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你的大腿後側肌群,拯救你的腰痛

大腿後側的肌群又稱為膕繩肌,它收縮的主要功能就是屈膝和後伸髖關節,還能在身體前傾時維持軀幹穩定,使骨盆後傾。能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尤其是防止脛骨過度向前錯動提供穩定的作用。

放鬆你的大腿後側肌群,拯救你的腰痛


大腿後側肌群的起點都在坐骨,終點在小腿的脛/腓骨,分別是: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這三條肌肉在步態的早期站立期幫助穩定膝關節,在站立後期幫助下肢的推進,在擺動期中期幫助控制下肢的動力。

放鬆你的大腿後側肌群,拯救你的腰痛


在運動表現上,膕繩肌是股四頭肌的拮抗肌(對抗肌),其收縮力大概是股四頭的3分之2,頂級短跑運動員的力量比例則幾乎要達到1:1,然而,膕繩肌的運動量較小,一般人總是加強股四頭肌的鍛鍊,而忽略了相對應的膕繩肌,使得大腿前後的肌力不平衡,更容易受傷。

普通人的情況是,膕繩肌力量較弱,加上它形狀本身就細長,收縮的幅度很有限,在劇烈運動中特別容易拉傷,再加上現代人久坐的習慣,膕繩肌往往會被收縮得更短。

當髖關節習慣性向前移(因臀部無力、大腿後側肌緊繃),膝蓋會採取過度伸直方式向後卡住(為了代償平衡前移的髖關節),此時,大腿後側肌更需過度用力(也因此會越來越緊)以維持這個錯誤姿勢,而原本用來支撐骨盆到下肢排列的「股四頭肌以及臀部肌肉」將會更不用力,致使髖前移越來越嚴重,進一步引起上半身駝背等蝴蝶效應般的代償平衡現象。

放鬆你的大腿後側肌群,拯救你的腰痛


「大腿後側肌」這塊肌肉的解剖走向是由下肢連結至骨盆的大條肌肉,也因這種解剖特色,當「大腿後側肌緊繃」時,將會限制骨盆的動作,特別於彎腰過程中,如果骨盆沒有動作(因大腿後側肌緊繃而受限制)的話,將會使全部的壓力過度集中於腰椎,將容易出現腰痠背痛、閃到腰的情形。

為什麼我們要加強腿後側的柔韌性呢?

最直觀的,膕繩肌緊繃縮短時,會影響髖關節的靈活性(如深蹲、硬拉等);髖關節靈活性受限,首當其衝的犧牲者就是腰椎。

上文有提到,膕繩肌緊繃會限制髖關節的靈活性,從而導致腰椎代償,這就要說到「腰椎骨盆節律」了。

腰椎骨盆節律:

是指在軀幹屈曲中腰椎屈曲和骨盆前傾在矢狀面上同時發生的一種聯合運動。在膝關節伸直狀態下彎腰觸碰腳趾的活動就取決於腰椎骨盆節律。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們所說的彎腰,其實是屬於屈髖的過程,彎腰幅度越大,可能就需要你的髖關節活動越多。

在110度彎腰過程中,40度是腰椎的活動,剩餘70度則需要髖關節的活動。因此,在正常彎腰中,是需要髖關節和腰椎共同協作的,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腰椎骨盆節律。

髖關節活動度被限制後,原本負責穩定性的腰椎就會放棄其穩定性,代替被限制的髖關節完成動作,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背痛。


放鬆你的大腿後側肌群,拯救你的腰痛


膕繩肌伸展訓練

坐位膝關節伸展訓練:

坐在地面或者訓練墊上,雙腿儘量向前伸直,身體坐直,可以感覺到大腿後方有部分牽拉感。每次進行3-5分鐘,但不要長時間保持該姿勢。


放鬆你的大腿後側肌群,拯救你的腰痛


站立位膕繩肌伸展訓練:

將患腿腳後跟置於離地40cm左右的凳子上。保持患腳伸直,身體向前傾,當你感到大腿後方有牽拉感時可以適當彎曲髖關節。訓練時保持頸肩部不旋轉,腰部位置向前傾,牽拉感應來自大腿後方而不是小腿,我們牽拉的是大腿後方的膕繩肌。持續牽拉15-30秒,每日3次。


放鬆你的大腿後側肌群,拯救你的腰痛


動態伸展訓練:

一手側扶,使用患腿離地,前後來回擺動,抬離高度逐漸加大(如圖4&5)。大約10-15個來回。每天早晨起床後進行,可以調節肌纖維的長度,刺激肌梭感受器,得到一整天的休息和放鬆,但是請不要太過用力。動態伸展訓練在受傷早期不易進行,否則容易引起疼痛。

動態伸展訓練利用了肌纖維中肌梭的特性。我們知道肌肉組織中存在肌梭,它是一種感受器,感受肌肉的牽拉刺激。通過逐漸抬高患腿的過程,肌梭受到刺激而使肌纖維適度安全地拉長。但是如果肌肉組織受到外力過度牽拉,會激發牽張反射引起肌纖維短縮。這種改變稱為衝擊式牽拉,能夠造成肌纖維損傷。

動態伸展訓練在恢復正常的體能及運動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需要進行速度練習時。肌肉組織需要能獲得在速度練習中全活動度的收縮,而不僅僅是靜態牽拉。


放鬆你的大腿後側肌群,拯救你的腰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