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中的螞蟻
買房。
1.國家的政策是住房不是用來炒的,而是用來住的。我是剛需,得響應國家號召。
2.個人覺得房價不會大跌。畢竟剛需一族的隊伍還是很龐大的,如果房價大跌,於國於個人都是不利的。從這次疫情防控來看,中國比國外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更貼心人民。我們要為這次防疫防控點贊。我們對國家有信心。國家不會把剛需一族放在冰天雪地裡不管的。安居樂業才能穩定和諧。
3.房價上漲的概率還是比較大。我買的學區房,相比較而言,價格更為穩定,穩中有升。對於我們剛需一族還是早買點好,不然又會白忙活大半年。
4.如果長久落戶,個人覺得租房更沒有必要了。家的感覺、歸屬感是個人奮鬥的一個原因。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溫馨的家是美好。如果目前的預算暫時無法買房,還是先租房,把買房作為自己的夢想。夢想還是要有。每個人都有夢想實現的機會。奮鬥吧。
青春如歌影視
我個人認為如果有條件還是買套房吧!理由1.房子它是一個家,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地方,給家人幸福的地方2.有孩子的設計到入學教育的問題,這是個大問題3.我從房價一兩千到現在的兩三萬,有的地方甚至遠遠超過這個數,而工資卻只漲了三千左右,我認識的同事已經換上大房子了,她們就是一開始咬了牙買了個小戶型的,後來過幾年轉手一賣,就輕輕鬆鬆換了一套大的4.有了房子,過年回家再也不用擔心村裡的親戚東問西問,鼻孔哼冷氣了…………
想有輛電瓶車
2020年新冠疫情預計會在兩三個月後全面結束,而隨著復工企業的一步一步釋放,整個房產市場的需求也會隨之放大。但是房地產又不同於其他行業,原本典型的“金三銀四”在今年成為了不可能,而業內部分人預估的報復性反彈似乎也有點過於樂觀,到底2020年什麼時間段會是最佳的入手以及出手時機呢?這裡就給大家做一個深入的分析。
一、2020年購房客戶的需求變化
首先是對於物業的看重程度會高於其他。一場新冠猶如照妖鏡般把物業公司的好壞直接呈現在所有人的眼前,近些年來收取高昂的物業費的樓盤其中有多少是真正能夠達到那個費用所對應的服務標準,一目瞭然。高品質物業在過去都是靠著口碑的傳播,同樣的,在此次新冠疫情之後,好的物業在口碑上將更上一層樓,差的也將暴露無遺。買新房任憑開發商宣傳的多好,也不抵入住業主的一句話,而買二手房更是受物業影響巨大,好的物業服務的樓盤光此項就能夠溢價千元以上。
其次就是配套的齊全性以及生活的便利性。對於一二線城市而言,更優質的醫療配套將會成為所有購房客戶的一個硬性指標,而隨著武漢的封城所帶來的生活方面的種種問題,直接會影響後續購房者對於其他生活配套的關注度。所以在今後的購房者的需求中,這方面會實實在在的成為房產的又一附加值著重點。
然後再是價格。原本房產的三要素(地段、產品、價格)中最終確定能否成交的關鍵因素價格將不再成為決定性因素,一方面是由於整個購房群體的認知的改變,另一方面是可以預見的未來幾個月房地產開發商會推出大量的促銷政策保證現金流的穩定。要知道短短的停工兩個月,有很多大型的開發商尤其是高週轉的開發商把過去半年甚至更多月份的利潤給倒貼了進去。而禁止大型集會以及現場看房渠道的半封閉狀態,更是會導致很多快節奏的大盤受影響,只能把全年的推貨量全部壓在下半年加快出貨,以價換量。
二、供需關係的恢復期是最佳入手時機
瞭解了購房者的需求,那麼對於開發商的銷售策略以及二手房賣家的心理就會有一個初步的預判,進而能夠更好地讓我們知道何時才是最佳的入手時機。
在新房方面,由於上半年幾乎所有的開發商的銷售計劃被打亂,半年度指標將會成為一個空談。而全年度指標雖然有所下降,但是對於大型開發商來說,更重要的還是現金流的穩定。所以難免會有大型開發商會追求銷售速度放棄部分利潤,以貼近成本價的形式進行銷售。一旦有大型開發商進行真正的打折促銷影響區域價格,其他開發商必定跟進。但是這樣的打折促銷只是為了攪動市場,帶動客戶的看房熱情,以現在的房地產成本,不可能會有某個開發商會長時間的打折促銷。而作為購房者的我們,要抓住的就是這個短暫的開發商以促銷攪動市場的機會。
而這個時間段會是什麼時候,如何去判斷呢?這裡就是核心了,這個時間點會是在第三產業真正全面開工,全國(除湖北)不再強制要求消毒戴口罩,援鄂醫療隊撤出武漢後一個月開始到三個月不等的時間內。關鍵性的指標就是每週的區域樓盤成交量的走勢情況,單個樓盤的成交量出現明顯上升(非開盤期),那就說明該樓盤已經開始攪動市場了。
而在二手房方面,出現價格鬆動會是在新房促銷之後。二手房市場的反應普遍要慢於新房市場,在新房市場出現明顯復甦後一個月,二手房市場正式進入小幅的下跌跑量階段。
三、房產出售的最佳時期選擇
其實到2019年整個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高點,2018年及2019年所銷售出去的房屋也是我國房地產市場化以來的價格頂點。具體可以看一下各地的土地市場,基本上都是2018年下半年達到了頂峰,2019年有微調以及橫盤的趨勢,而2020年由於經濟形勢的不明朗,土地市場大概率還是橫盤甚至下跌。所以從土地市場就能夠預判在至少最近1年時間,現在的房價都是最高點。
上面說到了最佳的入手時機,同樣的,避開最佳的入手時機就是最佳的出售機會。也就是從現在到開發商採取大規模以價換量策略的時間段,以及整個房地產市場供需穩定之後。
此外,在商業地產方面,2020年會是超級艱難的一年。光是疫情影響所帶來的租金損失以及各種中小企業的破產,就讓全國原本就是過量的商業地產雪上加霜。但是地段優質的物業以及能夠滿足民生需求的物業還是會有一定的出手的機會,但是溢價方面會遠遠低於前幾年。另一方面,三四線城市的小公寓產品需要謹慎入手,二線城市的公寓產品看地段,充分對比周邊租金,計算投資回報情況後再確定是否入手。
四、2020年房產市場走勢預判
第一階段(3月-4月):逐步復工期。售樓處逐步開放,依舊沒有大規模上訪量。雖然有一定的銷售政策,但是實際現場釋放以及開發商之間的聯動並不能有效地帶動銷售,以穩定為主基調。
第二階段(5月-8月):全面開放期。售樓處以及營銷活動全面鋪開,各大售樓處花式搶客戶,各種廣告各種促銷,相信有很大一部分開發商會開始以價換量打起價格戰,是剛需購房的最佳時機。同時土地市場逐步恢復,地價會較之2019年有所下調。
第三階段(9月-11月):房價穩定期。促銷把之前沒有釋放的剛性購房需求釋放完畢,之後就是穩定的出貨期,預計出貨水平雖然不如前幾年,但是還是相對平穩。大規模的促銷也將減少,持銷期會持續大約一個季度時間。
第四階段(12月-2月):返鄉置業期。2020年返鄉置業期沒有買成的房子2021年還是要買到手的,所以三四線城市的機會與一二線城市真的不一樣。同時海南的旅遊地產們也將迎來新的一波行情
80遊記
這次疫情,許多行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個人的生活秩序也被打款,呆在家幾個月純消費,給一部分人負擔比較大。疫情防控的措施(城市無房被勸返),在一部分城市讓我們也看到了在城市有房的重要性,疫情結束後買房還是租房,個人建議有以下兩條:
第一:租房。畢竟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不一樣。經濟條件困難些的,或者短時間內還無法買房,但是工作、小孩上學的因素不得不在城市落腳,這種情況下建議考慮先租房。
第二、買房。我以前一直以為在城市工作,只要租房就行,反正家裡房子。但是經過這次疫情防控,讓我更加堅信:城市有房與在農村有房同等重要。城市有房方便工作,小孩上學教育質量比較好,同時自己還可以帶孩子。城市有房,容易被城市當地政府認可和接納。城市有房,在城市的地位層次就比租房的高。疫情結束,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值得考慮買房。
總之,疫情結束是考慮買房,還是租房,經濟條件是大前提,工作、教育,帶家庭是重心,需要個人結合自身情況,酌情選者。期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謝謝。
辣椒煮粥吧
疫情過後,房價應該是下跌趨勢,但半年過後應該是上漲趨勢。怎麼說呢?現在市場就這樣,每次大災大難過後房價都會下調,但市場在下調過程中,每次都會遭到市場反彈。注意了!!!!在這個時候買房,買商鋪。是最佳時間,望大家把握好時機!
蓉投商業地產小胡
買的起就買吧,畢竟中國城市化率比較低,城市化進程還有二十年的路要走,加上通貨膨脹,房子的金融屬性還是有的。當然買不起就租了,等攢夠了錢💰再買了。
凡斯123
其實我覺得,在我們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考慮先買房,畢竟屬於不動產投資,雖然我們把現有的資金買了房,但畢竟它會作為你優秀的一種體現,但是租房呢,也不是說不行,只是他是一種負收入的表現,我們如果在有能力買房的情況下還選擇租房,那麼就是一種消費,說白了就是替別人再還月供的表現,只是個人意見,因人而異!
西雙版納房產中心置業
作為一個房產經紀人,說句實在話如果是真的剛需購房者其實在疫情期間購房優惠力度是最大的,最近跑了幾個樓盤很多開發商都在搞特價活動,甚至之前有的好樓層最近拿出來了,為了吸引客戶價格也有優惠,比較好議價,所以其實真的剛需最近買房是最佳時間,不管二手房還是新盤都比較好議價!
房產小馮
我覺得可以找一些當年非典和金融危機時期,對房地產影響,從而預估出未來走勢。對於剛需購房者其實最好的時機就是能買的起的時候。
小石子AQ
疫情過後趕緊去買房。這是原則,具體原因聽我來慢慢的分析。。
疫情之下,各行業復工程度不一,經濟影響顯現。
對房地產行業,新冠疫情會帶來哪些影響?企業端和政策端可能的應對方式有哪些?3月1日,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鍾偉在浦山講壇在線講座中,分享了他的思考。
鍾偉認為,新冠疫情對各個產業的影響是不對稱的。對餐飲、旅遊、文旅、航空、運輸行業的影響,幾乎是災難性的;對醫療防護行業,可能提供了一個意外的需求;對中國房地產的影響,其實沒有對中國的製造業和外貿影響那麼大。
因為房子可以推遲購買,但還是要買,房地產的需求,是被推遲但並沒有消失的需求。這也決定了疫情對房地產的影響可能跟其他領域有些不一樣。
具體來說,疫情對房地產的影響概括為以下八點:
一、別指望涉及房地產的政策重大調整
房地產屬於實體商品,尤其是商品房,涉及到水泥、建材、上下游產業、家居、家電、汽車等等,產業鏈條非常長,是重大的實體商品。
但無論有無疫情,關於房地產“房住不炒”基本的定論,以及現在還不知道具體內容的所謂長效機制,黑色的箱子,這兩樣東西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也就是說,即便做出了短期的宏觀經濟刺激政策的調整,可能房地產也不是最主要的受益部門,這是一個大的政策的基調。
二、需求仍在,只是被延遲了,下半年暖和
之所以說需求仍然在,只是被延遲了,是因為在冬季本不是房地產施工和交付的高潮,也不是銷售特別好的時候,一般來講,開春之後,開復工會多一些。房地產的銷售,一般在春節前和春節後的一小段的時間,也就是3、4個月的時間;由於季節性施工的因素,並不清楚房地產行業的建築施工企業的復工情況和復工率最後會怎麼樣。
但總體而言,在4月份之前,房地產在供給側都不會有明顯的改觀,從需求被延遲,供給減少這個角度來說,也許下半年房地產市場總體的氣氛還是比較暖和的。因為全年相對比較穩定的需求,都被壓縮和集中到疫情過後人們的社會經濟生活恢復正常之後再進行。
所以房地產行業受到的比較明顯的負面影響主要在供給,而不在需求,可以估測,由於供給和需求衝擊的不對稱性,整個房地產從短期來看,下半年相對來說氛圍會稍微寬鬆一些。
三、老舊小區改造成為話題
在疫情之後,可能會有一些重大的項目建設,以保證決勝全面小康等諸如此類的大目標都要實現。中央也說了,有信心有能力繼續維持2019年決定的2020年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
結合到房地產領域,最實際的也可能是中國百姓比較關注的,也容易給政府帶來口碑的,是老舊小區改造。
住建部同發改委和財政部在全國做了一個摸底調查,需要改造的老舊小區有17萬個,涉及到的居住人口超過一個億。這些老舊小區的改造包括供電網絡、電梯、小區道路的改造,在疫情之後,老舊小區改造的緊迫性更加突出了。
根據上海疾控中心張文宏醫生的介紹,目前不幸的病死者中90%以上年齡在75歲以上。老舊小區其實是老人居住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所以對老舊小區的改造,比如說社會化養老、小區急救、醫療等通道的開通,提升居住品質,還是很緊迫的。
對17萬個老舊小區的改造,值得呼籲改進,這是涉及到至少上萬億投資的一件事。
現在的一些做法可能也需要與時俱進,因為現在做法是以業主為主體,小區為主導,地方政府做引導,然後政策做一個配套。但實際上對一個老舊小區進行整體的提升和改造,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沒有自上而下的政策和資源的分配,要依賴於業主和社區、依賴於基層政府,完成這個事情是極其困難的。
四、房地產板塊可能分拆
做房地產開發的企業,更多關注公司價值、股東價值的實現。過去,不管是建築施工、銷售型物業、持有型物業、物業管理,都在一個集團內整體掛牌上市。
真正把房地產細分成板塊,持有型物業、開發銷售型物業、物管公司或者跟房地產相關的科技數據類的公司切成板塊,分別上市的企業不是太多,但在疫情當中,不同的業務板塊所受到的疫情衝擊是不對稱的。
比如說物業管理在這次疫情當中,比官辦社區更密切地牽涉到隔離在小區裡的居民生活的便利性。有一些優質的具有物業管理的房地產企業,物管部門受到追捧,估值比較好。
銷售型住宅主要是商品房的估值,這幾年受到政策限制比較多,表現也還算差強人意。
第三個板塊是商辦,一些商場都歇業停業,辦公樓酒店也歇業停業了,暫時難以開復。再重新開張營業時,可能也需要對寫字樓、酒店、賓館、餐飲場所進行改造,比如說,集中式空調系統要改造,這一塊估值現在來說不太好。
有一些房地產企業可能還有科技類板塊、大數據類板塊。在疫情當中,你所居住的房屋舒適性,是不是具有恆溫、恆溼、恆陽、新風系統等等就變得特別重要。住宅的舒適性和科技含量,尤其是居住的空氣質量變得特別重要。
所以持有型物業、銷售型物業,以及物管科技在市場上所受到的追捧程度跟估值不一樣。以前都是打包把它放在一塊上市,有可能在疫情之後,一些房地產的頭部企業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公司治理需要進行變革。也許有一些大的房地產企業集團,會形成一個模塊化的管理方式。公司本身也存在著分拆成為板塊上市的可能性。
五、持有型物業發行REITs
持有型的物業,包括寫字樓、商場,由於受疫情影響,收益受到限制。現在還不清楚對這些集中在寫字樓、商場的商業業態到底帶來怎樣的衝擊?
現在整個政策相對來說比較中性,絕對不會有特別大的寬鬆,在這種背景之下,房地產企業的資金鍊條繃得比較緊,迫使他們必須重新考慮對持有型物業推出REITs(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的必要性。
2019年年底,許多房地產企業已經在考慮對持有型物業在海外掛牌,以換取現金流。疫情之後,持有型物業佔比較高的房地產企業,會有更多熱情推進將持有型物業到海外掛牌。
也許價格不是特別好,畢竟收益受到影響,但如果能夠使企業的財務結構有所改善,尤其是現金流狀況更加穩健的話,還是會有相當多的企業願意去做。
六、綠色科技住宅、第二居所概念崛起
疫情之前,大家買房更多是看房子的面積,較少考慮房子的品質。在疫情之後,房屋的品質就會變得特別重要,房屋位置當然也很重要,所以有可能帶來科技住宅、綠色住宅,包括第二居所的概念的崛起。
對居住在16個超過千萬人口的超大都市的熱情,尤其是居住在這些都市的核心區,超高容積率的住宅的熱情可能會降低。可不可以不選擇這16個千萬級人口的城市,選一個比如說500到1000萬人口也相當不錯的城市,同時選擇綠色住宅、低密度住宅?
或者我在市中心即便擁有了為了上下班方便、社交方便的住宅,能不能在郊區擁有第二居所?畢竟第二居所是一個隨時可以躲避城市喧囂,或者像新冠這樣疫情衝擊的場所。
所以我相信綠色住宅中低密度住宅,第二居所的概念可能會有所提升,除了區域方面的變化之外,我相信對品質的要求變化會比較多。
七、改善性住宅政策待調
可以猜測,在住宅和居住本身,也許政策對所謂的改善性需求不會有那麼嚴厲的限制。畢竟如果要在今後一段時間,維持相對比較正常的經濟增長,使得2020年全年的經濟增長離6%左右目標不太遠的話,房地產還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產業。
房地產既要戴著鐐銬跳舞,不超出“房住不炒”,不影響長效機制,同時又要市場相對需求理性,那麼改善性需求是最重要。
改善性需求的特點就意味著這些人已經買過房了,他們只是因為工作,因為孩子就學,因為老人養老等一系列家庭需求的變化,使得需要重新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
在中國的一些大中城市,改善性居住已經逐漸成為住宅購置的一個主要的需求。首次置業當然很重要,但是改善型需求也很重要,現在的政策框架是對首次置業有好處的,對首次置業之外的其他改善性需求政策的限制還相對比較多。
要看新冠疫情之後,對市場當中的比較重要的改善性需求的政策限制,能不能夠稍有放鬆。
八、房地產產業佈局向東南沿海轉移
房地產產業佈局可能也會有所變化,地理上的佈局更偏向京廣線以東、長江以南的東南沿海部分。之所以中國東南沿海的房地產市場變得比較重要,原因是:
首先,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城市群能夠承載相對比較多的人口和產業,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相對來說強一些;其次,醫療和教育資源相對比較好;再者,經濟實力方面有一定的活力。例如說珠三角,萬億GDP以上的城市就有不少,有廣州、深圳、佛山,未來可能還有東莞;在長三角的區域,萬億級GDP以上的城市更多一些,有上海、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南通、合肥都是萬億或者潛在的萬億級城市。
總體而言,在疫情之後,房地產的重心也跟產業重心一樣,會進一步向東南沿海遷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房地產和產業整個佈局的不均衡性。
這就是我們觀察到的新冠疫情對中國房地產的八點影響。
房地產行業在中國還遠沒有走到需要退潮的過程,畢竟整個居住條件、城市化率還不是太高。通常說,中國目前8.5億-8.6億的城鎮人口,大約有一半人住在2000年之後建成的新房,還有一半住在2000年之前的老房子,這些房子離現在已經20多年了,居住的舒適性以及衛生條件等等,都不是特別樂觀。
由於房地產的真實需求還在,我們相信疫情之後,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購房者,都會採取更加審慎而理性的態度。
未完待續……詳細的可以去我主頁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