當局貪婪地搜刮北美財富,引發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當局出臺的政策,讓華盛頓損失了上萬英畝的土地,他投入了反對宗主國的行列。北美13個殖民地民軍聯合組成了大陸軍。當時的北方地區反殖民領袖人物亞當斯,為團結南方農場主,加之軍旅生涯的經歷,推薦華盛頓擔任大陸軍總司令獲通過。

3/1776年3月,華盛頓率民軍圍困英軍盤踞的波士頓,英軍因援軍未到被迫撤走。7月4日,北美13個殖民地代表召開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宣佈成立美利堅合眾國。但最初只是鬆散的邦聯性質的國家。實權掌握在各州(殖民地)手中,國家只有些象徵性權力。各州間矛盾重重,南部州與北方州利益很難統一,聯邦黨與民主黨主張對立。直到13後的1789年,美利堅合眾國才選出第1任總統。華盛頓在政治上是個拆衷人物,受到各派的青睞,被選為美國首任總統。

4/華盛頓雖為大陸軍總司令,但屢戰屢敗,鮮有戰績。雖為美國第1任總統,4年後連任,但缺乏行政才能。8年的總統生涯令其身心疲憊,決定不再連任總統。卸任2年後,因病逝世。

5/華盛頓作為北美大陸軍總司令丶美利堅首任總統,而被後世譽為“美國之父”。因傳說有人勸他當國王,被他斥責(當時歷史條件,根本沒有可能),以及他沒有競選第3屆總統,而被後世美國人譽為“偉大的民主典範”。

5/華盛頓出於南方大農場主的階級立場,逆歷史潮流,維護蓄奴制,反對廢除奴隸制。對印第安人採取屠殺政策,是屠殺印第安人的“劊子手”。有記載,他曾親自剝下印第安人的人皮,製作皮靴。



趙凡丁201


美國之所以能在立國後的短短時間內成為一個超級強國,是有其開國時的一群偉大人物,並有這群偉大人物領導了這個國家的獨立與建設,其中包括了華盛頓總統的努力,但是美國的強大並非華盛頓一個人的事。華盛頓的偉大是體現了他個人大高尚品格,無法說明他與美國的強大又直接聯繫。美國的強大更多是體現立國前後一大批民族意識強烈的知識分子的努力,尤其是傑斐遜、富蘭克林等努力直接關係,美國的今天的民主制度是他們努力與堅持的結果。

當然,當世之美國的地位,更多是與二戰期間的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傑出才能分不開。是羅斯福總統改變了美國長時間堅持閉關鎖國的做法,並用積極支持與援助盟國抗擊侵略者而一舉讓美國成為二戰之後的債權國,而且為招攬各國優秀人才制定了各種優惠舉措,使美國在戰後貧困時期裡得到了大批各種優秀人才為美國服務。

當然我這裡所提及的只是幾個突出貢獻的美國著名領導人罷了,他們當中還有總統依據自己的思維與努力為他們的國家很多作出努力與貢獻,如著名解放黑奴而努力的林肯等。


上坪農夫


華盛頓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

沒有異議

在國際上也是這個觀點。

他以美國人民的利益為第一位

雖然是美國的國家締造者

但幹兩屆總統就退出

以制度和自己的表率作用

開啟美國民主國家第一步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共和國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事實證明美國確實發展很好。

1799年華盛頓逝世

同年乾隆皇帝駕崩。

華盛頓關於言論自由的表述

成為世界追求自由的人座右銘:

如果一個政府限制言論自由

那麼只有三個解釋

第一,他們以前幹過壞事,怕人提起

第二,他們正在幹壞事,怕人批評

第三,他們打算幹壞事,怕人揭露。

華盛頓關於公權力的認識,也是引領美國前進的燈塔:我們越來越明白,對人類文明威脅最大,破壞最慘烈的是不受制約的權力;其次才是自然災害和人類的無知。


雲端美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國歷史上的一部曠世奇書誕生了——這就是共10卷、約14.5萬字、內含插圖42張的《瀛寰志略》。《瀛寰志略》和魏源的《海國圖志》一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代開眼看世界的先行者所撰寫的世界地理歷史著作,作者徐繼畲在描寫美國建國史的時候是這樣評價作為美國開國總統的華盛頓的:華盛頓者,異人也。昔日米利堅者蓋英屬十三殖民地也,時大英帝國稱雄天下,號為“日不落帝國”是也。華盛頓即生於英屬十三殖民地之弗吉尼亞也,弱冠之年即從軍討伐法蘭西及印第安人是也。英法交鋒凡七載,其間華盛頓頗立戰功也,時人謂之英雄。法蘭西及印第安人敗退之後十三殖民地不欲再受大英鉗制,乃召開大陸會議以爭取自治,華盛頓以弗吉尼亞代表之身份與會。英人不欲殖民地自治,乃出兵彈壓,雙方於萊剋星頓首次交鋒是也。西曆1776年6月15日大陸會議乃舉華盛頓為總司令也,而後華盛頓手提三尺之劍開疆萬里,合十三殖民地為一合眾之國。眾將官齊心奉戴其上稱王號,乃數輪勸進皆無所終,更於西曆1783年12月4日發表了告別演說以此交出軍權。隨即歸隱故園含飴弄孫,不復過問國政。西曆1787年米利堅合眾國始設憲法,華盛頓參與制憲會議,二載之後舉國各界一致推舉其為米利堅合眾國大統領,西曆1793年連任大統領。西曆1797年3月二屆任期將滿,舉國各界再度推戴,然華盛頓自願放棄權力迴歸故園。自此以後米利堅合眾國不設王號,但由各州推戴一大統領主持國政,大統領之權限受制於聯邦議會及聯邦最高法院,謂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是也。大統領者任期四年,屆滿可連任,然以華盛頓所創慣例言之:連任當不得超過兩屆是也。時天下諸國皆為君主世襲——父傳其子,子傳其孫;然華盛頓者不設王號,不傳子孫,而創國民推舉之法,行政、立法、司法三權而分設,公器付之公論,創民主共和之先例,開亙古未有之變局,幾於天下為公。

1732年2月22日喬治·華盛頓出生在弗吉尼亞的威克弗爾德莊園,幼年的華盛頓只接受過小學程度的教育,但他掌握了土地測量、牲畜飼養等實用技術並能憑藉這些技術掙錢。1753年5月28日22歲的華盛頓指揮弗吉尼亞民兵和法軍交火,擊斃法軍10人、俘虜20人,打響了”法國印第安人戰爭“的第一槍,這場戰爭被視為是英法七年戰爭的一部分。戰後的華盛頓成為了英屬北美殖民地的傳奇人物,他還曾一度當選弗吉尼亞的的下議院議員,由此開始步入政界。1774年英屬北美十三殖民地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華盛頓作為弗吉尼亞的代表參會。1775年5月10日英屬北美十三殖民地又召開第二屆大陸會議,這次華盛頓是穿著軍服出席的,他也是所有參會代表中唯一這麼做的,他試圖通過此舉展示自己決心帶領弗吉尼亞民兵參戰的意願。在這屆會議上華盛頓被十三個英屬北美殖民地的代表一致推舉為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因此成為美國獨立戰爭的最高指揮官。1776年華盛頓進攻波士頓,利用稍早在提康德羅加堡壘所奪取的火炮陣地,得以俯瞰整個波士頓港,最後經過一個多月的圍困,不費一兵一卒將英軍逐出了波士頓。正是這次勝利堅定了十三殖民地脫離大英帝國的決心,於是在這年的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此後每年的7月4日就成為了美國的獨立紀念日。此後華盛頓率領北美殖民地軍民同當時全世界最為精銳的英軍一直戰鬥到1783年,這一年英國與北美十三殖民地在法國巴黎簽訂《巴黎條約》:正式承認北美殖民地的獨立。得知此消息的華盛頓在新澤西州的洛基山向追隨了他多年的士兵們發表了告別演說,1783年12月4日華盛頓又在紐約市向全體北美軍民發表告別演說,23日他辭去大陸軍總司令之職。隨即來自十三個州的代表在馬里蘭州的安那波利斯召開了邦聯議會,建立了由平民選出的官員而不是由軍人來組織政府的先例,避免了軍國主義政權的出現。

儘管這時的華盛頓知道剛從英國殖民體系下獨立出來的十三個州需要統一管理,但他依然決定跟自己的士兵們一起解甲歸田。解散部隊既是華盛頓的個人選擇,也是當時的形勢所決定的:北美殖民地經過一百多年的自治早就習慣於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他們有自己的法律和憲章,有民選的議會來決定地方事務。儘管北美殖民地的居民作為英王的臣民而忠於國王的統治,但這僅僅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一旦權利受擾,他們就要揭竿而起。北美殖民地人鬧獨立的原因與其說是英王的暴政,不如說是他們強烈的權利意識不容侵犯。英國政府為彌補在英法七年戰爭中的鉅額消耗而對殖民地增稅以充實國庫,這件事本身並不大,但卻觸犯了一個原則——未經合法程序就隨意更改既定規則。英國議會和政府在未通過殖民地當地議會的前提下單方面增收新稅的行為被殖民地人民視為是對自己權利的侵犯。自由慣了的北美人民對任何可能影響自己權利的力量都保持高度警惕:十三個殖民地本身就是彼此獨立的,只不過為了應對英國這個共同的敵人而組成邦聯,既然已從大英帝國的統治下獨立出來,那麼這時的十三州未必會接納自己頭上再出現一箇中央政府。正因為如此這時的北美人民對任何中央集權的嘗試都有一種天然的牴觸心理,而常備軍則被視為是強化集權統治的工具,一時間社會上出現了關於華盛頓將成為軍事獨裁者的流言蜚語大量湧現出來。

在那個全世界都還盛行著君主制的年代那兒都不缺乏揣摩上意的鑽營之人,面對社會上的種種流言蜚語在華盛頓的部下中有人也萌生了君主制國家傳統的”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思維——他們試圖通過擁戴華盛頓成為君主而使自己成為開國功臣,從而獲得政治地位和可觀的財富,這種思維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是一種無比正常的想法。終於華盛頓手下的一名軍官給華盛頓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聲稱在自己身後有一大群人希望擁戴華盛頓成為國王。華盛頓在給這名軍官的回信中是這樣寫的:“我究竟做了什麼錯事,使你誤以為可以向我提出這種請求?這樣的陰謀是可能降臨到我國的最大災禍。請從您腦中徹底抹去這樣的想法。”當這件事傳到北美十三州的前宗主國時國王喬治三世評價說:”如果華盛頓真的歸隱鄉間,他將成為世上最偉大的人“。華盛頓自覺放棄手中的兵權,自願服從文職政府的領導,正是此舉奠定了此後美國兩百餘年的政治基調,締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民主共和國家。然而這樣做同樣是具有負面效應的:事實上這時的北美十三州已不可能再回到小國寡民的生活狀態,華盛頓清晰地意識到北美各州應當組成更為緊密的聯邦而不是一個鬆散的邦聯。

事實上國家缺乏統一管理的弊端在獨立戰爭的過程中就已暴露無遺——當絕大多數北美人都為《獨立宣言》所樹立的自由平等原則而熱血沸騰時,華盛頓卻冷靜地看到大陸議會因管理乏力而存在的隱患:北美獨立戰爭的直接誘因就是英國增收新稅的行為,所以北美十三殖民地在組建大陸議會時並沒賦予其統一的徵稅權,徵稅權仍掌握在各州手中。當華盛頓率領大陸軍與英軍交戰時常為軍費的問題發愁,因為他知道大陸議會難以為其提供充足的軍費支持,儘管打倒英國這個共同的敵人是當務之急,但要真正讓各自有著各自利益的各州同仇敵愾又何其難也?獨立戰爭結束後隨著軍事壓力的減弱各州人民甚至連軍隊都不想保留,同時他們希望只組建一個鬆散的形式上的邦聯政府,實際上各州將成為幾乎完全獨立的政治實體。然而華盛頓清醒地意識到:儘管軍事壓力暫時減輕了,但沒任何人能保證在不確定的未來美國不會面臨戰爭危險,除此之外在應對自然災害、處理經濟活動之時同樣需要一個高效的中央政府。

面對洶湧的民意華盛頓沒選擇硬碰硬,而是讓民眾按自己所思所想去自由嘗試,當嘗試過之後人們就能分辨出到底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就像一名睿智的老者明知道年輕人要犯錯,卻不提醒他繞道,因為老者知道無論自己如何解釋,倔強的年輕人不撞南牆都不會相信自己走錯了路。經過的六年實踐之後美國人終於意識到鬆散的邦聯制弊大於利,於是他們在1787年重新制定憲法,加強聯邦政府的權力。華盛頓親自坐鎮制憲會議,卻幾乎一言不發,他的存在就是一種力量,讓不同的利益方看到協商的可能性;華盛頓保持沉默,讓所有代表各抒己見,讓棘手問題得到充分辯論。代表們只需探討問題,不必揣摩上意,最終在充分思辨的基礎上達成妥協。如果說民主的特點就是不一致、不穩定,那麼華盛頓則盡己所能在民主這個變幻莫測的大海中尋找前進的方向。華盛頓的沉默幾乎成了他的特點,大多數時候沉默是一種謙恭的態度和自我保護的方式,但有時沉默也是深思熟慮的過程,一旦思慮成熟則謀定而後動。

華盛頓一生尊重民意,但並不屈從於民意。有很多人認為華盛頓奠定了美國的民主政治傳統,實際上華盛頓所奠定的是憲政傳統。在美國作為民意代表的議會並不是一家獨大,事實上掌握立法權的議會、掌握行政權的政府、掌握司法權的法院三者形成了相互牽制制衡的局面:美國總統不能超越憲法的規定將自己的權力無限延伸,但與此同時由美國民眾選舉出來的議會也並不是可以肆意妄為的——總統同樣可以利用行政權力解散議會,但如果新選舉出來的議會扔堅持原來的意見,總統不僅必須遵守而且要以辭職來承擔解散立法組織的責任,以避免行政權力無限擴張進而影響到立法和司法權力的獨立。聯邦法院的大法官也可以以立法組織、行政機關的行為違憲為由隨時宣佈其行為無效。美國也不是隻講少數服從多數,因為多數人對少數人實施的暴政依然是暴政:法國大革命中資產階級政府對舊貴族實施的暴政能因為貴族相比平民人少就被粉飾為仁政嗎?希特勒對猶太人的暴行能以猶太人在德國是少數族裔而得以開脫嗎?所以美國的憲政制衡制度除了保證平民百姓參政議政的權利之外,還包含有對少數人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保護。

1789年華盛頓經過全體選舉團無異議的支持而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在此後的兩次選舉中他都獲得了全體選舉團無異議支持。1797年他在兩屆總統任期屆滿後發表告別演說,聲明自願放棄權力而不再謀求連任。在當時世界各國普遍實行君主制度的大環境大背景下華盛頓拒絕了部下擁戴自己成為皇帝或國王的建議,從而在世界範圍內首創了現代民主共和政體。儘管美利堅合眾國從誕生之日起就通過對權力的制衡而消滅了專制獨裁的生存土壤,但作為人民內心樸素的對偉人偶像自發的個人崇拜心理是不可能通過行政強制手段去加以干預,況且這種干預本身就背離了民主政體的初衷——畢竟老百姓心裡想什麼不是該由行政權力去做出強制性規定的。

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所以1787年美利堅合眾國制憲會議在制定憲法時並未對總統連任的次數做出任何明文規定,這意味著美國總統只要能獲得選舉人的擁護支持就可以一直無限期連任下去。華盛頓的告別演說開啟了美國總統任期不得超過兩屆的先例,這一先例被以後歷屆去職總統所信守,由此成為美國政壇的一條慣例。事實上美國政治的運轉在相當漫長的時間內得益於由華盛頓所開創的這一先例——其實即使是在華盛頓去職之後美國憲法依然沒對總統任期做出明確的限制性規定,所謂不得超過兩屆任期只是美國曆代總統所奉行的政壇慣例。直到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在經濟大蕭條中接任美國總統職務的富蘭克林·羅斯福一口氣連任了四屆,儘管這是出於美國當時面臨嚴重的國內經濟蕭條和此後的二戰威脅而為保持政策連貫性所進行的,但仍引起了美國人民的高度警惕。

1947年美國參議院提出了一個修正案,對總統的任期進行限制,這一法案到1951年正式生效,是為美國聯邦憲法的第二十二條修正案,其中明確規定:“無論何人,當選擔任總統職務不得超過兩次;無論何人,在他人當選總統任期內擔任總統職務或代理總統兩年以上,不得當選擔任總統職務一次以上。但本條不適用於在國會提出本條時正在擔任總統職務的任何人;也不妨礙本條在一屆總統任期內生效時正在擔任總統職務或代理總統的任何人,在此屆任期結束前繼續擔任總統職務或代理總統。”隨著這條憲法修正案的出臺意味著再有人想學富蘭克林•羅斯福就違憲了,就會受到聯邦最高法院的審判。至此美國總統任期不得超過兩屆不再僅僅只是一項約定俗成的慣例,而是美國憲法的明文規定,這就從根源上杜絕了此後的美國總統再想延長自己任期的企圖。追根溯源美國對總統任期的限制就源於華盛頓的告別演說。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把國家命運歸結於一個人身上,這本身就是愚昧無知的表現。是個人崇拜意識的發酵。

一個國家強大與否,是人民的精神文化和政治意識各方面共同決定的。個人可以起重要作用,但不會是主要作用。必然有一個團體,一個階層,一個社會共識。領導人只是看到並順應了這個共識而已。

困難在於從混亂中發現正確的共識,找準方向。

巴士底獄不是一個人攻佔的。


一葉楓流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那個時候的美國還處在剛剛由南北戰爭時期,轉為經濟恢復時期,百廢待興,華盛頓提出讓美國偉大起來,是符合美國當時的情況的。美國就是需要這樣的人當總統,來拯救美國。資本主義國家有個重要特點,在資本主義取得了革命勝利以後,是先利用人們來維護起資本主義制度,很多利益他們都是和人們一起分享,人們得到了他們所要的利益,就沒有誰再有反對之聲。華盛頓就是這樣起家的,然後,再進行經濟發展的,其實,在那個時候只要搞出一點名堂來,就認為華盛頓是一個有本事和才華的總統,但是,一搞久了,就認為不怎麼樣,他只會搞一些小事情。於是,到後來換總統的時候,才發現現在的總統還不如華盛頓幹得好,能夠為美國的利益服務,這樣,資本主義的虛偽性和欺騙性就會暴露無遺。現在的特朗普總統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是,民眾覺得他比前任要幹得好一點。其實,他在和中國打貿易戰的過程中,已經發現特朗普的這一套都是在搬老一套來嚇唬人,他想和華盛頓比肩,美國民眾說比起華盛頓總統差得太遠了。


6353902879


其實我認為華盛頓不僅是美國獨立的締造者,更是美國民主復興制度的締造者,不貪權不搞獨栽不謀求連任,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後,把權力交給更有能力的人來擔當,好比接力賽一樣,把自己的能量發揮到極致在衰減的時侯,把接力棒交給能量更充足的人來完成下一棒,這是華盛頓最英明之處,雖然華盛頓也不完全值得稱道,但這項制度的創立為美國受益無窮。


二大王


走狗問題。你不會不知道華盛頓首先是個奴隸主,後才是總統嗎?這樣跪舔你美爹屁股香嗎?

走狗洋奴們跪舔它美爹屁股後面,中國要復興了,它們急啊急!極盡手段到處在網上發佈自媒體軟文來抹黑唱衰中國、美化西方,以表走狗之忠心,但走狗畢竟還是狗,改不了吃屎的本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