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會害怕社交?

小樹懶的心理樹洞


我想告訴你的是,人性有兩個基本維度:自戀維度和關係維度。

自戀維度衡量的是力量和權力,這個維度上的主要感知是誰高誰低、誰強誰弱。最深處是死亡焦慮,也就是擔心自己弱時,會被強的人給欺負、虐待甚至殺死。關係維度衡量的是情感和道德,它的主要感知是關係的深淺、善惡、愛恨等,並且在關係維度上,大家是平等的。

我們每個人都要在這兩個維度中間找到平衡。

你說你平時說話太過強勢,這種情況是過度受到自戀維度的支配了。之所以你會有說話強勢的問題,可能是因為你對誰高誰低極度在意,並且希望自己每時每刻都在高位上,這時別人就感覺到,他們被放到了低位上,因此會不舒服。

在一個人心靈發展中,自戀維度在先,關係維度在後。當人的心靈能從孤獨的自戀維度,發展到關係維度後,就會體驗到平等,然後你就會發現,你的社交變得輕鬆自如了。

所以還是那句話:試著去構建深度的、有質量的關係,有溫度的情感,是療愈的良藥。


穿插游擊隊


“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上下課,一個人回家,看到別人都成群結隊的,越是感覺自己是個怪物。” 或許,大多有社交焦慮的人都常有這樣的體驗。渴望社交卻又害怕社交,當真的處在要和人有接觸的情境中,他們會感到焦慮。最終,不論什麼情境,不論多麼渴望與人交往,他們依舊會將自己孤立成為情境中的陌生人,並忍受著內心的孤獨。 那究竟為甚麼有的人會害怕社交呢?

心理學家亨德森發現,有很多因素會造成個體產生社交焦慮的症狀,例如,被老師公開責罵,被他人取笑,看到身邊的人被他人欺負,過於專制或過度保護的教養方式,創傷性的情緒體驗或被虐待,被忽視的經驗等。

此外,適應不良的歸因風格也是社交焦慮的源頭之一。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有自我提升的傾向,認為成功多是自己所為,所有的失敗都是外在原因造成的。而研究發現,社交焦慮者表現出一種反向的偏向——自我貶抑,即認為失敗是自己造成的,而所有的成功都是外在因素帶來的。與此同時,他們還會將失敗歸因為一般性的(會遷移到各種場景中),穩定的(認為自己會一直失敗),以及可控的(陷入自責)。

在團體治療中,諮詢師會讓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的歸因方式,團體成員往往會驚訝的發現,原來每個人都有相似的小題大作,吹毛求疵的經歷,亨德森教授稱其為人性的荒誕性,也就是團體治療常常會出現的場景——“原來你也這樣,原來大家都這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