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基層理論骨幹的“火種效應”


一群基層理論骨幹的“火種效應”

圖①:文曉曼在進行攀巖訓練。


一群基層理論骨幹的“火種效應”

圖②:訓練 間隙,文曉曼(左二)與戰友談心。


一群基層理論骨幹的“火種效應”

圖③:課室內,文曉曼給戰友們授課。


傳播理論猶如一日三餐,飯要吃,菜也要吃”


在南部戰區陸軍某旅,談心桌是連隊官兵“侃大山”的主陣地。休息時間,官兵們圍坐在一起,聊班排趣事、連隊工作、時政要聞、抖音網紅……

因為話題廣泛、氣氛融洽,談心桌旁的聊天一直很受官兵們熱捧。

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解放軍醫療隊除夕星夜馳援武漢、蔬菜和物資從全國各地源源不斷供給……這天的談心桌邊,圍過來越來越多的人,大家圍繞新冠肺炎疫情,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人群裡,連隊理論骨幹、大學生上等兵何園置身其中,看不出和別人有什麼不同。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這不就是咱們中國的特色嘛!也只有我們中國才能有這麼大的凝聚力和動員能力!”基層理論骨幹何園的話,引來戰友一片贊同聲。

直到休息時間結束,談心桌邊意猶未盡的戰友,又把話題討論帶回了宿舍。

“為什麼抖音視頻、頭條新聞那麼火?就因為形式活、內容新,而且很好地填充了大家的碎片化時間。”大學生士兵袁兆豐是連隊的理論骨幹,他每天都把大家關心的時政熱點,嵌入到聊天中。

話題不多,內容不長,看似雲淡風輕的聊天,聊著聊著,相關知識和理論就悄無聲息地進入了戰友的腦海。

談心桌聊天只是基層理論骨幹最傳統、最常用的工作方式。為了讓理論學習的形式活起來,該旅基層理論骨幹們不斷嘗試新的創新。

從“創意微課”到“理論大家談”,從“動漫十九大”到“強軍故事會”,從“難題‘諸葛亮’會”到面對面傳幫帶……多種形式的宣講,正加速推動基層官兵的理論學習入腦入心。

“理論宣講需要‘提純’‘翻譯’‘加工’‘解密’,變成充滿趣味的順口溜、兵言兵語,甚至詩歌朗誦,讓人聽得舒服、聽得進去、聽得解渴。”某部基層理論骨幹李召峰和戰友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他們也越來越受大家歡迎。

去年底,一家權威媒體採訪某邊防旅。他們把連隊看起來很平常的事,製作成了五條短視頻發佈在網上。一經傳播推廣,這些視頻點贊量最高的達到了180萬,迅速在連隊引發熱議。

“網絡誘惑多,但是網絡也有利於正能量傳播。”這件事給了某邊防連理論骨幹們很大啟發。他們舉一反三,嘗試拿出最火熱的、官兵最關注的內容進行視頻解讀,效果出奇的好。

作為一名有“想法”的基層理論骨幹,某警衛勤務連大學生下士李壕建議連隊,把官兵年度理論學習成果按級別和篇數,摺合成分數計入平均分,把平時的“理論學習之星”評選對象也按分計入,讓理論學習指標由“軟指標”變成像訓練成績一樣的“硬槓槓”。

“還別說,效果真不錯。”在李壕看來,理論學習既要激發學習興趣,還要不斷傳導自覺學習的動力。

在他和其他理論骨幹的建議下,連隊一直堅持利用點名隨機抽問理論知識點,每週抽點學習心得體會也成為連隊的必修課。連隊戰友習慣成自然,學習效果很喜人。

“傳播理論猶如一日三餐,飯要吃,菜也要吃,形式必須要多樣。”在某邊防旅政委程昭善看來,青年戰士思想的多樣化、多變性,決定了理論傳播必須探索活潑多樣的方法,運用戰士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戰士打心底先接受、再喜歡。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戰士的身邊人、同齡人、知心人,基層理論骨幹有著天然的優勢,往往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從“知道”到“指導”之間,還隔著一段長長的距離

“‘二師兄’火了!受非洲豬瘟影響,現在豬肉供應緊張了。”去年豬瘟疫情發生後,某旅一名戰士發出這樣的感嘆。

“哪有那麼誇張!國家已經緊急出手,一方面增加國內供給,另一方面增加國外進口,還愁吃不上豬肉?”該旅上士黃磊對戰友的擔憂迅速做出回應。

作為連隊的理論骨幹,黃磊以“懂得多”“問不倒”“隨便聊”聞名全連,號稱連隊的“萬事通”。

“萬事通”並非一開始就“通”,都是埋頭苦學的結果。

“既然是基層理論骨幹,自然就得比別人學得好、懂得多,心中有數、肚裡有貨。”黃磊愛學習是出了名的。他涉獵的書籍無所不包,收集的經典美文、理論金句剪貼了幾大本。

俗話說,給人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這桶水”從何而來?

黃磊結合自己的學習之路,總結出幾個源頭:黨的創新理論的基本觀點、基本精神等,主要依靠理論讀本、報紙書籍來學;與履行崗位職責相關的理論知識,主要依靠專業教材、條令規定來學;文史、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等前沿動態需要經常通過讀報上網,閱讀經典名著對增加新知識、拓展新視野也都有幫助。

“想給人一碗水,還不能光有一桶水,還得有營養充足的‘配料’。”這是指導員楊盛強對黃磊提出的另一個要求,“基層理論骨幹宣講理論,不僅要有打動人心的內容,還需要宣講的藝術。”

在基層摸爬滾打多年,楊盛強心裡十分清楚,基層理論骨幹從“知道”到“指導”之間,還隔著一段長長的距離,而“說理”表達的靈活性,是理論骨幹必備的一項重要本領。

“沒點宣講藝術,肯定是講不好課的!”黃磊感情細膩、知識全面,擅長用故事打動人。這讓他每次上課都人氣爆棚,很受戰友歡迎。

“基層理論骨幹是黨的創新理論的‘播種機’‘宣傳隊’‘擴音器’,如果自己肚裡沒貨,就會讓理論與大家越來越遠。”某旅領導向記者分析說,隨著智能手機、軍營網吧的開放,官兵獲取理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他說:“如果基層理論骨幹‘肚裡沒貨’,講的都是官兵們在網上已經瞭解的信息,誰還聽你說呢?”

當然,當好基層理論骨幹,並不是“耍好嘴皮子”就能過關。打鐵還需自身硬,理論骨幹說得好,更要做得好、有能力。

作為基層理論骨幹,第75集團軍某特戰旅指揮通信連大學生女兵群體用實踐佐證了這一點。

從“嬌嬌女”到“通信兵”,從“專業通”到“特戰王”,從“理論迷”到“播火者”……該女兵群體在學好通信保障技能的基礎上,跨專業學習多項特戰技能,爭當特戰尖兵,巾幗不讓鬚眉。

“挑戰自我,遇見更好的自己。”該女兵群體成為強軍圓夢生動的踐行者和鮮活的樣本。憑藉過硬的軍事素質,她們贏得了男兵的敬佩,也成為最具說服力的理論骨幹群體,先後有70餘人次獲聘“特邀政治教員”。

“可別小看理論骨幹這個頭銜,沒兩把刷子還真幹不了。”該旅領導的話意味深長。理論在基層的輻射性和影響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理論骨幹自身能力素質和理論水準。

一名合格的基層理論骨幹,到底是啥標準?南部戰區陸軍一位領導給出了答案:“政治立場堅定、理論基礎紮實、傳播理論積極、說理表達靈活、作風形象良好。”

“活躍在戰士中間的基層理論骨幹,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無可替代”

一個陽光明媚的週末,某旅中士陳海遠洗完衣服,像往常一樣讀起書來。這是他從去年至今讀的第53本書——《大眾哲學》。

作為一名基層理論骨幹,讀書是他獲取“精神食糧”的主要方式。

手機鈴聲響起,這是一個來自西藏拉薩的來電。電話那頭,是陳海遠去年帶的新兵郭成洪。每當遇到困惑迷茫,郭成洪總會第一時間想到請教老班長。

去年帶新兵時,陳海遠在自己的櫃子裡擺滿了書,從《共產黨宣言》到《平凡的世界》,只要一有空閒,他就會翻翻看看,隨手記錄所思所感。

班長愛看書,新兵耳濡目染,也不時找他“討”書看。為了鼓勵大家一起多讀書,陳海遠特意規定,到他櫃子裡拿書不用打報告,想看啥只管取。

沒有什麼比習慣的力量更強大。在這樣潛移默化影響下,他帶的12名新兵中,有9人如今養成並保持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傳十、十傳百。後來,排裡其他班的新兵也前來借書,再後來全連新兵都來找書看——一股學習熱潮就這樣形成了。

新訓結束,陳海遠帶的兵被分配到不同單位,但他仍然經常接到那幾名戰士從各地打來的電話。有與他討論考學的、有請他答疑解惑的、有找他推薦書籍的……因為在大家心中,身為理論骨幹的老班長,學得多懂得多。

看書,是陳海遠最大的愛好,讓他學到知識,長了見識,交了朋友,更為他的理論骨幹身份加分頗多。

“架起聯繫官兵的‘連心橋’,唱出理論宣講的‘好聲音’,你們理論骨幹的作用很重要,小崗位一樣也可以有大作為。”當初,陳海遠被選為連隊理論骨幹時,指導員的一席話,讓他感到肩上沉甸甸的。

壓力,往往也是動力。

陳海遠剛擔任理論骨幹沒多久,那天連隊上理論課,指導員臨時有事,授課計劃調整為自學。他主動請纓:“我來給大家上一課吧。”

面對戰友們質疑的聲音,陳海遠頂著壓力,還是自信地走上講臺。

他把理論觀點講成大白話、融入到訓練生活,把“有料”和“有趣”巧妙結合。一堂課,掌聲替代了質疑,大家對他的印象也不一樣了。

“原來理論還能這麼有趣!”面對讚揚,只有陳海遠自己知道,為了這一課,他足足準備了一個月。

手遊、K歌、運動、刷抖音、打電話……週末和休息時間,每名官兵都有自己的小天地。如今,在陳海遠的帶動下,連隊選擇看書的戰士越來越多。

在陳海遠看來,理論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水滴石穿的過程,效果雖然不能立竿見影,但堅持下去,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戰友孫新剛常會找陳海遠借書看,看書讓他談吐和氣質都不一樣了;上等兵翟思晨總請陳海遠推薦好書,他發現汲取的理論養分越多,看問題的角度就會更加全面深刻;戰友王滿是陳海遠的書友,受其影響也愛上了讀書,順利考上軍校,圓了自己的“軍官夢”……實踐中嚐到“甜頭”,大家看書學理論的氛圍愈發濃厚。

“活躍在戰士中間的基層理論骨幹,他們潤物細無聲的作用無可替代。”某海防旅指導員吳朋對此感同身受。他說,一名合格的理論骨幹,不僅要在官兵心中有威信,能讓理論變得可親可信可學,而且還要用自身的榜樣力量,把戰士們帶起來。

吳朋說:“對基層戰士而言,大家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最初理解和最終信仰,往往都是從離自己最近的人和事開始的,基層理論骨幹就是他們最親近和信任的人。”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