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压迫下的汽车企业们求生困难,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开始推出创新的营销模式,用推出延保服务、发放购车补贴、直播购车优惠等方式刺激消费者的购物神经。
在鱼龙混杂的政策红利之下,不免有些商务政策被认为是借机营销、强蹭热点的非正义之举。近期新宝骏推出的疫情关怀服务,就成为了热议的敏感话题。有消息称,部分相关人士认为“30天无理由退车”属于误导消费者的虚假宣传,涉嫌违法,并且这项政策的推出只是为了促进销售,对消费者而言是个“坑”。
本着求证事实的态度,头条君询问了新宝骏品牌的相关人员,截止目前尚没有得到正式的官方回复。但随后咨询的相关法律人士称,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相对复杂,妄言新宝骏虚假宣传并不恰当,而且从客观事实出发,厂家很难因此获利。
“无理由”和“无条件”
针对近期推出的“疫情关怀服务”,新宝骏在宣传海报上有着较为明确的文字表述:30天无理由退车。同时,厂家也针对退车的条件做出了明确约束,包含车辆里程表读数未超过1000公里、车辆未损坏、无出险记录,不影响二次销售、车辆必须已经缴纳购置税等多个约束条件。
这两项内容的叠加引发了一个矛盾——无理由退车和无条件退车,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这个问题在电商领域做过明确的划分。2014年3月15日正式实施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除特殊商品外,网购商品在到货之日起7日内无理由退货。但同时,消保委电商专业办公室也屡次发布公告称:无理由退货不等于“随便退”。哪怕是不属于大宗消费的服装商品,被洗过、穿过、人为破坏或标牌拆卸之后,商家都可以不予退换。
可以说,即便对于符合无理由退货的网购商品而言,也不存在“无条件退货”这一说。给已出售商品退货过程施加约束,完全符合情理与法律。以新宝骏设立退车条件为由说其虚假宣传,显然有失公允。
那么,新宝骏又是否有设置了相当鸡肋的条件,造成了误导消费者的后果?这需要看在购车和退车过程中,买卖双方分别得到什么和损失了什么。
众所周知,汽车作为消耗类产品,并不属于7天无理由退货的范畴之内,此外还有汽车三包政策对汽车退换货做出约束,只有遇到新车出现重大故障时,消费者才有权利提出退车申请。
很明显,新宝骏的举措打破了这个常规约束,相当于在三包政策之外添加了一道外围屏障,让消费者在法规包线之外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利,本质上的确是个惠及消费者的额外福利。
另一面,作为卖方的厂家将这个销售政策当做用户福利,就势必知道自己要牺牲一些什么。即便是退回来的新车里程低于1000km且没有任何故障和出险记录,这台车本身也从一台纯新车降格为了二手车。
参考车辆保值率第一年下跌幅度最大的规律,即使在市场中以准新车的身份售卖,销售利润也会凭空损失很多。对于厂家和经销商来说,他们从中得到的最多只是一个销量数字的增长,除此之外几乎都是亏损。
退车不退税?不该存在!
卖方没有获得任何好处,作为买房的消费者是赔是赚?这件事我们必须要说清楚,事实就是,消费者不可能像网上传说的一样被“坑惨”。
网络上近些天传播了一种说法,就是在新宝骏的商务政策内,如果消费者行使退车的权利,购置税、保险费和上牌费用都需要消费者自行承担。这就相当于花费1万元租了台宝骏,里外里都是消费者“血亏”。
这种说法目前还没有得到新宝骏的证实或是否认,但相关法律人士指出,其间的纰漏十分严重:保险费用和上牌费用何去何从值得商榷,但占据大头的车辆购置税并不是归厂家所有,收税主体是国家机关。
用通俗的话说,购车时所缴纳的购置税,不论多少最后都不该是厂家所有,而是应该上交给相关的税务部门。消费者要求退税,理应在厂家或者经销商的帮助下开具凭证,然后到先关的税务部门完成这个流程即可。
只要卖方不在退车证明上横加阻拦,消费者的退税过程就不会存在障碍,而是完全按照“新车购置每增加一年,退税额减去10%”的规定进行。
由此,责任已经被划分得相当明确。购车过程中,上牌费用、4S店跑腿业务费用以及保险费用都需要厂家和经销商做出额外的规定,退还或不退还仍有争议的余地,但购置税根本不存在应不应该退还的问题,并且退或不退,都和厂家的利益无关。
“无理由退车”谁获利?
兜来转去,在这场被称为创新营销的“无理由退车”声讨会上,卖方花费了时间成本,承担了新车退还之后的折旧亏损,买方也没有充分享受到天上掉馅饼的快乐,不仅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还可能自己承担可观的保险、上牌费用。毫不避讳地说,除了能让车管部门和保险公司“偷着乐”之外,这是一颗能让人“两败俱伤”的糖衣炮弹。
既然双方没有人能从中直接获利,那么厂家为什么要推出这么具有争议性的营销模式呢?经验告诉我们,套路不在实用与否,在于是否能深得人心。
新宝骏之外,曾经推出或者仍在坚守“无理由退车”的厂商并不在少数。狂傲的特斯拉Model 3也有过低声细语,承诺7天无理由退车,更有宝沃全系承诺90天无理由退车。但是他们之中无一例外,都对退车环节有着明确且苛刻的条件限制,甚至有宝沃这样白纸黑字,将退车费用明确标注,不显露一丝一毫的商量余地。
苛刻到极致的退车声明,显然在告诉大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没有一家厂商拒绝这么做。作为中国市场的新品牌,或者被格外器重的最新产品,他们有理由用这些看似光彩夺目,实则无关痛痒的话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只要有了关注度,一个新品牌就会有爆红的希望,不论其中是否夹杂着矛盾和冲突。
汽车市场的大势就是这样,在之前的营销模式、传播方法进入定式之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眼花缭乱的创新营销手段掺杂其中,但却未必会真正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购车中,我们只需要做的是擦亮双眼,不论无理由退车,还是一成首付,或是“终身质保”概念多么引人入胜,仍需要在付款购车之前研究明白每一处细节。如果总体来说无伤大雅,不妨一笑而过。一旦创新模式需要额外支出费用,或是变相夹杂在车辆售价中,就需要倍加小心。
总之切记一条,永远不要对厂家销售政策的创新亮点报太大期望。因为他们能做到的,其他厂商更能做到,只是不屑于以此“蹭热点”罢了。
閱讀更多 汽車頭條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