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多數人不滿意自己收入,但也不願辭職另謀高就,為什麼?

草根老週五世


你好,我是企業管理專業小王。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周圍明明有很多人,明明每天抱怨工資太低,卻又不肯另謀高就,是什麼原因?在我看來,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整日抱怨,卻又不肯行動辭職的這種人可能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行,即使辭職到了別的地方也拿不到更高的工資,還不如安安穩穩在公司熬。這種人賺錢能力匹配不上自己的消費水平,沒辦法改變現狀,所以就只能抱怨抱怨來釋放一下情緒。

第二種。這種人不滿意自己的工資,能力也還不錯,卻也沒有另謀高就。可能是因為,他並沒有做好規劃,沒有找好下家,不敢擅自辭職。什麼時候等到他收拾穩妥,給自己找好下家,他一定會頭也不回的就走。

第三種。跟風型。聽見別人抱怨越想越覺得好像是這麼回事,就覺得自己也挺憋屈,就跟心也抱怨了,但是因為她是跟風的,並沒有強烈的辭職改變現狀的意向,所以也就沒有選擇另謀高就。

第四種。除了以上三種人群外,還有一種原因普遍適用於所有的人。因為,大部分工薪階層都是普通人,都有生活的壓力,但又想要過精緻的生活。達到一個工資水平後,自己的消費水平也跟著提升了,所以總會覺得工資不夠用,所以說就會抱怨兩句。要說辭職另謀高就的話,意願並沒有那麼強烈,只是抱怨兩句舒緩一下工作生活帶來的壓力罷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給您一點幫助。

我是企業管理專業小王,更多職場知識請關注我!





企業管理專業小王


這個問題屬於老生常談,以前存在,現在存在,今後還會存在。

多數人不滿意自己的收入,在於人的不知足和不量力。

1、不知足是人的貪念所致,不管從事什麼崗位,拿再多的工資,只要知道有同事比自己高,就會攀比甚至不滿意。

我的朋友就曾經講過這樣的故事:他在企業從事銷售工作,很辛苦。幹銷售的都知道,那指標都是按月按天甚至按小時分攤的,前面的時間一旦拉下,後面就得加倍彌補,想方設法完成當月的指標,否則工資就會給你好看。就這樣一年忙乎下來,每月的工資平均能拿到九千塊,在公司的業務當中排名挺靠前,所以感到挺滿意的。

說到他的妻子的工資,挺有戲劇性。她的妻子在高速公路局工作,每天的工作都很輕鬆,福利也很好,月工資輕鬆過萬,少的也有七八千。但是她的妻子也不滿意,說單位有些人你基本看不到幹活但是工資不少拿,所以常有些工作安排不下去,誰都不願意多幹,誰都覺得自己乾的多拿得少。

2、不量力是一種單位福利病,在單位呆的時間久了,就會有一種優越感,賣老資格,甚至倚老賣老。

尤其一些國企性質的企業,很多員工崗位很穩定,自我感覺好的很,盲目的攀比,經常想的不是自己對企業有多大的貢獻,自己付出多少,而是一味的比工資拿多少。正像網上說的自己什麼水平,心裡還沒有個數嗎?很可惜的是,很多人沒有數,不量力。

3、至於題主說得不願意另謀高就,這裡面原因很多,很多是因為不敢或者不能,沒有跳槽的資本。在單位發發牢騷就罷了,其實心裡清楚的很,現在市場競爭這麼激烈,找個工作可不容易,一旦離開風險太大,那肯定不幹。

但凡在單位整天抱怨工資抱怨工作的人,身上基本都存在共性的弱點:寬以律己、嚴以待人,缺少核心競爭力。


曉金譚


就好比在一個無比深的山洞裡,你手裡拿著一個火把,卻怎麼都找不到出去的路,但又不想留在這,但又怎麼都走不出去,這個時候其實只要這個人把手裡的火把給丟了,那麼就可以走出去了,因為就是他手裡的火把阻礙了看外面的光,卻是隻要順著光就可以走出去了!

而職場就如同這個山洞,而工作就是如同這個火把,他們不敢的原因就是,如果把火把給丟了。萬一還是看不到外面的光那又應該怎麼辦呢!

我身邊其實也是這樣的人:那是我前年來上班時他就在了,差不多3年來他天天在抱怨工資低,又累,想換份工作了,就是這樣的抱怨他抱怨了3年,可是依然沒有辭職,有次我問他,既然想辭職,為什麼不到外面看看呢,結果他說害怕辭職後,找的工作還不如現在這樣,那就吃虧吃大了!

說實話,我聽到後,我也不知道如何回他了,回想一下,如果自己是他又會怎麼做呢,是選擇丟了火把等光芒,還是害怕沒有光芒而現在緊緊地抓住火把呢!

我認為這樣的狀況最大的原因還是自己

對自己不夠有自信,覺得自己的能力找不到更好的工作,造成這個原因還是我們在進入職場一開始的選擇就錯了,因為剛進入職場的人有人選擇隨波逐流,而有些人選擇繼續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學習起來!

所以,我認為這樣的人應該都是那些當初選擇隨波逐流的人吧,因為隨波逐流久了,會慢慢的不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了,自己有什麼能力了,也就不敢做出改變了!

我是小丸子,以上是我個人觀點,謝謝你的閱讀,希望閱讀完可以給我點贊加關注,關於職場的問題可以向我提問!

小丸子悟職場


心高,能力不高。


開心的聽診器


我算是我是屬於那類少數人,哈哈,我經歷過4次跳槽,感覺太頻繁了,但是工資翻了10倍,所以跳槽是加工資的王道。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不敢嘗試跳槽呢?或者動了跳槽的想法但是沒有付諸於行動呢?主要有一下幾點吧。

第一,習慣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是一種習慣性動物,我們經常習慣於做某一件事情。比如,我們有自己睡覺的習慣,喝水的習慣,走路的習慣,等等習慣。這些習慣我們很難去改變。

那麼工作其實也一樣,當我們在一個地方工作久了之後,我們也習慣了,習慣了人,習慣了工作內容,習慣了工作環境。所以很多人就不願意去做出改變了。心想,就這樣吧。


第二,壓力。我不講大道理,講講我自己的故事。我09年經濟危機的時候選擇離開一家國企,我覺得沒有前途。我室友和我是一個辦公室的,我們學歷一樣,工資一樣,工作內容呢一樣。我離職的時候我的問他,要不要也考慮跳槽,在這裡沒機會升職,也沒有機會賺高工資。那時候我室友剛買了房子,他說,我剛買了房子,再等等。這一等就是11年沒動。

第三,我覺得是恐懼。像我這樣的職場老鳥,頻繁跳槽的人都在跳槽之後會感覺到壓力,感覺到不適應。

很多人,在沒有跳槽之前就把很多假設想好了,比如,我要是過不了試用期怎麼辦,我到了那邊如果不適應怎麼辦,我如果和新老闆相處不好怎麼辦?

總結一下,你得想清楚跳槽為了什麼

?無非為了兩點,為了錢或者為了職位,當時職位最後也是為了錢。當錢和職位,對你有足夠的誘惑的時候,你才會放開一切不管死活。就像我09年一樣,如果不跳槽我永遠沒辦法靠自己賺的錢在上海買房,所以我孤注一擲,毅然決然的離開安穩的國企出去冒險。

所以沒跳,雖然有上面三個因素的原因,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動力不足。


阿基米麵


作為應屆畢業生就業兩年的我來講講:

1、我們一般會跟自己同屆畢業的同學來比,各個城市都有,所以薪資水平就會不一樣,北上廣工資高,但是消費也會更高,其實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看個人怎麼想

2、我覺得多少付出就會有多少回報,有的人加班多,比如996、工作日加班到晚上9點,這些付出肯定要比上五天休兩天工資高,畢竟付出了時間成本。所以比工資高低還要看這個,不想辭職說明工作輕鬆符合自己的預期,工資還勉強接受

3、剛畢業不久想先沉澱兩三年,畢竟應屆生頻繁的跳動並不一定有利,反而在人事眼裡可能你不靠譜。

4、某些特別的因素不想離開,比如對於城市比較喜歡,愛人在這個城市

5、沒有找到更好的工作平臺,而目前的平臺還算可以

6、沒有職業規劃,不知道選擇什麼工作領域,抱有 “就這樣吧”的態度


緒日東昇2019


很高興回答“在職場,多數人不滿意自己收入,但也不願辭職另謀高就”這個問題。

在職場,我們會聽到抱怨工資低的聲音,但是過了很久你也不見這人離開公司。這裡面除了就業環境不好的問題,個人能力是否待提升問題,這個公司是否還有其他學習、晉升或福利各方面的希望以外,其實還存在以下幾方面內部原因。

一、抉擇面前,猶豫不決。這裡面有個著名的布里丹毛驢效應,布里丹教授養了一頭毛驢,有一次他拿兩捆乾草喂毛驢,毛驢卻半天不動,原來毛驢一直在比較這兩捆草的優劣,東瞧西望無法抉擇,最後把自己餓死了。職場上我們有時候也是在猶豫不定,患得患失,不停分析比較。

二、過分沉溺於“沉沒成本”。好多人在一個公司已經工作幾年了,在一個行業幹幾年了,雖然每天抱怨工資收入低,說要換工作,要轉行,但是卻遲遲不動,是因為覺得自己在這崗位和行業已經付出很多了,如果離開換個公司或者行業,這些年,投入的時間精力就浪費了,這就是考慮“沉沒成本”的結果。決策時候過分考慮過去“沉沒成本”,是沒法奔向未來的。

三、看不到別的崗位行業發展的真實情況。有一個著名的“洞穴理論”,是說一些囚徒從小被面壁綁在山洞裡面,洞口有一堆火照著往來的木偶,然後這些被綁著的囚徒只能看到眼前牆壁上的人偶的影子,並把他們當做真實。直到有一天,一個囚徒掙開捆綁的繩索,發現自己看到的是火光下的木偶的影子,再走出山洞,看見了太陽和太陽下真實存在的世界。其實,好多時候,在一個職場久了,有時候我們並不知道真實的外面的薪酬情況,我們有時候看到一個畢業後就是在一個地方拿著微薄薪資的職員,也習慣性的拿著這低薪酬,而其實外面的崗位和能力可以拿到更高的薪酬,而這些真實的薪酬她並不知道或者懷疑不確定。那我們也看到有些走出“洞穴”,跳槽到別處拿著高薪的職場人。

所以,針對不滿意自己收入,也不願辭職另謀高就,除去本人能力的問題,外面的就業形勢,公司是否還有其他吸引力這些,其實很深刻的就是內心存在上面的三方面的原因,終究是,選不了,放不下,看不到,如此九個字而已。





凌拾月


影響員工工作穩定性的因素有很多:1、薪資福利待遇;2、公司企業文化,公司制度等;3、發展平臺及發展前景;4、工作氛圍,與領導同事的關係;5、個人因素,如結婚生育,個人能力等。工資低會導致員工離職,但不是唯一原因。

管理學中著名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生理需求是最低最基本的需求,主要指需要食物,水,空氣等來維持生命,在世界上存活下去。我們上班,大多數人是為了得到工資保障生活。如果這份工作能滿足這個需求,且公司有其他方面優勢,如社保等福利齊全,工作環境乾淨無毒,企業文化與個人三觀契合,在公司備受重視,工作氛圍輕鬆,公司和家距離近等等,這些優勢能將薪資低這一劣勢弱化,因為滿足了員工其他更高需求,從而有效降低了企業離職率。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嚮往進入國企或考公務員編制的原因,雖然工資低,但別的方面有私企民企望塵莫及的優勢。

再者跳槽成本大。誰也不能保證下一份工作一定優於上份工作,另換新工作需重新適應環境和人,需重新熟悉公司和工作內容。綜合評估後不會輕易辭職。

希望能幫助到你


一名苦逼的HR


你好,職場中員工不滿自己的收入也不願離職的情況確實普遍存在,據我所知可能存在以下的情況。


1、戀舊、惰性心態

儘管對收入不滿意,但畢竟周圍的同事都熟絡了,領導的處事風格也能適應,工作已上手能順利推進,工作環境很熟悉……

而一旦換了工作,能否順利地融入新的同事圈子,能否與新領導合拍,工作內容能否快速上手,能否適應陌生的新工作環境……

換一份工作需要勇氣,一切重新開始,對於適應力不強的人來說很困難,他們寧可一邊抱怨著現在的收入,一邊繼續苦哈哈地留在原崗位工作。


2、暗中騎驢找馬,只是還沒上馬

有的人不滿意收入,只是沒有明目張膽地騎驢找馬,表面看起來沒什麼行動但暗地裡可能一直在外面物色新崗位,暫時還沒有找到理想的下家而已。很多職場人在跳槽前都不會主動地告訴其他同事說自己已經在找工作了,一是大肆宣揚會引起老闆和領導的不滿、偏見;二來萬一自己一直找不著不是要落人口舌,到時候是走呢還是不走呢。

耽誤他辭職的進程,可能是下家薪資福利沒談妥,可能因為疫情耽誤了,或是其它各種個人因素只能暫時先屈就在現單位,但說不定哪天就突然宣佈自己要離職遠走高飛了。


3、心有餘力不足

這種情形在年齡偏大工齡較長的普通職員身上很常見。在公司資歷已深,但還是處於普通職位或非關鍵職位,工資收入已到了一個瓶頸期,不再隨著工齡的增長而升高。但要跳槽的話,如果要繼續從事普通職位外面的公司更傾向招精力旺盛的年輕人,而往高處管理層跳也比較困難,苦於沒有做管理職的經驗。

所以儘管對目前的收入諸多不滿,但是跳出去似乎也看不到優勢,還不如按兵不動。反正再挨幾年就可以退休了,慢慢熬吧。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另外跳槽需謹慎,因為新單位可能會有一些不可預知的情況,最好提前考察全面瞭解清楚,再作下一步打算。


葉姐來羅


你好,我是一名十年的HR,也是一名職業生涯規劃師。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

在職場上,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

抱怨工資低,老闆苛刻,領導態度惡劣等等各種不滿情緒,他跟你抱怨的時候,你還得各種掏心掏肺的安慰他。但其實他也並沒有真的要離職的想法和意願。只是“抱怨”而已。


職場上另謀高就有兩個原因:

1、自己的能力達不到公司要求。

2、公司給的回饋達不到自己的需求。


如何解決?

針對第一個問題,自己的能力達不到公司要求:

1、先確定是自己確實能力沒法達到崗位要求?還是自己對職位要求不夠清晰導致?這種現象很過出現在非標準崗位,比如總裁助理,像這樣的崗位,每個公司的要求那可以說是千差萬別,比如像會計、出納這樣的崗位,職位要求基本上是通用的。

2、如果是對職位不清晰,可以多跟上級溝通要反饋,在崗位上多觀察平時工作的要求,有些職位的職責是入職的時候或招聘的崗位職責裡沒涉及到的,比如上面舉例的總裁助理,有的公司要求就只是基本的助理工作,有的公司要求更高,相當於副總的能力,所以要勤溝通,深觀察。

3、如果是自己能力的問題,可以找出具體差距在哪裡,針對性的補差,做一個自我成長計劃。比如公司要求總裁助理的崗位需要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那你可以利用業餘時間惡補一下法律的知識。

4、當然,職場上還有一種是因為辦公室政治或企業文化。這個原因離職的還挺多的。看不慣公司的氛圍,看不慣領導的管理風格,對公司的文化不認可,或者就是辦公室政治,我惹不起我躲得起。我有一個HR朋友,很狗血,她把自己的下屬培養起來了,然後公司把這位下屬升職為她的上一級了,下屬升職之後就開始打壓我這位HR朋友,朋友告訴我,她提出離職了,雖然是一家世界500強的公司。


第二種是公司給的回饋達不到自己的需求。

這裡面其實也有兩種情況:

1、確實很清楚公司提供的平臺已經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需求這裡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收入的需求,一種是成長的需求。跳槽需要智慧,一定要具有全局觀,看長遠一點,不要因為幾千塊錢的工資差距而錯過更大的發展平臺。比如可能你目前的公司給的工資只是市場的平均水平,但是公司很器重你培養你,派你出去學習,你在工作上的成長就很快,這是用錢買不到的。有些人覺得他是看哪家給錢給得多就去哪家,當然也可以的。這個看每個人的需求。

2、 對自己的需求不夠清晰,總是覺得還沒得到最好的平臺。有些人在職場上就是靠比比比過來的。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一個整體的規劃,沒有目標就會導致像蒼蠅一樣亂撞。我有一個朋友,他看到身邊的朋友漲薪了,自己沒有漲,就覺得不行,我今年一定要換一家公司。然後就弄了一份簡歷給我幫他看。


“Jolin談職場”:沒有人能真正對自己的薪水滿意,人的貪慾是無止境的,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餓,得到了又不滿足。所以,在職場我們也需要懂得知足,才能常樂。



你的身邊也有這樣的只抱怨不離職的同事嗎?歡迎留言交流,如覺得我的分享有用,那就點個贊吧,如想獲取更多職場乾貨知識,請點我的頭像關注“Jolin談職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