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荊州,敗夷陵,丟街亭,哪一個對蜀漢影響最大?

許章杭


諸葛亮未能一統三國誰才是元兇,到底是關羽失荊州,還是馬謖失街亭?

一千多年前,明朝第一才子楊慎因“大禮議”時間觸怒龍顏,被貶謫到了多瘴癘之氣的滇南,然而,仕途失意的他並沒有選擇向命運妥協,在臨終之前留下了一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不曾想這首無意中的“佳作”,居然被後世傳頌了上千年,尤其是在毛宗崗父子將楊慎的這首《臨江仙》放在了平刻的《三國演義》卷首,再加上楊洪基老師的深情演唱之後,真的是給人一種“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感覺。

楊慎《臨江仙》中的詩歌表達了人生境界中的一種閒觀流水、淡看風雲的豁達,聽過之後很容易讓人與歷史產生共鳴。而整部《三國演義》的故事歷程,也就如同楊慎的《臨江仙》一樣,讓無數國人品讀之後,都忍不住為古人擔憂,為古人傷懷。

例如在羅貫中老師的《三國演義》裡面,水鏡先生司馬徽在向劉備舉薦諸葛亮和龐統的時候,明明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什麼後來的劉備既有了臥龍傾心輔佐,同時也有了鳳雛鼎力支持,卻最終還是落得一個病逝白帝城的淒涼結局呢?

作為蜀漢政權的智囊,諸葛亮未能實現自己一統天下的理想和抱負,什麼才是真正的元兇?究竟是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還是怪馬謖失街亭?

關羽是三國時期戰鬥力僅次於呂布的第二位戰神,深讀春秋大義,有勇有謀。為了追隨劉備他留下了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的千古美談。公元208年,劉備在聯合孫權在赤壁之戰大敗曹操之後,就開始將目標轉向了西川,留下大將關羽鎮守荊州。

公元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敕封關羽為前將軍位列五虎將之首,關羽興奮之餘就未經請示,擅自帶兵攻打曹魏毗鄰荊州的樊城。不成想不但樊城沒有攻下,而且還讓呂蒙趁機偷襲了荊州,史稱“大意失荊州”。也正是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不顧諸葛亮、趙雲的極力反對,開始傾全國之力伐吳,不但損失了張飛、黃忠等兩位五虎將,而且還被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七百里”,將諸葛亮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家底敗壞的精光。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劉備去世之後,蜀國在諸葛亮夙興夜寐、事必躬親的打理之下,漸漸恢復了昔日的雄風。而且在公元228年,諸葛亮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發動了自己平生的第一次北伐,期初所有的計劃都在諸葛亮的掌控之中。

諸葛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讓趙雲、鄧芝在斜谷道設疑兵吸引曹真主力,而自己則出其不意的兵出祁山。由於諸葛亮足智多謀,軍隊所到之處秋毫無犯,頗有王師風範。因而所到之處百姓皆簞食壺漿,曹魏軍隊都望風而降,例如隴右的南安、天水和永安三郡皆望風歸附。

然而,就在一切順風順水的時候,諸葛亮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誤讓言過其實、誇誇其談的馬謖前去鎮守要地街亭。結果導致蜀國大將張郃攻破了馬謖鎮守的街亭,諸葛亮歷經數年苦心經營的第一次北伐宣告失敗。關羽大意失荊州,馬謖大意失街亭,看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情,其實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有人說是關羽失荊州,直接導致了諸葛亮在臥龍崗為劉備制定的“聯吳抗曹”戰略受到了衝擊,是導致興漢大計付諸東流的直接原因。也有人說後來諸葛亮北伐,馬謖失街亭才是導致了未能實現征服曹魏,一統天下的步伐。其實在筆者看來,當時北方的曹魏才是正統,蜀漢與東吳僅僅是偏安一隅的地方割據政權,諸葛亮未能一統天下,實在是天意如此、人心向背,非人力所能為之!


西安年貨會


這三次失敗分別發生在不同的時期,對蜀漢的影響也各有不同,可以說這三次失敗決定了蜀漢最終的敗局。

若要將其作一比較,雖然夷陵之戰使蜀漢的兵力損失最為慘重,但是如果從對大局的影響來看,我覺得應該是丟失荊州對蜀漢的影響最大。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可以從荊州的丟失所造成的影響來分析。

這個時期應該說是蜀漢集團的巔峰時期。劉備攻下益州並進位漢中王,眼看諸葛亮當年制定的《隆中對》戰略格局已經初步形成,蜀漢形勢一片大好,接下來便可以有條不紊地實施第二第三步戰略目標了。

然而,由於劉備、諸葛亮的戰略失誤,沒有及時察覺到與孫吳集團之間已經出現裂縫,過度信任孫劉聯盟的穩固性,而沒有及時回防荊州。

再加上關羽求功心切,打敗於禁、龐德之後,在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竟然兵分兩路圍兩城(襄陽和樊城),碰巧又遇到曹魏集團善於守城的名將曹仁,關羽硬是將攻堅戰打成了持久戰。

襄陽本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其地形格局四通八達,對於曹魏來說是志在必守。

即便關羽打敗了一兩撥援軍,但可以保證的是,曹魏後續的援軍肯定會一撥接一撥的繼續來,直到徹底打敗關羽為止,但關羽看不到這一點,最後兵敗往荊州退卻。

而此時,空虛的荊州因糜芳、博士仁的反叛,已經落入東吳之手,接下來便發生了關羽敗走麥城的事。

荊州之失,可以說讓劉備痛心疾首,不僅僅是因為丟失了荊州的部分兵力和名將關羽,剛剛建立起來的《隆中對》戰略格局就這樣被打破。更為嚴重的是,失去荊州、關羽被斬直接導致的是孫劉聯盟的徹底瓦解,而這也正是荊州丟失對蜀漢所造成的嚴重影響。

這個時候的蜀漢集團,面對的是兩種選擇:

一是忍氣吞聲,低下頭向東吳示好,重新修補孫劉聯盟,共拒曹魏;

二是與東吳結仇,從此獨自面對曹魏和東吳兩個方面的敵人。

很遺憾的是,劉備選擇了後者,所以便有了後來的夷陵之戰。

而夷陵之戰,則大傷了蜀漢的元氣,劉備也於戰後不久一命歸西。

再後來,經過諸葛亮勵精圖治,使國力得到恢復後,準備通過北伐逆襲。結果用人不當,街亭失守。從此,當年劉備雄心勃勃“匡扶漢室”的美好願望,完全成了泡影。

所以我對這個問題所持的觀點是:如果沒有丟失荊州,關羽沒有死在東吳手上,那麼蜀漢為了維護彼此的關係,即便讓出荊州部分地區,孫劉集團就不至於完全撕破臉,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夷陵之戰,更不會有後面艱難曲折的北伐之路。從這個角度來講,如題,則是荊州的丟失對蜀漢的影響最大。

只要荊州不丟,在諸葛亮《隆中對》戰略的規劃下,國力強盛之後兵分兩路夾擊中原,那麼成就霸業的可能性也並不是沒有。

即便《隆中對》的戰略,最終無法實施,但只要孫劉集團關係長期穩固,那麼曹操一統天下的進程便會無限延期,這樣雖然蜀漢集團僅僅屬於偏安一隅,但至少有北伐中原的機會或者希望。

或許我的觀點太過於理想化,對此,大家是什麼看法呢?都來說一說吧!


歷史不忍錯過


首先失荊州關羽被殺,從情感上還是蜀軍不可戰勝的勢頭上有很大影響,失去了北伐水路並進的配合作,讓北伐增加了很大的難度,但並沒有影響蜀軍強大的生力軍,只是丟失了一個堡壘基地,對蜀國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丟街亭是諸葛亮在曹魏沒有準備之時的一個突然襲擊,作為此時弱小的蜀國雖然節節勝利,最多再拿下幾十個城池,想取得最後勝利是很難的,曹魏最壞也只是向東吳稱臣,唇亡齒寒東吳也會相助的,丟了街亭只是戰術上的一種失誤,諸葛亮早晚要回撤的。

敗夷陵是蜀國最大致命打擊,不但損失了本國幾十年的精銳部隊,連附屬國的友軍也全部陣亡,此戰是蜀國由強變弱的轉折點,可以說是元氣大傷


富元製作


首先,失荊州是丟了一小半的國土,損失一大半的人口和財源,喪失了一小半的部隊和主要將領。夷陵之敗是損失了一大半的兵力和一半以上高級將領。失街亭是丟掉戰略要地導致之前獲得的戰果又損失掉。類比魔獸爭霸,失荊州等於是剛剛開好分基地,主基地,駐守的60人口部隊加10級英雄被全殲,只能靠分礦運營。

夷陵之敗是在分礦憋出200人口部隊由3個10級英雄帶著想去搶回主礦,結果一個英雄路上不小心被野怪擊殺,一個英雄正面被圍殺,200人口高級部隊死了個七七八八,主英雄中毒鏢殘血回城,沒及時貼上藥膏在家裡被毒死。街亭之敗是扔了三個箭塔然後速開礦,本來礦都快敲好了只要箭塔守住就能開出一片礦,結果農民微操失誤沒及時維修,箭塔被點爆,只能把敲到90?基地退瞭然後回城。

不過佔據了一個八級英雄,還在回城前點死了對面一個十級英雄。丟荊州兩礦變一礦全面被動,夷陵之敗損失大量有生力量奠定敗局,失街亭丟掉最後的開礦機會徹底翻盤無望。從現代人的觀點來看,夷陵丟掉有生力量其實是最可怕的,夷陵之後,蜀漢再無力發動大規模戰役,只能小打小鬧靠微操打游擊。

如果有生力量保持住,先威逼一下孫權,談判拿回部分荊州,然後曹操一死,十萬大軍出岐山,劉備帶著張飛黃忠魏延剛正面,趙雲守街亭,馬超安撫西涼,諸葛坐鎮中樞管後勤,搞不好真把關中給拿下了。荊州說實在話,東吳一定會搞的,但是若是不失,總還能和東吳扯扯,最多再讓出南郡,但還是能保有一定人口,關羽那數萬兵馬,至少佔到了蜀漢三分之一機動兵力了。

戰略上也還有足夠意義,夷陵損兵太多了,但並不影響三足鼎立,只能說影響統一大業。街亭即使馬謖不失誤,魏國兵力並未有什麼重大損失,進入隴右也不只街亭一條路,所以街亭不失,也不能保證諸葛亮一定能贏下一伐,只能說加大了一定的機會。其次,準確來說無法比較,因為失街亭的情況與失荊州和夷陵之戰情況完全不同,失荊州使季漢失去了復興漢室的幾乎所有機會,因為只有出荊襄九郡北伐才會成功,能夠少的受到糧草限制並且軍隊能全面展開。

夷陵之戰後果其實被演義誇大了,本身最大的損失應該是昭烈的駕崩和蜀軍青壯將領的斷層,至於七十萬蜀軍全軍覆沒,權當看看吧。事實上夷陵之戰先主只帶了護軍三萬左右,與陸遜軍隊相當,並且先主打的相當不錯,只是陸遜棋高一著,算是險勝先主。關於這場戰役評析也超級多,那就不再隨便說說了,畢竟才疏學淺,失街亭,純粹的失誤,反正我這麼認為,但是我覺得哪怕不失街亭,丞相的復興漢室之路也是萬難之路。

最後,我認為這三個事件對季漢來說都很致命,但街亭之失是最後一次失去爭奪天下的好機會了,太可惜了!街亭之前開局很好,就是諸葛亮可能都沒想到街亭這麼快就丟了,而且還是一敗塗地,主將換成王平,或者馬良還在,守住街亭是大概率事件。可惜馬良死於夷陵之戰,王平有經驗但威望背景不夠。街亭不丟,諸葛亮很有希望平定涼州,山地作戰魏軍從來都打不過丞相。有了涼州產馬地,有了騎兵的諸葛亮野戰更不懼怕魏軍,益州涼州對關中形成戰略優勢,可以說涼州比那小半個荊州更有意義。








周朝文DMU


丟街亭肯定排在第三。

私下以為失荊州第二,兵敗夷陵才是蜀漢的滅頂之災。

荊州丟失,對於蜀漢集團來說,已經是非常嚴重的事情。這使得蜀國失去了逐鹿中原最重要的前沿陣地,並且荊州不光軍事意義重大,而且經濟等意義也十分重要。東吳向來是注重防守而謹慎進攻的,為何對於荊州始終是心心念念?稍有機會,便痛下殺手,足見荊州之地的重要。


荊州既然已經失去,蜀漢集團就更應該謹慎行事,做失地存人的打算。誰知,劉備不顧諸葛亮、趙雲等人的勸阻,一定要發動夷陵之戰。發動夷陵之戰贏了也好,結果還是大敗虧輸,僅陣亡的青壯年士兵就超過8萬人。


地也丟了,人也沒了。這一下徹底糟糕了。

從此以後,蜀國的國力大大的受損,成了三國中實力最弱的那一個。

至於後來,諸葛亮的六出祁山,不斷北伐,那是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搞的以攻代守。

蜀漢集團已經失去了從容面對另外兩家,逐鹿天下的資本。


任十三讀史


滾滾長江東逝水,一部三國演義,幾許風流,一個個閃著光的人物形象,一個歷史時期的更迭,留給後人更多的應該是思考。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馬謖丟街亭,都不是好事,卻都讓蜀漢遇上,如果論影響,那或許是失荊州吧。來吧,來嘮嘮這個小歷史。

說到關羽,中國乃至全世界或許都知道有這麼個歷史人物,單刀赴會,刮骨療傷,過五關斬六將等等,儼然一個戰神或者說天神了,然而,他終究是人,也會驕傲犯錯,於是敗走麥城,大意失荊州,乃至於身死。且不論荊州對於蜀漢的戰略部署有多麼重要,但從關羽身死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來看,失荊州影響就不可能說小。

首先,關羽身死,他直愣子的三弟張飛某著勁為了他報仇,卻將自己送到了鬼門關,最後被叛徒殺害。自此蜀漢五虎上將去了兩個,戰力直降。他們兩個身死,桃園三結義只剩劉備,他只好興一國之兵討伐吳國,兵敗,自己病死白帝城,扶不起的阿斗上臺,諸葛亮輔佐,最後怎麼樣,累死諸葛亮。

其次,蜀漢自劉備兵敗去逝後,國力相比其它兩國已經弱了。導致後面諸葛亮伐魏已經是無真正堪當大用之人,所以不顧劉備囑咐,用了剛愎自用的馬謖,然後失街亭。

歷史講求因果關係,不會給人假設,但是這種因果關係確實存在,諸葛亮的擁粉或者蜀漢的擁粉或許會假設如果關羽聽人勸就好了,但歷史沒有假如,只有後人嘆息。關羽或許也想不到,他的驕傲,就像大西洋那個煽動翅膀的蝴蝶,會帶來如此嚴重的後果。



愛鏟屎的貓


非常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說街亭。馬謖大意失街亭只不過是諸葛亮數次北伐的一個戰鬥而已,並且不是最後一次,分量不足以和前面那兩個相提並論。這次的結果僅限於進攻計劃泡湯,蜀漢實力損失不大,諸葛亮不久又捲土重來。

其次說夷陵之戰。劉備稱帝后親率大軍遠征,陸遜堅守不出、以逸待勞,然後一把火燒了七百里連營。從軍事損失上,蜀漢也還能夠承受,要不然東吳就會轉變成攻方,進攻蜀國。但是從此孫劉聯盟再也回不到從前了,並且劉備本人也憂憤而死,政治損失巨大。

最後說荊州。說到荊州咱們可以回顧一下隆中對,諸葛亮描述的很清楚,要先據有荊州然後圖西川。待天下有變,一路出荊州向宛、洛;一路出益州向秦川。這樣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現在關羽失了荊州,等於說隆中對設計的戰略規劃基礎沒有了,那諸葛亮也無能為了。

總而言之,荊州之敗動了蜀漢的根基,是戰略性的重大損失,這一點後兩者是無法比擬的。


中原一條蟲


荊州地理位置在中間,交通發達,百姓富裕,易守難攻。上可打曹操下可打孫權。所以失荊州可謂元氣大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