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美國“新硅谷”?

魏欣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紐約是美國的經濟重鎮、華爾街的所在地和全球頂尖的金融中心之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隨著金融管制政策在美國的加強和盈利能力的下降,以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對沖基金等為主的金融企業在成本的驅動下逐步搬離紐約。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導致大量辦公場所、餐館和小商戶關閉,很多白領人士被迫在家辦公。不少朋友感到紐約似乎正在失去往日的光彩。但是“紐約客”們發現,通常聚集在美國西海岸的眾多科技企業開始在紐約快速擴張。隨著地鐵開通了曼哈頓西部的延長線,更有不少初創企業和風險資本把目光投向了這裡。越來越多的程序員和工程師取代銀行交易員和基金經理成為了新的紐約市民。紐約似乎開始從一個往日的金融中心變身成為美國的下一個科技中心。

雖然數年前,紐約地鐵7號線已經覆蓋了曼哈頓島西側的哈德遜河岸,但是直到去年3月Hudson Yard商業區初步建成時才開始贏得更多市民和遊客的光顧。在人們讚歎地標式建築Vessel的奇思妙想,並常常駐足留影時,硅谷科技公司臉書開始悄悄簽約這個社區3座大樓,為即將進駐的6000名員工選定辦公場所。這個今年1月宣佈的龐大擴張計劃將超過臉書在紐約下城辦公室規模的兩倍。去年12月,亞馬遜也宣佈,將會在曼哈頓中城租用新辦公室,並計劃新招募1500人。由於本地居民的抵制,在去年取消了在長島城建立超過2.5萬人的第二總部之後,亞馬遜再次啟動在紐約的擴張計劃。谷歌在紐約的擴張也非常迅速,以至於現有的辦公室擁擠不堪,只能臨時租用兩棟辦公大樓,等待新的研發中心在2022年之後建成。過去,高科技公司只把紐約當成市場和銷售中心。但是現在,他們把這裡看作是硅谷之外的新研發中心。

最近幾年,科技行業在紐約的發展非常迅猛。據《紐約時報》統計,僅最大的四家科技公司就將創造超過2萬個工作機會。招聘網站Glassdoor數據顯示,從2016年開始,紐約的科技行業空缺職位上升了38%。紐約已經是美國科技行業空缺職位第三多的城市,僅次於舊金山和西雅圖。而且不光是那些大公司,初創企業在紐約的發展也很驚人。據普華永道的報告顯示,從2018年初到2019年第三季度,投資者在紐約的初創公司上投資了超過270億美元。這是風險資本在硅谷之外地區最大筆的投資行為。

在很多投資者看來,紐約的吸引力正在快速上升。畢馬威在對740名全球科技公司高管和科技創業家的問卷調查中發現, 60%的人認為紐約在2023年左右有可能取代硅谷成為全球的科技創新中心。

不少企業管理人員很看重紐約具備成為科技中心的人才優勢。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公司Robert Half International對2800名技術類員工面試官的調查,超過80%的受訪者認為在美國想要招聘到合格的技術人員是很具備挑戰的。雖然在美國的很多城市中,紐約的教育實力並不特別突出,但是由於它獨特的歷史地位,吸引了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頂尖人才。位於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大學都屬於世界名校。

更重要的是,紐約周邊各州的名牌大學也很多。比如,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學院、賓州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等。這些學校的優秀學生和國際學生畢業後也往往願意搬去紐約尋求更好的職業發展。紐約市政府還為康奈爾大學專門提供了建設研究中心的土地和資金。這些大學和研究機構不但為紐約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還提供了很多前沿研究項目。

經濟學家們認為,高科技公司往往需要通過聚集效應來提高勞動生產率,而紐約正好具備了這個特徵。在現實當中,紐約的房價、稅務水平和其他運營成本都比美國大多數地區高。理論上很多傳統企業都有動力通過遷往其他地區來增加利潤。但是高科技公司通過聚集在狹小的區域內,形成了知識和管理經驗的快速傳導,還有人才的充分競爭。在技術含量很高的這些公司中,這種聚集效應的結果是,每個公司的競爭力都得到了提升。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馬克·穆羅(Mark Muro)認為,處在聚集中心的企業往往並不特別感到自身實力的提升,它們也常常為交通擁堵和高房價所困擾。但是當他們與其他企業在市場上競爭時,這種聚集效應所形成的傳導優勢就充分體現出來了。加州就是這種聚集效應的典範。但是當這些企業發現在加州再也難以找到更多優秀科技人才時,教育水平較高的紐約對他們就開始具備很大的吸引力。

在科技公司工作的一些員工則對紐約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多元的社區更感興趣。生活在舊金山和硅谷的工程師常常抱怨,他們生活在一個單一和同質化嚴重的空間中。辦公室周邊被各種類似的IT公司所包圍。自己的社交圈子裡基本上也都是程序員。唯一不同的可能只是他們擅長的編程語言有所差別。但是在紐約,社會氛圍就會多元和有趣很多。這裡不但有傳統的金融業和百老匯,還集中有很多其他產業的總部。聯合國、各國領事館和各類國際性會議中心坐落在這裡,各國遊客和留學生也經常光顧。工程師們很喜歡紐約的城市生活,但是以前他們總抱怨東岸的工作機會很少。現在,他們的工作機會大量遷到了紐約。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經濟結構調整讓紐約經歷過嚴重的失業。在復甦的過程中,紐約的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社會矛盾日益深重,稅務成本持續上升,電子商務和新冠肺炎疫情對零售業衝擊嚴重。雖然不斷有人因為各種原因離開這裡,但是紐約從來未曾缺乏過新鮮血液。這裡仍然聚集著全世界優秀的人才。銀行的退出當然值得惋惜,但是科技公司的入駐和工程師的到來再次證明,紐約仍然是值得人們嚮往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