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一词,最早出处于明朝凌濛初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同窗又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后文人学者多有使用。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不过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的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升平,还粉饰黑暗”。蔡东藩《宋史演义》第六回:“可巧殿前副点检高怀德,适赋悼亡,他遂想出一个移花接木的法儿,玉成两美。”移花接木原指嫁接花木。现在比喻暗中使用手段变换人或事。近义词有偷梁换柱、移天换日、偷天换日等等。
战国末期,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号称战国四君子。那个时候,四君子争着礼贤下士,招揽宾客,以相倾权,辅国持政。移花接木的典故就来自于四君子中的春申君。
楚国春申君,姓黄名歇,游学博闻,官至楚国宰相。当时,楚国考烈王一直没有儿子,春申君作为一国宰相,十分着急,为国分忧,为王解难,四处遍求“妇人宜子者”,敬献考烈王,结果都不行。赵国的李园想将自己的妹妹献给楚王,借此自己攀上高枝,飞黄腾达。但转念一想楚王不能生养,怕妹妹日久失宠,自己目的落空。苦思冥想之后,李园生出一计谋。《史记》记载:“李园求事春申君为舍人”。李园找关系,先成了春申君的门客,瞅准机会将自己妹妹敬献给了春申君。不久,李园妹妹受春申君宠幸就有了身孕。兄妹俩商量并找准时机,说服春申君,将怀孕的李园妹妹,由春申君敬献给楚王。《史记》记载:“楚王幸之,遂生子男,立为太子,以李园女弟为王后。”。楚王有了儿子,妹妹成了王后,李园顺理成章也当上了国舅爷。李园害怕春申君泄露内情,便阴养死士。楚考烈王卒,李园伏死士于棘门之外,侠刺春申君,斩其头。这就是成语移花接木的典故。
閱讀更多 儒家文化傳習布衣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