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縣積極採取政府引導、市場推動,龍頭企業+聯合社+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扶貧模式,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通過規範提升現有社、發展聯合社、創建示範社等措施,不斷提高帶貧能力,確保群眾穩定增收。
氣溫回暖,萬物復甦。這幾天,在甘肅谷和春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院內,100多名工人正將晾曬好的黃芪進行分揀、扎把、包裝。合作社理事長白治倉介紹,他們合作社一共流轉1655畝土地,種有黃芪、柴胡、金銀花等藥材,最近對黃芪進行剪頭、切片加工,銷往河北和天津的藥廠。合作社不僅流轉當地群眾土地,吸納65戶貧困戶以產業獎補資金入股參與分紅,同時還為周邊剩餘勞動力提供務工機會。僅去年,合作社就為貧困群眾分紅18萬多元,勞務費用支出46萬多元。
在現場,記者瞭解到每天合作社用工在120人左右。王寧科是春榮鎮路戶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因右腿殘疾,家中沒有勞動力,他便將自家土地以一畝500元的價格流轉給了合作社,一年流轉費用就有4000多元。他告訴記者,自己常年在合作社幹一些除草、打藥、栽藥這樣力所能及的活,一天80塊錢,一月掙2000多元,一年就能掙2萬多元,掙錢顧家兩不誤。
近年來,寧縣把中藥材產業作為助推脫貧攻堅的重點後續產業,累計建成規範化中藥材種植合作社200多家,2019年實現產值達1.7億多元。目前,柴胡、黃芪、金銀花、牛蒡子、紫蘇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5萬多畝。“今年,全縣中藥材產業在穩面積的基礎上擴大規模,計劃完成種植各類中藥材6.5萬畝以上,打造千畝以上示範點6個,百畝以上示範點12個。通過吸納貧困戶務工、土地入股等方式,進一步帶動貧困戶脫貧。”縣農技中心主任朱永康說。
總監製:張建林
監 制:王建峰
責 編:李彥東 編輯:王 勇李大釗 萬 敏
閱讀更多 寧縣融媒體中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