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被控制的亲情何去何从?父母和子女,还不清的付出与亏欠

<code>4500字长文剖析亲子关系的真相。耐心看完。改变从当下开始。/<code>

张琳27岁了,在父母眼里,她已经到了适婚年龄。可她连恋爱对象,都还没有个合适的。

今年过年,家里又开始了例行催婚。张琳突然情绪崩溃,和父母吵了起来,然后躲在自己房间里哭了很久。

她和上一任男友曾相爱3年,从大学时候就在一起。当时两人感情很好,张琳就把男友带去跟父母见面认识下。然而女孩的父母觉得男孩是外地的,在北京没房没车,纯靠自己奋斗立足,觉得女孩吃亏,于是在饭桌上就给了男孩不少脸色。

张琳很爱男友,也跟父母抗争过。可是换来的是父母跟她的无休止争吵和冷战。她最终没能坚持住,提出了分手。

她至今仍能想起那时候父母一次一次对自己的质问:说父母辛辛苦苦养大她,对她恋爱结婚为什么连一点发言权都没有?!

然而大概连张琳自己也没想到,那次分手后,她就再也没有遇到一个让她有冲动谈一场恋爱的人。

她好像失去了爱的能力,没法再爱上别人了。

在这件事上,张琳至今也没法原谅父母。对她来说,爱情,错过就是错过了。如今她的前男友已经结婚,但她依然无法走出来,孤身一人。

所以当父母春节时催她恋爱结婚,并且又是以“辛辛苦苦养大她”开篇时,她感到无比愤怒。

然而父母养育孩子的辛苦,又似乎在告诉张琳,父母的付出巨大,她已经亏欠父母太多,如今她必须让步,哪怕再不情愿。

她的潜意识不停的告诉她,在她成为她自己之前,首先得做好父母的孩子。

父母和子女一场,真的只有付出和亏欠,控制与服从吗?

痛苦:被控制的亲情何去何从?父母和子女,还不清的付出与亏欠

一. 生养孩子是父母的决定和需求,孩子只能被选择是否出生。养育子女的付出,不意味着孩子生来背负亏欠。

生孩子这件事,孩子没有选择权、决定权。

父母从没跟孩子商量过,今天我要生你出来。

生孩子的原因,也都是父母说了算的。

有的为了传宗接代,有的为了老有所养,有的为了体验养育新生命的经历,有的为了多个亲人,还有的为了让长辈开心…… 有些人即便怀孕了,依然可能因为某个原因,又半路选择打掉孩子。

痛苦:被控制的亲情何去何从?父母和子女,还不清的付出与亏欠

也就是说,孩子哪怕已经存在,哪怕已经在妈妈肚子里,依然无法逃脱被选择是去是留的命运。

然后,这个一脸懵的孩子一出生,你又开始觉得孩子亏欠你?!

养育孩子的过程,你只是在为自己做的决定负责而已。

孩子,一直在被动承受着你的选择和决定。

二.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在幼年时期,已经处于绝对弱势。如果再背上“亏欠”的枷锁,只会让孩子失去自我。

孩子小的时候,基本都需要仰仗父母的照料。

甚至最初的时候,连动都不会动,连最简单的翻身,都需要爸爸妈妈帮忙。

这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完全决定了孩子的生活。

如果父母对他尊重,用爱放低了姿态,愿意以孩子的视角,跟孩子共同成长,那孩子的表达,无论是哭闹还是大笑,哪怕没有语言,都能获得理解和接纳;


如果父母对他控制,居高临下,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让孩子绝对服从自己,那孩子的表达,无论再清晰明确都将被无视或压抑,只能心有愤怒和痛苦,却无处发泄。

孩子在这个阶段,处于绝对弱势。而他们的弱势,可能会因为父母的尊重,而得到支撑,由内而外迅速成长;

也可能因为父母的控制,造成外在成长,而内在自卑弱小、压抑无奈的矛盾人格。

痛苦:被控制的亲情何去何从?父母和子女,还不清的付出与亏欠

如果父母在这一阶段,不断灌输孩子亏欠父母的价值观,孩子会持续处于内疚感中,并因为这种内疚感,无意识的全然服从父母。

而孩子真实的自我表达,会因为这种亏欠,被调成静音状态。

三. 父母容易因为早年的绝对优势,误以为孩子是自己的从属物。当习惯性操控和包办成了另一种付出的形态,压给孩子的亏欠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父母的优势,在于在孩子早年间,相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全能。

孩子什么都不会,就显得父母什么都会。

于是很多日常追求完美又好强的父母都酷爱亲自上阵。

自己吃饭弄得哪儿都是?别自己吃了,我喂你!

自己穿衣服裤子总穿反?别自己穿了,我给你穿!

自己走路总摔跤?别自己走路了,我抱你!

当父母主导包揽了孩子的一切,孩子就显得越来越无能,而父母,则显得越来越无所不能。

于是:

自己找工作找不着?别自己找了,你找的也肯定不是好工作!爸给你安排!

自己谈恋爱找了个男朋友?别自己找了,你找的哪能靠谱?妈给你介绍!

当包办成了习惯,成长就注定被剥夺。

痛苦:被控制的亲情何去何从?父母和子女,还不清的付出与亏欠

然而,被剥夺了成长的孩子,却还要面对一个关于“亏欠”的课题:

父母一包揽,就做了很多本该他做的事,不劳累是骗人的。既然父母辛辛苦苦为他做了那么多,他只能注定亏欠父母一辈子。

父母越做下去,他亏欠的就越多。

到最后哪怕父母替他做的事,他不愿意接受,也会因为越来越多的内疚感,而不敢说不。

四. 不觉醒的父母,养出痛苦却不觉醒的孩子。

当父母压抑孩子,孩子被压抑,成了亲子关系模板,这个关系就已经没有尊重和平等,只有付出和亏欠。

孩子从小在这个模板中反复被强化,慢慢的,他已经不知道正常的关系应该是什么。

他痛苦压抑,却没有勇气站出来说不。因为这是他一二十年的亲密关系模板。

痛苦:被控制的亲情何去何从?父母和子女,还不清的付出与亏欠

就像开头例子中的张琳,她恨父母对自己恋爱的干涉和专制,却做不到坚持自己的选择,反抗她习惯的,和父母的相处模式。

而只会在被迫顺从父母之后,又后悔和恼怒自己的软弱和动摇。然后在内心一点一点增加对父母的愤怒。

父母从不觉得控制孩子不对,孩子也不觉得被控制不对。

但他们的亲密关系始终有个疙瘩,谁都不愿意解开,也没人能解开。

而这个死结的背后,是没有人愿意跳出潜意识的舒适区,勇敢的从自己开始改变,从而撬动关系的改变。

五. 健康的亲子关系,应该怎么做?

如果你是父母:

1.当孩子坚持自我,给他机会表达。别拿出付出和亏欠的逻辑,绑架孩子的思想。

孩子从小到大,可能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

你不要觉得自己年纪大,就可以代替他思考一切。哪怕有一天他觉得煤球是白的,也请你不要一棍子把他打回去,而是给他机会给你表达一下他的想法。

你认为对的,不一定都是对的。

因为我们出生的时代不同,就注定有不同时代的符号。

就好像很多长辈可能现在还不会用移动支付,依然习惯用现金。

你不能说他们不对,也不能说咱们不对。

孩子以后没准说句话就支付了,你适应不了,只是因为你属于现在这个时代,而不是你看不懂的未来。

痛苦:被控制的亲情何去何从?父母和子女,还不清的付出与亏欠

孩子需要做他自己,融入属于他的时代。

给他机会表达,让他做他内心想做的事。哪怕这事儿你脑袋里有一百个问号,也留着等孩子用行动给你解开谜底。

所以别做玻璃心父母,也别做霸道总裁式父母。

别一听到孩子和你向左的观点,就要权威镇压,就要滔滔不绝的说服。说服不了,就立马亮出绝招话术:“父母养你多么多么不容易,付出了那么那么多,你却如何如何不体谅父母的感受,固执己见。你应该知道感恩,知道回报父母。而不是惹父母生气。”

痛苦:被控制的亲情何去何从?父母和子女,还不清的付出与亏欠

付出和亏欠的这套逻辑,用在谈生意上可以,但用在亲情上,一次两次也许无碍,时间久了,注定有不情不愿的妥协和压抑,逐渐加深的隔阂和伤害。

2.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再提供帮助。你不要上赶着给孩子制造亏欠,还满口付出。

孩子能独立完成的事儿,就别上赶着帮忙。

孩子能完成一部分的事儿,就让他先完成那部分能完成的。剩余做不完的,也给他时间摸索,直到他向你寻求帮助。

你要做的不是追着孩子喂饭的老妈子,而是当孩子吃饭的时候,你坐在旁边吃你自己的饭。除非孩子需要你帮忙。

比如他不小心把整个碗和食物都弄翻到地上,想拜托你再给他弄点吃的。

即便这样,你都不必立刻马不停蹄的去弄吃的,而是引导孩子把地上的食物收拾干净,再进行下一个步骤。

孩子能做的事很多。他的潜力,取决于你有多愿意挖掘,多愿意给他机会去体验。

千万不要一边上赶着给孩子做老妈子,一边各种抱怨孩子这么不省心,让自己身心俱疲。

3. 让父母回归孩子,让孩子成长为父母。别让亏欠和付出的扭曲关系代际相传。

不理解孩子的时候,先想想自己曾经是孩子时的样子。

我就不信你没捣过乱,没把父母气够呛,没犯过莫名其妙的错。

父母常常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当你有孩子了,何不给自己紧绷的成人世界放个假,让自己回到孩子的状态,跟自己的孩子一起追跑打闹,开怀大笑?

板着脸,叉着腰,一脸严肃的样子,并不是你内心深处童年时那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只是你被父母的身份和现实压力包裹下的厚重面具。

痛苦:被控制的亲情何去何从?父母和子女,还不清的付出与亏欠

孩子犯了错,通过给孩子机会体验自然后果,让孩子自发意识到问题所在,然后给他空间和时间去调整自己。

而不是直接把自己的经验强加到孩子身上,让他必须服从,否则就道德绑架他。

你给孩子机会体验,他才会看到真实世界,愿意成长。

总有一天,孩子也会为人父母。那一天,你一定希望他的内心也已经长大,强大到足以包容和接纳他的孩子。

强大到可以允许自己孩子的体验,哪怕体验的结果和自己的预期相差再远也不会抱怨。

而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只能问父母,没有主见却脾气不小的巨婴。把自己的幼稚、情绪化,因为孩子的一点过错,就上纲上线带给自己的孩子且毫不犹豫。

付出和亏欠的逻辑,只有从某一代改变,才能不继续代际传递。

如果你是子女:

1.给父母爱和关心,但不接受被控制。

父母子女一场,难得的缘分。

你对父母好,或者父母对你好,都不是因为付出和亏欠的交易,而是出于天然的亲情。

成年后的你,给父母买吃的买喝的,陪父母旅行,让父母感受天伦之乐,一家人其乐融融……你爱父母,关心父母。

但这种爱和关心,不意味着你能控制父母。

同样的,父母对你的爱,纵使再深情,也不能以此为由,控制你。

亲情掺杂着控制的时候,感情必然会受损。

痛苦:被控制的亲情何去何从?父母和子女,还不清的付出与亏欠

开篇时提到的张琳,原本该做的是跟父母正式做几轮沟通,让父母明白自己对男友的爱,用自己的坚定影响父母的态度,并且让男友也多做做工作,给父母和男友之间,搭一座桥。

而不是左右为难,夹在中间犹豫不决,一时说服不了,就又缩回付出和亏欠的习惯性亲密关系模型。在不自知的软弱中,放弃了自己的幸福。

2. 提高自己的能力,让父母放心。

父母控制你的背后是什么?是不信任。

父母不相信你能自己照顾好自己,不相信你能选对恋爱对象,不相信你有良好的工作能力,不相信你所有你早就可以独立搞定的事情。

所以你需要一方面多跟父母沟通自己的生活、工作、情感现状和理念,一方面自己在各方面都付出努力。

比如,你在工作过程中,时不常给父母说说在单位遇到的困难,然后你是怎么解决的,收到了什么成效,领导和同事对你的态度。

再比如,你对一个男孩有好感的时候,就跟父母说说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的困惑,也听听父母年轻时候谈恋爱的经历。同时明确跟父母表示出你的想法,恋爱和婚姻,你知道自己要什么,请父母给自己空间和时间追求幸福。告诉父母,你要找的不是“钱包”,没想通过婚姻跨越阶层,你想找的是,一个真正喜欢的人,在一起一辈子。

面对不信任,最重要的就是多沟通,多用行动让父母放心,逐渐消除这种不信任感,从而赢得父母对你的尊重和信任。

而不是一味地压抑自己,或者平时不沟通、一言不合就吵架。陷入恶性循环,伤人伤己。

写在最后:

父母是第一次当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当孩子。父母爱孩子,对孩子好,孩子自然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孩子远比父母想象的,更爱父母,更容易原谅父母的失误或过错。而大部分父母对孩子,也会因为深爱,和一瞬间的想通和理解,愿意改变哪怕几十年如一日的模式。

父母给孩子的温暖和接纳,会让孩子的内心拥有更大的空间去包容、去感受世界。让孩子潇洒自如,天宽海阔,不枉此生。

而任何以爱之名,给的孩子上的枷锁和束缚,都可能会让孩子整日纠结于如何让父母满意,哪怕压抑了自己也强忍痛苦。久而久之,孩子内心的世界越来越小、越来越封闭。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是美好的体验。不是交易,不是道德绑架,不是付出与亏欠。

只是一家人能朝夕相处,一日三餐,彼此陪伴。

是儿时我教你学步念儿歌,年老你陪我遛弯看夕阳的平凡与深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