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冠疫情在德国多点暴发和扩散,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邀请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于3月17日以视频连线方式举办专题讲座。
谈及这些病例什么时候能得到大幅度控制,张文宏表示:预计今年夏天大多数病例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疫情会经历一个低谷。但是过了夏天,到下一个冬天是不是再复发现在不好说。夏天以后,病人会减少,但是会有散发的零星病人,延续到今年冬天,然后到了明年春天,又有可能有一个小的高峰,然后慢慢再下来。这当中不排除因为北半球夏天病例变少,但是南半球是冬天,也会相互输送病例。就算持续一两年也是正常的。不过究竟是今年夏天结束,还是年底结束,还是明年的夏天结束,还是明年的年底结束,事实上这些问题都跟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采取的疫情防控策略有关,不好预估。
如今现在全人类最关心的问题:疫苗,离我们有多远?新冠疫苗是场没有硝烟的争夺战,中国、美国和欧洲都在全速研发疫苗。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我国正按照5种技术路线开展新冠疫苗的紧急研制。
这点很关键,说明整体布局上的战略眼光高瞻远瞩,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终究风险很大。
通常而言,疫苗从研发到上市大概要经历临床前研究、人体临床试验、申报上市及获批等阶段,按照科学规律和法规要求研发周期都在8-15年以上。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表示,预计最快4月份部分疫苗有望能够进入临床研究或者应急使用。另外,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早在2 月11日曾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有望在 18 个月内准备就绪。
除了中国的康希诺生物以外,美国的生物科技公司莫德纳(Moderna) ,亦早在1月13日便确定 mRNA序列,3月11日快速获批进入临床,仅仅历时2个月。
参考其公布的临床试验方案,预计有望在2020年6月完成全部受试者接种,2021年6月完成整体临床试验。
3月16日晚,陈薇院士团队研制以腺病毒为载体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
3月17日,完成第一批志愿者招募;18日,首批志愿者进行严格的体检筛查;19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疫苗已注射进人体。
志愿者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3组,每组36人,共108人,注射后将集中隔离观察14天。
疫苗瓶里的“玄机”?
除了疫苗本身,和疫苗一起装在小瓶子里的各种化学物质,其实也充满了玄机。例如预防宫颈癌的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中,就含有羟基磷酸铝佐剂(种能够主动刺激免疫系统来攻击疫苗的物质),如果HPV疫苗中缺乏了它,即使抗原多到装满整瓶疫苗,也难以诱导免疫效应。此外,疫苗瓶中还会含有一些包括pH值调节剂、助溶剂在内的物质(统称为“助剂”),它们可以帮助疫苗更好地保存、复溶和使用,并维护疫苗的效力。
这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物质,只要发生微小变动,有时也会酿成大错。例如2015年日本的“化血研”假疫苗案,和2018年长春的长生疫苗假药案。两者都是因生产企业为了“省钱省事”,没有经过报备药监部门和进行严密研究就擅自篡改工艺,最终使疫苗稳定性严重受到影响。
全球从事mRNA疫苗研发的公司主要有三家,除了开启临床试验美国的Moderna外,还有德国的BioNTech和CureVac,目前三家公司都在加快新冠病毒疫苗研发。
BioNTech正是与中国复星集团合作的那家公司。
3月17日,美国辉瑞公司宣布与BioNTech合作,双方公司已经签署了向除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提供疫苗的意向协议,因为中国地区合作协议已被复星集团于2天前签下。我们将疫苗从研制到上市流通的过程和通常所需要的时间列明如下,同时对比新冠病毒疫苗目前所处的阶段,及后续可能所需要经历的流程,便可大致了解新冠病毒疫苗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
新冠病毒的爆发又一次证明,在文明和科技已经取得巨大发展的今天,人类依然会被大自然突然抛出的考验打得措手不及。我们当然坚信,在全体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战胜病毒,赢得这场战“疫”,可是我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或许,放下傲慢,保持敬畏和谦卑,才是我们面对大自然最正确的态度。
关注“专业、易懂、有用、有趣”的健康生活资讯号---【常笑生活】头条号,小编会定期和大家分享更多健康知识、医学小科普、生活趣事!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内容及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閱讀更多 常笑生活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