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說: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父母的樣子都會體現在孩子身上,所以父母的行為不要有偏差
三歲就到了上幼兒園的時間了,家長終於長談“終於可以解放了”。但是沒有那麼簡單,許多的家長也不考慮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準備好了上幼兒園,直接就把孩子強行塞給了老師,其實是會出現很多問題的,比如孩子不會脫褲子,尿褲子;吃飯慢吃不飽,等等一些最基本的適應能力不足,就會對幼兒園產生排斥。
孩子沒有這4項能力,說明孩子還不具備上幼兒園的條件,年齡不是上幼兒園的唯一標準,家長要讓孩子學會這四個技能,否則入園孩子就的“受罪”。
一、能夠獨立自主上廁所
孩子理解上廁所一般在兩歲左右,在這個時期,家長要培養孩子的獨立上廁所的能力,加上孩子在陌生的環境裡如廁意識比較弱。家長一定要在孩子熟練掌握如廁能力的時候再送孩子去幼兒園。不會因為尿褲子而討厭去幼兒園。也避免了以後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響。
二、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
孩子在三歲語言表達能力也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喜歡說話,語言發育快,能流暢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相反語言能力差的孩子就不能很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越說不好越不敢說,惡循環就會造成孩子封閉與人交流,對孩子語言能力產生負面影響。所以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沒有準好時不要急於送孩子上幼兒園。
三、獨立學習生活的能力
對於孩子的一些生活自理能力從一歲多就可以開始訓練了,小孩子的模仿力都很強,他看見父母那樣做,就會去學,這個時候一定要鼓勵孩子去做,不要怕麻煩。在生活中慢慢的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整理自己的玩具。
沒有基本的生活技能就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對於孩子無疑是一場災難,不光自己不適應還會給老師帶來很多麻煩。所以家長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儘早讓孩子學會一些生活技能,沒有生活技能的孩子在幼兒園是很難適應的。
四,融入集體的社交能力
幼兒園是孩子步入的第一個集體活動場所,想要孩子更好的學習和生活,社交能力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有集體意識,再有社交能力,才能和小朋友更好的相處。不然孩子進園後就會出現隨便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很好的玩耍。這樣的情況下做家長的能放心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嗎?
孩子在家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家長把孩子照顧的很周全。但是在幼兒園,孩子不是隻面對老師的,還有許多同齡小朋友。
為了讓孩子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家長要在入園前幫孩子做好入園準備。家長除了從生活中鍛鍊孩子,還可以利用繪本來引導孩子,輕鬆地把很多深奧的道理傳達給孩子,讓他們在繪本閱讀中理解真善美。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孩子看繪本時會有很強的代入感,將自己帶入到繪本中的角色之中,這也正是孩子為什麼看繪本學東西快的原因。
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推薦一套《兒童情商培養繪本》,一套共有30冊,繪本包含《行為管理和性格培養繪本》(10冊)《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10冊)《安全早知道》(10冊)。
這套書分別從高情商,好行為,安全性
三大主題,分別運用不同的故事傳達出不同的好習慣建立。比如:《我不再自卑》《我來幫助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家的愛心》;《我能承擔責任》《我有自制力》《我能與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廚房裡的火》《有人來敲門》《脾氣大的寵物》《站在椅子上》。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從而幫助孩子提高情商。
教育孩子也要講究適度,孩子在父母寬鬆的環境中成長,感受家庭的溫暖和生活的美好。孩子和父母成為朋友,也就願意聽父母的建議。
閱讀更多 曉曉媽咪課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