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身在美國的張愛玲開始動筆寫《少帥》一書,年少成名的她在國內享盡了各種讚譽和擁簇,在國外的英文寫作卻不盡人意,除了《秧歌》小有好評之外,後來的《赤地之戀》和《粉淚》都反響平平,所以《少帥》是張愛玲企圖征服美國讀者的野心之作。張愛玲為《少帥》做了好幾年的準備, 查閱了許多歷史資料,甚至打算在臺灣採風,她在寫給丈夫賴雅的信中稱《少帥》是她1963年轉大運的契機,可見這是她寄以厚望並非常用心創作的一部作品。可惜《少帥》最終沒有完稿,最大的可能應該是書中涉及太多軍閥派系和人物會讓美國讀者覺得混亂,張愛玲把寫好的稿子給美國友人看,反饋不是太好,此外一些史料的缺失和錯誤也導致她的寫作進入瓶頸。到後來張愛玲也對《少帥》失去了興趣,因此這本書留下來的只有七章,僅寫到張學良揮兵入關幫助蔣介石結束中原大戰截止。
張愛玲在《少帥》中從趙四小姐的視角來進行敘述,這是她最擅長的方式,同時也是這本書的致命傷,趙四小姐不在政壇,很多歷史事件都只能通過與張學良的對話來描述,對話中大量的人物和事件都無法進行背景介紹,讀起來很費勁。同時由於《少帥》中有很多藝術加工,為免糾紛張愛玲將所有人物的姓名都改了,張學良改作陳叔覃,趙四小姐改作週四小姐,而兩人之間的情事,則由張愛玲通過想象和虛構來完成。在小說裡,周陳兩個家庭變成了世交,週四小姐13歲便和少帥在一起了,從情竇初開到懵懂成人,隨著時代的風雲變幻,她對陳叔覃的情感也變化著,週四小姐始終在找尋著自己的位置,是一個女人和時代交錯的史詩。
歷史上的趙四小姐(趙一荻)其實是15歲才認識張學良,17歲“私奔”到瀋陽,在沒有任何正式名分的情況下,同張學良的原配于鳳至互稱姐妹,共同侍奉張學良;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長期幽禁,趙一荻和于鳳至輪流陪伴張學良,于鳳至去美國治病後,趙一荻便長期陪伴著張學良各地輾轉到臺灣。1964年,張學良和于鳳至因政治博弈的需要而離婚,同年7月,63歲的張學良和52歲的趙一荻在共同生活幾十年後在臺北舉行了婚禮,所謂“紅粉知己,白首締盟”,留下為人稱讚的世紀佳話。
趙一荻說西安事變拯救了她和張學良,她後半生的陪伴中有多少是愛情有多少是親情、同情已經難以講清,張愛玲或許會是最能明白趙一荻的人,因為趙一荻和張學良、張愛玲和胡蘭成,這兩對情侶之間有太多相似之處,張愛玲寫《少帥》的初衷便是借這個故事來講自己,後來這些被她寫進了《小團圓》,假使《少帥》能夠完成,必然是對趙一荻和張學良這段愛情最完美的註解。
儘管沒有寫完,《少帥》依然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因為字數太少成書太薄,所以附上了英文原稿,可以看出張愛玲在英文寫作最艱難的時期是如何進行風格轉化的。在《少帥》這本書中,張愛玲已然拋棄了早期那些讓人眼前一亮的漂亮句子,轉以沉靜而內斂的表達,但時不時還會有驚喜的意象跳出來,對於喜愛張愛玲文字的人來說,依然是值得一讀的一部作品。但是讀者不能拿她的早期作品來進行對比,作家的創作有高峰有下坡,所有的傳奇都有謝幕的一天,“少帥”如此,張愛玲亦如此。
閱讀更多 臨江仙江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