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生產力、人才是驅動力,別厚待“洋”人才,冷落“土”人才

這些年來,中國越來越重視人才,尤其是對海外留學引進的力度也是越來越大

,以至於很多優秀人才向我們國家湧入。

就拿深圳來說,在對留學歸國人員的服務上不斷提升,讓很多留學人員回國感到了方便,為爭取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更從另外一方面肯定了留學的價值,也鼓勵了留學海外。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卻不能忽視!

那就是在大力引進出國留學人才的同時,也要讓本地人才的政策齊頭並進,不能厚待了“洋”人才,冷落了“土”人才。

科技是生產力、人才是驅動力,別厚待“洋”人才,冷落“土”人才

可以看到,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各地都上演了人才大戰,甚至有些省份為了能夠得到佔有“洋”氣息的人才,拋出了不少誘人的福利.而這樣的風向,讓更多家長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外國人後,再回到中國工作。

似乎這樣的現象,讓很多人覺得奇怪,可是仔細品來,卻是曾經優待下的必然結果。也許這就是一旦佔有“洋”氣息的人,就感覺渾身優越感的原因之一。到底是誰讓沾了“洋”氣息的人驕傲了?這一點也許值得我們深思。

無疑,人才應該有能力高低之分,但是卻在能力判別時,不該有“洋”和“土”的區別,更不該有本地與外地的區別。

科技是生產力、人才是驅動力,別厚待“洋”人才,冷落“土”人才

誠然,有些地方制定政策,是為了更為有效地吸納外來的人才,但是卻不該以“標貼”式來區別人才,要說真要貼標籤,應該是具體到某一個人才,優待某一個人才,而不是一個群體。而且人才的能力,不是說白皮膚的就一定高,也不是說黃皮膚的一定就差;更不是說留洋的就一定比本土的強。

衡量人才應該以能力為準,吸納英才也應該如此。我們可以為人才開出優厚的福利,但是卻不是因為人才的長相,也不是因為人才的國籍,更不是他們是否留洋,而應該是他們有沒有這方面的學術能力,這才是他們是否有資格獲得相關優厚福利的唯一指標。

因此,應該淡化“留學”人才的影響力,避免人才除能力外的其他區分,重視人才的本身價值。

簡單地來說,就是要時刻銘記,定義人才必須以能力為準繩,並且在人才相關政策制定,提供服務方面,避免給人才貼上“標籤”,應該保證是人才就該享有符合其能力等級下的政策紅利。

科技是生產力、人才是驅動力,別厚待“洋”人才,冷落“土”人才

當然,這樣的問題,想要扭轉,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成功。畢竟中國對待人才的思維深入到了許多方面,而不僅僅是在人才引進方面。就比如:就業。

很多企業不也就是以手中的文憑選人嗎?可見,中國人才建設方面的道路,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總之,在區分人才的時候,在制定人才政策的時候,莫要讓“標貼式”思維寒了人才的心。無論人才是否有過出國經歷,都不該成為他享受優先權的資本。

或許,有人可能會擔心要是這樣,可能會打擊留學的積極性,但是筆者以為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因為一旦用能力為準繩,豐厚的福利下,人才必然會想盡辦法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為了獲得一個留學的經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