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陽區分水嶺鎮三步走夯實脫貧根基

四川新聞網瀘州4月1日訊(黃聖恩 餘職)分水嶺鎮始終將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來抓,緊盯脫貧成效鞏固,主動激發內生動力,聚焦“兩不愁三保障”,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模式,按照強班子、抓發展、勤督查三步走的模式推動脫貧攻堅工作開展。

強班子定製度,壓緊壓實工作責任。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就建立了以鎮黨委書記、鎮長為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採取書記、鎮長聯片,班子成員聯村,鎮幹部聯村的“三聯式”工作模式,形成脫貧攻堅責任鏈條。整合區鎮村三級幫扶幹部力量,嚴格實行“三個一”(即每天收集問題不少於1次;每週工作例會不少於1次;每月到戶不少於1次),實行戶戶包保,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工作機制,確保該鎮建檔立卡貧困戶379戶、1116人“兩不愁三保障”全面達標。

抓發展重實效,助力穩定脫貧增收。近年來分水嶺鎮充分發揮董允壩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的“築巢引鳳”功能,輻射帶動周邊村經濟發展。按照“一核多元”發展模式,積極引進龍頭企業,培育壯大本土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全鎮貧困戶共同建設優勢農業產業。目前,全鎮形成了以蔬菜、柑橘等為主導產業的9300畝現代農業產業扶貧基地。其中:董允壩村建成蔬菜基地5000畝、水稻制種基地500畝;大南山村建成柑橘基地1500畝;瀘南村建成翠冠梨基地1800畝;黎山村建成蜂糖李基地500畝。通過山東壽光蔬菜產業集團、瀘州綠陽公司、董允壩蔬果專合社、喜農耕專合社等蔬菜產業基地建設發展,有效帶動200多戶、1000多名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實現了產業共建、基礎共享、群眾共富,扶貧工作與主導產業的互促共贏的“三共”模式有機結合,使全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萬元以上,如期實現脫貧奔康目標。

勤督查強根基,從難從嚴固強補弱。分水嶺鎮堅持每月召開脫貧攻堅工作例會,專題研究部署脫貧攻堅工作。創新開展實戰演練、實行村級交叉督戰、書記遍訪等模式,全面淬火鍛造好鋼,先後多次開展脫貧攻堅全覆蓋自查自糾工作,建立問題臺賬,下發問題清單,明確整改責任人員和時限定期銷號。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對標補齊短板。安排督查組採取多種方式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常態化督查工作,形成合力確保脫貧攻堅工作過細過硬取得實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