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釵》:從女孩到女人的悲痛

前言

影視作品是小說文本的再創作。

我們理應是看了小說後再看屏幕,然而現狀是我們常常把順序做反了。因為你不得不承認影視作品反推小說的影響力。影視劇的上映更像是流水線的加工廠,作品本身只是其中一環。高成本、大投入的宣傳以及明星效應,確保了作品能更大範圍地進入觀者的視線。看過了影視作品的部分觀者會反過來變成讀者,不自覺地將兩者進行多角度的比較。今天,與大家一起分享小說改編成電影的《金陵十三釵》。

《金陵十三釵》:從女孩到女人的悲痛

嚴歌苓小說《金陵十三釵》封面(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金陵十三釵》:從女孩到女人的悲痛

嚴歌苓小說《金陵十三釵》封面(作家出版社,2015年)

在連著經歷了《滿城盡帶黃金甲》《三槍拍案驚奇》《山楂樹之戀》之後,張藝謀2011年的《金陵十三釵》是好看的。我認為,好看的最大原因是有嚴歌苓的小說文本打基礎,最起碼避免了狗血劇情的硬傷。

《金陵十三釵》:從女孩到女人的悲痛

電影《金陵十三釵》海報

兩種人:女孩和女人

電影很好保留了小說最大的主線:以孟書娟為主的教會學校女學生和以趙玉墨為首的秦淮河上的名妓之間鮮明的對比與對抗,然後和好,並上升至中華民族抗日的悲壯以及戰爭中女性被迫犧牲的悲情。

小說裡對女人的解釋是“寄生在男人弱點上的美麗女人”,而對女孩並沒有一句很明確的註腳引起我的注意,但可以將女孩、女學生理解為是一個純潔的夢,因為女人們最後“是按夢想來著裝扮演女學生的”

《金陵十三釵》:從女孩到女人的悲痛

電影中孟書娟的扮演者張歆怡,當時還是南京藝術學院附屬中等藝術學院的一名初二學生。

小說的高明之處在於隱蔽卻又完整地講述了女孩到女人的過程。故事開始於1937年12月的一個寒冷清晨,女學生孟書娟的初潮來了,紅色的血奠定了悲痛的基調。再接著是女學生們與窯姐們七天七夜的相處。這七天,是一段難得的觀摩、學習、改變和再造的時間,女孩們最後“從這些被賣為奴的低賤女人身上,學到了解放自己”。為什麼要以“解放自己”這樣的描述來結尾?我認為,作品既要呈現抗日救國的國家、民族的宏大主題,更要在宏大主題的背後表現被大社會變動、大時代浪潮裹挾的個人命運的卑微無力卻頑強成長。所以,殘酷的戰爭、嚴肅的主題之下,作者還不忘寫寫孟書娟與徐小愚之間女孩子家家的小心思。

《金陵十三釵》:從女孩到女人的悲痛

倪妮因飾演《金陵十三釵》中的風塵女子趙玉墨而進入貴圈成名。

相反,小說的無力之處在於只簡單地描述了女人替換女孩的過程。但電影彌補了這段弱處。電影在女人替換女孩的勸說、剪頭髮、改服裝等段落上花了不少時間,將女孩、女人兩者的複雜心理都較好地表現出來。

悲慘空間:教堂

電影的表演空間完全集中在了教堂,最開始呈現的槍炮轟鳴的街道也是為了奔向教堂。在狹小而固定的空間裡表現女性的悲慘,實際上,電影比小說更絕。電影刪去了小說中日本人槍殺幾千戰俘的“壯觀”場面,然後以一場日本兵與女孩們的正面衝突來彌補,更直觀地給觀者感受敵人的偽善、兇殘。日本兵試圖圍獵、強姦女學生們的這場戲充滿了尖叫、奔跑、廝打、眼淚、鮮血以及女學生們近乎崩潰的絕望。電影將女孩的受傷直接表現了出來,將女人的受傷戛然而止在遠去的卡車上。這場戲恰恰把小說結尾沒寫出的趙玉墨們的下場提前演了一遍。趙玉墨們的下場只會比教堂裡的女孩們更慘絕。

《金陵十三釵》:從女孩到女人的悲痛

拍攝《金陵十三釵》的教堂內景

小說中,嚴歌苓是保護女孩們的。日本人從頭到尾都沒能與女孩們打過照面,作家努力保護著純潔女生的夢。當然,電影的戲劇衝突也不得不令人懷疑有用性暴力“討好”觀眾眼球的嫌疑。畢竟,電影更需要考慮市場。同樣是當代小說改編的《白鹿原》,單單是預告片中的田小娥就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金陵十三釵》:從女孩到女人的悲痛

拍攝《金陵十三釵》的外景地-位於南京市溧水區的石湫影視基地

說到教堂,不得不引出教堂內的男人。電影安排了一個為求生假扮神職、最後真心保護女孩的美國男人,一個始終正面英雄形象的中國軍人——李教官(即小說中的國軍七十三師二團團副戴濤),以及一個單純想守護女孩的“假洋人”喬治。而小說安排了兩個神職人員:英格曼神甫忠心宗教,但也曾有過犧牲女人保護女孩的念頭,併為此深深自責;副神甫法比是個難以界定身份的人,一個長著西方臉孔卻生長在中國農村的鄉下人;喬治的角色在小說裡就是個廚子,和紅菱有著皮肉與食品交易的廚子。兩相比較之下,

在表現男性的複雜方面,小說比電影更有層次。

《金陵十三釵》:從女孩到女人的悲痛

克里斯蒂安·貝爾在電影中飾演神父

《金陵十三釵》:從女孩到女人的悲痛

佟大為在電影中飾演李教官(原著中的團副戴濤)

結語

關於國家、民族的宏大主題與女性個人命運的關係,嚴歌苓在《金陵十三釵》的創作談裡講述得很清楚。這裡還有個歷史細節需要說明。國際上把“南京大屠殺”翻譯成“The Rape of Nanking”,用“Rape(強姦)”取代了“屠殺”。南京大屠殺期間,有八萬左右中國女性被強暴,與三十多萬遇難者的總數相比,強姦只是日本屠城罪惡的一小部分。這樣的翻譯是否以偏概全了?

如果說屠殺的字面意思是通過對肉體的消滅來進行征服,那“Rape”則是霸佔、褻瀆人(國家)最隱秘、最脆弱的私處,從而徹底傷害國人的心靈來實現征服。並且,在此後的幾十年裡,日本不斷否認、篡改這段被凌辱、強暴的事實。因此,“Rape”這看似“以偏概全”的提法,卻包含了比屠殺更為痛苦的含義。無論在哪種文化裡,處女都象徵著聖潔。戰爭是男性的遊戲,面對戰爭,男女是不平等的。在這個意義上,女性的痛苦是加倍的,女性的犧牲永遠是最悲慘的!


關於《金陵十三釵》,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你對這部小說或電影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