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四時即事詩》的江南文化情調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豔曲警芳心》中描寫,元妃省親結束之後,賈寶玉和姐妹們搬進大觀園居住。

寶玉自進園來,心滿意足,再無別項可生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鬟們一處,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棋,作畫吟詩,以至描鸞刺鳳,鬥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無所不至,倒也十分快意。他曾有幾首《四時即事詩》,雖不算好,卻是真情真景。當時有一等勢利人,見是榮國府十二三歲的公子作的,抄錄出來各處稱頌。

賈寶玉《四時即事詩》的江南文化情調

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豔曲警芳心

寶玉這四首《四時即事詩》,是寫自己住進大觀園後,對園中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即一年四季的景色物候和風雅生活的感受。詩中沒有華麗的辭藻,寫得很平實,雖然帶有一些"富貴閒人"的色彩,但也是那個時代公子紅妝們陽春白雪文化的體現。

本文著重探討一下《四時即事詩》的文化情調,判別一下詩中所描寫的究竟是何時何地何人,在十二三歲時的風雅文化生活。

《四時即事詩》所表現的,完全是江南文化的情調,簡直就是杭州西湖一年四季文化生活的翻版。從而證明《紅樓夢》乃是情本文化流行期間,在"三生石畔"創作的小說。

   《春夜即事》

霞綃雲幄任鋪陳,隔巷蟆更聽未真。

枕上輕寒窗外雨,眼前春色夢中人。

盈盈燭淚因誰泣,點點花愁為我嗔。

自是小鬟嬌懶慣,擁衾不耐笑言頻。

這是在什麼地方的春夜感受呢?絕非乾燥多風的北京之春,而是典型的杏花春雨江南景緻。一句"枕上輕寒窗外雨""點點花愁為我嗔",道盡了江南春色的典型特徵,與陸游詩中所說"小樓昨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有異曲同工之妙。陸游的這首詩,描寫的就是杭州武林門一帶的春色。寶玉詩中所說的"蟆更"一詞,系江南口語中"蝦蟆更"的簡稱,最先出現於五代詩人張蠙的詩《錢唐夜宴留別郡守》:"觱慄調高山閣迥,蝦蟆更促海聲寒。""錢唐"亦作錢塘,系杭州的古稱,此詩便是用"蝦蟆更"來描繪"錢唐"春夜的景緻。

賈寶玉《四時即事詩》的江南文化情調

小樓昨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

   《夏夜即事》

倦繡佳人幽夢長,金籠鸚鵡喚茶湯。

窗明麝月開宮鏡,室靄檀雲品御香。

琥珀杯傾荷露滑,玻璃檻納柳風涼。

水亭處處齊紈動,簾卷朱樓罷晚妝。

這是在什麼地方的夏夜感受呢?詩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是"荷露"與"柳風",這恰是江南特別是杭州西湖最有代表性的夏夜景色。麴院風荷,菡萏妖嬈,蓮葉田田,露珠點點。六橋煙柳,絲絛低垂,輕風吹拂,舒捲嬌柔。再加上一句"水亭處處齊紈動",穿著漂亮"齊紈"夏裝的紅男綠女,夏夜裡齊集在湖畔"水亭",享受著絲絲"柳風"與點點"荷露",晝日之暑氣頓消,令人心曠神怡。這簡直就是一幅絕妙的西湖夏夜天然圖畫。

賈寶玉《四時即事詩》的江南文化情調

麴院風荷 菡萏妖嬈

   《秋夜即事》

   絳芸軒裡絕喧譁,桂魄流光浸茜紗。

苔鎖石紋容睡鶴,井飄桐露溼棲鴉。

抱衾婢至舒金鳳,倚檻人歸落翠花。

靜夜不眠因酒渴,沉煙重撥索烹茶。

這是在什麼地方的秋夜感受呢?一句"桂魄流光"道盡了其中奧妙。北方是沒有桂花的,"三秋桂子"恰便是杭州最有代表性的秋景。桂花是杭州的市花,"桂魄"亦有代指秋月之義,"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的典故,就出自杭州西湖靈隱。長滿濃厚青苔的石頭上,有仙鶴在舒服的睡著;梧桐樹上棲息的鴉雀,被飄散的露水打溼。如果您在秋夜裡親身來西湖靈隱天竺或孤山葛嶺一遊,便會獲得與賈寶玉《秋夜即事》詩中完全相同的感受。

賈寶玉《四時即事詩》的江南文化情調

桂子月中落 天香雲外飄

   《冬夜即事》

梅魂竹夢已三更,錦罽鸘衾睡未成。

松影一庭惟見鶴,梨花滿地不聞鶯。

女奴翠袖詩懷冷,公子金貂酒力輕。

卻喜侍兒知試茗,掃將新雪及時烹。

這是在什麼地方的冬夜感受呢?一句"梅魂竹夢"道盡了江南冬夜的景緻,而杭州西湖更是千年追逐"梅魂竹夢"的地方,追逐"梅魂竹夢"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則是隱居孤山的那個"梅妻鶴子"林和靖。"松影一庭惟見鶴"與上文所云"苔鎖石紋容睡鶴",顯然均取義於林逋處士所豢養之鶴。"梨花滿地不聞鶯"中的梨花喻雪,江南之鶯在飄雪的冬季便遷徙到更溫暖的嶺南,杭州的冬天確實聽不到鶯聲。這些對冬景的感受,非江南人特別是杭州人,是難解其中三味的。

賈寶玉《四時即事詩》的江南文化情調

所謂《四時即事詩》,就是根據一年四季中眼前實事而寫就的詩歌,詩中春季的"杏花春雨",夏季的"荷露柳風",秋季的"桂魄流光",冬季的"梅魂竹夢",不僅是江南的四季景緻,更是杭州最有代表性的景緻,與武林春色、六橋荷柳、靈隱桂魄、孤山梅鶴的景緻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朋友們都懂得"詩言志"的道理,非在這種四時景緻中長期生活過的人,非經受過這種四時文化長期浸潤的人,是不可能寫出如此生動傳神之《四時即事詩》的。

《紅樓夢》的作者絕非乾隆年間北京西山那個曹雪芹,而是康熙年間在杭州這種四時景緻和文化薰陶下成長起來的洪昇。在洪昇早期的詩作中,便有一首與賈寶玉《四時即事詩》相彷彿的《閨中四時歌》。該詩也是按著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江南景緻,表現作者心中那揮之不去的閨友閨情。詩中描繪的春日"紅雲百草",夏日"芙蓉簾櫳",秋日的"瑤天清露",冬日的"坐擁梅花",與賈寶玉詩中描繪的四時景緻,應該有文學創作審美建構之關聯性:

流蘇帳啟映紅雲,曉日微籠百草燻。

喚著且須停彩筆,妝成眉黛欲勞君。(春)

賈寶玉《四時即事詩》的江南文化情調

曉日微籠百草燻

楚簟吳綃夏亦涼,誰言三伏罷紅妝。

青銅寫出芙蓉影,彷彿簾櫳處處香。(夏)

賈寶玉《四時即事詩》的江南文化情調

青銅寫出芙蓉影

貪看鴛鴦不肯歸,瑤天清露滿羅衣。

彩雲一片如相識,昨夜相思夢裡飛。(秋)

賈寶玉《四時即事詩》的江南文化情調

瑤天清露滿羅衣

坐擁梅花醉不眠,樓頭月出弄嬌弦。

畫屏莫著銀燈亮,黯處看人亦可憐。(冬)

賈寶玉《四時即事詩》的江南文化情調

坐擁梅花醉不眠

這首詩載於作者早年的詩集《嘯月樓集》,詩集中有結集出版時洪昇的外祖父兼妻祖父太平良相黃機寫的序言,序言註明作於"康熙乙卯"年,即康熙十四年(1675),集中所收之詩顯然均作於此前,是洪昇青少年時期的作品集。這首《閨中四時歌》應該是他十五歲前"命筆鳴錢塘""早擅作者(詩人)之林"(見洪昇的啟蒙塾師陸繁弨《同生曲序》)時的作品,與《紅樓夢》書中說《四時即事詩》是"榮國府十二三歲的公子作的",當時就被人"抄錄出來各處稱頌",在年齡和時間段上基本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