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疫情”能否讓中國教育在科技這條快車道上實現飛躍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我們的生活都發生了變化,各種感情都被不同程度的放大,無論是恐懼還是溫情。

也許你還在手足無措中,而另一個困擾無數家庭的大問題也出現了,學校停課不停學,無數老師“被迫”成為主播。

我相信很多老師在毫無準備的狀態下,開始了這場絕無僅有的“大考”,有人狀態百出,有人“春風得意”。

有人說這次“史詩級”的線上奇觀來得太突然,但我卻覺得這可能會讓以前的很多矛盾,在藉助現今科技手段的“加持”之下得到緩和甚至完美解決。

這場“疫情”能否讓中國教育在科技這條快車道上實現飛躍


第一個就是課外補課問題。以往的模式是,大部分家庭會選擇線下課外補課,甚至是一對一上課的方式突擊學習,先拋開教學成果不談,單說上課成本就十分驚人。

一般在一個二三線城市,小學或初中一年下來的補課費大概在一萬至十萬之間,這還不算所謂的“名師點撥”,而對很多家庭來說,這些開銷已經佔據了他們日常開銷的很大一部分支出。但是現在的情況發生了變化,不少家長通過這次線上較量,橫向縱向對比授課老師能力和方式,能擇優選擇自己心儀的老師,價格呢也是在絕大部分家庭能承受的範圍之內。這樣不但使更優質的服務和體驗被“強行”打通,而且也會倒逼著某些老師自我提升。

舉個例子,我身邊的朋友有一位是小學數學老師,她在家上了一段時間的網課之後,突然發現不少同學開始提問很多課外知識點,這讓她“措手不及”,因為某些知識點讓她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很難對答如流。

這就讓她的“光芒”暗淡了許多,又過了一週多的時間,上課溜號甚至讓家長代替停課的情況越來越多。其實她在收到學校通知的時候便開始全力準備開網課了,甚至在家試講了幾次分享給周圍的親戚朋友點評,但是這和那些經驗豐富,習慣線上配合線下教學的老師以及機構比起來顯然力量不對等。所以後來我給這位朋友的建議就是,每天除了備課、上課意外還要加強學習,看看那些行業標杆是怎麼上課的,當然這對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來說並不輕鬆。

這場“疫情”能否讓中國教育在科技這條快車道上實現飛躍


第二個是家長監督問題。以往的家長在學生補課過程中是被動的,他們只能通過窗戶或教室視頻看到自己孩子上課的狀態,但是實際效果是不易考量的。但現在的細分市場使得線上教育更人性化,家長變得更主動。


現在你能在某些平臺上看到每個老師的綜合評分,這些評價中不止是單從教學質量角度出發的,因為教育本身就是兩方面——教和育。而且還包括老師表達是否符合聽著心理需求、課後答疑輔導是否及時、教學體系是否科學易懂等等。而當全國的師資力量在網上PK時必定高下立判。

哪家機構價格公道、服務人性化、教學質量高,哪位老師更具親和力、教學能力強、表達得體、課程有吸引力,這些都是一目瞭然的。那家長挑選機構和老師時便會放心很多,畢竟在良性競爭的當下,任何教育機構都是“以人為本”的,服務好顧客才是未來瓜分萬億市場的前提。

這場“疫情”能否讓中國教育在科技這條快車道上實現飛躍


第三個行業洗牌後變得更加公平透明。以前一線城市的機構即便到二三四線地區開分機構,也會遇到重重阻礙,這使得真正優秀的團體不能讓二三四線的消費者體驗到他們的服務。不過這次集中居家隔離,視乎所有競爭都變得“公平”(相對公平)。

無數機構在線上開戰,但是真正笑到最後的都是提前“佈局”線上授課的機構,也是那些共有競爭力的個體與團體。無論是單個老師還是團體,在突如其來的“意外”之後能及時調整、挖掘潛力,這都是難能可貴的,但是有些差距確實短時間努力不易彌補的。

經過這次洗牌之後,無數優秀企業及個人會很快的凸顯出來,而與此同時未來家長及學生對線下教育的要求也會變得越來越高,這些都是朝著積極的方向前行的。我想科技正讓中國式教育實現飛躍,也讓我們的青少年、家庭甚至國家變得更好、更具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