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有支撑 脱贫致富“底气足”——重庆市璧山区贫困户刘顺明的脱贫故事

“咯咯咯,咯咯咯……”3月24日一大早,在重庆市璧山区丁家街道三五村3组,贫困户刘顺明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鸡喂食。圈门打开,100多只鸡扑棱着翅膀跑来,一把把谷粒洒下,看着鸡群抢食的样子,刘顺明很有成就感。

发展产业有支撑 脱贫致富“底气足”——重庆市璧山区贫困户刘顺明的脱贫故事

刘顺明正在喂鸡

前几年,刘顺明靠在周边打零工维持生计,收入非常不稳定,再加上父母患病,身边离不开人,一没手艺、二不能外出打工,他以为自己这辈子也许都不会有改变了。

2017年,刘顺明被纳入建卡贫困户,在一系列扶贫政策和各级帮扶干部的帮助下,50岁的刘顺明也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只有通过发展产业,才是实现稳定脱贫的长远之计。”帮扶干部的一番话让刘顺明开始思考增收“门路”。

“我有几亩土地,也不怕吃苦,想尝试种柑橘。”刘顺明找到帮扶干部,表明了自己想通过发展产业,摆脱贫困的想法。

当年,帮扶干部就为刘顺明送来了130棵血橙树苗,往后的每一年,刘顺明都增加种植数量,到现在,已经栽种了800多棵,包括血橙和耙耙柑两个品种。2019年,500多棵柑橘开始挂果。

发展产业有支撑 脱贫致富“底气足”——重庆市璧山区贫困户刘顺明的脱贫故事

刘顺明在柑橘地里松土

这几天,刘顺明显得有些焦虑,柑橘到了发芽、开花的关键时期,但很多叶片呈现斑点、灰白状,甚至掉叶的现象。上门走访的三五村驻村工作队队员任廷勇的到来化解了他的焦虑。

“这是红蜘蛛,要打除螨类农药。”任廷勇是农学专业毕业,查看了几株柑橘树后,给出了“诊断结果”,建议刘顺明“对症下药”。

扩大种植面积容易,要想种出品质好的柑橘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每一样对刘顺明来说都得从头学起,为了提高科学管护水平,他常常向其他种植户请教、向街道农技员咨询,就连农资公司到村里来送货,他也拉着别人问个不停,手机还加了几个柑橘管护的微信群,有时间就在“线上”学习,多方面了解农业知识。

除了种植柑橘,今年年初,勤劳肯干的刘顺明还买了100多只鸡,在房前一块闲置土地上搭建了鸡圈,多渠道增收。“按照市场价,一只鸡能卖100多元,这些鸡就能有1万多块的收入。”刘顺明笑着说。

扶贫政策千万条,自力更生头一条。即便有了产业,刘顺明依然没有满足现状,去年,他在丁家小学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每月能有1800元的收入。疫情期间,虽然学校放假,但学校有几栋居民楼还住着教师家属,进出往来,要做好测温、登记等工作,虽然忙碌,但在他看来,每一份辛勤付出总会得到收获。

“好政策帮了我这么多,我也应该干出个样子。”刘顺明说,现在种植、养殖同步发展,自己脱贫致富的“底气”更足了。

(作者单位: 璧山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