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前幾天,《天天向上》播放了疫情期間,兩組明星家庭在家與孩子相處的故事。

其中,黃覺一家人比較注重素質教育,他們表示“一家人相依為命的相處體驗很難得,沒必要管學習,成績不重要。”孩子在這段時間內就應該盡情玩,別學習;

而有兩個兒子的章齡之則非常注重孩子的學業,每天都安排的滿滿當當,給孩子輔導作業,陪他們上網課。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一時間,兩家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大部分人認為,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注重素質教育,不應該要求他們好好學習,連軸轉地上網課;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但也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雖然明星家庭和普通家庭的教育方式絕對會有所不同,但這段特殊時期,到底應該讓孩子在家放養還是繼續努力在線學習,卻是每個家長都相當困擾的問題。


01


放養一個孩子的成本

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之前,田亮和葉一茜的女兒森碟因為一改《爸爸去哪兒》節目中的調皮搗蛋,蛻變成了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而衝上了微博熱搜。


網友發現,森碟小小年紀已經變得多才多藝,據不完全統計,森碟會的或者參與過的運動和愛好有游泳、籃球、輪滑、攀巖、標槍、跑步、滑板、衝浪、跳高、網球……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還會拉小提琴和彈鋼琴。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平時,任森碟如何活潑好動,田亮夫婦都是“放養”狀態,只要她開心就好。

他們給予女兒足夠的空間,看著她笑,看著她鬧。

關於教育,田亮還有個“自行車論”:教孩子就像教他騎自行車,太快放手容易摔倒,但要是不敢放手,孩子一輩子都學不會。所以,我會放手,讓她走遠。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森碟所就讀的國際學校,秉承全英文、放養式教育,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一體化,一學年學費高達16.8萬元-21.92萬元,令人咂舌。


無獨有偶,2018年,杭州一對19歲的雙胞胎,曾經數學考過17分,如今精通四國語言,分別被牛津和劍橋錄取。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她們的成功被媒體描述成 “靠自己的性格“,以及她們父母的“放生式教育”、“不強迫孩子上補習班”、“保護孩子自尊心”等特色“家庭素質教育”。


我們仔細看一下這對勵志姐妹花的成長經歷。


她們小學讀的是“貴族學校”溫州實驗小學。

初中讀的則是杭州一所名為“綠城育華學校”的“貴族中學”,並且還是專門給“有出國意向”的孩子提供定製教育的“睿勵班”,學費一年近8萬。

高中更上一層樓,是美國私立高中“白山中學”,不算其每年的生活費和其他繁雜費用,單單其學費,每年就逼近50萬人民幣。

所有都離不開一個事實——他們家真的很有錢。

然而,根據調查研究顯示,中產階級人數不及全國的千分之一,連普通的中產都根本承擔不起“如此放養式教育”的成本。

如果需要“放養”孩子,必須年入百萬,不然還是讓孩子乖乖的用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吧。

02

你所嫌棄的線上學習機會

是有些孩子可望而不可求的明天

為了應對疫情,教育部出臺了“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學”的通知。


釘釘APP 及時上線,“在線授課、在線提交批改作業、在線考試“等功能一應俱全。

然而,這些強大的功能被小學生們認為侵佔休息時間、洩露個人隱私,於是紛紛瘋狂地在各大app市場打出“1星”差評。


幾乎在一夜之間,釘釘的評分就從4.9分掉到1.3分,害得釘釘程序員被迫跳出來求饒,“請學生們手下留情,5星好評一次付清。”


然而幾乎同一時間,河南鄧州初三的14歲女孩李某敏因為家中貧困,沒錢買手機按時跟聽學校網課,大量吞服母親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李某敏的父親殘疾,平日只能靠給人補鞋維繫生計,母親又患有精神病,沒有勞動能力,還要常年吃藥。

女孩姐弟三人,姐姐上高一,弟弟上六年級,父親東拼西湊買了一個智能手機。

但是一個手機,三個孩子無法同時兼顧。女孩落下作業,又遭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質疑,所以一時想不開,將母親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大量吞下,導致生命垂危。

看完這個新聞,心中不免升起一種悲涼之感——

那麼多孩子嫌棄的線上教學機會,竟然是有些農村孩子可望而不可求的明天啊!

還記得那個冰花男孩的故事嗎?


雲南邵通的一名小學生,步行了近一個多小時趕到學校時,頭髮已經完全被冰霜染白,網友稱其為“冰花”男孩。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當記者問他,想不想到外面看看?

他說:“我連鎮上都沒去過,沒有走出過村裡。我最想去北京,我想去看看那裡的學生是怎麼讀書的。”

這是無數個偏遠山村孩子的真實寫照。

對於貧窮,他們沒什麼概念,他們只知道,只要考試考出去了,就可以不用每天去放牛、種地,可以穿上新衣服了。

寒門的孩子沒有選擇的權利,如果他們不去努力讀書,一輩子都只能待在大山裡面。


03

對於普通人來說

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北京狀元熊軒昂在接受採訪時便曾如是說道: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的,而且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英國BBC曾經拍攝過一部紀錄片,叫《人生七年》,真實地展示了14個孩子從7歲到56歲的人生軌跡。

7歲,富裕家庭出身的小孩已經每天在看《金融報》或《觀察者》。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他們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並很早就對自己的人生軌跡做出了規劃。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貧民窟的孩子甚至談不上什麼夢想。

他們只希望能吃飽飯、少罰站、少被打。

當他們長大之後,當年那幾個富裕階層的孩子已經按照既定路線上了牛津大學,成為了著名律師。


而當年出身底層的幾個孩子,有的成為了泥瓦工,有的則當了出租車司機,甚至還有在大學輟學後成為了流浪漢的。

然而,影片拍攝到後面,卻出現了一個成功實現階層逆襲的例子:Nick。

Nick來自小學只有一個教室的偏遠貧困鄉村,卻熱愛讀書。

21歲時,他順利考上了牛津學習物理,畢業後去美國深造,當上教授,並娶了身材外貌氣質極佳的美國妻子,成功晉級精英階層。

因為讀書,Nick克服了出身的侷限,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雖然衝破階級壁壘的概率很低,現實很殘酷,但是我們卻依然有去競爭的機會,依然有去拼一場的平臺。


哪怕甚為微小,但它確確實實地存在著。

甘肅國家級貧困縣的95後清華女孩張薇,在2019年畢業典禮上的發言不禁讓人深思,人生因讀書而逆風翻盤。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張薇來自甘肅省鎮原縣,一個黃土高原上的國家級貧困縣。

那裡交通不便,教育資源有限,經濟相對落後。剛來清華時,由於基礎薄弱,張薇與班上的同學拉開了距離。

她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不許退縮,不許放棄,不許不努力。

就是憑著這股子拼命的狠勁,她參加了辯論賽,當上了班長,還順利拿到了學業優秀獎學金。

曾經在高中時退學的韓寒就發表過讀書的看法,“退學是我的不對,對於普通人來說,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當前,我們國家各種階層壁壘還沒有完全清晰,只要你夠努力,還是有很大概率去衝破次元壁,去到更高的地方。

知乎上有個話題:如果你當年沒上211或者985,你會錯過些什麼?

有個答主回道:最大的錯過,就是失去了與高手產生交集的機會,錯過了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的可能性。

沒有交集,就沒有以後。

如果,我們單純的只是縱容孩子,只求尊重孩子“快樂玩耍”的意願,而忽視了刻苦讀書的重要性,我們看到的結果將不會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寒門根本不可能出貴子。”

好好讀書,真的有用。


-END-


策劃:有養

視覺:magic y

芒果tv、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