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在人類發展進程中承擔了怎樣的文化功能?

用戶848837770605


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但只有中華民族的文明一直延續到今天。中華文明的延續,主要在於中華民族經過數千年所形成、沉澱並傳承的獨特的、頑強的人文歷史。即便經過外族統治,權力斷代,但只要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還在延續,就一定可以復興。正是中華民族的獨特的、悠久的歷史,中國才沉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快速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我認為,歷史對於文化的最大的功能有以下幾點:

1、歷史是經驗積累與傳遞的紐帶,人們通過歷史總結經驗教訓,明辨是非曲直;

2、歷史是文化沉澱與傳承的載體,人們通過歷史吸取文明精華,保持優良傳統,更好地推動人類的發展和進步;

3、歷史是客觀存在過的真實事物,往往有跡可循,人們通過探索歷史規律,“以史為鏡”,可以做出更好的選擇和規劃;

4、歷史的包容性和延續性,使文明的傳承和思想傳播豐富而多樣,才有文明和思想的不斷碰撞,從而產生新的文明和思想;



湘野狂客



人類向前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連接的過程,連接範圍的擴大有促進人類的發展

古羅馬的強盛並非來自於強大的武力,而是廣闊的羅馬大道帶來的連接便利,使得人才、思想、資本自由流通,使得西方世界在2000年前達到一個輝煌的頂峰。羅馬衰亡後的中世紀黑暗,導致各種連接失效,失去創新和發展的土壤。而從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開始,人類文明的發展速度開始呈現快速發展,人類的連接也開始快速發展,之後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信息技術革命,人類連接所需要的時間越來越短,新事物從構想到實現中間經歷的時間也越來越短,人類方方面面的效率也是越來越高。尤其互聯網時代,人類的創新和生產力又再次爆發,本質上還是由於互聯網連接了資金、人才並使得各種思想能實現快速交流融合,使得人類文明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而城市發展的過程中,越有活力的地方往往人越多,經濟越發達,因為越發達的地方,人才越聚集,各方面的連接越順暢,越能迸發出耀眼的火光,相互促進。



任何一般的組織、國家甚至文明發展到頂峰後的歷史積累只會成為包袱,而非財富

任何一個國家和文明處於草創階段時,缺少條條框框的舒服,整個組織的行動準則幾乎都是以結果為導向,在以結果為導向的前提下尋找組織和個人的出路,固有利益階層力量也很小。可隨著國家及文明的進步發展,必然要樹立方方面面的規範,之後也必然會出現大量固有利益獲得者阻塞人才上升通道,整個社會受過往成功及歷史發展的影響,社會思維也必然會越來越僵化,呈現越來越明顯的路徑依賴,跳不出歷史的束縛,最後走向沒落。

西方世界古羅馬發展近千年後,整個社會完全腐化,元老院階層已經完全沒落,人才也得不到升遷,方方面面受到已經長期形成的各種制度,各種文化,各種歷史的束縛,後期的改革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發展的問題,人民的生活反而更加困苦,暴亂頻發,最後連帝國最精銳的部隊都是從日耳曼人中招募,公元476年西羅馬滅亡後底層人民的生活反而得到了改善。春秋戰國時代,魯國立國數百年,發展出了完善的禮樂體系,卻最終導致吳起這樣的絕頂人才無立足之地,遠走他國;三家分晉後的韓趙魏在初期均在新國家的基礎上實現了快速崛起,卻也在崛起後發展舉步維艱,人才流失衰亡;楚國莊王之後,貴族勢力加速崛起,最終導致楚國改革失敗。反而被以禮樂文化為榮的山東六國“夷狄類之”的秦國快速崛起取得成功,正如秦國崛起早期秦穆公和西戎使者由余對話時由余地分析,中原的變亂恰恰是因為完善的禮樂制度的束縛。近代及現代中國的落後捱打,英國的日不落和世界霸主地位的衰落,美國的崛起同樣適用於此規律。大公司的制度僵化、衰落和新商業勢力地崛起同樣適用。同樣新興的互聯網甚至任何新興的產業革命也是不會誕生在有過多歷史束縛的國家。



向前發展的歷史都是順應了人的自利性,挑戰人性,甚至改變人性的嘗試必將失敗

  • 司馬遷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道出了興盛的本質來源於人的逐利性,“存天理,滅人慾”的後果是整個社會的心理扭曲,培養出萬千比真小人還可怕的偽君子。為社會為國家心甘情願奉獻出自己利益不求回報,這個是古今中外的任何統治者都希望的社會狀態,甚至中國古代還有大同社會的構想,但這個註定只是空想。



王莽改革中的帶有“共產主義”的構想,廢除土地私有,人人均分田地,導致新朝短時間內敗亡;明朝東林黨人,一個個都是“道德楷模”,給社會給他人樹立了極其高的道德標準,帶來的結果是黨同伐異,使得明朝政治加速腐化,明朝滅亡反而成為投降的急先鋒;近代現代的各種共產主義嘗試均沒有真正實現共產主義,所有社會主義國家均在上個世紀中葉大規模樹立各種道德楷模,幾乎是沒有任何“人性”的聖人,然後進行各種不符合人性的嘗試,大鍋飯,強制付出,帶來的結果是生產力低下,製造了各種泯滅人性的冤假錯案,甚至還製造了彎路。而人性的惡只能通過法律和制度來循循善誘。


父母年代記憶


歷史給我們提供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然後隱去了大量的細節。

這等於給了我們一個劇本梗概,在這框架裡,讓我們憑藉僅有的線索,去推理、去想象,甚至自己融入到歷史角色裡,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當你全身心的投入當中,歷史人物所承載的某種東西,就彷彿在你身上覆活了,你不是他,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你也體驗了他的人生,你也可稱作是他;而他此刻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也再度擁有生命,一種精神上的,跨越時空的生命力在你身上覆活。

歷史只能向我們保證,他們曾經存在,它不保證真與假,虛與實,它存在的意義是讓你去經歷一種可能存在的人生,然後你成為他,他成為你,僅此而已。


歷史趣味多


1、中國締造的輝煌文明,讓東亞(東南亞)地區的民族走進了高度開化的文明時代,直接塑造了東亞文明圈。這是直到現代社會,也能與創造現代文明的歐美文明圈並雄的,能給人類帶重大影響與貢獻的文明圈。

2、中國文明的榜樣力量,在“東學西漸”時給西歐帶來了積極影響,啟蒙運動前後的歐洲一度極度推崇中華文明並非是盲目的。雖然不能像希臘羅馬讓西歐文明制度在繼承中發展,但遙遠東方的智慧結晶與榜樣,也讓西歐人有了難得的參照與啟示。比如,英國人從科舉制度中得到啟發,開創了現代文官制度。

3、中華民族的創造力,為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了不少重大的技術與發明成果。以“四大發明”為首,但遠遠不只四大發明(請看下面鏈接的“中國古代100項重大發明簡介 ”)。(此外,有不少人質疑“四大發明”,但有些事實是不容置疑的:中國發明瞭造紙術並傳給了全世界;中國發明的火藥通過火器給全世界帶來了影響;中國的羅盤等為全世界航海技術的進步產生了巨大貢獻;印刷術或許不是由中國傳給西歐的,但中國與東亞文明圈是最先在印刷術的發明中受益的!)

4、中國高度發達的農耕文明,作為農業文明時代的巔峰,其富足與繁榮,是地理大發現最初的原動力,尋找到達東方的新航路,是那個時代航海家與探險家的最大目標。(注:也可以說,中國與印度共同分享了這一榮耀。其時西方人印度與中國不分,中國被稱為契丹、上印度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5、中國高度發達的農耕文明,發展出高水平的農業與手工業,成為全世界的生產中心。絲綢之路不僅為世界輸送了精美華貴又實用的商品,還將整個歐亞大陸(包括北非)聯繫了起來,對人類文明的交流發展起到了大動脈作用,而中國就近乎是這動脈系統中的心臟!這幾乎持續了兩千年之久!

6、中國文明的影響,還在於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了蒙古高原(中亞)的遊牧民族。歐亞大陸文明大格局的所產生劇烈變動,往往是由於中國在東方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華嚴


歷史是文化傳承的紐帶。

人類最早的歷史就是靠打繩結來記錄一天所做過的事情。到了文字出現,有了書寫,人們開始用文字記錄發生過的事情,那些歷史上的人物、大事件也就被記載在了史冊中。諸如《史記》、《漢書》、《資治通鑑》等,這些史冊裡記錄了大量的人物和事件,同時也記錄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傳統等,讓我們可以從史冊中瞭解我們是延續了怎樣的文化和傳統,也讓今天的我們有所參考。

一個民族或者國家,都基於一定的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而存在,歷史的記載能讓我們探索到這個民族或者國家一直以來發展的軌道,也能夠從中找到規避錯誤和風險的辦法。可以說,沒有歷史的記錄,我們無法想象現有的社會秩序會異變成什麼樣。


深葉案牘


很重要的文化功能


南山湘鄂


歷史所承載的文化功能,即通過一朝一代各色人物的粉墨登場,來演繹“仁義禮智信”,何謂忠奸,何為善惡美醜?

不同朝代的君臣與子民,用不同的經歷,在這部歷史大戲的上演中,完成了不同的歷史使命,奠定了底蘊深厚的中華文化。

三國時期的各路紛爭,桃園結義、舌戰群儒,通過生動的歷史故事,演義了一個“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