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索也有“狗血”劇情

*本文原載2019年11月30日《解放日報》書評版,經許可轉載。

1492 年,哥倫布啟航;1543 年,哥白尼宣稱地球繞著太陽轉, 而非反之;17 世紀末更是智力大爆炸的時代, 探險家們環遊了地球,繪製出了天空的圖案,科學家們計算出了地球的重量,追蹤到了彗星的軌跡,揭開了銀河系的秘密。

但是,一個在今天看來十分幼稚、只有小孩子才會問的問題, 卻難倒了數百年間所有的“最強大腦”——人類寶寶從何而來?包括達·芬奇、牛頓在內的天才,都曾對這個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但都中途放棄,或者“走上歧途”。

這個問題難在哪裡?難在“人類寶寶從何而來”不可避免地與“什麼是生命”糾纏在一起, 科學家原本只想瞭解身體的犄角旮旯,卻不得不面對“世界是由什麼組成的”這一宏大命題。顯然,在顯微鏡尚未被髮明、細胞尚未被人類所發現的年代,這個命題的難度太高了。

科学探索也有“狗血”剧情 | 内有福利

顯微鏡 | Pixabay

但即使在科學家們發現了生物體開始於單個細胞的事實後, 更令人困惑的問題隨之而來:這個小細胞怎麼知道該如何將自身轉化成一個能哭會笑的三千克重的嬰兒?在17、18 世紀,還沒有自動鋼琴、計算機這樣可以遵循代碼指令來執行復雜操作的機器, 人們無法從類比中獲得關於生命的啟示。這種啟示有時是非常重要的。面對一幅陌生景象,很多時候人是無法把握自己所看到的事物的。即使天才如達·芬奇,儘管他曾認真地解剖過心臟,卻從來沒有意識到它是一個“泵”,也沒有發現血液在身體內的循環。而發現這一點的哈維,在他生活的時代,消防員會用強大的水泵來噴射水流。

為了破解“寶寶從何而來”這個當時的世界級難題,科學家不僅需要顯微鏡這樣的新工具,需要身體是由數萬億細胞構成且這些細胞來自同一個源頭這樣的新觀點,尤其需要新的思維方式。在科學和宗教相互交織的時代,每一個關於生命的陳述都暗含對造物主的評判,每一次透過顯微鏡的科學觀測都可能引發一場宗教鬥爭。在哈維提出心臟就是一個“泵”後的20 多年裡,人們對這一觀點嗤之以鼻,因為心是一種機器的比喻完全消解了上帝造人的神聖性。此外,科學與宗教的鬥爭,並非如今人所想象的那樣,都是科學家和宗教人士的鬥爭,而是,很多科學家本身即是虔誠的教徒,當自己的科學觀不能符合教義時,他們有時會放棄事實。有時候,他們從堅持某種教義出發的研究,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科学探索也有“狗血”剧情 | 内有福利

威廉·哈維講學 | Wikimedia Commons

阻礙前進的,除了宗教信仰,還有如何正確認識女性。早期科學界完全是男性科學家的天地,他們的思想無法不受時代的侷限,而佔據數千年的主流觀點是,在“製造”孩子的過程中,女性只是提供了“莊稼”生長的“土地”,而無其他貢獻。這在今人看來愚不可及的觀點,卻為歷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科學家們、思想家們所堅持。

為探索人類起源,早期科學家們究竟走過多少彎路?鬧過多少“笑話”?《生命之種》用詼諧的筆調, 記述了這段科學探險的核心時段,即從15 世紀到臨近1900 年間發生的事:1492年,達·芬奇畫了一對交歡男女的剖面圖,精準到像是用了X 光透視。但他又在解剖圖的旁邊,精心繪製了起重機、滑輪和槓桿——因為對性極其厭惡,而又興趣廣泛,達·芬奇很快將人類起源研究拋之腦後;而後,重大轉折發生在1651 年,哈維稱“萬物都來自卵”,但很快,1669 年,揚·施旺麥丹的觀點把這艘“科考船”帶偏了方向,他認為上帝在創世之初就造出了一代又一代動物, 像俄羅斯套娃一樣挨個嵌套;1672 年,重要線索出現,瑞格尼爾·德·格拉夫證明了雌性哺乳動物有卵子,列文虎克更於1677 年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了數以百萬計的精蟲;眼看著人類一步步逼近真相,方向卻在此時再次偏離, 尼古拉斯·哈特索科畫了一幅微型人類蜷縮在精細胞裡的圖畫;此後的進展乏善可陳, 拉扎羅·絲帕蘭扎尼給雄性青蛙穿上褲子算是沉悶中的一點亮色, 直到19 世紀30年代開始,隨著細胞理論的孕育成熟,人類才逐步地、卻是持續地接近了真相,最終於1875年揭開謎底——奧斯卡·赫特維希觀察到了精子和卵子的結合。

科学探索也有“狗血”剧情 | 内有福利

達·芬奇手稿 | Pixabay

這是一本一拿起來就很難放下的書,作者雖為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碩士, 卻是愛倫·坡推理小說獎的得主,很會講故事。他讓天才科學家們走下神壇,展現他們漏洞百出、行為怪誕的一面。讀著他們的故事,你可能會感到十分好笑,但笑過之後,卻不由得對那些“在森林深處找到通行之路”的科學先驅由衷地產生敬佩之情。我們今天即使是普通人都可以到達的認知水平,曾是上一代天才們再三努力都無法企及的高度,這便是科學的本質和規律,但沒有他們的砥礪前行, 便沒有今天的所謂常識

。過去是這樣,今天依然如此。社會永遠不該失去對科學家的敬意。我想,這便是閱讀此書、瞭解科學史的意義所在。

順便說一句, 這本書的翻譯也很流暢,這在譯書、出書過於快速的今天,是不多見的。

科学探索也有“狗血”剧情 | 内有福利

你小時候好奇過人類起源嗎?早期科學家們走過的“彎路”給了你怎樣的啟示?歡迎留言股東,有機會贏得贈書哦。

3月26日下午16:00,

我們會點進文章看結果。從留言點贊排名前10位中,按照“隨機數生成器”生成的3個數字,找到對應3名幸運讀者,每人贈送一本價值52元的《生命之種》。

獲獎名單將3月27日的推送中公佈

(注:1.禁止惡意刷票,違者取消資格。2.精選留言上線100條。3.2個月內中過獎的小夥伴請把機會留給別人哦~)

科学探索也有“狗血”剧情 | 内有福利科学探索也有“狗血”剧情 | 内有福利

《生命之種》

上市時間:2019年11月

定價:52元

內容簡介

17世紀末,風雲激盪、群星璀璨。探險家們已經環遊了地球,繪製出了天空的圖案。科學家們已經計算出了地球的重量,追蹤到了彗星的軌跡,也揭開了銀河系的秘密。但在現代黎明綻放之際,這樣一個從飽學之士到目不識丁者都渴望一探究竟的終極奧秘卻仍未解開:生命從何源起,人類的寶寶到底從哪裡來?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無所不能”的達·芬奇已係統地解剖了人體,並繪製出大量人體解剖圖,但他因為潔癖而止步於性的秘密,這些珍貴手稿也沉寂了近300年。此後,解剖成了科學家觀察人體的常用手段。令人驚訝的是,直到近代,仍沒有人知道確切答案。每個人都同意基本原則:男人和女人有過性接觸後,有時會生出一個孩子。但除此之外,並沒有突破性的進展。

留言送書!

科学探索也有“狗血”剧情 | 内有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