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的基本共识是当下正发生着一场自1939年大萧条以来的最大的世界性危机。这并非危言耸听。
但仅仅是危机吗?可能不是。我们更像是进入了“全球昏迷状态”——在病毒的围堵之下,整个世界陷入了被迫的“深度的睡眠状态”,以求自保。
“危机”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语,它的本意是“分离”或者“筛选”。因此,危机是凸显真理的时刻,是做出重大选择的那个关键时刻。当我们发现整个金融业与经济有可能在崩溃时,我们其实并没有其他的路可走;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那条路上继续艰难地跋涉。
是各自为战?还是一起联手?真正考验政治家的领导力的时候到了!
政治是一门可能的艺术:悲观与乐观同行。悲观的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更大悲观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一个刚刚发生的事实是,据美联社消息,在25日七国集团(G7)外长会议上,各国就是否将中国称为新冠肺炎疫情源头争执不下。在这次视频会议中,各国外长同意要团结协作阻止病毒蔓延,但当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提议将该病毒称作“武汉病毒”时,美欧双方意见不一。会议最终没有发表联合声明。
全球实际上已经有两条线的“战争”:
一条就是人类共同面对的病毒之战,即生物界的世界大战——人类同时面对流感病毒、冠状病毒以及各种新发、再发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威胁。
另一条就是人类世界内部的相互争斗与隔绝——这个同样是潜伏着各种危险。
可能的结果就是:病毒与细菌,不仅直接消灭人,而且还让人类的脆弱、自大与战逃反应和相互争斗体现的淋漓尽致。病毒与细菌成了人类世界变局的“外部性”。而这个“外部性”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内部性”,诱发或催动其他的全球性风险出现。 比如:
金融和经济的危机。
极度贫困。
局部暴乱或战争。
甚至是全球之战。
全球化走向围墙化,孤岛模式,以邻为壑。
两极分化达到极致:极度贫困与极度富裕的对立和冲突迫上限。
2
为何没能避免或不可能避免一系列全球性风险?
第一,病毒的进化比人类要自觉和顽强,速度也快。病毒比人类更团结。因为病毒不涉及任何的主义、宗教、信仰以及门户之争等。病毒讲求合作,人类通常是在合作与反合作之中摇摆,并被意识形态、价值观与情绪所左右。尤其是病毒不带任何情绪,它只想变得更加强大和活下来,以及家族的壮大。
第二,人类的认知惯性与认知失调以及行动的迟缓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包括官僚决策系统的自大、傲慢与毫不在意。其实,这次新冠病毒已经给出“时间窗口期”了。包括美国。但为何还事已至此?这里无关乎任何主义了,都是官僚决策者们的某种共同特质所决定的。此前难道没有预警?不,有太多预警了。这几年传染病频发,一个比一个厉害,比如甲流,埃博拉,非洲猪瘟等。还有不一而足的提醒者,比如比尔盖茨,以及《事实》的作者等,他们都始终告诫人类需要首先提防全球新发传染病的巨大风险。科学家们有认知吗?一定是有的!但认知并不代表行动的落地和勇敢的抉择。欧美国家的一系列在面对疫情时的态度、决策与行动措施,都事实证明全球官僚决策都是一个样儿。
第三,人类世界一直就存在争斗与边界的对立与冲突,合作与反合作的声音与行动。在疫情之前之前,其实世界秩序已经发生摇晃了。这次病毒只不过从“外部性”上加速了这种秩序的可能坍塌的进程。“强敌”面前,人类世界如果不协同,就很麻烦。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人类的自大与狂妄,注定是“脚泡都是自己走的”结果。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下面的一些因素:
一个是人类的心理带宽一直在坐“过山车”:高涨与萎缩。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人类世界其实就已经进入了从地狱到天堂再到地狱的旅程。
二个是边界线林立,几乎是各个领域的:全世界的隔离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空间作为一种政治的存在。迁徙是发展最强大的驱动力之一。病毒实际上是加剧了隔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没了自由的流动,就谈不上活力了,这才是最可怕的。同时,空间作为政治的存在,就变得严峻起来。门户紧闭了,国与国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试想一下,如果美国不撤走在中国的医疗官,以及和中国保持紧密的沟通,美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可以做的更好。毕竟,在人道主义灾难面前,无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再以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名义来付出傲慢的代价。
三个是创新解决方案的乏力:我们遭遇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认知失调,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随时可能倒下。原来的老办法似乎不管用了,开始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所以,我们已经全面进行了一个“风险社会”的世界,这种“风险”是相变性,系统性与爆炸性的。同时,伴随着的就是群氓之族、民族情绪、新自由主义的噩梦以及强势国家干预的重新归来。
继中国之后,随着美国等国家也先后进入“紧急状态”、封城以及相关救市计划的启动,世界显然进入到了一个“集权时期”:超强的国家计划与普遍的社会动员。
这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历史回到了1847年…
在这种情况下,3 个体怎么办?
一战后、二战前,德鲁克写了一本书:《经济人的终结》。二战后,他又写了一本书:《工业人的未来》。再后来,他相继提出并写了《功能社会》以及《下一个社会的管理》等,认为知识社会的时代来了。
水哥按此思路认为,从经济人到工业人,再到社会人,“社会人的时代”来了。对于大众来说,其实机会反而多了,至少吃口饭的机会多了。但对于传统精英和想赚大钱与创业的,可能就少了。
如今,是社会人的未来。尤其是个体生产劳动模式与社会组织及互助合作模式……悲剧建立在悲观(敬畏,重审……)基础上的行动乐观,原来的死了,新的要活来。
其实很多人关心个人生存,关心的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如何保证之前的成绩,至少不让自己变差或更差,甚至还是“创业”的逻辑。这是过去的框架了,如还在这个框架里打转,一定惨烈。
如果能俯下身去,普罗大众的机会很多,并且没有边界限制——“光脚不怕穿鞋的”,反而所谓传统精英比较恐慌。所以,水哥给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个体的建议是:
第一,加速让自己去所谓精英化,能够“俯下身去”,不要老想赚大钱、做大事,学着从“做小事”开始。个体的觉醒在于首先去精英化。否则,没戏。因为,强者会更强。更多的人应该去做“社会人”。当我们从个体生存逻辑来看,机会很多。我们原来都习惯于自建模式,然后深陷其中。我个人认为今后是搭车模式,互助模式,合作模式,个体化生产劳动模式…
第二,理出自己的技能(或专业)以及将其打磨和具象化,并与“各种空间”连接。这个时代,适合个体的“空间”无处不在,这些“空间”其实就是“土地”,只要能“种地”,肯吃苦,都能吃到饭。但精英就不是了,会厮杀的很厉害,是关键资源的争夺。而个体,则是技能的变现。所以,对于个体而言,需要考虑的首先是自己的技能能否价值化,而不是投资行业机会。用个体技能与“空间”连接。这个时候需要锤炼技能,以及重新梳理自己的计划,包括角色。
第三,始终保持一个好的心理,敬畏(或悲观)未来的同时在行动上要乐观,积极地与“外部”做连接,将“自己”的能量展示出来。因为,“社会人的时代”最考量两个:一个是技能,一个是互助。
一句话:恐慌、幻想以及坐等都是等不来安全的,也等不来钞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还要努力学习,以及磨练自己的技能,并且快速适应在线处理工作与推动事情,等等。
最后,尝试给出几个榜样和参考:
一个是1948年的勃朗特三姐妹:分别是《简爱》、《呼啸山庄》和《格雷》的作者,也是举世闻名的文学家——她们都是专业技能型以及自强不息的“战士”,直到生命停止的那一刻,都在向命运不公与生存困境说不!
二个是时代洪流中的德鲁克:这显然是一位同样勤学好进与洞察思考的睿智者,是思想者的榜样,通过自己不断的思考、洞察和产出,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贡献给这个世界以智慧和给养,从而影响了无数人。
三个是漂流的鲁滨逊:可能较多的人都处于“鲁滨逊”的状态,看看《鲁滨逊漂流记》就知道了,首先需要的是勤俭、节制、技能和活下去的勇气…鲁滨逊最后用了28年多之久,被“获救”。
四个是重新想象和梳理自己的生活模式,包括未来的居住: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水哥认为,我们可以构建一种“第三区”。这个相对有点宏大,但趋势的确是这样的:社区公司化,公司社区化,未来的社会一定是社区化模式。这也是“社会人时代”的另一种特质。
不管怎样,水哥认为,新理论,新组织,新机构,新力量…会接连涌现出来,你会属于哪一种?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随着终身制全职模式的终结,以及全球上再也没有百分百安全之地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你自己的态度、技能以及是否俯身下去的意愿与行动,其实决定了你的一切...
大变局系列之一:世界秩序的失控与重构
大变局系列之二:强势国家主义归来与新自由主义的撕裂
大变局系列之三:“反合作”或致全球性大动荡
大变局系列之四:全球需警惕退化到以邻为壑的孤岛模式
大变局系列之五:“群氓之症”与“爆炸渗流”
大变局系列之六:我们必须担心这些全球性风险
部分图片来源:Pixabay.com
严肃阅读,读懂中国Make A China Again
一个可能不讨好人的公号这里只与常识和读知有关
韦三水
资深媒体人、财经作家与品牌策划人
草根诗人、连续创业者
已出版发行多部财经著作
曾先后系统性地提出
现代新国企论、未来国企分化论
所著《大国企》、《谁人不识宁高宁》等书引发热议
閱讀更多 韋三水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