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小單
孩子的性格一般三歲之前打下根基七歲之前定型,青春期是最後一個你能改變孩子的機會。
但是沒有哪個孩子是自然而然的自己就長成一個很懂事的孩子的。孩子的懂事或者是不懂事都是從生活當中他看到的,他周圍的一些東西學習到的。
所以要想培養或者是教育孩子其實家長和身邊的人以及環境非常重要,孩子能學到什麼,還有就是家長刻意的在孩子身上做了什麼,過度的溺愛,過度的包辦代替會讓養出一個沒有責任心,不懂得感恩,沒有追求,也不求上進的孩子。
你的孩子現在13歲了,你想改變它,只要你的方法得當是完全可以的,但是過了青春期,你就沒有任何機會了。由於這裡的留言的數量有限,建議你,關注一下我的個人主頁,去看一些我對於教育方面的文章或者是視頻,等到過段時間我關於教育的書籍,做智慧父母教出成才的孩子,出版之後你也可以買來看一看。
心理諮詢笑逐顏開
孩子的成長跟大人有這密切聯繫的,從小的生活環境造成了孩子性格的不同。
之前看到過一個新聞:孩子因為家中不讓玩遊戲,轉身去廚房拿刀砍傷自己,最後送去了醫院及時,才沒有釀成大的過錯。
雖然我也是90後,但是這件事讓我十分震驚,不曾想過,有人竟會因為不讓玩遊戲而產生自殘的行為。
我覺得現在十分有必要幫助孩子戒掉遊戲。 平時抽出點時間多陪陪孩子,多陪孩子出去轉轉;可以嘗試做做不同的交通工具;讓孩子見見人情冷暖。嘗試尋找一些其餘的娛樂方式來替代遊戲,比如羽毛球、象棋等等
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指望孩子自己突然不玩遊戲了,自己會不會突然變得有上進心。小孩自制力都是極其差的,抵禦不住外界的誘惑,家長要以身作則,通過一定的約束力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進擊的ashuo
現在的孩子從小生活在溺愛當中,根本都不懂事。其實我可以給你出一個方法,但是你必須下點狠心。誰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但是為了他的將來我們必須去下一點點狠心。放暑假的時候,讓它出去幹個半天假期工不用他掙多少錢。你讓他出去鍛鍊一下下,受點苦受點累讓他受點罪這樣他就會長大。我親身經歷過的事兒,我們孩子比你們孩子大一歲就是天天這樣。鍛鍊了一個假期,現在懂得心疼大人了,也懂得學習了,而且見了人在禮貌上也跟上去了。你可以借鑑一下我的方法。我們不是去怎麼樣孩子,我們是讓他懂得什麼都來之不易,讓他知道大人的辛苦!不知道我這樣的方法對不對,能不能幫助你!大家覺得我哪裡不對可以給我留言!
軍迷天下
首先,您孩子的狀態還是比較符合普遍孩子的目前狀態的,上課、做完作業後開始玩遊戲。還有的孩子廢寢忘食呢!
大人眼中的懂事是什麼呢?不管是什麼規矩、規定的,孩子在大人眼裡永遠是孩子,永遠都長不大的。
其次,你說的孩子玩遊戲、不交流這些問題,都是大人的教育出了問題,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一是關於孩子玩遊戲,你們沒有在孩子早期玩遊戲時進行“定規矩”,與孩子交流,比如你可以早,但每天不能超過幾次每次不能超過幾分鐘。慢慢地,隨著您們放任,孩子養成了這個習慣。
二是關於孩子的交流,肯定是孩子小的時候,你們也沒怎麼交流過。很多父母以工作忙累為理由,不關心孩子的心理,只問成績,導致孩子不願和家長溝通,孩子覺得家長不瞭解他,說不說的沒意義。
說來說去,還是父母教育方式、方法出了問題。父母要試著和孩子去溝通交流,或者說進一步去關心他,慢慢引導,養成好習慣!不要總是說孩子怎樣怎樣,對小孩是種打擊,效果不好。想想我們大人也是願意聽好話,所以還是鼓勵、溝通為主。
要相信孩子是朵即將綻放的美麗的花!
以沫媽媽育兒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哎,這個問題好難定義哦,窮人家的孩子有的34歲就開始幫忙做事家務活了,都是簡單小事,有錢家的孩子30歲都可能是啃老族。這沒有辦法比,都是關於家庭教育。
一方水土讓一方人吧,40歲的老男人👨都不懂事,看您把這個問題怎麼看吧!生活確實真的累,我8.30上班回家吃飯,回家人家都不煮,現在特殊情況外面比較難找吃的,人多,吃飯時間少,就一個小時,遲到被說。我也覺得這個40歲了都不懂事,就看個人自己怎麼解決,怎麼看吧!
廣西鳳兒
會改的,方法如下:
1、孩子可塑性很強,本質是好的,要懂得激勵
男孩子淘氣一些,也或許到了青春期,心理也有他成長的煩惱。
家長要多觀察孩子的內心世界是怎樣,一般情況下,孩子不喜歡聽有人說他“一點上進心沒有”這類的話語。
儘量修正自己的語言模式,變換成激勵和欣賞的語言表達,或許有不一樣的效果。
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蘇珊的兒子上中學後,變得喜歡逃課,她用了各種辦法來勸說兒子,都沒有效果。一天,蘇珊接到一個電話,聲稱是兒子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蘇珊在電話裡,表達了對兒子的關愛和關心,說自己很愛他,平時工作太忙了或許讓兒子覺得自己不夠重視他,感覺兒子和自己越來越遠,非常擔心他,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也說了很多自己的難處,最後懇請老師多幫幫兒子,說兒子是個好孩子!後來,兒子學習成績非常好,老師邀請蘇珊去講一講她的教導方法。在回家的路上,蘇珊的兒子告訴媽媽,聲稱心理老師的那通電話是自己打的,在電話中聽到媽媽表達對自己的愛和關心,他才知道媽媽有多麼擔心自己,他心裡很難過,於是發誓要好好學習,不能讓媽媽再傷心難過。
2、控制自己的消極語言,換成欣賞語言
比如,將“一點上進心沒有”換成“今天有進步了玩遊戲少了30分鐘”或者是“今天兒子真懂事,知道心疼人了”等等,怎麼能夠激勵你兒子,讓你兒子耳朵聽著舒服就怎麼說話。
你兒子聽著舒服,心裡會有變化,行動上自然也會有改變。
我表哥小時候很淘氣,非常懶惰,吃飯都懶得伸手。是我姑父的一句話,點醒了他。
我姑父說:“你媽媽誇讚你了,說你長大了,知道心疼她,不讓她洗碗,說她手指有風溼關節炎。”我表哥那年14歲上初中了回到家裡,嘴巴會甜點兒。他聽到姑父這麼說,回想起自己對媽媽說著關心的話語,發覺媽媽很感動。後來,表哥主動洗碗,和姑媽搶著幹活。而姑媽說:你學習任務重,好好看書。我表哥反而偷偷幹活,暗下決心:好好學習,將來讓媽媽過上更好的日子。我表哥後來上了大學,姑父特別高興。
3、多和孩子互動
主動和孩子交流,在他開心的時候,問問:今天玩遊戲少了40分鐘,你用這時間學習,效果怎麼樣?在學習上有沒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助?
沒有不願意上進的孩子,只有找不到學習方法的孩子,多幫助孩子解決困難,少指責和批評孩子,實在忍不住要批評,也要講究效果,沒用的話語少說或者不說。
4、家長也要有上進心
放下手機,放下電視,放下游戲,放下成見。
拿起書本,陪伴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努力,喚醒上進心。
情感勵志外星人
出現這些問題,真的是現在才出現的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家庭教育方式或者家長引導交流不夠所導致的。
家長應該自省一下,並且要深入的學習如何培養孩子,我發現我們的家長很有意思,種地要學如何施肥,如何除蟲,養殖要學習如何餵養,如何防病,可養孩子從不進行學習,一味地要求孩子聽話,並且自己還做不到。
分析一下:我們一開始是什麼時候玩手機?大部分應該都是無聊了或者閒著了。那孩子呢?1.無聊了或閒著了。2.跟家長學的。成癮是後面的事情了,所以孩子很多的行為習慣是家長言傳身教出來的。
如果家長有孩子培育意識,把更多無聊的時間陪伴孩子,親子互動小遊戲啊,做做手工啊,做做家務啊,更加系統的培育孩子當然更好了
正學少年成長教育
孩子的成長,是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作用下完成的。三個方面中家庭教育最為關鍵。建全的家庭教育對孩子行為習慣的行成,性格秉性的行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由為重要。
父母的一言一行,即言傳身教,時刻影響著孩子。民間流傳“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盜洞”,與現代科學的遺傳基因說不謀而合!基因說雖然對一個人一生成長起重要的決定性作用,但後天生活環境的影響也是相當重要的。所以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榜樣作用。孩子剛剛出生時,有沒有做好為人父母的準備,讀過多少本有關育兒的書,有關孩子成長教育的書呢?每天是否有時間陪伴孩子的成長,每天是否有時間與孩子聊聊天,聽孩子說說自己的見聞。還是孩子小時候就是讓電機手機陪著成長,長大了就是習慣於手機遊戲與電視機的陪伴,不需要父母的陪伴也懶得與父母溝通交流!13歲的孩子,青春期剛剛開始,荷爾蒙正令他們睜開雙眼,無所畏懼的看著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他們如果從低年級學習就很差的話,這個時候對枯燥無趣的各科試卷只覺乏味了,怎麼能提得興趣,只能像我們有些無所事事的成年人,把自己拴在手機遊戲中,快手,火山各種小視頻中,找找自己在生活的位置與興趣快樂。孩子找到快樂自然無暇與你交流,而這也是13年來家長為孩子培養出來的行為習慣!
如果孩子剛剛入學,孩子的不良行為、不良習慣還可以通過強化訓練來解決,一年,兩年或可看出效果,但13歲的孩子,行為習慣已經養成,只能春風化雨,循循善誘的去教導。家長可以去閱讀些有關孩子青春期教育的書籍,然後求些智謀,講些手段去與孩子溝通,只要方式方法對了,讓孩子的興趣愛好不光在消耗在遊戲裡,手機裡。有時間可以陪孩子去戶外做做運動,打球,跑步,跳舞……也可讓孩子做做家務,做做美食,引導孩子每天聽聽新聞,瞭解天下事,藉此與孩子討論交流下他的想法……遊戲可以玩,比如讓爸爸有時間陪著玩一玩,與孩子交流打遊戲的想法與感受,論論遊戲中的英雄人物,引導孩子學習英雄人物品質,天長日久,耳濡目染,不愁孩子不懂事。培養孩子,關鍵是陪伴與引導孩子去做有利於他們習慣與性格養成的事情!一張捲紙上的分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怎樣去尊重別人,去愛別人,怎樣給予別人溫暖。但父母首先讓孩子覺得你給了他一個充滿愛與溫暖的家庭,讓他覺得他受到了尊重!如果夫妻之間經常說一些尊敬的,溫暖的,感謝的話,比如:謝謝,你真好,你受累了,你辛苦了,你做的菜很好吃……與孩子也要經常說類似的讚美的懇定的話,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懂得感恩的!到那時,你也會收穫一個心理健康,品質優秀,有作為有擔當的好孩子!
陌上蘆花
心智成熟的與年齡並沒有必然的聯繫,有些人一輩子心智也不夠成熟。
但總的來說,在我們的社會環境和教育體系下,一般孩子的成長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拋開一些個體差異,也就是特別的情況,一般孩子的思想、行為和外在的處事方式上,大概在15-18歲會到達一個相對來說被社會能夠接受的程度。
其中,男生和女生也會有所差別,女生一般來說成熟得會更早一些,男生有些會更晚一些,甚至要到大學後半階段(20歲左右)才能大致成熟。
需要指出的是,過早成熟對於孩子來說也並非都是好事。
作為家長,要起到良好的陪伴成長的作用,幫助孩子早日能夠適應社會、展翅高飛,找到自己適合的社會角色,更好地享受自己的生活。
陸滿庭
這應該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消極教育觀念。我們也碰到很多這樣類似觀念的家長,他們希望孩子能夠早一點開竅。現實中這樣的案例確實也不少,有一些孩子因為一些外界因素的刺激等,會突然發生巨大的改變,從原來的不懂事變成很懂事,學習也很快從落後生轉變為黑馬。但這種依賴外界偶然因素刺激引發的改變,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把希望寄託於這種小概率發生的偶然事件,本身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就是非常消極的態度。
家長積極引導和主動創設去改變孩子,才是每一個家長最正確的積極態度。
作為家長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瞭解孩子真正的教育問題所在。
以題主所表述的孩子表現來看,孩子熱衷於遊戲,對學習和成長以及未來都表現冷漠,表明孩子根本沒有自己未來的發展目標和方向。這也可能是相當高比例孩子的常見表現。但作為家長不能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就把它當成沒有問題,這恰恰是家長沒有注重孩子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表現,其實像美國基本上孩子在5歲左右就會對孩子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而一個13歲的孩子對未來沒有任何的規劃和打算,這不能不說是在教育上是極其失敗的。沒有一個明確的未來發展方向和目標,那麼孩子的學習只能是消極被動的,在老師和家長的監督和壓力下被迫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效率是極其糟糕的,這樣的學習狀態也是非常堪憂的。
作為家長應該積極的正視這個現實問題,多去找一些相關的書籍和資料進行學習,然後及時的引導孩子步入正確的軌道,這才是家長最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消極被動的等待外界的刺激,來改變孩子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