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命的物質基礎——蛋白質

蛋白質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而且膳食來源豐富。

  說起蛋白質,你腦海中最先浮現出的是什麼?

  你可能很熟悉蛋白質這個名詞,可是,你真的瞭解蛋白質嗎?

  1. 認識蛋白質

  對生物化學家來說,蛋白質是由20種氨基酸,按照一定的排列順序組成的一條長鏈,即多肽鏈,多肽鏈中的這些氨基酸 “手拉手”,通過脫水縮合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再經過盤曲摺疊形成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物質。

  廚師眼中的蛋白質則是豬、牛、羊、雞、鴨、鵝肉、雞蛋、牛奶等各種各樣的烹調食材;而對於我們人體來說,蛋白質是一切生命的物質基礎,人體的一切生命活動,本質上是蛋白質功能的體現,所以,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

  蛋白質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結構成分。機體的肌肉、心臟、肝臟、腎臟等器官含有大量蛋白質;我們的骨骼和牙齒中含有大量膠原蛋白;指(趾)甲中含有角蛋白。

  2. 蛋白質的功能

  蛋白質參與構成人體各種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質。

  人體蛋白質處於動態平衡狀態,每天都會進行更新代謝,我們吃的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質,不能被人體直接吸收,需要經過胃、小腸中消化酶的消化,被水解成氨基酸後被機體吸收,然後通過血液循環將其送到身體的各種組織中去,在體內合成各種蛋白質,用於機體組織的構建及受損組織的修補。

  在這個過程中,幫助我們消化食物的消化酶,血液循環中參與氨基酸轉運的載體都是蛋白質;胰島素、甲狀腺素、生長激素等激素是蛋白質;可以抵禦外來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質的入侵,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的抗體也是蛋白質。

  除此之外,維持機體的體液平衡、血液凝固、視覺形成、人體的運動等過程都與蛋白質有關,而且,蛋白質也是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提供者。

  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影響體內蛋白質的更新,導致生長髮育遲緩、抵抗力下降、體重減輕、疲勞乏力,傷口不易複合,水腫等,嚴重不足時會引發慢性消耗性疾病。

  雖然蛋白質有很重要的生物學功能,但由於人體不存儲蛋白質,蛋白質攝入過量時,過多的蛋白質分解代謝,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水分,產生的氮等代謝產物通過尿液排洩,從而加重腎臟的負擔。

健康生命的物質基礎——蛋白質

  3. 蛋白質的食物來源

  蛋白質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麼,哪些食物可以為我們提供蛋白質?

  實際上,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廣泛存在於動植物性食物中,但是,不同食物來源的蛋白質,在營養價值上存在差異,特別是必需氨基酸的種類、數量和比例的不同。

  奶類、蛋類、肉類、水產品等動物性食物來源的蛋白質,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合適,營養價值比較高,但主要的缺陷是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含量也較高,而大豆蛋白也是非常優質的蛋白,其對健康的益處越來越被認可。

  大麥、小麥等穀物中含有的蛋白質,各種必需氨基酸種類同樣齊全,但由於相互比例不合適,有的過多,有的過少,屬於氨基酸組成不平衡的蛋白質。

  玉米、動物結締組織和肉皮中的蛋白質,所含必需氨基酸種類不全,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較低,因此,日常膳食應注意選擇優質蛋白質豐富的食物,還要注意蛋白質的搭配。

  動物性食物蛋白質含量較高,通常脂肪、膽固醇含量也比較高,過多的動物性來源的蛋白質攝入,也會攝入較多的脂肪和膽固醇,影響血脂水平以及導致體重的增加。

  同時,由於動物性來源的蛋白質含硫氨基酸攝入過多,會加速骨骼鈣的丟失,產生骨質疏鬆;過多動物蛋白質的攝入與結腸癌、乳腺癌、腎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的發病有正相關關係。

  4. 蛋白質的推薦攝入量

  人體的蛋白質每天處於更新代謝過程中,理論上成年人每天攝入30g蛋白質基本就能滿足需求,但考慮安全性和消化、吸收等因素,成年人基本按照0.8g/kg.d攝入為宜,由於我國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所以,建議按照1.16g/kg.d的標準攝入,對於成年男性,每天攝入蛋白質65克,成年女性每天攝入55克。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每人每天應攝入富含蛋白質的畜禽肉類40-75克、水產品40-75克、蛋類40-75克,大豆和堅果類25-35克,奶及奶製品300克。

  瞭解蛋白質,重視蛋白質的補充,從每日每餐做起。

  作者 | 李新莉

  蘇州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

  審核專家 | 孫桂菊

  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

  東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