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後,老人幹不動了,年輕人不願意幹,那我們的糧食怎麼來?

新大風歌


  • 對於十幾年後老人幹不動了,年青人又不願意幹了未來的糧食確實是一個問題。
  • 首先如果過於依賴進口,當國家面臨某些危機時也會受外界限制,這個應該不會是我們的長遠目標。
  • 所以我們國家應該對糧食方面有著長遠的戰略目標

比如原有的糧食大省會實行大規模成包,提高對糧農的補貼和幫助,對年青人回農村科學種植加大扶持力度使回村青年收入比在外打工的收益高,那麼即老人幹不了年青人的幹勁依然足,主要還能陪伴家人也可以幹其它的副業,只要回村青年有了一些經濟成就了那會有一部分出去打工的青年在城市裡找不到自己的需求也會回來發展農村的,所以只有加大對回村發展的年青人扶持力度,讓經濟收入比外打工略高,就算苦點累點也會有年青人在農村發展的!


阿平65968


十幾年後,老人幹不動了,年輕人不願意幹,那我們的糧食怎麼來?這個問題有點擢心,因為已經不要等到十幾年後了,現在許多地方已現端倪,尤以南方丘陵地帶更嚴重。

可能有人會說題主杞人憂天,這麼多年過來,農村種田的人越來越少,我國糧食還不是連年增產、豐收嗎?也沒有見餓死人在哪裡?說實話,糧食增產、豐收都是在以平原為主,適合大型機械耕種的地方。你可以到丘陵為主的南方地方做下調研,南方丘陵地方的農田荒蕪程度,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如果真的發生了糧食危機,這些地方肯定會是員先倒黴的,因為曾經的良田不是長滿野草就是栽了樹,再難看到曾經的稻波、稻海了。

我們現在的糧食之所以豐富,這個主要是要感謝袁隆平研究的雜交種子,提高了糧食畝產,解決了國人餓肚子問題。而隨著拋荒地的逐漸增加,以後我國缺糧食的弊端會逐漸顯露出來,大家從每年不斷增加的糧食進口量就可以看出來。而哪天,其他國家要坐地起價,糧食不賣我們拉,到時候又該怎麼辦呢?

個人認為,從現在起,國家應該努力培養新農民,培養農村接班人,提高機械化,提高糧食價格,讓種地的人過上體面的生活,我們的農村土地才不會荒廢,我們將來糧食才能繼續自己自足。如果社會再現現在這樣下去,收入低微,誰還願意留在農村種地。


壞男人說小龍蝦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在農業種植這個問題上,真的是不需要太過於糾結。

從以前的種植情況來看,以往都是各家各戶種植自己的那幾畝地,因為每家都要春耕生產,所以每家每戶的勞動力都能懂如何搞生產,甚至於女同胞一樣的也能夠頂一個勞動力。

但是現在的情況已經大不一樣了,現在農業生產搞的是規模化生產,規模化種植。現在在農村裡面確實是年輕人種地的不多,而種地的都是一些中老年人了,不過其中還主要是以中年人為主。大家可以看下這些以中年人為主的種田力量他們是如何種植的。

現在在農村裡面種地,有條件的地方都是機械化種植,而且都是大戶種植,一種就是上百畝地。耕地、播種、收割、噴藥都是機械化了。前幾年治農藥還是人們自己揹著噴霧器自己噴,現在很多地方也已經開始了用植保無人機施藥了。這樣大的變化,以前種地的人們是永遠想不到的。

現在農業發展的趨勢就是規模化、集約化。大戶就是以後發展的方向,也許以後就變成了家庭農場了。一個村裡面可能就只有一兩戶人家種地,這樣的情況不是不可能的。

這就好比是現在人們養豬,雖然現在國家在鼓勵人們養豬,實際上越來越多的生豬出欄量被大型養殖企業、養殖戶所佔據了。留給散戶的空間並不多。

所以,以後種地也必定是一個高度自動化、機械化、集約化的程度。那時候只需要幾個人就能夠管理百畝地,哪裡還需要像以前那樣一戶人家管理幾畝地還累得要死呢?

社會在發展,說句比較搞笑的,就如現在你想去廟裡當和尚人家還得問你是不是本科畢業,不是本科畢業還不要呢。


洞庭清水塘


一切與年齡無關,你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任何人。

01 90歲的袁隆平還沒退休 30歲的我們已經不想工作了

今年9月,袁隆平獲得了共和國勳章,這是國家最高榮譽。

只要稍微瞭解一下這位老人的生平,就知道這個榮譽他多麼當之無愧。 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早在求學時代,袁隆平親眼目睹了饑荒成災,當時就立下了終身志向:一定要解決中國人的糧食安全問題。 1961年,袁隆平開始研究水稻雜交技術。當時,國際上並不認可雜交水稻,還放話說:水稻沒有雜交優勢,此路不通。 但是袁隆平沒有放棄。他說: “外國人沒有搞成功的,中國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他花了三四年,觀察了幾十萬棵稻株,一共才找到兩株雜交水稻。接著他又花了9年,成功研究出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法,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被尊為“雜交水稻之父”。 1990年代,美國經濟學者布朗向世界發問:“誰能養活中國?” 已經60多歲的袁隆平,用實際行動給了答案:中國人自己。 他將水稻畝產從600公斤提到700公斤、900公斤、1100公斤…遠遠地將其他國家甩在了身後,也一次次刷新著世界紀錄。

2016年,86歲的袁隆平變廢為寶,讓草都不長的鹽鹼地長出了水稻。 2018年,88歲的袁隆平在迪拜的沙漠裡種出了水稻,成為全球首個成功案例。 這許多看起來難於上青天的事,老爺子都做成了。袁隆平豈止是雜交水稻之父,簡直是當代神農! 袁隆平在接受節目採訪時,曾經談及對大饑荒時代的感受:

記者問:您是不是特別害怕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

他答道:不可能了。

這句“不可能了”,是老人家送給中國人,乃至全世界,最好的禮物。 2018年,袁隆平用雜交水稻技術,餵飽了8億人。

袁隆平為國家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早已身價不菲,但是他還穿著幾十塊錢的衣服,打十幾塊錢的領帶,住普普通通的房子。

他說: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謂也好,科學大獎也好,都不重要。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為中國人贏得了榮譽和尊嚴。

如今,袁隆平已經90歲了,但他沒有就此停步,他說自己還有兩個夢想:

第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水稻要高產更高產,稻子有高粱那麼高,可以坐在稻子下乘涼。 第二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在全球範圍內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為了這兩個夢,90歲的他依然奮鬥、學習、成長。

他依然每天都去辦公室上班,堅持去試驗田觀察水稻的長勢:

“名利對我沒什麼用處,能下田就是最好的。” 爬田埂時,旁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擋開了:“你以為我老了啊,我躥田埂比你年輕人還快!”

他還依然堅持游泳和打排球,比很多年輕人矯健靈活。

前些天網上放出來他用英文接受採訪的視頻,網友們才知道他還在努力學英語,都紛紛汗顏道:比我的英語好多了!


“年紀大沒有關係,我還沒有痴呆,今後要向畝產1300公斤衝刺。我最大的願望就是,飯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

記者曾經問他:“您已90高齡,想過退休的事嗎?” 袁老答:“我身體還好的話,我就不退休。除非看不見了走不動了,否則我會一直幹下去。”

這就是硬核90後袁隆平:即使90歲了,也要步履不停,奮鬥永無止境。

02 90歲的草間彌生還在創作30歲的我們卻說自己沒創造力了

2017年10月21日,美國洛杉磯市,人們在The Broad博物館前排起長隊,排隊的人繞了博物館整整一圈。人越來越多,後面的人至少要排三個小時才能進入大樓。

這些人全是為了看展而來。展出的作者,是現年90歲的日本國寶級藝術家、“波點女王”草間彌生。她的作品在全球被瘋狂搶購,一幅畫可以賣到160萬美金,是全球最貴的畫家之一。

△以上均為草間彌生的“無限鏡屋“作品展作品

△以上均為草間彌生的“無限鏡屋“作品展作品

1929年,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長野。她的家庭極不幸福,這給她留下了很深的童年陰影。1958年,草間彌生在一位美國畫家的幫助下,前往美國發展。僅僅靠一支畫筆,她從一無所有,在美國奮鬥了20年,終於出人頭地。 1978年,已經獲得“前衛女王”稱號的草間彌生返回日本。人們本來以為她過起了退休生活,卻沒有想到她筆耕不停。

四十年來,她深居療養院,在療養院附近開了一間工作室,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除了創作,還是創作。 “我如今的創作熱情比此生任何時候都強烈……可以說,我每天都冒著生命危險在創作。” 2016年,已經87歲的草間彌生,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 2017年,88歲的她在東京舉辦了其藝術生涯以來最大的個展。 2018年,將近90歲的她出了傳記紀錄片《草間彌生——無極》,即使坐著輪椅,也不能阻擋她繼續創作。 2019年,草間彌生上海舉辦了個展,其中有40多件是她新近創作的。


農村孫哥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對於你提出的問題問的很好,十幾年後,老人幹不動了年輕人不想幹了的問題。我有以下幾個觀點。

1.民以食為天,沒了糧食是萬萬不行的,以前的老一輩確實是苦了一輩子的,他們辛辛苦苦一輩子種田種地,為我們解決了糧食問題。而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不會種田種地,甚至有些都沒下過田,去過菜園。但可以放心吧,中華文明幾千年,經歷過多少改變但還是一樣,有種田的。

2.現在的土地現在基本都是承包制的,一個人種幾百畝,幾千上萬畝。為什麼呢?現在是機械時代科學時代。什麼都是機器,從耕田,農藥,收割機,都是機械的一天比以前人工快多少倍。

記得小時候家裡種十幾畝田,爸爸耕田,我們插秧,都是分工進行的。要忙上半個月,一個月。那時候真是辛苦。現在耕田到種種子幾百畝只要幾天就好了。

3

以後農業可能會更發達,還有國家政策,我們這邊現在國家都規定要種幾季,按季度補貼。哪裡給你荒廢的問題。

4

現在的年輕人都在外面都可以找一份工作。沒那麼累,以後到了年紀出去外面不一定要你,不是嘛?沒辦法的只能種田種地求生存了,畢竟窮人永遠比富人少。所以大可放心沒人種糧食了。

希望我的回答不管對你有沒有用,希望能給你帶來開心,如果覺得好給個贊,給個關注可以嘛,畢竟寫了那麼多。


農村娃小鄧


首先十幾年後的事情,現在只是個預判。隨著我國的發展,已從農耕時代進去工業化和機械化時代。很多行業的崗位有機械取代,農業種植也一樣。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型種植模式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種植的效率和產量,減輕了種植成本,增加收入。如家庭農場和農業合作社的出現。有力的解決了幹不動和不願意乾的問題。

在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這幾十年裡,大量農村人口外出務工,在工廠打工或做生意都比種地賺錢。使農村土地資源的浪費,無人種或種了不賺錢。這也開始催生出新時代的農場主,承包土地,購買機械,大面積種植糧食。

所以這個問題很好可以探討,沒必要擔心。國家這幾年大量政策向三農傾斜,支持和扶持農場和合作社。給予補貼和優惠政策鼓勵人們種植糧食,現在農村正在發生變化,讓種糧成為一種職業或行業。我國18多億畝耕地紅線,十幾年的連續糧食產量豐收,國庫糧食滿倉。




雙李諾澤浩哥


十幾年後我們的糧食從哪裡來這不用發愁,一是十幾年後農村的機械化程度更高了各類各種農機都有種地是項簡單的工作,二是十幾年後農村種地有可能集中到種糧大戶去耕種管理產量更高更優質,三是科技含量更高優質化肥優質種籽足以保持糧食的豐產豐收,所以說糧食的供給是有保障的。


徐寶星人文紀實


十幾年後老幹不動了,年輕人不想幹,我們的糧食怎麼來,世界就是這麼奇炒,世界萬物很多事情都循環來的,雖然十幾年後老人老了幹不動了,可那時我們這些八零,九零後也同樣上了歲數,工廠不要,落葉歸根,我們也會回到農村,繼續傳承父母留下的田業,五六十歲還具備勞動能力我們不可能回到農村會遊手好閒的,所以我們會好好繼承上輩的祖業,不會斷了我的生命之柱,糧食來源,現在很多大學生卻會選擇回到農村創業,還有現在的巜西瓜三農視屏》,不是還好的推動了許多年輕人對農村的嚮往,也做出了很好的現實嗎,相信我們中國會越來越好,經濟越來越來,我們的農村也更加會越來越越好








農村張大姐


大家好,我是原陽阿壯,很高興來回答你的問題,我也是農村人,結合俺莊情況來給大家說一下,不必擔心地沒人種

1、農業機械化的步伐

隨著國力的提高,中國科技的不斷提升,中國現在處於什麼階段,大家很清楚,而且國家政策也在不斷傾向農村。舉一個例子,我小的時候,收小麥,要用小型的收割機把麥子放倒,再裝車,攆場,大家不知道聽說過沒,然後再揚場,最後小麥入倉。到現在大型收割機,專人拉籽,不想放家裡,直接可以拉到合作社的糧倉,啥時候需要錢直接拿錢就行了。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2、人各奇能,才出了360行

張武上大學了,有出息了,將來可能在城市發展了。

趙三學習不好,喜歡土地,天天去地裡鑽研,整天琢磨怎麼讓土地生更多的錢,辦了合作社,建設了一個生態農莊。

王七上學時候就知道吃,喜歡美食,沒考上大學,上了技校學了廚師,最後在家開了一個農村小飯館,農忙的時候機械化一收 ,小日子也是美美滿滿。

國家發展的好,不會丟下任何一個人,只要你肯幹,有想法,努力奮鬥,你不但有糧食吃,錢還花不完,360行,行行出狀元。只要你有成就,幹啥都是幹,大家一起加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原陽阿壯的話點個贊給個關注支持一下年輕人



原陽阿壯


  中國有句古話說民以食為天,只有吃飽了飯才有力氣幹活。而我國一直是人口大國,在世界上的人口數量位居第一位,倘若真的沒有人來種地,那麼我國14多億的人口靠誰來養活?靠國家來養活肯定是不現實的。而且有關情況顯示中國現在的荒地有很多,有很多的偏遠山村都是隻有老人在村子裡種著一畝三分地,大部分的耕地都荒廢了。

  而且這種現象還不在少數,國家也採取了一定的措施來緩解這種情況。現在的土地流轉制度也在不斷的完善,農民不願意種的多餘土地,可以由承包人接收,承包人只要每年付給農民朋友租金即可。如果租期到期了,還可以續租,這就給了農民朋友們極大地便利。

  或許有人講現在不是有進口糧食嗎?以後直接進口糧食不就行了嗎?這種想法太不現實了,中國有那麼多人,要是進口那得花多少錢。就算國家的經濟很發達,但是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其實國家政府有自己的糧食庫,每年都會有糧食進入庫中。但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所以現在國家在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減輕農民的負擔,提高對農民的糧食補貼。讓種地不在廉價,也在對糧食價格進行調控,以穩定糧食的價格。國家也在培養新型的農業技術人才,推動農業的現代化,這個就不用擔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