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與蘇軾都是宋朝著名詞人,你認為這兩人誰的詞更勝一籌?

神往桃源


蘇軾,生活在經濟政治相對要穩定的北宋年間,那個年代,雖然沒有大唐時期的開闊與豪邁,但是生活還是比較好的。蘇軾生活在這個年代,雖然他做官總是不得志,後來又有烏臺詩案的牽連,但是他做官的時候,中國的大好山河他可沒有少去。所以在他的詩詞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是對山河的歌詠,對人生的感悟。所以在蘇軾的豪放,在乎于山水之間,是“寄蜉蝣於天地,緲滄海於一慄”。

而辛棄疾,則生活在一個風雨飄搖,山河動盪的南宋。南宋小朝廷苟且偷生,偏安一隅,而辛棄疾又是有著滿腔的愛國之跟,又是一個滿腹的安邦之才。於是,他只有投生於軍旅了。辛棄疾的豪放,包含的不僅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邁,也有著對金國的憎恨,對朝廷的無奈。那麼辛棄疾的詩詞中是不是全都是金戈鐵馬,沙場點兵勒?也不全是,也有著“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閒適。

那麼區別就在於他們兩人所處的時代不同,自然思想、意境、感悟也不盡相同了。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江山一代人。二人的詩、詞無優劣之分,難得的是真。




山雞也有夢想


要回答辛棄疾和蘇軾誰的詞更勝一籌,要比較他們兩個人的成就就有點像現在網絡上對四大天王中張學友和劉德華的比較,我個人認為張學友的唱歌方面比較厲害,而劉德華髮展的就比較全面了。所以就論詞的成就,我更喜歡辛稼軒的詞。

在中國文學史上,詞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文學樣式。在晚唐五代詞初起時,它就如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樣,只是配合音樂演唱的歌詞,在宴會上人們飲酒作樂時助助酒興。


蘇軾因為個人官場失意遭貶謫,所以詞中表現的更多是失意挫折時的曠達情懷,較少書寫佔據他思想主體層面的用世之志。這表明在創作心態上,蘇軾尚未真正做到詩詞並重。直到一百多年後辛棄疾的出現,才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在辛棄疾的手中,詞是他思想感情最重要的“陶寫之具”(範開《稼軒詞序》);在中國文學史上,作為人類思想感情的載體,詞也從此變得與詩、文等傳統文學樣式同等重要。因此,透過辛棄疾留下的六百徐首詞作,我們可以清晰而全面地感知他所處的時代、他的個性,以及他豐富多彩的心靈世界。


比如辛棄疾的那首著名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範,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蘇軾那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島崎遙香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兩首詞同為懷古感今之作。詞作以自問自答的手法結構全篇,流暢自然,剛健有力。蘇軾與辛棄疾同以豪放著稱,所以詞史上常以“蘇辛”並提。然而,正如清代詞評家陳廷焯所言: “東坡詞極名士之雅,稼軒詞極英雄之氣。” "極名士之雅”者緬懷英雄時,所感慨的是“人生如夢” (蘇軾《奴嬌·赤壁懷古》);而“極英雄之氣”者憑弔往古時,所激賞的則是少年孫權敢於與曹操、劉備等前輩爭雄的豪情與勇氣。


小可時間


如是以文學評論,當然是蘇軾更勝一籌,只以豪放派的詞來說,辛棄疾略勝半籌,僅僅半籌!

是的!蘇軾的詞豪縱,豁達些,而辛棄疾的詞沉鬱些,鏗鏘些!但是,單就大格局而言,還是辛棄疾的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直欲上馬殺敵,壯志難酬的雄心難泯而言辛棄疾的氣象要大的多!再者,辛棄疾也確確實實在軍事上曾經有過卓越的戰績,絕不是空寫文章的愛國之輩,從這方面看,辛棄疾勝於蘇軾更多了,當然,蘇軾為官,為民的成就也是歷史上有功績的,只是相對於辛棄疾來說還差點。

說道詞的素養倆個人難論高低,文學史的順序是蘇辛,有蘇軾早於辛棄疾的緣故,也有蘇軾是文學領袖的緣故!


一笑貫長天


蘇軾辛棄疾先赴後繼,各有千秋,堪稱宋詞雙峰,其它芸芸眾家,只能屈居山腰而已!

那麼,究竟誰更技高一籌呢,客觀來看:

首先看立意:

蘇軾佛道兼修,詞多取大觀。或詠歎歷史,或慨嘆人生,借物詠志觸景抒懷,都自然承轉,跌宕起伏終歸淡出景外,頗有長者豪放仙風道骨意蘊。比如《水調歌頭》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起頭……”到“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一尊還酹江月。”懷千古英雄,看到“檣櫓灰飛煙滅”的實化虛幻,頓悟“多情應笑我”並且付諸行動“”一尊還酹江月”瀟灑抽心而歸,不再糾纏傷懷!

辛棄疾文武雙修,年輕時有萬夫之勇,敢於隻身進出敵營斬殺叛徒逆賊。簡直堪比關羽趙子龍。所以,他首先是雄才大將。猶如岳飛一樣,辛棄疾也是文武全才,文采跟武功一樣,金戈鐵馬鏗鏘有力字如刀劍,有詞為證“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但是僅從立意來講蘇詞陽關三疊之後,往往是放下看開;辛詞從頭至尾都是英雄豪氣干雲,滿心不甘!所以說蘇詞稍高半分

其次看技法,這個好像難分高下!兩人都既善於雄渾宏大場景,也能見微知著描寫微小事物:比如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而辛棄疾也有“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一樣由物及景由景及人細緻入裡。

三 看賦能:由於蘇軾生於太平盛世,外患較少而內鬥不止。而蘇軾就是內鬥受傷最深者之一。所以越往後越追求看開放下佛道胸懷。而辛棄疾正值南宋政權風雨飄搖金兵壓境戰爭不斷的時代。所以辛詞慷慨激昂特別激勵人心賦予他人能量!甚至辛棄疾本人臨死前還在喊“殺賊”!

所以說,僅就詞作來說,兩人並蒂花開,雙峰並立,難分高下。








伏兮談文化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詞史上有兩個並列的雙子星,他們就是蘇東坡與辛棄疾,如果沒有他們在詞壇上的貢獻,我估計詞也不會和詩一樣並列成為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主流文學樣式,得到大多數文人的尊崇與膜拜,同詩一道成為我國文學取得的最高成就。

人們總是有一種心裡,讓兩個最厲害的人鬥一鬥,看看他們誰更厲害,一方面雙方都有很多的擁躉,對自己的偶像喜歡得非常狂熱,非要分一個勝負,以為偶像贏得更多的光彩,其實更主要的還是證明自己眼光不錯,另一方面大家比較喜歡看刺激的場面以滿足自己獵奇的心裡,讓那些大咖們奉獻給自己不一樣的精彩。比方有好事者總想讓武松和林沖鬥一鬥,總是腦補出他倆打鬥那驚天動地的場面,作為實力派技術型的,他們的打鬥一定特別精彩!但問題是武松他哥是讓西門慶給弄死的,跟林沖一毛錢關係沒有,你說武松找他較什麼勁,再說,林教頭也是個苦命的人,他幹嗎非要再給自己找一個勁敵!“不管,反正我就想讓他倆打!”遇上這樣的黑粉,林沖也算是倒了八輩子血黴了!

同樣的道理,蘇軾和辛棄疾作為中國詞史上寫詞最好的兩個人,大家不免生髮好奇,到底他倆誰寫的更好捏?我個人覺得,辛棄疾的生命感悟更透徹更深沉,像“此生自斷天休問”,“生子當如孫仲謀”,“年少不知愁滋味”,“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辛棄疾的詞浸透著人生的體會與感悟,情感抒發得更真摯更深情!而蘇東坡的詞讓人讀來總是覺得有些過於運用詞藻,好像是文人百無聊賴抒發寂寞,所以文字言淺意短,多了些華麗與淺薄,不能打動人的心靈,走不入人靈魂的深處。當然,我這是從他總體的創作水平來看的,也不乏他少數的精彩之作!

我個人覺得蘇東坡與李白杜甫這些最一流文人的創作水準還差了半格,但是看到網上很多挺蘇東坡的人,對他極盡讚美之詞,心裡還是覺得很驚訝,但這些並不能改變我對他以前的看法,因為他的作品的水準就在那放著。當然啦,人各有志,不可強求!

辛棄疾的詞曾經給我過非常大的激動,喜悅與感動,時不時地被他的作品驚豔的,這是一個無比美妙的閱讀體驗!





騎驢去高考


蘇軾與辛棄疾同為宋代最為耀眼的詞人,成就皆登峰造極,那麼二人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蘇、辛雖同為豪放派,但二人的風格還是有一定差異的。王國維在其《人間詞話》中評價:“東坡詞曠,稼軒詞豪”,蘇軾所處的時代社會相對穩定,民族矛盾還未激化,所以其雖屬豪放派,但國恨家仇尚未納入其作品的描寫範圍。再者,蘇軾一生數度被貶,深受佛老思想影響的他在詞中更多的表現的是一種曠達灑脫,凌空出塵的氣魄,其代表作《定風波》,《鷓鴣天》都很好的反映了這一點。

辛棄疾則不同,所處的正是南宋倍受外族欺凌之時,北宋以來重文輕武的政策,加之朝廷的軟弱,致使南宋朝廷軍事實力大打折扣,面對山河淪陷之恨,他將膽氣與不滿通通融入詞中,相較蘇軾,辛棄疾筆下的豪放詞更多了幾分血性與江湖氣,並且,辛棄疾之後,張孝祥,劉過,陳亮等詞人紛紛湧現,可以說,辛棄疾完美的接過了蘇軾的衣缽,並將其發揚光大。

總之,二人並無高下之分,就看你欣賞蘇軾的超凡脫俗還是讚歎老辛的古拙雄奇。







蘇軾吾師



這兩個都是我們需要仰望與膜拜的偉大的人。

兩個人雖然在宋詞上的地位不分伯仲,一起並稱為“蘇辛”,但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

蘇軾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北宋時代繼歐陽修之後響噹噹的文壇領袖,其文字的表現功力和文學造詣幾乎登峰造極,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是豪放詞的開拓者和首倡者。

雖然在蘇子之前也有過豪放派的詞章,比如范仲淹等人的詞作,但畢竟沒形成氣候,也沒形成趨勢和氣勢,也僅止是偶爾的那麼一次閃現回眸,自然就歸於其個人的表達意向。

但宋詞到了蘇東坡的手裡,才將這一趨勢化為了前所未有的盛事,也開創了完全可以和唐詩比肩的宋詞盛世,這樣的開宗立派卻沒有被辛棄疾趕上,他也只能追隨蘇東坡之後,在詞壇上掀起一股豪放派的續波。

但文史上將倆個人並列,就說明辛稼軒在詞意的表達上並不遜於蘇東坡,就是因為蘇東坡的名氣太大,使人們隱隱感覺這是侵佔了蘇東坡的地位和名號,甚至是一種投機取巧的僭越。

不得不承認,辛棄疾的詞作也是鼎鼎大名,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歷史地位。

我們閱讀兩個聖者先賢的大作,首先感到的是一股撲面而來的磅礴氣勢,還有力沉萬鈞的力量,更有噴薄欲出的人文傾向,這較之他們之前的那些詞章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就是因為柳三變、晏幾道等人的詞章太過柔麗,太過華麗,太過風華,太過油膩,反而使蘇子的詞章讀起來有一種胸襟蕩闊的磅礴和敞亮,也就越發得到推崇和愛戴。


不能說誰比誰更勝一籌,這樣也會偏離了文史的準確定義,只要是倆個人並駕齊驅,就說明倆個人各有千秋,難分軒輊。我個人的意見是:不管這兩個人的詞作影響力如何,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心中在閱讀了倆個人的作品之後,是否產生了雄渾的力量,如果恰好都感覺到了,那就說明倆個人都是文學史上無可替代的、最為傑出的偉大詞壇領袖。而如果你更偏愛於哪一個人,那就說明你自己更適合於哪一個人的口味,也如此而已。

這裡袒露一下我個人的偏好,我更喜歡蘇東坡一些,或者更直率地說,蘇東坡就是我的文壇偶像,永遠都是那個獨一無二的偉岸存在,沒有之一。

圖片來自網絡


龍吟148119260


蘇辛二人同為豪放詞派的代表,高佑釲《陳其年湖海樓詞序》引顧鹹三語曰:“宋各家詞最盛,體非一格,蘇、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嫵媚風流,判然分途,各極其妙。”

1、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灑脫豪放,格調清新,自成一體,特別是他的詞,一掃晚唐五代以來綺麗柔靡之風,寫人抒情言事皆慷慨激昂,清新豪邁,為豪放詞派鼻祖。他擴大了詞的領域,突破音律就、形式的束縛,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他的詞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代表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

可以說是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後世文人推崇備至。

2、辛棄疾,他的詞繼承蘇軾的風格,以慷慨豪放為主,是南宋詞人中豪放派的傑出代表,文學史上與蘇軾並稱為“蘇辛”。他的作品內容豐富,有寫自己報國心聲的,有傾訴壯志難酬的,有揭露主和派投降醜行的,也有吟詠大好河山的。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

如果說蘇軾是豪放派鼻祖,那辛棄疾可以說是豪放派的集大成者。

3、兩人各有千秋,都是鐵粉無數的名人;要問小樓更喜歡誰,那當然是辛棄疾了,他是文壇上少有的真正文武雙全的人,而且是個實幹家,打過仗也寫過很多文章,特別是政論文,和他的詞一樣大氣磅礴,充滿激情,很有說服力;歷史上描寫報國情懷的詩詞作品很多,但是真正投身沙場的人很少,大部分文人都只停留在書面,而我覺得辛棄疾是真正的”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詩人,當是我輩讀書人之楷模。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小樓溪畔


關於兩者誰比較更勝一籌的問題,應該都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所以我們先了解下兩人的情況。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1] ,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2]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代表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蘇軾(1037年1月8日,一說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蘇軾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毫無掩飾地表現在其文學作品中,其中又以詩歌最為淋漓酣暢。在二千七百多首蘇詩中,干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蘇軾對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合理的現象抱著“一肚皮不入時宜”的態度,始終把批判現實作為詩歌的重要主題。更可貴的是,蘇軾對社會的批判並未侷限於新政,也未侷限於眼前,他對封建社會中由來已久的弊政、陋習進行抨擊,體現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識。

代表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由此可以看出,兩人都取得矚目的成就,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孰強孰弱,實在是難分伯仲。如果非要有區分,個人選擇蘇軾,因為他的詞自由奔放,不拘一格。而辛棄疾則滿腔抱負,壯志未惆。


梅花大叔


傳統的觀點認為東坡和稼軒都是豪放派,詞的類型也相似。這種一刀切的分類未眠過於粗糙了。首先硬要把詞分成婉約豪放,非此即彼,就不正確。然後把這二位歸入豪放派也不夠精確。他們兩人的詞都是可豪放可委婉的,不能一概而論。其次兩人的詞確有相通之處,可是仔細研究之下,差別極大。坡公天生神力,填詞自由奔放,武庫咋開,無論什麼題材什麼典故到他手裡都行雲流水,運用得毫無障礙。而稼軒詞,同樣的豪氣干雲,卻更接近周邦彥,吳文英,甚至姜夔的做法,細膩的情感,精緻的線索安排,縝密的思路,前後伏筆等等。這是完全不同的填詞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