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上中小工業企業復工率99.67%

3月24日下午,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採取網絡發佈會的形式舉行了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8場新聞發佈會。會上,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總經濟師李堂兵介紹了四川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開展情況。

李堂兵介紹,截至2019年末,四川省全省實有市場主體總數613萬餘戶,居全國第六位。其中,規上中小工業企業1.339萬戶,納入監測的規上中小服務業企業5375戶,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75家。中小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88萬億元,增長9.6%,增速居全國第四位;利潤總額1835.9億元,增長14.9%。

李堂兵表示,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帶來嚴重衝擊。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統一安排,四川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突出問題導向和需求分享,分級分類,著力解決實際困難,統籌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和平穩發展。

李堂兵從以四個方面介紹了統籌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和平穩發展相關情況:

抓政策,發揮引領作用。一是系統部署注重“早”。省政府2月5日出臺緩解中小企業困難“13條措施”,3月13日又出臺應對疫情穩定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21個市(州)相繼出臺貫徹實施方案或配套政策,有序推動政策落地。二是細化舉措注重“實”。結合四川實際,將工信部支持中小企業應對疫情復工復產“20條措施”逐條細化為20項具體舉措;省級相關部門同步制定了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復市“11條”、釋放稅費政策紅利“稅十條”等一系列舉措。三是政策落地注重“效”。組成工作專班,建立部門協同、省市聯動的工作推進機制,加強對省級部門和各市(州)落實國家、省助企政策措施情況的跟蹤、調度,對進度滯後的及時跟進、協調推動。

抓協同,補齊產業鏈條。一是推進產業配套協同復工。聚焦上下游企業復工復產不同步問題,加強上下游原材料及配件供應統籌調度,梳理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重點產業需協同推進復工復產企業539戶,分三批次協調涉及全國18個省份及省內13個市(州)企業復工復產;應山東、重慶、廣東、上海等地請求,推動四川省50餘戶關鍵產業鏈企業復工復產。二是以大企業牽引小企業復工復產。充分發揮大型平臺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作用,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原材料、軟件、設備、融資等供應商直接對接,化解企業復工復產遇到的供應鏈難題。三是以人才鏈支撐產業鏈。舉辦中小企業春季人才網絡專場招聘會等活動,提供崗位4.8萬餘個,網上求職登記2.9萬人次;舉辦“四川工會版”線上招聘活動,提供招聘崗位1萬餘個,用工需求量近5萬人。

抓供給,暢通資金鍊條。一是建立融資需求響應機制。全面摸排融資需求,向金融機構動態推薦企業融資需求1059項、需求額431.32億元。四川省納入全國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中共有146戶企業獲得央行再貸款資金支持45.41億元;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為1487戶疫情防控企業提供融資234.52億元。二是建立融資落實保障機制。加強政銀合作,與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開展金融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專項合作。建設銀行對新開工重點項目可先期發放項目前期貸款,金額最高為總投資的30%;交通銀行將向全省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投放600億元表內外信貸支持。推動應收賬款融資緩解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資金壓力,促成347戶產業鏈企業實現應收賬款融資11.2億元。強化融資擔保服務,增設疫情期間融資擔保保費補貼,引導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降費讓利,1-2月,全省入庫擔保機構新發生中小企業借類擔保58.12億元。三是建立融資服務創新機制。創新政保合作,與太平財險合作向56戶疫情防控緊缺物資生產企業免費贈送保險,累計賠償可高達2000萬元。創新應急轉貸損失分擔,新增應急轉貸損失省級分擔機制,鼓勵各地用好用足應急轉貸幫助企業緩解資金“過橋”困難。初步統計,1-2月全省各地運用應急轉貸資金支持156戶企業轉貸182筆,金額超過15億元。

抓要素,保障企業急需。一是穩定能源供應。確保疫情期間電、氣、油等穩定供應,欠費不停、不斷、不拉閘;落實階段性降低企業電費氣費等措施,電網企業讓利金額將超過16億元,惠及工商業用戶146萬戶以上;非居民用氣價格在門站價基礎上下降21%-31%。二是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省工業發展資金緊急下達1億元穩增長資金,並抓緊推動安排21.8億元工業發展資金和1.8億元中小企業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擴能擴產、加快發展;各級財政已兌現14.43萬餘戶企業補貼資金和減免緩稅費約48.69億元。三是暢通物流梗阻。出臺公路暢通7條措施和實施細則,立足“路、車、人”三大運輸保障要素,打通大循環、暢通微循環。省、市、區三級協同聯動,緊密對接境外供應商、場站,全力保障中歐班列穩定運行,暢通國際物流大通道。

抓發展,增強後勁實力。一是培育優質中小企業。大力實施中小企業“育苗壯幹”梯度培育計劃,堅持專業化與成長性“雙輪”驅動,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目前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9000家,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企業1987家、行業“小巨人”91家,國家級專家特新“小巨人”14家、製造業單項冠軍8家,中小企業實現規模、數量、質量“三提升”。二是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和中小企業“上雲”專項行動,支持中小企業運用雲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持續提高。目前已有約5萬家中小企業“上雲”。三是支持企業開拓市場。創新開放載體採購模式,比如,中德(蒲江)中小企業合作區組織企業通過中歐跨境採購平臺等跨境電商融合,開拓在線市場,合作區企業產能發揮90%以上,博世電動、惠爾斯等30餘戶企業實現滿產。

抓服務,精準精細幫扶。一是加強服務指導。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提升年”活動,圍繞提升服務供給、拓展服務範圍、深化服務內容、強化服務保障4大領域開展17項行動;啟動應對疫情“助企暖心”行動,動員全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機構全力投入中小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二是打造幫扶平臺。根據疫情防控特定使用場景制定特色“服務包”,涵蓋大數據、疫情防控、移動辦公、企業管理、財稅金融、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的雲服務產品157個,雲會議、雲辦公等信息化運服務產品已供6000餘家中小企業免費使用。三是創新服務模式。推廣“互聯網+服務”,開展“互聯網+政策+用工+培訓+對接+融資”等全方面服務,發佈“互聯網+服務”產品推薦目錄10類49款,彙集2056家企業物資供需信息,“互聯網+服務”比重提升50%以上。

據悉,截至3月23日,四川省規上中小工業企業復工率99.67%,職工復崗率達87.2%;限上商貿企業復工率92.2%;規上服務業復工率94.3%;涉農企業復工率95%,其中,重點培育的專精特新企業復工率超過98%,科技型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率超過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