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张地铁小男孩的图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一张怯生生的小脸,打量着周围,手脚并拢,安安静静地依偎在妈妈旁边,而妈妈却在一旁玩手机。
很多人说他有礼貌,坐姿端正,而我却看出这个孩子,听话的“可怜”。
在他脸上看不到孩子的灵动,坐在那一动都不敢动,很明显平时被妈妈教导,要听话、懂事。
很多人看到不争不抢的孩子,第一句话就是,这孩子真懂事。
但是对孩子来说,听话懂事都是迫不得已,如果可以他们也想哭着要糖吃。
毕竟,会哭的孩子才有糖吃。
懂事的孩子考虑的是父母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网友的分享:
我是个80后,清清楚楚地记得小时候,要带妹妹玩,妹妹想玩的,达不到目的就会大声嚎哭,没有眼泪,如果大人听到,一定会训斥我,你当姐姐的就不能懂点事。由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后来吃的玩的都要先让着妹妹,喜欢也不行。
如果我想要什么,大人是觉得没必要或者不想给的,就会说,我家宝宝最懂事了,咱不要那个。
那个年代父母是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为了父母难得的温柔,压抑了太多喜欢的心情和事情。从未考虑过自己是否喜欢,而是父母是不是会高兴。
懂事的孩子是真懂事,但也让人心疼,因为他们在为父母考虑的时候,就得压抑自己的需求。
这种的懂事让人心疼。
见过哭天抹泪让爸妈买手机的,见过一言不合就打架的,见过偷钱去买零食的。
很多词都可以形容他们,比如不懂事、任性,但却是很多懂事孩子羡慕的对象,因为他们做了他们不敢做的事。
看着他们做,心里都感觉到爽。
有没有想过懂事也是一种自卑?
马伊琍曾经是出了名的严母,在她第一个孩子爱马出生之后,她严格地按照育儿专家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并成功地把孩子教育成了人人称羡的“
别人家的乖孩子”。直到有一天,上幼儿园的爱马回家向妈妈倾诉,说她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们玩扮家家的时候,有个小朋友总是要当妈妈,这让她感到很不公平,因为她也想当妈妈。
马伊琍说:“那你可以拒绝她啊!”
爱马摇了摇头说:“我不敢。”
马伊琍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常年的“乖巧”教育已经让爱马习惯于服从,将自己的感受隐藏了起来,已经不会拒绝别人了。
所以,当你成功地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别人家的孩子”时,其实他内心也是自卑的。
面对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敢争取,怕别人说他不好,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
借蒋方舟的话来说,就是不敢跟别人有真实的关系,所谓真实的关系,就是你可以跟这个人去争吵,可以把自己最真实,最不堪的一面暴露给这个人。
这其实是自卑的心态,无关于事业多成功,是小时候受过的委屈堆积而成的。
懂事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每个懂事的孩子都有喜有悲,而他们大多数中都觉得不公平,因为懂事的标准根本没有定论,它不像马路上的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走。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顺从自己就是懂事,有的父母认为做家务就是懂事,这都来自父母自己制定的标准。
要求高的,反而显得孩子懂事的地方少;要求低的,显得孩子懂事的地方多。
一只手表可以知道准确时间,两只手表反而确定不了时间;父母规定的懂事标准不一样,那对孩子来说,那只有管住自己的心,肯定能达到懂事的标准。
当妈妈在哄老二时,自己不添乱就行了;当妈妈在买菜时,不买任何玩具就行了;当家里有人来时,乖乖地打招呼就行了。
其实,父母认为的懂事,更多的是孩子做到他们想要的样子,不然就是不懂事。
这其实是不懂事的父母。
懂事的孩子最委屈的还是自己
懂事的孩子迎合的是大人,委屈的是自己。
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德善就是那个懂事的孩子,妈妈喜欢姐姐,爸爸喜欢弟弟。
过生日时,永远都是帮姐姐过,没有一个是属于自己的蛋糕;吃鸡腿时,姐姐和弟弟吃鸡腿,她吃腌豆。
有一次煤气中毒,妈妈背了姐姐,爸爸背了弟弟,只有她一个人是自己爬出来的。
她的爸妈觉得理所应当,因为她懂事,所以不会计较爸妈的“忽视”。
最终德善爆发了一次,爸妈才知道,原来懂事的她也有自己的要求,渴望一个自己的蛋糕。
剧中有一句台词: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会无理取闹而已,只是适应了应该表现得成熟的环境,习惯了他人充满误解的视线罢了。
懂事的孩子最可怜的不是懂事,而是爸妈的忽视。
你懂事,就要多承担一点,少要求一点,凭什么?
让孩子决定是否做个懂事的孩子
懂事,其实是一项很容易掌握的技能,不必刻意地去教导孩子。
因为随着时间的齿轮,他们有一天会长大,会领悟到这项技能的好与坏,然后再决定要不要拥有这项技能。
而父母是给他们权利,让他们决定。
强迫孩子懂事,与自己愿意做个懂事的孩子,意义不同。
孩子不小,他们心里什么都懂。
我们不要把他们的懂事当成理所应当,忽视他们的正常需求。
我希望孩子不高兴时可以痛哭一场,高兴时可以发个疯;既能看到父母的艰辛,又能偶尔任性一回。
与所有家长共勉!
閱讀更多 自律時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