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企業生產經營普遍受到衝擊。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28 日發佈的報告顯示,個體工商戶、民營企業受影響最為嚴重。疫情蔓延引發的訂單下降、物流受阻、復工復產困難、合同履行困難等都對企業產生了嚴重衝擊,市場主體平均預期 2020 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及經營利潤同比分別下降 25.5% 和 24.9%。
總體來看,接受調研的企業對政府支持企業的舉措瞭解明顯不足,在期望政府持續支持方面顯示出因企業規模不同而訴求有明顯差異。可喜的是,調研結果顯示,大多數參與調查企業的經營信心未受到明顯衝擊,企業積極採取各種措施自救,顯示出強大的韌性。
報告顯示,從企業類型來看,疫情對個體工商戶影響最大,其受衝擊面高達 67.5%,其次是民營企業,受衝擊面為 54.1%,再其次是地方國企和外資企業,受衝擊面分別為 41.8% 和 37.5%。央企受影響最小,受衝擊面僅為 27.5%。
在疫情影響下,市場主體平均預期 2020 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及經營利潤同比分別下降 25.5% 和 24.9%。個體工商戶的預期偏悲觀,平均預期下降幅度為約 1/3,民營企業的預期下降幅度也較大。
報告認為,民企和個體工商戶是疫情衝擊下最需要關注的市場主體。他們總體規模偏小、抗風險能力弱,近年來在中美貿易摩擦、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下已經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等多重挑戰,疫情發生後,在復工復產方面又遇到嚴重障礙,多因素疊加,經營困難尤為突出。
疫情對企業的經營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需求下降導致訂單減少(45.7%),其次是物流沒有保障(39.7%)、復工復產困難(37.5%)、合同履行困難(34.9%)。來自租金、流動資金、要素價格方面的壓力也不容忽視。
不同類型的企業受影響的方面存在顯著不同。央企主要受訂單減少和物流不暢影響;地方國企除受訂單減少、物流不暢影響外,還較多受生產要素價格上升和訂單履行困難影響;外資企業受影響的方面與地方國企類似,但更多受復工復產困難影響,且受物流不暢影響尤為嚴重;民企較多受資金鍊緊張、租金壓力、復工復產困難影響;個體工商戶相對受租金壓力影響最大,其次訂單履行困難的影響。
企業積極採取各種措施自救。報告顯示,企業首選的自救措施是遠程辦公和業務上網,兩種措施分別被 43.3% 和 31.5% 的企業採用,其次才是考慮降低薪資水平和精簡人員,分別被 26.7% 和 23.1% 的企業考慮採用。突如其來的疫情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帶來了顯著的壓力和動力。
報告認為,應抓住疫情影響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壓力和動力。努力創造有利條件,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提供必要安全保障,著力解決 " 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 " 問題,促進企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加快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
值得注意的是,被調研的企業對政府支持企業的政策舉措瞭解明顯不足。僅有 8.6% 的企業人士表示對中央及地方政府出臺的支持舉措 " 非常瞭解 ",另有 34.3% 表示 " 比較瞭解 ",兩項合計為 42.9%。共有 20% 的企業人士表示 " 完全不瞭解 " 或 " 不太瞭解 "。
最受企業歡迎的支持政策集中在各種稅費減免,延期報納稅、物流支持也廣受認可。減免稅收是最受企業認可的支持政策,超過 3/4(77.4%)的企業人士為它的有效性打四星或五星;其次是減免企業水電煤費用(70.5%)、免徵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69.0%)、減免企業房租(68.3%)。延長納稅申報期限、靈活低成本的信貸、減輕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負擔、緩繳社會保險費、物流支持也比較受認可。
報告建議,各級政府部門落實支持政策時,要在精準施策、因企施策上多下工夫。現實情況決定,對央企、地方國企、外資企業有良好效果的稅費減免政策,對大多數民營企業的作用卻相對不夠直接和有效。在我國經濟按下 " 加速鍵 " 後,如何針對它們的現實困難特別是資金相關的困難,更精準地提供政策支持,幫助他們重拾信心,全速復工復產,彌補損失,渡過難關,以更好地發揮在國民經濟中的生力軍作用,是中央和各級政府應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閱讀更多 砍柴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