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简称“北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建立的。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学校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中文、信息科学、经济、艺术等专业教育,同时承担着培养汉语师资、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出国前的外语培训工作等任务。北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语言教学与研究为特色和优势,中文、外语及相关学科协同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科涵盖文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八个门类。
截至2019年11月,北京语言大学占地面积3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3万平方米。学校下设3个学部、8个直属学院(教学部)和3个科研院所。有省部级以上研究中心(或基地)12个,校级研究机构33个。与世界上58个国家和地区的321所大学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承办了18所孔子学院和1所孔子课堂。有教职工1272人,各类中国学生在校生总数4万多人,外国留学生近9000人次。
现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其中国家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0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2个。现有33个本科专业,其中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以及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3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
发展历史:
1962年 北京语言大学建校,时名为“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
1965年1月9日,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定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1971年10月19日,根据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的决定,“北京语言学院”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合并;
1972年10月16日,又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复校;
1974年,毛泽东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
1986年,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对外汉语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
1988年,学校首次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研究生;
1996年6月13日,经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2002年7月2日,经教育部批准,简化为“北京语言大学”;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2013年,学校入选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重点科研平台: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对外汉语研究中心,2000)
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阿拉伯研究中心,2012)
国家语委研究中心3个(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2004
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2012;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2015)
国家汉办研究基地1个(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2009)
国家民委研究中心1个(中国民族语文应用研究中心,201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基地1个(中医药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基地,2016)
文化部研究中心1个(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2015)
重点学科:
1、国家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北京市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汉语国际教育
特色专业:
1、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对外汉语、汉语言、英语、汉语言文学、日语、阿拉伯语、法语
2、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英语、汉语言、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
3、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法语、阿拉伯语
4、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翻译专业
硕士点、博士点:
1、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
2、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3、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
4、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国际政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心理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史、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6、专业硕士学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英语笔译、法语口译)
第四轮学科评估:
2019年高考各省分数线:
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1、毕业生规模:
2、毕业生的就业率:
3、毕业去向分布:
4、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流向:
5、毕业生平均收入:
每日更新一所院校和一个大学专业,关注、收藏、转发,您的支持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閱讀更多 一起學高考志願填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