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先抛我这块砖昂。我们内蒙古通辽地区的农村,总会自己种植一些马铃薯,马铃薯在我们这里叫土豆子,储存好的话可以吃上一年,平平常常炒上一盘肉炒土豆丝,干锅土豆片,就能丰富整个餐桌。但却不是所有人家都能在一年内有自家种的马铃薯吃,为啥呀!就是因为不懂得马铃薯的正确储存啊!我每年看到村头的大垃圾箱里有被抛弃的长芽的、发绿腐烂的大量马铃薯,心里都感到惋惜。种植小灵通希望大家看到这篇文章后,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自己家的马铃薯。
导语
我国地域辽阔,因各地气候条件的不同,马铃薯的整个播种与收获季节就会不统一,所以也就造成了,在马铃薯收获后的贮藏方式上是多种多样的。
北方农村使用的马铃薯贮藏窖,多为地下式土窖,还有屋脊形的地下或半地下式、半永久性砖窖,在土壤结构紧密的地区,还有井窖和窑洞窖。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积累的不断提高,有条件的村镇和农户也建造了永久性砖窑,使马铃薯的贮藏条件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贮藏技术
(一)马铃薯贮藏前预处理
马铃薯品种较多,按皮色可分为白皮、红皮、黄皮和紫皮四种类型。其中以红皮种和黄皮品种较耐贮藏。作为长期贮藏的马铃薯,应选用休眠期长的品种。
栽培时首先要选择优势的种薯,做好种薯消毒工作。施肥时注意增施磷肥、钾肥。生育后期要少灌水,特别要防止积水。收获前一周要停止浇水,以减少含水量,促使薯皮老化,以利于及早进入休眠期和减少病害。
夏收的马铃薯应在雨季到来之前,秋收的马铃薯应在霜冻到来之前,选择晴天和土壤干爽时收获,并在田间稍稍的晾晒一下。
马铃薯还要进行愈伤处理,采收后在较高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温度10°C~15°C,相对湿度95%)摊晾7~15天,进行“预贮”,使伤口愈合,薯皮紧实,降低呼吸强度。经过愈伤处理的块茎可以明显降低贮藏中的自然损耗和腐败病引起的腐烂。预贮后,剔除愈合不良的伤薯、病薯、畸形薯及有麻斑和受潮的不良薯块,即可进行贮藏。
(二)马铃薯贮藏的条件
马铃薯收获以后,仍然是一个有活性的有机体,在贮藏、运输、销售过程中,仍进行着新陈代谢,此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收获后的20~35天,称为薯块成熟期,即贮藏早期。刚收获的薯块由于表皮尚未完全木栓化,薯块内的水分迅速向外蒸发,再加上呼吸作用旺盛,很容易积聚水汽而引发腐烂,不能稳定贮藏。而通过这一阶段的后熟作用后,可以使马铃薯表皮充分木栓化,蒸发强度和呼吸强度逐渐减弱,从而转入休眠状态。
第二个阶段为深休眠期,即贮藏中期。一般两个月左右,最长可达4个多月。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后熟作用,薯块呼吸作用已经减慢,养分消耗也减低到最低程度,这时给予适宜的低温条件,可使这种休眠状态保持较长的时间,甚至可以延长休眠期,转为被迫休眠。
第三个阶段称为休眠后期,即贮藏晚期。这一阶段休眠状态终止,呼吸作用转旺,产生的热量积聚而使贮藏场所温度升高,加快了薯块的发芽速度。此时,必须保持一定的低温的条件,并加强贮藏场所的通风,维持周围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在适宜的范围之内,从而使薯块处于被迫休眠状态,延迟其发芽。
马铃薯适宜的贮藏温度为3°C~5°C,相对湿度90%~95%。在3°C以下贮藏会受冷变甜或者产生褐变。这是由于温度会影响块茎糖分和淀粉的含量。
块茎内淀粉含量在10°C~15°C下较稳定,10°C以 下淀粉含量开始下降,糖分含量逐渐增加,如在0°C下长期贮藏,会引起糖分大量积累使块茎变甜,降低食用品质。4°C是大部分品种的最适贮藏温度,此温度下块茎不易发芽或发芽很少,也不易皱缩,其他损失也小。
马铃薯在4°C贮藏比在28°C~30°C贮藏休眠期长,特别是贮藏初期的低温对延长休眠期十分有利。一般马铃薯在10°C~15°C下可保持2~ 3个月不发芽,但2~ 3个月后则会发芽。马铃薯在相对湿度90%以上时失水量少,但过湿容易腐烂或提早发芽,过干会变软而皱缩。
为了防止马铃薯表面形成凝结水,要进行适当的通风,通风的同时也给块茎提供了适当的氧气,可防止长霉和黑心。
马铃薯贮藏应避光。因为马铃薯如果长期受到阳光照射,表皮容易积累龙葵素而变绿。光照能促进马铃薯萌芽,发芽后的马铃薯品质下降,芽眼部位形成大量的茄碱苷,如超过正常含量(0.02%)便能引起人畜中毒,所以马铃薯应避光贮藏。
马铃薯正确的贮藏方法
收获后放到阴凉通风的室内、窖内或荫棚下预贮,薯堆不高于0.5米,宽不超过两米,在堆中放一排通风管通风降温,并用草苫遮光。预贮期间,视天气情况,不定期检查倒动薯堆以免受热。贮藏前应剔除病变损伤、虫咬、雨淋、受冻以及表皮有角斑等的不良薯块。
(一)堆藏
选择通风良好、场地干燥的仓库,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混合进行熏蒸消毒,经2~ 4小时待烟雾消散后,即可将经过挑选和预储的马铃薯进仓贮藏。每平方米可着地散堆750千克,四周用板条箱、箩筐、木板围好,高约1.5米,当中放进若干竹制通气筒通风散热。此法适用于短期贮藏和气温较低时秋马铃薯的贮藏。
这种方法种植小灵通推荐大面积种植的马铃薯种植户使用,或者多家共同使用一个储存室。
(二)埋藏
马铃薯怕热、怕冻、怕碰,挖出的马铃薯应放在阴凉处停放20天左右,待表皮干燥后再进行埋藏。一般挖宽1.2米、 深1.5~ 2.0米的坑, 长不限,底部垫层干沙,将马铃薯覆盖5~ 10厘米厚干沙,埋3层,表面盖上稻草,再盖土20厘米。沟内每隔1厘米左右放置1个用秸秆编织的气筒通风透气,通气筒高出地面40~ 50厘米。严冬季节增加盖土厚度,并用草帘等将通气筒封闭堵塞,防雨雪侵入。
我们内蒙古通辽地区大部分因为属于沙地环境,沙子透气性都比较好,所以这种方法比较普遍。
(三)窖藏
贮藏窖是马铃薯贮藏保鲜的基本设施。贮藏窖型主要有槽式窖、半地下窖、地下窖、土窑窖、砖窑窖。选地势高、干燥、土质坚实、背风向阳的地方建窖。
这种菜窖农村一般每家都有,我们家的就是半砖窑窖,我们通辽市地区的马铃薯一般都会选择这样的窖储藏。
若是旧窖,烂薯、病菌常会残存在窖内,薯块入窖初期往往温度较高,湿度又大,堆放新薯过程中一旦把病菌带到薯块上就会发病、腐烂,甚至造成烂窖,所以新薯入窖前要先晾窖7~ 8天降低窖内温度,入窖前几天,把窖打扫干净,最好把窖壁、窖底的旧土刮掉3~ 5厘米厚,用石灰水对地面和墙壁进行消毒。对于种薯要严格筛除烂薯、病薯和伤薯,将泥土清理干净,堆放在避光通风处。
马铃薯种薯在窖内的堆放方法有堆积黑暗贮藏、薄摊散光贮藏、架藏、箱藏等。地下窖或半地下窖堆放时,不耐藏的、已发芽的品种堆高为0.5~1.0米。耐贮藏、休眠期中等的品种堆高为1.5~2.0米。耐贮藏、休眠期长的品种堆高为2~3米,最高不宜超过3米。还要考虑贮藏窖的容积,注意不能装得太满,以装到窖内容积的1/2为宜,最多不超过2/3,并注意窖口的启闭。
窖藏马铃薯入窖后,一般不倒动,窖藏期间的管理办法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温度管理。马铃薯在贮藏期间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作为种薯的贮藏,一般要求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贮藏,可以保证种用品质,使其田间生育健壮并取得较高的产量。
10~11月,马铃薯正处在后熟期,呼吸旺盛,分解出较多的二氧化碳、水分和热量,容易现高温、高湿,这时应以降温散热、通风换气为主,大约20天后窖温下降。长期贮藏的块茎,最适温度应在4°C。
贮藏中期的12月至第2年2月,正是气温处于严寒低温季节,薯块已进入完全休眠状态,易受冻害, 这一阶段应是防冻保暖,温度控制在1°C~ 3°C。贮藏末期3~4月份,气温转暖,窖温升高,种薯开始萌芽,这时应注意通风,温度控制在4°C。
第二,湿度管理。在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期间,保持窖内适宜的湿度,可以减少自然损耗和有利于块茎保持新鲜度。因此,当贮藏温度在1°C~3°C时, 湿度最好控制在85%~ 90%,湿度变化的安全范围为80%~ 93%,在这样的湿度范围内,块茎失水不多,不会造成萎蔫,同时也不会因湿度过大而造成块茎的腐烂,保持新鲜状态。
第三,空气管理。不论固定窖或沟藏,都必须有通风换气设备,把马铃薯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使新鲜空气进入薯堆,以保持块茎的正常生理活动。如果通风不良,窖内积聚太多的二氧化碳,会妨碍块茎的正常呼吸。种薯长期贮藏在二氧化碳较多的窖内,就会增加田间的缺株率,造成长时期植株发育不良,结果导致产量下降。
通风又可以调节贮藏窖内的温度和湿度,把外面清洁而新鲜的空气通入窖内,而把同体积的二氧化碳等排出窖外。
第四,定期消毒。入窖后用高锰酸钾和甲醛溶液熏蒸消毒杀菌(每120平方米用500克高锰酸钾兑700克甲醛溶液),每月熏蒸一次,防止块茎腐烂和病害的蔓延。并且每周用甲酚皂溶液将过道消毒一次,以防止交叉感染。
第五,块茎入窖后。在窖温降低时应在薯堆顶部覆盖一层干草或旧麻袋片等,使之吸湿,散发水分,因贮藏期间块茎散发的水分常凝结在上层块茎上,即所谓“出汗”。加覆盖物吸湿散发水分,可防止上层块茎霉烂。同时,要防止老鼠为害。
(四)通风库贮藏
一般散堆在库内,堆高1.3~2米,每距2~ 3米垂直放一个通风筒。通风筒用木片或竹片制成栅栏状,横断面积0.3米X0.3米。通风筒下端要接触地面,上端伸出薯堆,以便于通风。如果装筐贮藏,贮藏效果也很好。贮藏期间要检查1~2次。
这种储存方法经种植小灵通实验证明,只适合短期食用的马铃薯储藏,发芽变绿的风险非常大。
结语
马铃薯作为第四粮食作物,在我国各地都有大面积种植,学好科学的马铃薯储藏技术,才能把种植户们辛苦的劳动果实不被浪费。
我是种植小灵通,如果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你,记得点赞哟,当然,最好是直接点关注喽!
閱讀更多 種植小靈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