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經典:我們都是管理者

致敬經典:我們都是管理者

即便是1985年出版的圖書,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書中觀點一點都不過時,也許這便是經典之所以為經典的意義。

只看本書標題,大多數人會擺擺手說:管理離我太遠了。在此,作者特地用一整個章節來告訴大家“卓有成效”和“管理者”的具體含義,併為大家打破“我可能並不是管理者”的念頭。

在此,作為讀者之一,我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本書在個人管理方面大有裨益。從事行政工作三個年頭了,我在思考如何突破自己現有水平。目前看來,我對於工作內容較為熟練,但止步於此決不是我的風格。

我帶著目標和問題去讀這本書,希望在書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也可以說是個人管理上的突破口。

—1—

我讀過20餘本時間管理類書籍,自詡是個時間管理研習者。時間確是個可量化而有限的資源,但我目前所管理的僅限業餘時間(即非生產性時間)。如果想要個人管理水平上一個臺階,必須將生產性時間納入管理。

其實在工作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是要給出去的,要給上級、給協同人員、給外部客商等等。正因為與人溝通聯繫的複雜性,我們難以預測各項事務所需時間,常常被各類事項推著走。

書中推薦大家採用時間記錄法,找到個人時間管理的癥結所在。造物主很奇妙地設置了時間的使用規則,我們當然要珍惜好、利用好時間。

現在有一個大膽且偏理想化的想法,我希望以所從事的行政工作為研究對象,尋求個人時間管理癥結的同時,挖掘一些能夠為組織所用的有價值的建議或方式。以研究的心態去工作會感到其樂無窮。

—2—

書中第二大板塊寫的內容包括:“我能貢獻什麼?”“如何發揮人的長處?”對此我理解得淺顯一點就是作者想要教會大家如何相互借力。

受制於眼界,以前以為上司的話只要去執行就可以了。經歷過一些職場變化,我現在的想法發生了一些變化:上司佈置任務當然要執行,如何有效實施也需要自己動腦子多溝通,甚至有的時候要說服上級接受自己的想法。

再次提及社會學範疇的熵增現象,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進步,社會變得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複雜,併產生了大量細分領域以及相應人才。放眼整個社會,大部分人可以被稱為專業人士而不能被認為是通才。

最常見的現象是一家公司里人們的專業技能可能各不相同,而專業技能相似的人們又各有偏向。組織管理與個人管理有一個很好的契合點就是都要發揮個人所長。

—3—

如何發揮個人所長就要提及書中第三大板塊:“要事優先”與“有效決策”。最近讀了一本《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書中給出了一些方法去找到個人在不同方面最重要的事情。在此以20餘本書中的精華集結成一句話:做那些對你有著長期影響的事情。

我在生活方面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養身體、保持心情,爭取早日停藥。根據這一信條,我回到家累了倒頭就睡,即使工作強度較大,也能順利應對。身體是一切的根本。

關於健康多說幾句。最近出門旅遊遇到一對老年夫妻。攀談時他們告訴我:65週歲以後出門旅遊門票是免費的。不由得感嘆,身體好到老了可以四處遊山玩水,而且花錢少。

有的人還是會說,方方面面最重要的事情感覺還是很多。想起了巴菲特的一個辦法。有個人向巴菲特諮詢最應該乾的事情是什麼。巴菲特讓來訪者根據重要性排序列出十項重要事務,來訪者寫完了不明所以地給巴菲特看,巴菲特說:除了第一件事,其它九件事千萬不要再去花費時間了。

故事的結局有點出乎意料,難道這位非常富有的人不是做到了非常多的事情才成功的嗎?原來金字塔尖的人在做減法。做減法的過程也就是決策的過程。

關於有效決策,我最大的一點認識便是反饋很重要。沒有溝通反饋,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雖然反饋不見得都是好消息,但俗話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遇事不怕事是我們最好的態度。

最後,全書讀完,真的非常喜歡德魯克的言簡意賅又切中要害,只想為這位無私奉獻的大佬瘋狂打Call。

致敬經典:我們都是管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