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個讓人哀嘆的時代

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一說1616年建立,1644年起為全國性政權),又稱大清,簡稱清,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滿族)建立並統治全國的封建王朝。清朝共歷經十二帝,統治全國268年,入關後的十位皇帝分別為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作為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的最後一頁,在二百多年的漫長歲月中,清朝既為中華民族做出了超越前人的重大貢獻,也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敗與屈辱的辛酸記錄。讓我們在外媒的報道和存留的畫作中重溫歷史。

以上資料主要選自《西洋鏡:法國畫報記錄的晚清1846-1885》

清朝,一個讓人哀嘆的時代

▲道光皇帝。根據林呱先生的一幅水彩肖像畫繪製,拉葛內先生收藏。選自《畫刊》(L'Illrstration),1850年5月25日,星期六,第378期。

道光皇帝: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9.16-1850.2.25),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旻寧在位期間,整頓吏治,整釐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但其才略有限,社會弊端積重難返。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戰敗,被迫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此後八年旻寧苟安姑息、拒絕變革,而內憂外患日益嚴重,太平天國運動也已在醞釀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機。

《世界畫報》特別報道(選摘):

尊敬的先生:


10月25日,清朝皇帝的弟弟恭親王與葛羅男爵在北京簽訂和約,此事您已獲知,政府相關人員肯定也會向您彙報。

......

簽字儀式於禮部大堂(那是一座蕭條而淒涼的宮殿)舉行。殿內已不再富麗堂皇,恭親王在那兒等候著我們,身後環繞著一眾頭戴各色頂戴花翎的大小官員,品級最高的為紅珊瑚頂戴,而品級最低的則是鍍金黃銅頂戴。這些人中佩戴珊瑚頂戴和藍色頂戴的各有15 人,大多數官員都佩戴著白水晶頂戴,此處不再贅述。此外,還有幾個用孔雀尾羽作裝飾的達官顯貴。


儀式開始,恭親王和葛羅男爵的態度雖冷淡,但兩人的舉止卻不失禮貌。雙方最終打破了僵局,簽字結束後,葛羅男爵接受了恭親王的敬茶,兩人舉杯同飲。等葛羅男爵的茶杯送到唇邊後,恭親王才端起了自己的茶杯,這是清朝的待客禮儀。

......親王臉色看起來很差,似乎急於將條約簽完。他看上去至少有30 歲,而實際上才不過25 歲。從氣色來看,他的身體似乎已經被鴉片和淫慾掏空了。他穿著極其簡單,帽子上的頂戴花翎黯淡無光。此外,和所有漂亮的清朝官服一樣,他身上暗色的絲質長袍上,雙肩﹑前胸和後背上都繡著色彩鮮豔的龍。脖子上垂下來的朝珠,說不清什麼材質的,閃著僅有的微弱光芒。

......

此致敬禮!


天津

1860年11月10日

清朝,一個讓人哀嘆的時代

▲和約的簽訂者恭親王。科克上尉繪製。選自《世界畫報》(LeMondeillustré),1861年1月19日,發行第5年,第197期。

恭親王:和碩恭親王奕訢,道光帝六子,咸豐帝異母弟。他是咸豐、同治、光緒三朝名王重臣,洋務運動的首領,為中國近代工業創始和中國教育的進步做出了貢獻。他是晚清新式外交的開拓者,他出謀劃策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挽救清朝危機,迎來同治中興。在政治舞臺上經歷幾番大起大落,在家庭生活中更是讓他經歷了很多不幸,兒女多早殤,僥倖活下來的則難堪造就。

清朝,一個讓人哀嘆的時代

▲10月25日,葛羅男爵同恭親王在北京禮部大堂進行會晤。根據遠征軍軍官D先生所畫草圖繪製。選自《世界畫報》(LeMondeillustré),1861年1月19日,發行第5年,第197期。

馬克·維爾諾勒撰寫(選摘):[清朝的咸豐皇帝]

道光帝的四子咸豐帝在1850 年繼承皇位。咸豐這個年號寓意“普天之下,豐衣足食”。然而這個聽起來雄心勃勃的稱號卻沒有實現它所承載的希望。

......

察覺到自己的統治搖搖欲墜,咸豐帝試圖通過嚴厲的手段鞏固統治。他下令對任何戰敗的將軍處以死刑。但當他的大將為了平息皇帝的盛怒而拼死征戰時,天子卻寄情於詩文創作。

今年30 歲的咸豐帝中等身材,氣宇軒昂,高高的額頭、深陷的眼眶、突出的頰骨和弓形的眉毛都體現出皇室的體貌特徵。咸豐帝的皇后一點都不像漢族女子那麼嬌小孱弱。皇帝喜歡聽取她的建議,並願意與她一起分享馬術和作戰遊戲的經驗。最近在聯軍進入北京城時,咸豐帝和皇后從京城出逃。與真實戰爭相比,他們還是更喜歡戰爭遊戲。

清朝,一個讓人哀嘆的時代

▲ 咸豐皇帝。根據米蘭代表團華倫特里先生的素描繪製。選自《世界畫報》(LeMondeillustré),1861年2月2日,發行第5年,第199期。

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奕詝即位後便勤於政事,大手筆地對朝政改革。為了挽救統治危機,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同時,罷斥了道光朝軍機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但此時的大清帝國內憂外患不斷,最後以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咸豐朝以後也因企圖重新扭轉對內交外困的局面而開啟洋務運動。

清朝,一個讓人哀嘆的時代

▲ 清朝皇后。根據米蘭代表團華倫特里先生的素描繪製。選自《世界畫報》(LeMondeillustré),1861年2月2日,發行第5年,第199期。

弗爾努瓦(H. Vernoy)撰寫:[恭親王]

本報收到一幅從廣州寄來的頗為稀奇的中國畫——恭親王。恭親王名奕,是年幼的清朝皇帝的叔叔,其實他才25 歲,年富力強而且精明睿智。自從英法聯軍橫掃北京,恭親王就成了清朝的議政王,位高權重。


1860 年7 月,咸豐皇帝駕崩以後,他受命擔任議政王。在政治立場上,他堅決反對因循守舊的頑固派。儘管頑固派一度掌控大權,但最終還是逐漸勢微。恭親王掌權以後,曾經試圖恢復國家金融秩序。他還組建過蒸汽船艦隊,用於巡視海疆、驅逐海盜。


為了儘快遏制太平天國叛亂,恭親王以保障《北京條約》的順利實施和我方新設機構的安全為由,欣然接受了駐清朝的英法聯軍的協助。與此同時,他還將旗下精銳部隊交由聯軍指揮,並且盡力提供一切方便。


雖然年紀不大,恭親王卻已成了清朝立憲派的首腦。為了鞏固江山社稷,他還致力於滿漢之間的融合,雖然進程緩慢,卻也頗有成效。

清朝,一個讓人哀嘆的時代

▲ 清朝議政王恭親王。根據本報駐廣州記者寄回的一張中國畫繪製。選自《環球畫報》(L'universillustré),1866年2月10日,星期六,第510期。

一名通訊員於1873年6月30日撰寫(選摘):[清朝皇帝接見西方各國使節]

6 月29 日,西方各國駐華大使在北京受到了皇帝的接見。這就足以表明此事的重要性。公元713 年,瓦利德(Calife Walid)的大使前來拜見唐玄宗,要求免除中國朝廷實行的“三叩九拜”之禮,結果他被處以死刑。從那以後,許許多多的外國大使要麼接受了這一令人難堪的傳統,要麼就在沒有完成使命的情況下回到了自己的國家。歐洲使節最後一次試圖要求在覲見皇帝的時候只施行歐洲禮節,要追溯到1816 年。那時,阿美士德男爵和之前的人一樣談判失敗,不得不立即離開北京。

從那以後,清朝政府與西方各國斷絕了正式往來。直到30 年後,被迫與西方各國簽署和約,清朝皇帝才按照歐洲禮儀正式接見了我們的使團。

6 月29 日上午七點鐘,日本、俄國、美國、英國、法國、荷蘭的使節在紫光閣受到了同治皇帝的接見。皇室的親王站在龍椅的左右兩旁,佩帶武器的皇家侍衛在覲見的大殿裡排成左右兩列。使團覲見只需在入殿的時候三鞠躬,離開的時候再次三鞠躬,每次會見時間大約10 分鐘。

清朝,一個讓人哀嘆的時代

▲ 歐洲使節第一次受到清朝皇帝的接見。雅內先生根據法國駐清朝使館第一翻譯德微理亞先生的素描繪製。選自《世界畫報》(LeMondeillustré),1873年10月4日,發行第17年,第860期。

各國使節若想一睹年輕尊貴的皇帝陛下的龍顏,需要跟皇上的叔叔恭親王協商良久,獲得他的准許後方可覲見。

此次盛會在中南海的紫光閣舉行。更具體來說,這裡地處皇宮西側,與紫禁城僅一湖之隔......禮堂分上下兩層,整體佈置坐北朝南,四根高大的柱子好像把禮堂內切割成了五個部分。再向裡去,正中間有一個高臺,五級臺階拾級而上,陛下的龍椅不偏不倚地擺在上面。說到龍椅,它通體金黃,像極了一個小號的靠背沙發。皇帝以傳統的東方坐姿坐在椅子上,面前擺著一張御案。稍微靠後一些的地方,有兩位親王肅立在皇帝陛下左右,其中一位正是皇帝的叔叔恭親王。而臺階下肅立著的是另外兩位親王。

御座前15尺處的那張黃案,其實就是一張長桌,它的作用僅是讓各國使節遞交國書而已。宮殿裡還有不少高級武官整齊地排成兩行,他們充當著整個宮殿的護衛。御案兩側的兩位親王分別是恭親王殿下和帝國首席大臣醇親王。

皇帝陛下看起來機敏過人但面色疲憊,據傳言說他的身體一直抱恙,這一點與他的叔叔恭親王極其相似,恭親王年輕時也是這番神色。這難道是清朝皇室的“家族傳統”嗎?從他的表情不難看出,這位年輕的君主還是有幾分羞澀,尤其是在首次面對如此眾多的外國使節的時候。

他的衣著極為簡素,身穿與諸大臣並無二致的絳紫色絲質長袍,頭頂上戴著的朝冠上綴朱緯、形似斗笠。乍從外表看去,並沒有什麼明顯的特徵能將他與臣子們區分開來。皇室宗親的頂戴是絲質的,皇子和享有繼承權的親王之子頂戴是寶石做的,至於那些高品級的官員,他們的頂戴則是由大紅或玫紅色的珊瑚製成。

清朝,一個讓人哀嘆的時代

▲ 在北京,清朝皇帝首次接見各國外交官。選自《環球畫報》(L'universillustré),1873年11月15日,發行第16年,第973期。

【坐在龍椅上的是皇帝陛下,皇帝右側的是蒙古親王,他是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清軍最高統帥僧格林沁的兒子。皇帝的左側是恭親王的弟弟、侍衛統領醇親王,再向左是恭親王的連襟、侍衛總管劉葛付,跪在皇帝面前的是皇帝的叔叔、總理衙門大臣恭親王,朝堂臺階的右側和左側各有一列皇家侍衛。

版畫說明中的順序是:總理衙門大臣、邊防大臣、清朝駐巴黎大使崇厚,靠近朝堂臺階的是軍機大臣、內閣成員、總理衙門大臣恭親王,法國駐清朝使團第一翻譯德微理亞先生,法國駐清朝特派員、全權公使熱福理先生,總理衙門大臣、戶部尚書董恂,內閣成員、總理衙門大臣醇親王。】

清朝,一個讓人哀嘆的時代

▲ 1875 年1 月12 日卒於北京的同治皇帝。梅耶繪製。選自《全球畫報》(Le Journal illustré),1875年3月7日,星期日,第10 期。

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同治帝在位期間,清政府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滿蒙騎兵(八旗兵)中捻軍埋伏後全殲,賴洋務派左宗棠與李鴻章分別滅西、東捻,捻軍之亂到同治七年(1868年)為止。他在位期間清朝先後平定陝甘回變,同時興辦洋務新政,清朝後期出現了一個政治穩定的時期,史稱“同治中興”。

清朝,一個讓人哀嘆的時代

▲ 清朝皇帝接見法國公使施阿蘭。選自《小日報》(增刊)[LePetitJournal(SupplémentIllustré)],1895年1月20日,星期日,第218期。

清朝,一個讓人哀嘆的時代

▲ 光緒皇帝。根據讓·赫斯先生提供的水彩畫繪製。選自《世界畫報》(LeMondeillustré),1900年2月3日,星期六,第2236期。

光緒皇帝: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在位三十四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後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載湉親政後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反對妥協,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敗告終。痛定思痛,他極力支持維新派變法以圖強,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政變後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對外宣稱光緒帝罹病不能理事,實將他幽禁於西苑瀛臺,成為無枷之囚。

清朝,一個讓人哀嘆的時代

▲ 光緒皇帝在紫禁城接見法國公使團。根據讓·赫斯先生提供的水彩畫繪製。選自《世界畫報》(LeMondeillustré),1900年2月3日,星期六,第2236期。

清朝,一個讓人哀嘆的時代

▲ 英國“奶媽”被清朝的新皇帝拒絕了。選自《電訊報》(副刊)[LaDépêche(SupplémentIllustré)],1900年3月4日,星期日,第9期。


清朝,一個讓人哀嘆的時代

▲慶親王奕劻奉命前往北京與聯軍進行和談。吉爾丹(Gérardin)根據照片繪製。選自《世界畫報》(LeMondeillustré),1900年9月15日,星期六,第2268期。

清朝,一個讓人哀嘆的時代

▲慶親王進京。德·漢恩根據特邀畫家弗萊德·懷廷(FredWhiting)繪製。選自《圖片報》(TheGraphic),1900年11月10日,星期六,第1615期。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