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場上存在的“爛片”如同菜場裡的土豆,說可以“論斤稱”都不過分 ,畢竟很多製作方都追求——快。只要是能上映,不管後期做的多麼爛,劇本寫的多麼狗血,都能成為“電影”,俗話說一部被“萬人罵”的電影也能出名,關注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名氣,口口相傳也會有好奇的人去看,不好的也能變成好的,其實爛片並不好定義,如果從多個方面來解讀,它可能就不那麼爛了。
武俠新紀元
香港“新浪潮”的電影代表人物、華語影壇不斷開拓創新的中堅力量——著名導演徐克是上個世紀末香港電影的領軍人物,其獨樹一幟的“徐氏”風格影響並且推動著香港電影的發展。
說起來徐克是一個多產而且題材類型多樣化的導演,不過他還是對“武俠電影”情有獨鍾,自20世紀70年代拍攝古龍改編劇《金刀情俠》以來就成績斐然,近年來其參與制作的電影將近六十多部,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武俠電影類型,而他另類的審美與奇特的拍攝手法與傳統武俠拉開距離,創新做到了極致,為受眾呈現出一部又一部耳熟能詳的優秀影片,塑造了諸多經典人物形象,極大地豐富了香港電影的內容,可以說是開創了中國武俠電影的新紀元。
他導演的第一部新浪潮電影《蝶變》就打開了香港新武俠電影的大門,詭異科幻的武俠世界,《蝶變》從一個不會武功的書生視角去看待那個充滿詭異,奇幻色彩的江湖。
爛片江湖?
當然了有好的就有不好的,大部分喜歡徐克電影的觀眾,從《青蛇》、《梁祝》、《新龍門客棧》到“黃飛鴻”系列,無論是傳統的文學題材還是經典的影片形式,經過徐克之手都能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驚喜,不過《七劍》是個例外。
《七劍》是由香港作家梁羽生所撰寫的武俠小說《七劍下天山》所改編而成的電影作品,徐克指導,甄子丹、黎明、楊采妮、陸毅、孫紅雷、張靜初等演員主演,於2005年7月上映,電影主要講述的公元1600年滿清入關頒佈“禁武令”以後,降清高手風火連城和天山七劍之間發生的武林故事。
(劇情簡介)
1600年間,滿清雖然已經入關,但是中原武林中依然存在不少反抗的力量,每個朝代動盪時期都有一部分熱血的人們,當時滿清親王哆格多頒佈“禁武令”,並派遣降清高手烽火連城去絞殺各地的武林人士,其中的重要目標就是位於西北邊陲的武莊。因為武莊表面上住著一群莊稼人,實則是反清組織天地會的分舵人馬。
隨後武莊青年上天山求助,天山上住了一位善於鑄劍的高人“晦明”。
晦明大師答應相助,派遣自己的四大弟子下山,並把必升修為練成的七把寶劍贈出去,才得以展開“七劍下天山”的武林傳奇,其中的七劍分別為:莫問劍、由龍劍、青幹劍、舍神劍、天瀑劍、日月劍、競星劍。
從劇情就能看出,這部電影的世界觀很大,也是我們都熟悉的故事,所以沒有道理為“爛”字代言啊?
從技術層面上看,徐克導演用個人的技巧盡情的發揮,一氣呵成的創造了一個美麗的武俠世界,其商業上的成功可見一斑,但是圍繞在《七劍》這部武俠片的俠義世界卻略顯單薄和無力,一句話可以總結——打戲出色,文戲無趣。
但是這部電影哪有那麼“爛”啊?
這幾年若是在電影院裡看到了這樣一部武俠片,真就是燒了高香了。
武俠紀錄冊
隨著《蜀山傳》敗走麥城,徐克似乎步入了事業的低谷期,好長時間都沒有他的動靜,而當時《七劍》一出,就令蟄伏多年的徐老怪重現江湖,再次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他的東山再起似乎承載著復興武俠片的夢想,用他自己的話講:“《七劍》就是要寫實,在設計中強調現場紀實感,從真實的元素中尋找令人振奮的東西,以紀錄片的方式再現400年前的俠士生活。”
感覺程小東的《誅仙》就是這樣的風格。
不過《七劍》是真的很真實,電影中每一個武俠人物都完全可能生活在400年前,他們穿著粗俗,髮型凌亂,很多人行事自由,率真灑脫,功夫雖然不是最高的,也不能成為道德守衛的典範,身上還有各種各樣的缺點,電影中打鬥的場面也很真實,桌子不會隨隨便便的爛掉,從牆上下來也是利用繩子並非“輕功”,甚至連世外高人晦明大師都帶著禦寒保暖的“護耳”這一切的一切打破了傳統武俠故事中那些大俠不食人間煙火,武功高深莫測的神話。
——“亂世之中,七位劍客團結在一起,揹著一個使命感,以七把劍的力量,來改變這個世界的精神。”
如果在深入挖掘一下,徐克的深意就是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片中的武莊和天山就是和諧的體現,晦明大師的手杖是一根活著的植物,上面有葉片,下面有根鬚,這就是暗示。
而另一邊的風火連城則代表這個世界的破壞和慾望……
電影是藝術,也是商品,它永遠都在二者之間徘徊。
“人物蒼白,故事簡單,主題不清,服裝不靚,對白牽強,情感突兀。”
這些話都是那段時間媒體批評這部電影常用的措辭,其實現在圍繞這部電影的“惡評”還有不少,截止到發文,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5.9分,不高也不低,但是對於這部電影來說也足夠了,中國觀眾對武俠題材的影片一直情有獨鍾,受到商業的影響,武俠片的不斷湧現也是大勢所趨,忘記了是什麼時候知道的這部《七劍》,只是記得若干年前,報紙上面寫的:徐克蟄伏四年,重現江湖。
還記得當年記者問徐克怎麼看待“武”和“俠”?
他回答到:在現代社會中,“武和俠”是不存在的,在現實社會,“武”代表本領,而“俠”是希望,“武”包含了一切科技的發明和知識,“俠”就是宗教,信念,或者是法律。我想借著《七劍》給觀眾不同的感受,武俠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武術,武術源於生活,裡面有文學、醫學、思想和夢想。
《七劍》不是描述英雄的電影,而是敘述人如何去挑戰自己,然後成為英雄的電影。
精彩之處
徐克雖然把江湖和大俠平民化,卻史無前例地在電影中創造性的展現了中國武俠傳統文化中的劍文化:劍是兵器之王,是中國武俠文化裡特有的精神符號,代表了中國文化的一種心態和風度,也包含了哲學、修養跟聚集的技術,在世界文化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從古至今,劍只有一種形態,但是大膽的徐老怪卻創造出了具有象徵意味的七把形狀各異的劍,以此來映射不同人物的性格,但是他們彼此間又相互關聯,當七劍合一時,表現的就是“希望”。
電影結束在“噠噠噠”的馬蹄聲中,又是一個寫意式的長鏡頭,“七劍”匯聚在一起,漸漸遠去……
結語
其實每個事物的發展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需要懷著寬容的心去關注武俠導演的成長,對他們探索中的作品提出中肯的評價和意見,這樣也能夠讓他們的創作更加的踏實從容,這樣,武俠片的春天才會越來越美麗!
沒有一部電影是十全十美的,尤其是徐克拍攝的電影,因為他是邊走邊拍,從客觀原因上講,影片在不改變基本人物和故事線索的前提下,被迫將四個小時的電影刪減到兩個半小時,也為影片扣分不少,電影中徐克也巧妙的設下了很多留白,最後留給我們一個關於封建王朝的開闊想象。
前方也許困難重重,但人們永遠不會孤單,因為民間的芸芸眾生都參與其中。
你還喜歡哪些為江湖立意,為武俠正名的電影呢?
閱讀更多 膠捲時光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