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界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2020年,像一个科幻电影上的数字,而如今我们身在其中,灾难片中的镜头在新闻里真实可见。今天,我想要说的这个话题,跟这次新冠疫情相关,却又不止于疫情。


2020,世界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 疫情之下的三点思考

一个月前,一名养蜂人因走投无路而自杀——网传是疫情封路让他无法带领蜂群完成初春的转场,蜜蜂没有了饲料只能活活饿死。

后经家人证实,他走上绝路的主要原因是,大量蜜蜂因除螨杀虫剂和油菜花田里的农药而中毒,一百多箱的蜂群只剩下小部分苟延残喘。

养蜂是一件需要天时地利的事情,不难理解,今年的特殊情势对于一个蜂农来说是双重打击。

他孤注一掷地把全部家当压在那些蜂群上,然而等待了一个冬天的养蜂人,和他的蜜蜂一样,最终没有等来春暖花开。

2020,世界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 疫情之下的三点思考

最近,一篇根据这个事件改编的、以一只小蜜蜂口吻来叙述整个故事的漫画,作为一个科普,又让公众看到了一个更可怕的事实——蜜蜂的损失,不仅是对蜂农,更是对地球生态环境与全人类的威胁。

在看到这篇来自作者大仁的科普之前,我甚至不知道,一只小小的蜜蜂对我们有着如此重大的作用。

回顾养蜂人和蜜蜂的悲剧,我开始深思,这个曾被一笔带过的新闻,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

它是蝴蝶效应中也许并不起眼的一环,是各种危机蓄势待发的一个小小迹象。然而,如果没有这一个个迹象的提醒,我们可能永远都看不到那些正在逼近的、更大的威胁。

2020,世界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 疫情之下的三点思考

当危难降临于一个社会时,最先遭受不幸的是底层的人们。

虽然我们常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儿顶着。但忙于支撑大局的高个儿,无暇顾及地上的蝼蚁。底层的人们,也许早就在一片混乱中家破人亡、自生自灭。

一部电影中有这样一幕:一艘巨轮因海上的风浪而颠簸不休,在设施豪华的头等舱,人们除了走路摇摇晃晃、需要提高警惕外,并无太多影响。

可是在甲板下的锅炉房,却是一副人间炼狱的景象,巨大的金属工具在烟尘火光中猛烈摆动,十几个工人东倒西歪,稍有不慎就有生命危险。这时一个工人被突如其来的铁链砸中头部,一命呜呼。

疫情之下的百姓又何尝不似这般体验?

当一些人抱怨宅在家的烦恼时,一些人已经真实地丢掉了饭碗。当一些人在为复工还是辞职纠结时,一些人却已内心崩溃,甚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时代、大环境中的一个震荡,对于底层人来说,也许就是巨浪滔天。

在这次疫情中,报道很少覆盖到的地方,有多少人可能经历着“叫天天不应”的现状?

也许是从疫区走出的人突然间成了无处可以容身的流浪人口,也许是痛失亲人却在寸步难行的当下无法送别,也许是租住在城市的打工族返回时被死死挡在了大门外,也许是做小本生意的商贩一个月间血本无归……

2020,世界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 疫情之下的三点思考

在这张巨大的网中,众生皆如微尘。多么希望,我们都是那不被漏下去的大多数。可是又是谁被命运砸中、替我们承担了那些属于人类的苦难?

如今,这个寒冬的阴霾已将散去,看着国内越来越少的确诊数字,和越来越多的治愈人数,每个人都松了一口气。可是我们知道,有些人永远离开了,有些伤害永远定格了。

2020,世界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 疫情之下的三点思考

所有问题的社会关注和转机,都是一些人、一些群体的牺牲换来的。

最早发出疫情预警的八名医生,被当作造谣者受到训诫,更令人心痛的是,一位叫做李文亮的医生,因感染病毒抢救无效逝世。

人们为他追加英雄的光环,然而”英雄”二字过于沉重。

多少英雄,只是一个有良知的普通人,是他们的牺牲让他们成为英雄。因为他们的倒下唤醒了一些东西,赢得了社会对一些问题前所未有的关注。

那名自杀的养蜂人不是英雄,然而他代表了一个群体。所以人们会将他的死视作一个群体的发声。

许多养蜂人同样面临着无法顺利转场、蜜蜂没有饲料的问题,但在这个事件发生之前,蜂农的损失、蜜蜂的价值,从未引起过多少大众的注目。

而在此之后,全社会都在呼吁为蜂农开辟绿色通道。小小蜜蜂,也第一次让这么多人类意识到了它的重要。

2020,世界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 疫情之下的三点思考

许多关注、许多转变的开始,是以赤裸裸的损失和牺牲为代价的。

就像曾经的魏则西事件,因为一个无辜生命的逝去引发了全社会对无良企业的讨伐,互联网推广的乱象第一次昭之于天下。

就像曾经,猖獗的拐卖人口行径坑害了无数的生命和家庭,于是国家一次次以更大的力度、更重的定罪量刑予以打击、遏制。

就像曾经,莫高窟被洗劫、圆明园被焚烧,中国人回望流失的文明如梦方醒,不仅走上了保护与追索文物的漫长道路,更是痛定思痛,励志改变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

要多少伤害的发生,才能换来应有的关注。要经历多么漫长的进化历程,觉悟之光才能普照人类集体,让保护与珍视不必建立在更多失去的基础之上?

2020,世界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 疫情之下的三点思考

如果有什么能让这个地球好起来,不可或缺的,是所有人的敬畏之心。对生命,也是对自然。

这是我的第三个感触,由这组蜜蜂的漫画而引发。当中提到了一个预测:如果蜜蜂消失了,人类将只能存活四年。

因为人类的1300多种农作物中,有超过1000种都是依靠蜜蜂来授粉。没有了蜜蜂,人类也就没有了口粮。

而全球的蜜蜂数量近半个世纪以来正在急剧减少。

2020,世界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 疫情之下的三点思考

人类以为自己是地球生物的顶端,其实我们只是食物链上的一环,与自然中的其他生命息息相关、命运与共。

养蜂人失去蜂群的事件,告诉我们一些答案。蜜蜂减少的原因,和人类社会广泛使用的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品有脱不开的关系。

这让我想起一本书,叫做《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写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一本剖析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读物。

我相信,即使隔着遥远的时空去读这本书,我们仍能感受到它的沉重。其中令人触目惊心的真相,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许多人也浑然不知。

人类对化学合成物的滥用,已造成了对动植物、土壤、水体这整个生态链条的巨大破坏。鸟类、鱼类等种种生物的灭绝,是大自然对我们最初的提醒。

然而,社会发展与工业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切负面效应,都是我们视而不见或想要掩盖的。直到代价越来越大,生态系统千疮百孔,真相再也无法掩盖,人类也给自身和子孙后代留下了难以应对的局面。

2020,世界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 疫情之下的三点思考

这些我们创造出来的化学物质,占领了世界的每一寸角落,并通过食物链再度进入我们的腹中,如今每个人的体内都有它们的存在。

如果不够幸运,大量摄入或积累到一定程度,它们便足以诱发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生育疾病以及下一代的身体缺陷等各种问题,还有更多可怕的后果是我们预见不到的。

而那些化学物质,也许就摆在我们超市的货架上,一副无害的样子,或是以种种被精心包裹的面目出现,成为我们的食品、化妆品、日用品。

到头来,就像一场玉石俱焚,动物、人类、生态,没有谁可以完好。

那些我们恨之入骨的田间昆虫却产生了更强的抗药性,随时准备卷土重来,报复性地反弹增长。

东非的蝗灾,澳大利亚的大火,席卷全球的瘟疫,这接踵而至的灾难都是在提醒我们:地球生病了。它需要我们做出改变,正视自然的法则。

那一口可有可无的尝鲜,那些被随手一挥的化学武器,那些商业链条推动下的杀戮以及肆意妄为的砍伐,背后,是多少生灵的毁灭。这个地球,原本也属于它们。

2020,世界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 疫情之下的三点思考

敬畏之心的缺乏,与我们成长中接受的以人类社会为本位的教育有关。我们从小就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很少去深入认知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我们的眼中,社会大于自然。

但无可争辩的事实却是,无论人类社会的围墙修筑得多么高大坚实,我们也永远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大自然是宽容的,一次次给予我们试错的空间。大自然的反击也是沉默而有力的,如果人类依然我行我素,也许就会被自然强大的免疫系统当做是有害部分而清除。

那时,地球还可以重新焕发生机,而我们也许会像恐龙一样载入史册。

每个人,都如同大自然机体中一个小小的细胞,自由呼吸,方生方死。我们的一生,只是地球上短暂的一瞬。遵守规则,心存敬畏,便会感受到大自然无声的爱与馈赠。

-END-

成长路上,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图片来源:pixabay,头条正版图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