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類”實驗基礎知識

01 實驗中的6個“0”

(1)滴定管的“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部(但不是最上端),在量取液體的體積時,液麵可調節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滴定管讀數時,裝液或放液後,需等1~2分鐘後才能觀察液麵高度。

(2)量筒、量杯、容量瓶沒有“0”刻度。

(3)溫度計的“0”刻度在溫度計的中下部。

(4)托盤天平中的“0”刻度在標尺的最左邊,天平在使用時要調“0”,使用後要回“0”。

(5)實驗記錄中的一切非“0”數字均是有效數字。

(6)25 ℃,pH計測出溶液的pH=0指的是溶液中c(H+)=1.0 mol·L-1。

02

實驗中的7個“標誌”

(1)儀器洗滌乾淨的標誌是內壁附有均勻水膜,不掛水珠,也不成股流下。

(2)中和滴定終點的標誌是滴入最後一滴液體後溶液顏色發生突變且半分鐘內保持不變。

(3)容量瓶不漏水的標誌是加入一定量的水用食指按住瓶塞,倒立觀察,然後將容量瓶正立,並將瓶塞旋轉180°後塞緊,再倒立,均無液體滲出。

(4)容量瓶、量筒、移液管、滴定管中液麵達到刻度線的標誌是平視時,視線與凹液麵的最低處相切。

(5)天平平衡的標誌是指針在分度盤的中央或指針左右擺動的幅度相等。

(6)沉澱洗淨的標誌是取最後一次洗滌液加入沉澱所洗離子的沉澱劑,沒有沉澱生成。

(7)沉澱完全的標誌是靜置,取上層清液(或向上層澄清液中)再滴加幾滴沉澱劑,沒有沉澱生成。

03

實驗中的6個“上、下”

(1)收集氣體時,相對分子質量大於29的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小於29的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接近29的一般不用排空氣法。

(2)分液操作時,下層液體應打開旋塞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要從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3)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在引流時,玻璃棒的上面不能靠在容量瓶口,而下端則應靠在容量瓶刻度線下的內壁上(即下靠上不靠,下端靠線下)。

(4)用水冷凝氣體時,冷凝管中水從下端口流入上端口流出(逆流原理)。

(5)溫度計測液體溫度時,水銀球應在液麵下,而測蒸氣溫度時,應在液麵上或蒸餾燒瓶的支管口附近。

(6)制氣體實驗中,長頸漏斗的末端應插入液麵下,而用分液漏斗加液時,漏斗下端不能插入液麵下。

04

實驗中的15個“數據”

(1)實驗儀器的精確度

①托盤天平的精確度為0.1 g。

②10 mL量筒的精確度為0.1mL;100 mL量筒的精確度為1 mL,無“0”刻度,小刻度在下方。

③滴定管的精確度為0.01 mL,“0”刻度在接近上口處。

④容量瓶只有一條刻度線,只能讀取一個值,該數為容量瓶的容量值,答題時應明確 mL容量瓶。

(2)實驗操作時的有關數據標準

①試管在加熱時所加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且要與桌面約成45°角;用試管夾夾持試管時,應夾在離管口處。

②液體取用時,若沒有說明用量,一般取1~2mL。

③酒精燈內酒精的量為其容積的1/3~2/3。

④燒杯、燒瓶加熱時盛液體量均為容積的1/3~2/3,蒸發皿加熱時液體量不宜超過容積的1/3。

⑤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時,燒杯和玻璃棒要洗滌2~3次,並將洗滌液轉入容量瓶。

⑥用燒杯往容量瓶中加蒸餾水時一般加到距離刻度線1~2 cm處要改用膠頭滴管定容。

⑦中和滴定實驗時,酸鹼指示劑的用量一般是2~3滴。

⑧在測定晶體中結晶水含量時,為保證加熱過程中使結晶水全部失去,實驗中需加熱、稱量、再加熱、再稱量,直到最後兩次稱量值之差不超過0.1 g。

⑨當溶液中的某離子濃度小於1×10-5 mol·L-1時,說明該離子沉澱完全。

05

實驗中5組特定“儀器組合”

①液體容納:圖甲、乙原理相同,當易溶性氣體被吸收液吸收時,導管內壓強減小,吸收液上升到漏斗或乾燥管中,導致燒杯中液麵下降使漏斗口、乾燥管脫離液麵,吸收液受自身重力作用又流回燒杯內,從而防止吸收液倒吸。

②安全瓶:如圖丙所示,當吸收液發生倒吸時,倒吸進來的吸收液進入安全瓶,從而防止吸收液進入受熱儀器或反應容器,起到防倒吸作用。

③間接吸收:如圖丁所示,NH3、HCl等易溶於水卻不溶於CCl4的氣體,在CCl4中形成氣泡,增大與水的接觸面積,進行間接吸收,可以達到防倒吸的目的。

④氣壓平衡:如圖戊所示,為防止反應體系的壓強減小引起吸收液的倒吸,可以在密閉系統中連接一個與大氣相通的液封玻璃管,保持瓶內壓強等於大氣壓而防止倒吸。

(2)尾氣處理防汙染裝置

①一般的有毒氣體選擇適當的吸收劑用吸收式Ⅰ進行尾氣處理。

②易溶性有毒氣體,如NH3、HCl、SO2用吸收式Ⅱ進行尾氣處理。

③CO等不易被吸收的有害氣體可用燃燒式或收集式處理。

(3)量氣裝置

裝置D在讀數時應上下移動乙管,使甲、乙兩管液麵相平,反應前後甲管中的液麵差值即為氣體體積。

(4)冷凝迴流裝置

06

實驗操作中的7項“原則”

(1)裝配複雜裝置應遵循“從下到上”“從左到右”的原則;拆卸裝置與此相反。

(2)添加藥品時應遵循“先放固體”“後加液體”的原則。因為固體加入液體中時會將液體濺出,為了實驗安全,所以先加固體。

(3)塞子與燒瓶連接時要遵循先“塞”後“定”原則,即帶導管的塞子在燒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燒瓶固定後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緊或因用力過猛而損壞儀器。

(4)裝置在裝入藥品前遵循先檢驗裝置氣密性原則。

(5)物質檢驗的“原則”,即一看(顏色、狀態)、二嗅(氣味)、三實驗(加試劑)。

(6)物質分離和提純物質遵循的原則:不增不減,易分易復。

(7)製備乾燥純淨的氣體時應遵循先除雜後乾燥原則。

07

實驗中的17個“先與後”

(1)實驗器材的規範使用

①加熱試管時,先均勻加熱,後局部加熱。

②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前,先檢查是否漏水,後洗滌乾淨。

③組裝儀器順序:先零後整,由低到高,由左至右,先裡後外,拆卸裝置與之順序相反。

④稱量藥品時,先在兩盤上各放一張大小、重量相等的紙(腐蝕性藥品放在小燒杯等玻璃器皿中),再放藥品。

(2)化學實驗的規範操作

①製取氣體時,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後裝藥品。

②用排液法收集氣體時,先移導管後撤酒精燈。

③用石蕊試紙、澱粉碘化鉀試紙檢驗氣體性質時,要先用蒸餾水將試紙潤溼,再將氣體靠近試紙檢驗。而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要先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少許,滴到放在表面皿中央的乾燥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比較。

④中和滴定實驗,用蒸餾水洗淨的滴定管、移液管要先用待盛液洗滌2~3次後,再盛裝試液。注入滴定管中的液體液麵開始在“0”刻度以上,當趕走滴定管尖嘴部分的空氣後,溶液液麵應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

⑤點燃可燃性氣體時,應先驗純後點燃,比如H2的爆炸極限是在與氧氣混合4%到74.2%時,如果不驗純,就不知道集氣瓶內有沒有摻雜的氧氣,點燃時就容易爆炸;淨化氣體時,應先淨化後乾燥。

⑥做焰色反應實驗,每做一次,鉑絲都應當先蘸取濃鹽酸放在火焰上灼燒至無色後再做下一次。做鉀的焰色反應實驗時,先通過藍色鈷玻璃,再觀察火焰顏色。

⑦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時,溶解或稀釋後的溶液應先冷卻再移入容量瓶。

⑧濃酸或濃鹼沾到皮膚上先用大量水沖洗再塗上NaHCO3溶液或硼酸溶液。

⑨檢驗蔗糖、澱粉水解程度時,先在水解後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銀氨溶液或新制Cu(OH)2懸濁液。

08

實驗基本操作中3類操作中的“不”

(1)藥品的規範存放、取用和使用

①試紙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鑷子夾取。

②不能用手直接接觸藥品,更不能品嚐藥品的味道。

③液態溴有毒且易揮發,應貯存於磨口的細口瓶中,加水封,不能用橡膠塞;盛NaOH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玻璃塞而應用橡膠塞。

④做完實驗,用剩的藥品不得拋棄,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潑金屬鈉、鉀等例外)。

(2)實驗器材的規範使用

①天平稱量藥品時,藥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上。

②酒精燈的使用,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點燃另一盞酒精燈,不可用嘴吹滅,燃著時不可加酒精。

③燒瓶、燒杯、錐形瓶不能直接加熱。

④加熱試管中的液體時,所加液體不超過容積的三分之一;加熱時試管口不能對著自己或別人。

⑤量筒不可用於配製溶液或作反應容器;不可用於加熱。

⑥使用膠頭滴管“四不能”:不能接觸容器內壁,不能平放和倒拿,不能隨意放置,未經清洗的滴管不能吸取別的試劑。

⑦錐形瓶在做酸鹼中和滴定實驗時,不需乾燥,不能用待裝液潤洗。

⑧酸式滴定管用來盛裝酸性溶液,不能盛裝鹼性溶液;鹼式滴定管用來盛裝鹼性溶液,不能盛裝酸性溶液和強氧化性溶液(如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⑨容量瓶不能長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為反應容器,也不能加熱,瓶塞不能混用。

(3)化學實驗的規範操作

①測反應混合液的溫度時,溫度計的水銀球應插入混合液中,但不能接觸容器內壁;測蒸氣的溫度時,水銀球應在液麵以上,不能插入溶液中。

②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不能用蒸餾水潤溼。

③過濾時不能攪拌,否則會損壞濾紙;在蒸發濃縮結晶時不能將溶液蒸乾(有大量固體析出時停止加熱,用餘熱蒸乾),否則有的物質溫度過高時會受熱分解。

④鈉、鉀著火,不能用泡沫滅火器或水撲滅,應用乾燥的沙土蓋滅。

⑤濃硫酸不能幹燥鹼性及具有還原性的氣體,CaCl2不能幹燥NH3。

⑥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定容搖勻後液麵低於刻度線時不能再加蒸餾水。

⑦進行焰色反應時,選用的材料本身灼燒時不能帶有顏色,最好選用鉑絲或光潔無鏽鐵絲。

“八類”實驗基礎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