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版《守望者》:超级英雄谢幕,“超能力者”登场

剧版《守望者》:超级英雄谢幕,“超能力者”登场


《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结束,“漫威宇宙十年”告一段落。现实世界里,21世纪第3个10年开始,平行宇宙中,漫改电影新篇章也拉开帷幕。


英雄之火永不灭,那种带着洗脑效应的超级英雄电影随着钢铁侠的一个响指的结束,重新翻篇了。而打开新的一页的,是出自DC的两部作品,电影版《小丑》与剧版《守望者》。


剧版《守望者》:超级英雄谢幕,“超能力者”登场


《小丑》之后,超级英雄的时代结束?

自从《小丑》意识流般地席卷了各大电影奖项并掀起一股有关内容映射的讨论之后,许多人都在赞同一句评论:“随着《小丑》的风靡,属于超级英雄的时代结束了。”有人赞同,也有许多人不理解。作为超级英雄漫画改编的《小丑》为何在为漫改电影带来巨大荣誉的同时象征着超级英雄的没落呢?其实,从DC自己的视角出发来解释最好不过。

剧版《守望者》:超级英雄谢幕,“超能力者”登场


上一次DC自家出品的漫改电影兼具口碑与票房的是诺兰执导的《蝙蝠侠前传》三部曲,说是漫改,但从内容上讲,这三部曲其实是诺兰用蝙蝠侠里面的人物构建了一个新的起源与崛起的故事。虽然在风格方面与DC一贯的阴郁黑暗相类似,但本质性的改变已经发生:在第二部,蝙蝠侠与小丑的交锋中担下罪责,逐渐脱离传统超级英雄身上的个人英雄主义;蝙蝠侠开始将漫画中的双面义警形象承载的暴力化正义交还给真正由警察代表的执法者时,电影故事已经跟漫画拉开了距离,而在第三部又将蝙蝠侠幻化为了一个希望的象征。


通篇来看,诺兰的蝙蝠侠依旧是架在社会之上,拥有理想化形象的超级英雄。他和美国在上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的黄金漫画角色一样,是战争之后人们对于生活处境的反思、对于美好的追求。

剧版《守望者》:超级英雄谢幕,“超能力者”登场


所以,诺兰打破了此前固有的超级英雄定制套路——真正的超级英雄就应该是娱乐化、理想化的。而《小丑》和《守望者》的出现,强化了这一点

剧版《守望者》:超级英雄谢幕,“超能力者”登场


《小丑》的情节对于现实的映射相当深刻,甚至可以说,“小丑”这一角色是真正存在于社会的,他是美国当下的种族冲突、社会问题、阶级危机等的体现,“小丑”的伟大是通过这一本身字面上带着笑料的角色矛盾地反应了一出完全可以在现实中复现的悲剧。他不光表面上充斥着黑暗,内核也是看不到一丝希望的。于是,一部《小丑》能在漫威这样已经形成一种文化的娱乐式超级英雄的包围中获得这样的成绩,虽不能绝对地说结束了一个属于超级英雄时代,可也是漫改电影开始现实化的一个里程碑。

剧版《守望者》:超级英雄谢幕,“超能力者”登场


不过,“小丑”毕竟是反派角色,要是真正想从超级英雄的角度出发去掀开这一页,目光还是得聚焦在引发矛盾的本身上面,需要英雄去证明这个世界其实是反英雄的。在DC,恰好就有这么一部漫画完全符合这类要求,它就是《守望者》。

影版《守望者》:既忠于漫画原著,又赋予人文深度

我们在提到漫改电影的神作时,除了诺兰的《蝙蝠侠前传》外,唯一绕不开的是扎克·施耐德的《守望者》。


与《蝙蝠侠前传》不同的是,扎导基本上做到了完全忠于漫画原著,并且巧妙利用《黑货船传奇》漫画故事的穿插来表明英雄们在信仰追求的过程中,对自我的怀疑:拯救世人究竟是真的在坚守正义,还是为了人性中对于自我价值标榜的癫狂的追求?


在电影版的最后,法老王用牺牲几百万人的代价让时刻陷入美苏核战阴影下的人们将矛头对准了曼哈顿博士,而唯一恪守正义信仰去为那几百万人战斗的罗夏,却被曼哈顿博士杀掉。不愿保守秘密的罗夏是真正的英雄,但他无法改变世界,去拯救人类。而能拯救人类的法老王和曼哈顿博士选择了无视生命,去构建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平衡。所以,电影便给了观众一个问题:超级英雄如何拥有现实存在的意义呢?

剧版《守望者》:超级英雄谢幕,“超能力者”登场


这个问题,在HBO出品的剧版《守望者》中似乎能寻找到一些答案。《守望者》剧版是一个不同于漫画的全新故事,它的背景是原著事件发生过后30年,在这30年间罗夏的日记被人所知,法老王不知所踪,美国面临的问题也从虎视眈眈的外敌苏联变成了国内种族因为历史文化等原因不可调和的矛盾,警察因为害怕执法报复而戴上了面罩,同时因为罗夏日记的公开,一帮人将罗夏的右翼思想极端化,成为了戴着罗夏面具与现存法制手段对抗的骑士团。

剧版《守望者》:超级英雄谢幕,“超能力者”登场


因为曼哈顿博士对于越战的影响,越南变为了美国的一个州,并且,由于罗夏杀掉了即将报道水门事件的记者,剧中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连任了五届,而之后的总统雷德福取消了总统任期,距离剧中时间线,他已经当了30年的美国总统。


所以,这是一个漫画与电影版《守望者》故事的后续,如果说漫版与影版《守望者》是当时美苏争霸下人类对于核战争这一严峻问题在虚构世界的投射,那么剧版《守望者》则是艺术性地夸张、映射当下美国社会问题的新故事。带着这样一种理解去观看这部由原著作者阿兰·摩尔的忠实迷弟导演——达蒙·林德洛夫所拍摄的《守望者》时,对于非漫画粉和不了解漫画人物的观众来说将会轻松许多。

剧版《守望者》:超级英雄谢幕,“超能力者”登场


剧版《守望者》:“超级英雄”是拯救者还是操控者?

导演达蒙·林德洛夫是为数不多敢于去尝试翻拍《守望者》的导演,因为这部漫画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自身的深远含义上都很难用电影镜头去100%地表达出来。影版导演扎克·施耐德巧妙借用了穿插漫画与罗夏日记的方式去较好的解释了内核,而对于剧版来说,更多是与当下社会的互动性,譬如,主角选用黑人,连曼哈顿博士也是由黑人饰演的,在第一集刚开场就映射了美国历史上的塔尔撒种族大屠杀,故事中也是各方力量阴谋论地在影响着世界,通过法老王维特用傲慢心理对世界该怎样拥有爱与和平的牺牲论与曼哈顿博士神性当中对人生命的无感来探讨超级英雄的意义。

剧版《守望者》:超级英雄谢幕,“超能力者”登场


超级英雄的特质在《守望者》中被放大,故事中既有一代守望者类似民兵的义警也有最后曼哈顿博士一样“全知全能”的神。但真正意义上拥有超能力的英雄所拥有的思维没有因为超能力而改变,反而失去了理解普通人类感受的能力。如同曼哈顿对人类的爱是源于他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和普通信众期待的那样,源自对普通人类感受的共情能力。而法老王则是作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而有着蔑视一众普通人的性格,他的虚荣导致他想通过自己的计划帮所有人做出“电车难题”,对于这一切而言,普通人在充满危机的生活中该期待超级英雄的出现,还是在义警动用私刑打破规则的前提下默默保有希望呢?

剧版《守望者》:超级英雄谢幕,“超能力者”登场


在观看这部剧集的时候,需要一些耐心,整个故事对于非漫画迷其实并不友好,因为前五集一直是在铺垫故事,你还需要了解前文所讲述的《守望者》价值观才行。说白了,剧版的《守望者》故事依旧在讲述当超级英雄真正存在于世界上的时候,能够对社会发生的影响,这更像是一个社会实验


从前三集看,我们得知的故事是警察因为“瑞佛法”(一项保护种族主义受害者的法律)被迫戴上面罩执法,方便保护家人,而曲解罗夏信仰诞生的种族主义团体“第七骑士团”(后面的剧情称为“7K党”),则一直在展开暴力运动,在这之前,民族主义者发动了一起针对少数族裔和警察的“白夜行动”,众多警察家中被袭击,而主角“修女”也是其中一员,这次行动之后,她收养了幸存下来的警员孩子,并选择了辞职,在暗地中充当一位蒙面义警。

剧版《守望者》:超级英雄谢幕,“超能力者”登场


与此同时,二代“丝魂”因为前男友曼哈顿博士的背弃,抛弃了自己的“丝魂”身份加入了反对义警的探员行列。两人之间的交集,则是因为当地警察局长的莫名死亡,“修女”在局长衣柜中发现了7K党的衣服,证明他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为了暗中调查,修女隐瞒了这些。而丝魂则是收到议员的托付,调查局长被杀的案件,在这过程中发现了义警依旧活跃的证据。乍一看,前三集是一个种族问题牵扯的故事,乌托邦的味道非常浓烈。但仅仅是这样,就太低估这部剧集。许多线索,比如:“乌贼雨”、法老王独自生活的场景,以及在警长死亡现场出现的在种族大屠杀中幸存的老者威尔,这些谜题都在后六集才慢慢才揭开。


剧版《守望者》:超级英雄谢幕,“超能力者”登场


原来,在漫画中的1988年,法老王为了平息美苏争霸,故意在纽约投放了一个基因改造的章鱼,并用这只章鱼杀掉了300万人,为了营造一个外星入侵的假象,多年以来法老王一直用传送机在全世界各地下“章鱼雨”。

剧版《守望者》:超级英雄谢幕,“超能力者”登场


整个《守望者》的故事更像是在告诉大家:这个世界的表象之后,有被人为操控的迹象。而操控者,很可能就是以前的那些“超级英雄”。这么想,剧集的高度就不仅仅是欧美种族冲突那么简单,而是讲了全人类都能感受到的一种“被超级英雄操控”的命运。


《守望者》告诉我们的一直是:脱胎于虚构故事的对人类的一种警戒。对于真正有思想的人而言,他们前半生看到的世界可能是黑暗的,他们在年少时疾呼着世界的不公,可最终都将升华为对光明的绝对渴望。而对于愚昧的人而言,最悲剧的是他们习惯于身处黑暗之中,却相信眼前的一切是光明。而当他们能够辨别黑白时,却又用余生去痛斥黑暗,最终浪费掉了寻求光明的最后时光,只能在黑暗中永远沉沦。


在“守望者”与“小丑”大放异彩的时代,超级英雄的时代似乎真的结束了:观众和时代需要的是那些能够引出人们对于时代、对于现实处境有深入思考的亦正亦邪的超能力者,而不是奉献自己拯救别人的爆米花式超级英雄。

这对于美漫、对于超级英雄电影来说,都是好事,因为:童话故事一般美好的超级英雄,终有走入现实的一天,接受了超级英雄多年的洗礼,观众也终究要直面现实。这对于增加漫改电影的思想人文内涵,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