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主不疑,衛青、霍去病赫赫軍功掩蓋下的政治智慧

古人云: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

自古以來,武功蓋世的人層出不窮,但最終全身而退的卻如鳳毛麟角。

白起一世英雄,最後在攻趙問題上和昭襄王頂了牛,被自殺了;

韓信幫大漢取了大半個天下,就因為在封王問題上和劉邦討價還價,也被幹掉了;

周亞夫在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就梗著脖子和劉啟作對,甚至在太子問題上也橫加干涉,最後下獄餓死了。

所以,古人又說:伴君如伴虎。整天在帝王面前晃悠,得兩隻眼睛都瞪圓了,因為需要一隻眼睛做事,另外一隻眼睛做人——後面那隻更重要,因為如果做不好人,事情完成的再漂亮也沒用。

這個要求有點高。

不過,凡事事在人為。西漢時期,兩位“戰神”級別的人物,在以嚴苛著名的漢武帝劉徹一朝,就做到了不僅勇略震天下,而且功高主不疑。

此二人是衛青與霍雲病。

可能有人會說,衛、霍二人功高蓋世,而且都英年早逝,基本算是例外。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翻閱史書就會發現,衛青、霍去病舅甥二人,其實同時還是兩位被其赫赫軍功所掩蓋的政治高手,他們在朝堂上顯示出來的人生智慧,一點也不比他們在戰場上的軍事謀略差。

01

君子不黨

孔子說:“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意思是說,君子莊重自持,不拉幫結派,不諛上,不欺下。

專制體制下,帝王和臣子的關係一直是相生相剋相愛相殺(除了“我大清”)。從帝王的角度來說,他希望臣子們多極發展,派別紛雜,意見不一,尤其不能形成鐵板一塊,因為這樣他才容易管理;而對於臣子們來說,他們則希望抱團取暖,聯合起來對抗皇權,以爭取文官士人集團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帝王們最討厭的就是大臣結黨,形成自己的政治勢力。

這也不能怪帝王們,因為這一點不僅對皇權不利,對國家更是沒有半分好處,後來的唐、明二代之亡就與“黨爭”有著莫大的關係。

在《漢書·衛青霍去病列傳》的最後曾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蘇建(蘇武的父親)對衛青建議道:大將軍您身份尊貴,天下賢人對此都交口稱讚,希望您參照古代名將的做法進行招賢納士。

衛青卻推辭道:原來的時候,魏其侯竇嬰和武安侯田蚡都曾經這麼做過,但皇上對此非常不滿。因為這種招攬人才、擯棄不賢的做法是皇帝的特權,我們做臣子的只要奉公守法盡職盡責就行了,招士這種事是不能做的。

自魏其、武安之厚賓客,天子常切齒。彼親待士大夫,招賢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職而已,何與招士!

蘇建此議頗有古風,因為所謂“養士”在先秦尤其是戰國時期極為盛行,箇中翹楚就是信陵君、孟嘗君等戰國四君子。但是,這赫赫大名的所謂四君子,其人其事卻遠不是傳說中的那麼慷慨正義,而是像司馬光評價孟嘗君那樣:不恤智愚,不擇臧否,盜其君之祿,以立私黨,張虛譽,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

也就是說,所謂“養士”,其本質就是拿著國家的俸祿,去建立自己的小團伙,對上架空君權,對下壓迫人民。

所以,這種作法一直為人君所排斥,蘇建此舉可謂開歷史的倒車,衛青直接予以拒絕。

不僅是衛青,霍去病也是按照這個指導思想謹慎約束自己。但相比衛青,霍去病的方法顯得簡單直接。

此人話很少而且口風緊,敢作敢當。武帝想讓他學習一下吳起和孫子兵法,但霍去病不屑一顧地說,為什麼要按套路出牌呢。為表彰他的功績,武帝曾給他造了一所府第,領他去看的時候,霍去病又說,匈奴尚未消滅,哪有心思安家。

去病為人少言不洩,有氣敢往。上嘗欲教之吳、孫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上為治第,令視之,對曰:“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由此上益重愛之。

除了打仗不按套路出牌外,眼裡只有工作,別說結黨,連安家這樣的大事都顧不上考慮,這樣的臣子哪個領導不喜歡。

功高主不疑,衛青、霍去病赫赫軍功掩蓋下的政治智慧

衛青


02

有善歸主,有惡自予

這八個字來自劉邦和蕭何。

蕭何,漢初軍功集團第一“功人”(其他如曹參、周勃等人均謂“功狗”)。在整個楚漢爭霸過程中,他雖然幾乎沒有親臨一線,但卻在關中募兵籌糧支援前線,有效做好後勤保障,讓劉邦始終保留著和項羽爭霸天下的資本。戰後論功,蕭何理所當然地被評為第一。

但是,就這麼一個為漢王朝立下首功的人,從留守關中一直到西漢開國,就沒怎麼安生過,因為劉邦始終沒停止對他的敲打。

最嚴重的一次,是因為皇家園林上林苑的事被劉邦關進了監獄。

上林苑,自秦末就一直被廢棄,蕭何感到很可惜,就和劉邦商量與其閒置不如讓老百姓種莊稼。

劉邦一聽大怒,斥責蕭何道,你一定是得了商人的好處,才讓我開放上林苑去謀取私利。直接就把蕭何投進了監獄。

過了幾天,有人就這事問劉邦為何懲辦蕭何。

劉邦說,我聽說李斯做丞相的時候,功勞都讓給皇帝,過錯都歸自己。現在蕭何卻拿著我的皇家園林去討好百姓收買民心,所以我才治他的罪。

吾聞李斯相秦皇帝,有善歸主,有惡自予。今相國多受賈豎金,為請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

有善歸主,有惡自予。這種話現在聽來就是流氓邏輯,但在專制時代卻是天經地義。

與蕭何相比,衛青於此道屬於無師自通。

元朔五年春,衛青帶領蘇建、公孫賀、蔡澤等人出朔方,大破匈奴,“得右賢裨王十餘人,眾男女萬五千餘人,畜數十百萬,於是引兵而還”。

剛到邊境,武帝劉徹派來的使者已經帶著大將軍印信在那裡等著了,現場即拜衛青為大將軍。

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即軍中拜青為大將軍。

衛青堅決推辭道:我有幸從軍,仰仗的是陛下神靈;而這次大勝匈奴,靠的則是將士們的拼死力戰。

臣幸得待罪行間,賴陛下神靈,軍大捷,皆諸校力戰之功也。

話說得多漂亮:之所以能打這麼一個大勝仗,上賴皇帝、下仗諸將,沒自己什麼事。

這句話的另外一個高明之處在於:順便替諸將向皇上討封。

劉徹非常高興,而且聞絃歌而知雅意:我哪能忘了諸將的功勞,現在就落實。

上曰:“我非忘諸校功也,今固且圖之。”

於是,一同出征的護軍都尉公孫敖、都尉韓說、騎將軍公孫賀、輕車將軍李蔡等十餘人同日封侯。

在現場封侯這件事上,衛青主動隱身,極其自然地把主角換成了漢武帝劉徹,讓武帝廣佈德澤、一展皇恩浩蕩;而公孫敖、韓說、公孫賀等人呢,除了感恩戴德還能怎麼樣呢。

功高主不疑,衛青、霍去病赫赫軍功掩蓋下的政治智慧

劉邦與蕭何


03

不越權不擅殺

元朔六年春,衛青再次率軍出塞,戰績一般,相當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除翕侯趙信投降匈奴外,衛尉“蘇建盡亡其軍,獨以身得亡去,自歸青”。

事後,衛青就蘇建的事徵求軍正閎、長史安、議郎周霸等人的意見,討論如何處理。

周霸說:“自從大將軍出征以來,還從未因為打敗仗殺過副將,這次蘇建拋下自己的部隊獨自回來,該斬,而且您也可以藉此立威。

但閎、安二人則表示了不同意見,他們說,這樣不行,兵法上說,小股部隊戰鬥力再強,也無法和大部隊相抗衡。這一次蘇建以數千敵匈奴數萬,並且堅持了一天多,士兵們都沒打算投降。如果現在殺了蘇建,那就相當於告訴其他人,以後打了敗仗就別回來了,所以不能殺。

衛青表示同意並總結說,我以皇親國戚的身份領軍,不怕沒有威信,所以周霸讓我殺人立威,大失我的本意。而且,我雖然有權殺將,但是,我卻不敢憑此擅自在境外殺人。不如把蘇建交給天子,讓天子自己看著辦,以此表明作臣子的不敢專權,不也很好嗎?

眾人都說可以,就把蘇建就地關了起來。

等回到國內後,武帝果然沒想殺掉蘇建,只是讓他以錢贖罪、廢為平民。

蘇建至,上弗誅,贖為庶人。

這件事衛青處理地可謂四平八穩。要知道,蘇建當時的官職是“衛尉”,九卿之一,屬於部級高官,而且出征時的身份還是右將軍。雖然衛青的“大將軍”身份已足夠高(位在三公之上),但如果不彙報就擅自誅殺部級官員,到漢武帝那裡還是不好交待。

正是這一審慎的性格特點貫穿衛青一生,並最終讓他平穩著陸。

功高主不疑,衛青、霍去病赫赫軍功掩蓋下的政治智慧

漢武帝劉徹


04

霍去病的“自汙”

同樣是為了免除皇帝的戒心,霍去病則是採用的另外一種方式,一種看上去相對極端和不近人情的方式。

很難想像,這麼一位百戰軍神,卻極不愛惜士兵。

然(霍去病)少而侍中,貴不省士。其從軍,上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躢鞠也。事多此類。

按照太史公和班固的觀點,霍去病自小長在深宮,生活優越,不知民間疾苦,所以一點也不體恤士兵。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這一點如果成立,那麼矛盾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霍去病真地這麼對待士兵,誰會替他賣命?

沒人替他賣命,他如何保持軍隊的戰鬥力?

無法保證軍隊的戰鬥力,他憑什麼取得如此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輝煌戰績?

所以,霍去病所表現出來的刻薄寡恩只是一種表象,無論是太史公還是班固,這麼寫都屬於書生意氣。

對於霍去病而言,打完仗後,皇上賜予的糧食和肉寧可擺在車上也不分給士兵們吃,根本就是做給武帝劉徹看的;而戰士們因為吃不飽飯沒有力氣,霍去病卻還在那裡踢球作樂,根本就是故意讓人彙報給武帝劉徹聽的。

所有這一切,就是為了告訴皇帝:我這人雖然打仗在行,但是天性涼薄,從來不把士兵當回事,士兵們對我意見很大,我很不得軍心。

所以,請皇帝放心!

霍去病這一手,和高帝劉邦時期的蕭何“自汙”有異曲同工之妙。

漢十一年秋,英布謀反,劉邦御駕親征,期間,他幾次派人回關中打探蕭何的消息。使者回報劉邦說,蕭何和原來一樣,在家安撫百姓,並拿出自己的全部家產資助軍隊。

這時,有門客警告蕭何道,你如果再繼續這樣就離滅族不遠了。因為你現在位列相國,功居第一,無論是地位還是功勳都不能再高了。自入關至今,十幾年來你一直很得百姓擁戴,但你還一如既往地對他們好。皇帝之所以多次派人打聽你,就是怕你盡得關中民心而有異圖。所以,你現在可以強買強賣霸佔田地,以此來搞壞自己的名聲,這樣皇帝才能對你放心。

君滅族不久矣。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不可復加。然君初入關,本得百姓心,十餘年矣……上所謂數問君,畏君傾動關中。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貣以自汙?上心必安。

蕭何一聽害怕了,趕緊按門客教的做。於是,劉邦班師回朝時就看到了這麼一個現象:好幾千人堵著路揭發蕭何的“罪行”。

劉邦龍顏大悅,笑著和蕭何說:相國你自己和老百姓解釋去吧(君自謝民)。

蕭何因此躲過一劫。

功高主不疑,衛青、霍去病赫赫軍功掩蓋下的政治智慧

霍去病


05

劉徹的“扶霍抑衛”

常理來說,衛青如此低調、如此維護皇權,武帝劉徹對此應該非常滿意才對。但是,不懷疑不代表不防備,劉徹自始至終就沒有完全放下自己心中的戒心。

因為在皇帝的眼中,所有人都存在對皇權的威脅。

衛青也不例外。

武帝劉徹的刻意打壓源於兩點,一是不讓衛青繼續做大;二是他已經找到了接班人——霍去病。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新老交替過程中,衛青對劉徹的目的心知肚明並且配合默契,他的態度是不動聲色、坦然接受。

看一下劉徹把握的尺度和進程。

  • 第一階段。

元朔五年是衛青軍事生涯的頂點,這一年,他自己獲封大將軍,三個兒子也在同日封侯。劉徹的壓制行動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因為從次年開始,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原地踏步的衛青和一個火箭竄升的霍去病。

元朔六年春,衛青率軍兩出定襄,第一次小勝,第二次雖也“斬首虜萬餘人”,但前將軍翕侯趙信卻兵敗投降匈奴,右將軍衛尉蘇建全軍覆沒,僅以身免。於是,衛青第一次沒有獲嘉獎。

是歲失兩將軍,亡翕侯,功不多,故青不益封。

這一年還有另外一件大事:霍去病封侯。

是歲也,霍去病始侯。

票姚校尉去病……以二千五百戶封去病為冠軍侯。

  • 第二階段。

元狩二年春、夏,霍去病兩次出塞,均大破匈奴,僅封邑就增加了七千六百戶,並開始和衛青一樣受寵。

由此去病日以親貴,比大將軍。

這裡還有一個細節,軍隊中包括將士兵馬在內的最好資源都歸了霍去病,比其他那些老將都好。

諸宿將所將士馬兵亦不如去病。

  • 第三階段。

元狩三年,衛青、霍去病再次分路出塞。衛青部與單于遭遇,“凡斬首虜萬九千級”。值得一提的是,“飛將軍”李廣在這次出征中因失期自殺。

而霍去病帶著比衛青少得多的資源,“出代、右北平二千餘里,直左方兵”,斬殺和俘虜的匈奴卻比衛青還多。

所斬捕功已多於青。

這一點在封賞中體現得更清楚。上曰:“票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允之士,約輕齎,絕大幕……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以五千八百戶益封票騎將軍”。

更顯明的對比是,“(霍去病)軍吏卒為官,賞賜甚多。而青不得益封,吏卒無封者”。

不僅如此,事後,劉徹還專門設置了一個大司馬的職位,衛、霍同居此位,享受相同的待遇。

乃置大司馬位,大將軍、票騎將軍皆為大司馬。定令,令票騎將軍秩祿與大將軍等。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幾乎所有人都看出了劉徹的想法。於是,這些人紛紛離開老領導衛青,投奔到政治新貴霍去病門下,去就有官做。只有一個叫任安的不肯去。

自是後,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貴。青故人門下多去,事去病,輒得官爵,唯獨任安不肯去。

這個任安,就是後來司馬遷大名鼎鼎的《報任安書》的男主角。

功高主不疑,衛青、霍去病赫赫軍功掩蓋下的政治智慧

衛青與霍去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