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的《長城》為什麼在國外的票房高出國內那麼多,這部電影有什麼意義呢?

青屏山客


我看過《長城》,一部中國人打怪的電影。帶著魔幻和異獸相結合的不倫不類,既不驚心動魄,也不驚險曲折。

說難聽一點,這是一部迎合西方觀眾口味的馬屁電影。無論是其中的情節設計還是電影風格,除了穿了一身中國的古裝戰衣,其餘的都是西方魔獸電影風格。

講故事的方式也不是我們能夠習慣的,典型的好萊塢方式。但是,又不具有好萊塢的宏大場面和驚險故事。

所以估計很多中國觀眾都跟我一樣,看著不對胃口,看了一次不想再看第二次,口碑不好,自然票房就差了。

在外國票房好的原因正如我前面所說的,老外肯定很新奇穿著中國古裝戰袍的東方美女統帥打怪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一種披著東方神秘元素外衣的好萊塢魔獸風格的電影確實令人好奇。不管好不好看,就憑人類的這份好奇,口碑相傳,也還是有人原因買張電影票去嘗試一下的。

於是就有了內外有別的這種票房差距。


謝金澎


你好,我是青屏山客阿成,很榮幸可以回答您的問題,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見解,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製作電影的初衷

《長城》是張藝謀導演與好萊塢牽手製作的大規模的合拍片,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中美合作拍攝了一部大製作電影那麼簡單。

從工業化的角度來說,通過集合好萊塢等優勢資源完成這部商業片力作,且全程在中國拍攝,在電影製作的方方面面,都給中國電影帶來了新的動力和營養。中國電影要走出去,不能單憑一己之力去和好萊塢工業硬拼,學習和吸收好萊塢的經驗和營養是必須的。

從文化角度出發,長城雖然以長城為背景作的故事,但是卻不是中國文化中的元素,充滿了歐美魔幻氣息,讓人感受不到本土文化的氣息。就跟《封神》一樣的被人詬病。雖然技術上很有氣勢,但失了底蘊。這也是為什麼在國內的評價過低的原因之一。


2、電影的製作團隊

縱觀《長城》的製作團隊,從導演到編劇、攝影、剪輯、特效製作,幕後團隊來自37個國家,103次奧斯卡加持,劇組共有8座小金人傍身。其中包括《藝妓回憶錄》《芝加哥》《瘋狂的麥克斯》的主要創作人員,這種量級的製作班底放到好萊塢也非常閃眼。而奧斯卡的精神就在於匠心獨運,精益求精。《長城》在故事創作上,眾多大咖共謀出力,貼心打造符合世界通用語言的故事劇本,在具體展現設計上,也是耗盡藝術家們的想象力。


3、《長城》國外的反響

2月17日,張藝謀執導的魔幻電影鉅製《長城》於北美上映。上映首週末拿下1808萬美元票房,位列第三,破中國導演北美首週末票房紀錄。在27個上映的海外國家中,《長城》都排進了首週末票房榜前三,比例約為80%。來自全球市場的肯定,對一部中國電影來說是前所未有的。那麼,《長城》海外市場的繁榮景象會給中國電影全球化的下一步實踐帶來什麼借鑑意義呢?




好萊塢在全球經營了近百年,他們有一個龐大的產業基礎。但是中國電影沒必要自卑,中國電影不是非得搭上好萊塢的船,而是和好萊塢共建一條船。在《長城》的中美合作過程中,不僅是中國向好萊塢學習,好萊塢也在中國學到了互聯網影視產業市場模式。

其實總的來說,長城,是世界的奇蹟,中國,也因此會創造世界的傳奇。


青屏山客


拋除“中國製造”這個元素,《長城》就是那種最標準的好萊塢二流高概念電影。

它有一個看似很酷的點子,但骨子裡還是好萊塢練習了一萬遍的萬金油模版,角色性格、劇情走向、衝突設置,所有起承轉合都在套路之中,一點意外都不給你。這樣的電影好萊塢一年能拍幾十部,如果資金充裕,他們還可以批量生產更多,甚至給你貼牌。是的,我說的是“生產”,而不是創作,《長城》就是一部非常流水線的電影。

這個“流水線”對於剛剛敢於奢談工業化的華語電影而言,絕非貶義。我們的電影市場體量緊追美國,但都是四兩撥千斤的戰術,真正在技術與製作水準上依然無法與世界一流比肩。尤其在最能體現產業水準的高概念電影方面,敢於正面跟好萊塢A級製作硬槓,甚至海外輸出的寥寥無幾。

去年有一部令人驚喜的《尋龍訣》,今年則是投資更高,場面更大,混血而生,請來了國師和好萊塢A咖的《長城》。

《長城》肯定不是張藝謀想拍的電影,但是執掌這樣一部投資規模與體量的電影,以及這樣的主題,與國師的身份是相匹配的。《長城》在場面及特效方面的確也創造出了目前華語電影之最。如果你以國產片的角度看,《長城》令人驚喜,在工業光魔和維塔這些頂尖特效公司的幫助下,電影在視覺效果上已經完全達到了好萊塢一流水準,從大熒幕上看也的確頗為熱鬧與震撼;但如果你從好萊塢的角度評價,這完全就是部充滿了理所當然又四平八穩,毫無進取心的二流製作。它的故事沒有新鮮感,畫面精良但缺乏想象力。醞釀太久,唯一的噱頭也被人懷疑偷師《權力的遊戲》。世界觀幾乎就是強硬地甩到觀眾臉上,五分鐘便開大戰,你還愛信不信。大怪獸饕餮的樣子固然經歷了東方化再造,但基本上還是傳統的西方怪物建模。傳奇的影子無所不在,東方的禁軍隊持盾扛槍非常斯巴達,連終極解決方案也要偷懶,與幾年前的怪獸片《環太平洋》如出一轍。

總之,《長城》身上被寄託了太多電影之外的期許,以及太多經營算計,為什麼鏡頭總是孜孜不倦地對準著神秘的天之嬌女景甜?為什麼一個永遠都是一個表情的演員有那麼多戲?為什麼那麼多功能重疊,又爭搶鏡頭的角色出現在電影裡,為什麼他們又能隨便領便當走人?

威廉達福這樣天生戲劇臉的演員在電影中都浪費了,整個電影裡只有馬特達蒙和佩德羅是在正兒八經地表演,其他人則都不在狀態,電影也沒有給他們發揮的空間。好吧,國師倒是給小鮮肉加了好多戲,然後八塊腹肌又傷疤臉的彭于晏一頓怒吼教了K-POP star how to act like an actor。

馬特達蒙作為好萊塢的頂尖明星,在這樣一部幾乎所有人都演技離線的電影里居然還能踩準節奏,表演無可挑剔,動作場面也可圈可點,身價絕對物有所值。但這依然掩蓋不了主角的空洞,從一個利己的僱傭兵轉變為無私的英雄,角色幾次心路的轉變都有些突兀缺乏可信鋪墊。當然,我也理解,整個世界在景甜面前都是無解的,如果我們的女主角終歸要愛上一個白人,她可以第一次見面就拉著人家玩蹦極談人生,自然也就可以讓她的王子做出任何改變。

那麼張藝謀為這樣一部好萊塢電影注入了什麼氣質呢?

是的,從預告片你就可以猜到,自然是那些充滿了形式感卻完全不能細琢磨的華麗設定:穿著五色甲冑與披風,在長城上跑來跑去的士兵;包裹緊緻,從高臺上凌空躍下耍花槍的女戰士;長城上如繁星般飄飛的長明燈。我不敢想象那些永遠披著披風,穿得跟儀仗隊一樣的軍隊如何能靈活地對抗怪物,而所謂鶴軍的女戰士除了跳下去偶爾扎中一兩隻又或者給饕餮咬一咬外還能有何實戰意義,盔甲為了顏色而犧牲質感,看起來就像是塗了啞光烤漆的PVC。更尷尬的是在劇情緊張萬分的時候,你看這麼一堆花花綠綠擠在一起,反而有種消解嚴肅的荒誕感。這部電影裡,長城上是烏泱烏泱的守軍,外面是潮水般來襲的怪獸,這種人山獸海的大場面是張導演最喜歡不過的了,你也可以想象這些五彩斑斕就是他把某個大型團體操現場搬移到了電影中。巍巍中華五千年,鍋都甩給商紂,如今也看我中華兒女跳操救世界。然而最後出來的英雄依然還是個白人,他就像是來自另一世界的超級英雄,一會兒像鷹眼,一會兒像美國隊長,我倒也不是什麼種族主義,畢竟人家穿戴舉止更像個職業戰士。只是這樣的設置讓電影顯得太過算計,弄了一堆華人明星,又祭出“長城”這樣一個民族符號,擺明了是要吃好中國這塊市場。但它的野心又不止於此,花高價請來馬特達蒙這樣的腕兒,又考慮到它的投資規模,電影顯然還希望在全球甚至北美市場得到更多,所以兩頭討好,兩頭妥協,連每個粉絲群都要照顧,故事被改得全無稜角,無用角色和鏡頭太多,拖累節奏也跟著出問題,男主角的英雄光環熠熠生輝,女主角不用什麼糾結便芳心暗許,而這邊各家的明星們跟擠春晚似的,不求有戲,但求上鏡,都要特寫和臺詞一一照顧到,我差點沒認出那個禁軍統領,結果電影硬是詭異地在他身上掃了幾下,哦,是陳學冬先生。所以我倒是沒見著電影裡的饕餮有多麼貪婪,反倒是電影過頭的野心算計有點饕餮的意思。

最後回到主題,電影最大的賣點除了卡司陣容,就是把長城活化,讓它成為一個佈滿機關充滿人性的大型防禦裝置。可長城畢竟是死的,至少它不能移動,而電影中,聰明的怪物們居然神不知鬼不覺地挖了條洞,避開守軍直奔汴梁皇帝那兒去了,五顏六色關不住,一群饕餮出牆來,最後還要坐熱氣球去玩大救駕,事實證明長城就像二戰中法國的馬其諾防線一樣,固若金湯卻沒任何卵用。






老張影視雜談


張藝謀導演的好萊塢商業大片的《長城》

作為豆瓣評分上評分分數低的僅次於《三槍拍案驚奇》的作品,可見國內觀眾對其失望程度。

是不是敗在演員選角上,其實這只是一部分。

國師張藝謀執導,好萊塢一線明星和國內全明星加盟,一切以好萊塢工業水準打造的超級大片,在國內票房居然票房不佳。

張藝謀在訪談中曾經說過,接拍這個電影,曾經猶豫很久,明知道可能會駕馭不好這種題材這種製作體系,但是還是選擇來,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這種大製作,與全球頂尖團隊合作的機會,整合好萊塢最優資源的機會可能人生中不會遇到第二次了。藉以輸出中國文化,讓世界愛上中國元素,也是他的初衷之一。

《長城》為何國內接受度低,海外卻還可以?

總體故事上基本遵循好萊塢慣用套路,甚至可簡單到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中外將士聯手打怪獸。熟悉美國大片的觀眾都知道漫威英雄片有多受歡迎,所以此套路上對海外鍾情於英雄拯救世界故事的觀眾還是很有吸引力的。男一號——馬特·達蒙,觀眾緣有多好,自不用說。

故事核心是僱傭兵,到東方盜取黑火藥。為躲避契丹人追殺躲進長城,恰好遇見60年一遇的饕餮。中國元素有了,東方韻味有了,再加上張藝謀的大製作,人海戰術,對於海外觀眾還是很受用的。

國內觀眾,為何接受度低。原因有三:第一,期望值太高。要知道張有珠玉在前,此種整合全球最優資源打造的電影,居然帶入感很低。第二故事核心弱,重視覺輕故事。雖然這都是好萊塢影片的通病,但是此片更勝。第三,選角和整體把控。演員角色的選用上,似乎過於重流量重人氣,偶像演員的初出茅廬的演技,旮到極致。此處沒有黑偶像的意思,偶像也需要成長,只是不適合此個角色罷了。作為經典永流傳的影片,絕對會做到有經典鏡頭,經典場景,經典臺詞,經典電影音樂,要麼就把民族文化體現到極致高度,此片好像都不曾做到。空有形式而不注重內容註定不能永久留存觀眾心裡。



娛樂圈圈2020


國外票房高嗎?這個電影就是典型的垃圾,其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亂拍洋馬屁,不惜糟踐長城文明,並再次印證張藝謀的電影僅僅只是廣告拍得好而已,電影正片一個多小時不如廣告幾分鐘,多少人都是被廣告片段誤導,再一次把國內群眾當傻子,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在我心裡已經徹底死翹翹了。這部片子的意義就是刻意迎合歐美市場口味的結果,最後陰不陰陽不陽裡外都不是人,糟蹋東方文明,教科書式的反面例證。


瘋馬哥


電影《長城》延續了老謀子一貫的“以顏色劃分身份”的手法,守衛長城的五軍各有各的顏色標記,藍,金,紫,紅,銀。不同的軍種也有不同的任務。

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鄭愷飾演的沈大人,以及朝廷的官員所穿衣服的顏色?沒錯,綠色。

可是為什麼是綠色呢?

大家再看一下怪獸饕餮的顏色。

沒錯,也是綠色。

這是巧合嗎?我不覺得。

影片中景甜和達蒙有一句臺詞“人類和外邊的怪獸一樣貪婪。”

再細想影片後期沈大人以及朝廷的官員為了邀功請賞,獻媚皇上而做的蠢事。

不難看出,導演張藝謀是有意將怪獸饕餮的皮膚和朝廷官員的衣服設置成同一種顏色,就是為了暗示“人類如同饕餮一樣貪婪。”

也許斗的過饕餮的兇殘,卻鬥不過人性的貪婪,真正的戰爭或許從影片的結束才開始。



一休哥11


在國外票房比國內高是因為有馬特達蒙加持,再加上獵奇心理,都想看看東方的東西。至於國內票房不佳主要是口碑不好,口碑又來自於電影質量。張藝謀想拿這部奇怪的電影打入奧斯卡,簡直是老糊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