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記憶——見面

見面,就是兩個陌生人在特定的場所,以特定的身份進行單獨交流。這是比較廣義的理解。

在我的家鄉,山西運城,“見面”特指為:適齡結婚的男女,在介紹人的牽線下,進行相親。所以在運城人的交談中,話裡話外會時不時提及“見面”一詞。

鄉村記憶——見面


每個人都經歷過見面的尷尬、臉紅、心跳等一系列窘迫。

第一次見面不說話的,大家會調侃說:這慫娃怎麼三炮打不出一個響屁!

第一次見面滔滔不絕的,大家會諷刺說:這娃話稠,茨慫淡話多。

見面次數多的人【一般指男娃】,提起見面就頭疼,總有別人談嫌的地方。話少,說太死板,以後在社會上吃不開。話多,說茨慫話多,光會耍嘴皮子。反正這個度很難把控!

年少時,老聽大人說:和媳婦見面可不敢說茨慫話。如:

你爸也姓王,你和你爸一個姓?

你敢不吃饃饃只吃蔥嗎?我敢!

你敢空口吃蒜嗎?我敢!

你見過狼嗎?和狗可像了。

你吃過醋嗎?可酸了。

這是見面裡那些可以當做樂子的話題,為了哄大家開心。

其實見面把生活的現實,社會的階層演繹得淋漓盡致。

當我們到了當婚當嫁的年紀,我們會滿懷希望的幻想著自己的另一半會怎樣風流倜儻或如花似玉,媒人隔三差五登門說親,門檻幾乎可以被媒人踢斷。

但現實是,要麼你看不上人家,要麼人家瞧不上你,在一次次的拒絕和被拒絕中麻木了曾經嚮往的神聖的“見面”。心裡會有諸多說不出得感覺,甚至會懷疑媒人的眼光和用心。年少的我們,誤以為見面是以顏值、才華去匹配人生的另一半。熟不知,媒人匹配相親對象向來是以家境和物質條件去匹配。

我們抱不平,一些不如我們的人,怎麼介紹對象的人就那麼多?不就是有個正式工作嗎?不就是在運城有套房嗎?不就是有個有錢的老子嗎?

抱怨是沒有用的,世俗終歸是世俗的,現實始終是現實的。其實相親對象顏值、學歷、條件的比拼,就是家境、父母、人脈、祖上聲望甚至社會階層的博弈。

說到這,當我們回頭再看自己的“見面之旅”時會明白很多、很多......

我們還沒有能力去力挽狂瀾般的改變自己的處境就慢慢接受現實吧!“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句話要想深刻的理解就必須對自己、對父母、對家庭有入木三分的瞭解。

因本人年紀尚輕,閱歷尚淺,行文至此。

最後也算是給正在見面這個階段掙扎如我這般三無青年的一個鼓勵:不求人人發財,但求個個成家!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