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离家乡越来越近了,却突然心怯,不敢回去。这是为何呢?
现在被父母逼婚的年轻人应该感触最深了!
可是在古代,背井离乡之人如果能重归故里,那都是上天的恩赐,激动都来不及。
这就不得不提到本诗作者——宋之问,一个毁誉不断的无耻文人。
一、寒门出贵子,律诗的奠基人
宋之问(656 - 712),字延清,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
他的父亲宋令文只是个籍籍无名的乡野文士,经过多年苦学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在文章、书法、武力三个领域尤为绝妙,唐高宗年间就已做到左骁卫郎将、东台详正学士。
可见,天无绝人之路。
寒门也可出贵子!这种希望深深融入宋之问的血液里。
宋之问很有天赋,不到20岁就高中进士。他与沈佺期合称“沈宋”,两人在创作中使五言律诗臻于完善,规范了平仄和押韵,并破天荒的创造了七言律诗,明确划分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
《新唐书》对他的评价是:“尤善五言诗,其时无能出其右者。”
此时的宋之问,有一个美好的幻想:父亲已经为家族奠定根基,我又特别有才华,将来肯定前途远大。
现实只回复了他两个字:呵呵
唐朝科举不是中进士就能做官,如果没有通过吏部筛选,进士学历只是官场备胎而已。
而宋之问的备胎生涯,一做就是15年。
二、好看的皮囊,却藏着肮脏的灵魂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登基。宋之问才与“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一起被分配到习艺馆,教宫女宦官们读书,这是一个体面但没有实权的从九品小官。
而他已经是奔四的人了。
15年的孤单寂寞冷,没有磨灭宋之问对于功名利禄的野心,反而激发了他的反社会人格。
才华和地位的不匹配,家境和社会的巨大冲突,让才华横溢的宋之问,变成了不择手段向上爬的中年油腻男。
据《新唐书》记载,宋之问“伟仪貌,雄于辩”。
个高、貌美,能言善辩,又写得一手好文章。这样的人才,在武后当道的时代很有市场。
武则天的后宫养了一堆男宠,最知名的就是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二人很得女BOSS的欢心,不仅得到将军卿相的职位,还封为国公,权势富贵震动天下。
宋之问也想充当男宠,却因武则天嫌他有口臭而作罢。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他冲上去紧抱张氏兄弟的大腿,为二人充当枪手,写诗作赋以溜须女主。甚至不惜给张易之“亲奉溺器”,也就是倒尿壶。
诗坛大家竟沦落成文丐,张氏兄弟自然不能亏待。宋之问平步青云,做了左奉宸内供奉。
什么节操、廉耻?都不能当饭吃,出人头地才是真格的!
三、千古名篇,一个逃犯的内心独白
可惜好景不长。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发动政变,诛杀张氏兄弟,唐中宗李显复位。这年冬天,武则天去世。
一朝天子一朝臣。
宋之问虽然保住一条性命,但也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当时还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蛮荒之地。
这对食有鱼,出有车的宋之问来说,那真是一种煎熬。
早已放弃了灵魂的他绝对不能忍,第二年就偷偷逃回了洛阳,途中写下了《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是宋之问的第一名篇。
一个逃犯越接近家乡,就越担心。发展到极端,这种忧虑就会变成一种恐惧、战栗,使之不敢面对的残酷现实。
于是形成了急盼回家,又怕回家的矛盾心理。
宋之问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但戴罪之身毕竟心虚,诗中早已不见趾那种高气昂的感觉,写得极为凄怆。
而后人一直把它当成游子思归的乡愁诗来解读,真是宋大诗人的荣幸。
四、卖友求荣,大唐第一“人渣”
宋之问逃回洛阳后,朋友张仲之看到他的遭遇,有点于心不忍,就把宋之问藏在家里,每天好吃好喝供应着。
此时,武三思与皇后韦氏勾搭成奸。
韦后唆使中宗罢免张柬之,改任武三思为宰相。张仲之和驸马都尉王同皎在家中密谋将武三思除掉,不料却被宋之问听见了。
一个咸鱼翻身的大好机会终于来了!他马上派侄子宋昙暗中告密。
结果张仲之全家惨死,宋之问揭发有功,不但补了前罪,还升为从七品的鸿胪寺主簿。
这真是缺了大德了!
五、杀甥夺诗,善恶到头终有报
宋之问身上还有个让人惊悚的标签:为了一句诗而杀人。他杀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亲外甥刘希夷。
刘希夷年纪轻轻,就写有代表作《代悲白头翁》。宋之问对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一读倾心,萌生了占为己有的想法。
这种狭隘的剽窃思想就已有辱诗文。
与舅舅的品行相比,刘希夷倒是清高不屈。
宋之问索诗不得,恶向胆边生,派人用装有泥土的袋子将刘希夷活活压死,年仅28岁。
虽然后人指出此事空穴来风,但宋之问也算是活该了。就你那德行,怎么黑你都有道理。
历史无数次证明,放弃灵魂的人,往往得不到真正的荣华富贵。
中宗景龙四年(710年),李显暴毙。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一起发动政变,韦后和安乐公主被诛杀,睿宗李旦登基。
要说宋之问的眼光真的不行,他攀附的张氏兄弟、安乐公主都是政变的失败者。
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催的!宋之问再次被贬,途中写下了他的五律代表作《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他不停的写诗,不停的寄向京城,这时候的他还心存幻想,希望借助谪臣望归的美文,重返官场。
不过,该是最终清算的时候了。
两年后,李隆基继位称帝,赐死宋之问。
一生功过就此盖棺,没有丝毫翻案之机会。
閱讀更多 林奉璋帶你讀詩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