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我來解決你頭腦中的問號!

哈嘍,你好啊!

我是斑斑


今天斑斑給大家總結了在生活遇到問題時該怎麼做的方法!又是搬好小板凳認真記筆記的一天呢!


認真聽講的小朋友下次遇到問題就不怕啦!


咳咳~


小朋友,我來解決你頭腦中的問號!


1。

◤所有的問題,其實都是經過偽裝的禮物和寶貴經驗◢


生活中出現問題一定是一件壞事嗎?其實不然。


你沒有注意到,每次,當你妥善地解決問題之後,你都能學到一些重要的東西,生活也變得豐富了。


也許你會變得更自信更聰明,學會相信生命,或是發現了自己的一項天賦


如果你沒有得到(或不懂得珍惜)一份禮物或寶貴的經驗,往往是因為這個問題讓你失去了事物,是你不肯放棄的(這種現象最常見於失去了至親的人身上)。


還有這樣一種現象:當問題降臨到你身上的時候,你總是習慣於用憂慮、緊張、恐懼、慌張或是完全的恐怖來面對。恐怖的反應帶來的則是掙扎、疑惑、拖延,以及抗拒問題。


結果是什麼呢?


你會因此耽誤許多時間才能解決問題。


下次在遇到問題時,我們可以這樣想:是不是上天要給我發放禮物和經驗了呀?


如果你能這樣想的話,你就能很快得到答案,並且接受上天給你的禮物。


這樣一來,你就會集中精神在即將得到的禮物上,就能產生希望和信任,他們會安撫你的恐懼,讓你用有效的方法來處理問題。


2。

◤要解決問題,必須先跳脫問題的框架◢


  • 蘇軾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卡爾.榮格說:問題不能被解決,但人可以成長從而跳脫問題。


  • 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也有類似的觀點——要解決問題,必須要跳脫問題的框架。


這些都在告訴我們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或因思維定式的影響,看到的事物就帶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想看清事物的真相與全貌,我們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限制,擺脫主觀的的偏見,從多方面多角度去綜合分析。


3。

◤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內心世界的投射◢


我在前面發表的文章裡面有提過這個概念,即你用什麼樣的眼光去看世界,世界就會是什麼樣子。


小時候作文裡經常出現的句子:路邊的花兒都在對我笑。就是最好的例子。


怎麼從生活中的問題中找到你的內心世界呢?


斑斑這裡有個例子。


當你與你的朋友/伴侶爭吵時,對方有沒有說過刺痛你的話呢?(這裡的刺痛包括攻擊、批評、責怪、嘲諷或其他的方式)


我相信大多數情況下,你只會注意到對方的惡狠狠,沒有考慮過對方為什麼做出這種行為。


現在不妨嘗試著仔細去聆聽對方說的話吧!


這些話中可能包含著這麼多年來你沒有告訴過自己或者告訴過自己又拒絕了的重要忠告。


如果不是,那你就要好好想想,你面前的他/她是不是似曾相識,像極了以前的你。


是不是在之前的某一時刻你也對著某個人做著同樣的行為。當時的你是不是認為自己是一個受害者,現在眼前的他也一樣。


無論是從哪個方面,按照這個方法去做,你都會有所成長,有所發現。


4。

◤每個人都有能力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百負責◢


有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總是選擇逃避:


這又不是我造成的局面,我為什麼要承擔?


即使你這樣想,你的內心就真的平靜了嗎?這件事就真的跟你沒任何關係了嗎?還是每時每刻都將自己困守在問題裡?


事實上,只有當你願意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完全負責的時候,你才能得到平靜和清明的心智。


在《親密關係》書中,作者將責任的態度劃成為以下幾個階段:


這個爛攤子是別人的責任,所以應該來收拾殘局的是他們。

這個爛攤子是別人的責任,所以他們是壞人,我只是個無辜的受害者。

這個爛攤子是別人的責任,現在,雖然受害的是我,我卻必須收拾殘局。

這個爛攤子是我造成的,可是我實在沒辦法控制自己。

這個爛攤子是我造成的,可是我可以超脫這種情形。

這真是個爛攤子,我該怎麼處理呢?

爛攤子在生活中經常會發生(聳聳肩)你要學會怎麼處理。

這個爛攤子不是任何人的錯。我有能力處理它,並在過程中讓自己成長。

這個爛攤子是我引來的。現在我可以做出對自己較好的選擇。

我創造了這個爛攤子。


只有當你真正瞭解問題,並將它解決的那一刻,你才得到真正的平靜。並且得到人生給你的禮物。


5。

◤瞭解自己的過程,從問問題開始◢


在這篇一步步教會你如何思考以及如何提問文章裡,我寫到了,很多時候,當你認真地提出了一個問題,就基本上已經得出了答案。


在生活中也是這樣,多多地向自己提問可以更好地瞭解自己,瞭解問題。


  • 這件事背後到底是怎樣的?
  • 我該怎麼解決這件事情?
  • 我該怎麼解決這件事情?
  • 我能從這件事中得到什麼經驗?
  • 有什麼方法可以和平地解決這件事?
  • 我內心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 我現在的心裡感覺是什麼?
  • 是不是有我不知道的事實?
  • 我有什麼事情做錯了?


當你學會想自己提問,在這過程中你便學會了思考,也在嘗試著去解決問題了。


在這裡有一個小貼士:有一個在使用上必須特別小心謹慎的詞是“為什麼”?

這是人通常在抱怨或表達無力感時最愛用的詞,而且一個“為什麼”常會引來更多的“為什麼”。


不如把它換成“什麼”“如何”來代替試試呢?效果就會不一樣啦!


看完這篇文章,應該收穫滿滿了吧。下次生活中在遇到問題一定要試試斑斑給你總結的方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