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次疫情和蝗災,糧食的重要性是否能得到農民的重視?

鹿塬農事


這個問題不是農民應該關心的問題,是中央決策層應該關注的事情。繼續減輕農民的負擔,讓農民不離開土地,讓城市有能力的人去農村承包土地,讓土地真正能養活農民,為社會創造價值,使務農的人能夠獲利,這樣才能確保國家安全。


養學1


60年前的一九五九年中國大躍進後的大糧荒~河南人深知[靈光一閃]六十年後的今年切勿大意!蟲害已經進入南亞!錢當不了飯~無糧寸步難行!……[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正道滄桑A


這個事情要國家重視才對,農民是最底層,他們能夠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很不錯了,要養活市民,公務員,那是國家的任務與責任,或者由國家來引導農業發展,把糧食安全,公共衛生安全擺在首位,房地產過時了


大黃蜂71030083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糧食都受到農民的重視,我認為以前、現在、以後都會一直受到農民的重視。原因有三條:

一,農民受過鬧饑荒餓肚子的苦。

我小時候常聽爺爺說,在新中國成立後的1959年,1960年,1961年,我國由於連續三年受自然災害的影響,造成糧食的普遍減產,許多地方都在鬧饑荒,有許多人就把樹皮剝下來,還有樹葉樹根放在鍋裡煮煮來充飢。

二,我國也曾經歷過蝗災。

聽爺爺還說過,我國農作物也曾受到蝗蟲的襲擊,而且蝗蟲的破壞力極強,只要蝗蟲經過的地方,把農民辛辛苦苦種的莊稼一掃而光,幾乎寸草不生,那一年中國又鬧起了饑荒。當時中國人口眾多,農民總是吃不飽。

像我家有五畝地,等糧食豐收了,賣一小部分,家裡留一部分,再往麵粉廠裡存一部分,媽媽總是說:哪天不種地了,吃啥呀?

三,糧食是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

現在農民的收入還基本上靠天靠地吃飯,只有在農忙過後才會出去打工。

像我家有五畝地,等糧食豐收了,賣一小部分,家裡留一部分,再往麵粉廠裡存一部分。媽媽總是說:哪天不種地了,吃啥呀?

總結:中國農民受過餓肚子鬧饑荒的苦,糧食又是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農民是知道糧食的重要性的。今年又遇到疫情和非洲的蝗災,農民會更加重視糧食的播種和生產。

最後想呼籲一下:提倡全國人民節約糧食,反對鋪張浪費。[祈禱][祈禱][祈禱]

個人觀點,如有不妥,歡迎大家溝通交流評論。







小唐勝利在農村


提這個問題真好,一下點明瞭糧食得重要,我是農民,家裡地不是很多,莊稼人怎麼也不能讓地荒了,種點玉米,年景好了一畝除去種子化肥可以賺四百左右吧,當然時間不能算,農民有的是時間。你提到的這個問題,在趕上疫情我真有點怕了,沒口罩我可以不出門,沒菜沒油可以不吃,如果沒糧沒水怎麼辦?我去年的玉米還沒有賣,現在我決定了,必須存夠一年的糧食,剩下的在賣,惡肚子實在是太可怕了!記得我小時候別說野菜,就是樹根樹皮都沒得吃!


炮哥真敢轟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農民從古至今所追求的,也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之一,甚至現在,在某些地方,糧食的收入仍然是最主要收入。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如果僅僅靠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個糧食的收入在現在社會的消費中就顯的捉襟見肘了,所以很多農民就謀發展,在有限的土地上開發無限的金錢,經濟作物逐漸搬上了一塊塊田地。

我老家就是農村,小時候的歡樂也留在那片土地上,現在看來,那時候的歡樂還真是簡單。冬麥子,夏玉米,中間播豆子。以前的糧食主要是以自己自足為主,其次才是賣掉當做收入,所以大豆,高粱,小米地瓜等比較豐富,但是這些作物的生產過程是相當的繁瑣勞累。隨著消費的升高,糧食的收入不足,於是蔥薑蒜,西瓜蔬菜,到後來大棚反季節蔬菜成了收入主力軍,這是形式所迫,不是不重視。隨著工業用地的拓展,糧食用地是越來越少,好土地被大量侵佔,能有效使用的也是更少,更加零散的地方讓糧食作物更不容易操作,反倒是經濟作物簡單容易的多。很多人也就順應形式減少了糧食播種。現在國家政策好,糧食也有補貼,但是杯水車薪不得不承認。但是老一輩眼中,糧食生產永遠是不可替代的。我家也是,不論土地怎麼緊張,我們的地頭永遠是糧食作物。


劍橋輔導1


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我相信糧食的重要性,不管是現在還是過去,農民還是很重視的,像以前我爺爺奶奶都只是吃麵團長大的,到了我爸爸媽媽那一代也是吃麵團長大的,都沒有見過什麼是大米,也就只有我們剛出生的時候就可以吃到大米了,我們這邊基本上每年都有種水稻,我家有四五畝田,一年水稻產量可能有一百多袋,我們都是用中等號的袋子裝的,想一些裝化肥的那種袋子,一百多袋的大米經過曬乾之後最起碼還有八九十代左右這樣,像我們這種一家人四個人吃一年的話也吃不了多少,也就二三十袋左右這樣,其他的我們都會去吧賣了,我們這邊一斤大米兩塊錢左右,一塊七八的都有,我們大部分都種安米,糯米比較少一點,可能也就幾袋這樣,糧食是農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農民也是非常重視的,一碗飯可以救活一個人,所以請大家多多節約糧食。






三農小名哥


面對這次疫情和蝗災,糧食的重要性是否能得到農民的重視?

冠狀病毒疫情的高傳染性,使得整個春節國內生產生活幾乎停滯,無論是城鎮局面,還是農村農民,大多都待在家裡,齊心協力共同防疫。與此相伴產生的,除了口罩酒精等的緊缺,還出現了麵粉、大米、食用油、方便食品等的爆發式購買。特別是湖北大米去哪了,更是成為近幾天的熱點之一。

非洲出現的沙漠蝗蟲災害,儘管4000億隻被考證的“體無完膚”,但由此帶來的恐慌心態,也一直在蔓延,非洲的糧食會不會大減產,繼而導致世界性糧食緊缺;我國會不會受到影響,今年糧食會減產;還引發了對於中國糧食安全的深度思考。

對於農民來說,疫情防控很重要,畢竟農村的醫療資源相對要薄弱,但生產生活的壓力也更大,因為不出來務工、不出來幹活、不進行農業生產,就面臨著“斷頓”的風險。但,我們來看農民與糧食重要性的重視與否的悖論,也就是題主所設計的問題,不難發現,農民又一次成為了背鍋俠。

無論有沒有疫情和蝗災,還是其他的災害如干旱、禽流感、豬瘟等等,對於農民來說,生存首先是第一位的。想要生存,就要有收入;想要更好的生活,就要更有高的收入。但收入從哪來?土地是早些年農民安身立命之本,俗話說從“土裡刨食兒”,當然現在也有很多人繼續將土地作為主要的生活來源。但隨著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也在不斷的前進,對於“金錢”的需要也越來越多,比如說,要蓋更好的房子,要娶妻生子,要購置更便利的生活用品等等。

這個時候,再靠以土地為主的收入,顯然不夠了,家庭耕地少的更是捉襟見肘。於是乎,外出打工吧,再於是乎,常年外出打工吧,又又又於是乎,舉家常年外出打工吧。就是如此,農村裡平時剩下的人越來越少,農民的收入結構也發生了大轉變——工資性收入佔的比重越來越大,種地收入佔的比重越來越低。

年輕人通過一輪又一輪的走出去,在對比之下,也有了更高的生活追求,再加上各種“繁重”的習俗壓力,車房的需求覆蓋了城鎮鄉村,不多掙錢是不可能的。但靠種地嗎?顯然靠不住。而即使如此,我們看看國內主要的產糧區,農民也沒有讓土地荒著,有限的撂荒情況也多出現在一些邊邊角角的土地。所以說,無論從哪個層面看,不是農民不重視糧食了,不願意種地了,這裡面需要說道的太多了。


糧小咖


這個問題不應該問農民,農民也不缺糧食。說說我家吧!家裡有20畝地,五畝秦冠蘋果產兩萬斤一斤五毛錢,賣一萬塊錢,跑出農藥化肥澆地人工,按一樣一千塊錢吧四千塊錢五畝蘋果園剩六千塊錢。三畝桃子賣六千塊錢,去除化肥農藥澆水人工,餘兩千塊錢。三畝葡萄,和桃子一樣餘兩千塊錢。還有九畝小麥,一畝地六七百斤五六百塊錢,加起來五千塊錢,種子五百,化肥五百,播種五百,收割五百,這個人工就不算了,餘三千塊錢。父母兩個人二十畝地一共收入一萬三千塊錢,跑去家裡零碎開支一年不到一萬塊錢,試問一下有水還願意種地,種地能養活的了誰,好在今年挖完了,父母給我在縣城帶孩子,過了年給我弟去西安帶孩子。寫完這些文字,有點心酸,父母把一生給了土地,土地確不養活他們,老了還要背井離鄉,這農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吧。


胡楊樹770


其實作為農民耒講:一般都是重視糧食生產的,誰又不願自己的高產呢!誰又不願意豐衣足食呢!相比之下,糧食效益不如其他,從上面看到一位作者介紹他村3000畝耕地植樹2500畝,這情況我們這裡也有兩個村也類似如此。很顯然的現在廣普性稻田養蝦,名日稻田養蝦,實質也要挖廢兩到三成良田,廢田數也是驚人的呀!這是為了早日脫貧才這麼作呀!

目前我想從糧價和荒田的反應談我個人觀點,①我們要唯願世界和國家糧食豐富有,如果一但災難,人們爭相掄購糧食之時便是糧食漲價之時。②有些考慮糧價低沒人種地的問題,我們國家歷史以來,三山六水一份田,九份閒人一份耕,不必為此擔憂。我在年前一篇文章寫到農民工有"裁軍"的時候,只是沒有把話穿呀!等到國家城市房子起完了,路道修完了,橋修完了,重大工程都建設好了,機械化程度更高了,這此賣若力的農民工往哪裡擺呀!到時候幾塊荒田也不夠安扦喲。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